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1页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2页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3页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4页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加强可操作性一、修订的背景。教育部对课程改革实验的调研情况显示,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和 方向是正确的,义务教育阶段实验情况比较平稳健康,效果总体良好。 但同时也发现,改革实验中还存在一些欠缺和困难,课程标准有必要 作适当修改和调整。修订工作依据了“坚持以人为木、全而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 题,努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 提出的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坚 持改革创新的目标。另一方而的依据来自调查中收集到的意见的研究 分析。二、修订中坚持的基本思路。1、坚持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

2、价值追求,坚持“知识 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2、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中促进学生整 体素质的良好发展。3、坚持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正确把握本学科的特点人文 性、实践性、语言文字教学的特点、汉语言文学特点以及课程的综合 性,积极探索语文教育的规律。4、坚持推进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积极吸收当 代教育的新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高人文修养 和创新能力。5、坚持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素养一养成”的课程基木模式。 以“语文素养”作为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更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 神,更加丰富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了学生在

3、语文知识、能力 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多方而的和谐发展。6、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吸取以往的成功经验, 在学习语文的各种环节中,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注重积累、 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7、坚持不断探索语文课程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开放” 的态势,避免故步自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三、修订的具体内容。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世界各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国 家都对母语教育课程是否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给了特别的关注。我国是 社会主义国家,课程标准当然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最根 木的指导思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

4、价值体系的教育,不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之 外另加一项内容,而是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思想情感的教 育,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之中,融入到课程实施的方方而 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能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 应该精心选择阅读,表达的内容,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 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当今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标准的修订继续坚 持学习方式、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对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 建议和评价建议再作适当的调整,在木课程里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 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

5、,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不仅要让学生懂得这方而的道理,而且 还应该在阅读、表达的活动中,通过引导,使他们在精神上受到激励、 感染,让这种意识成为自觉的行动。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 践上下功夫,应避免围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要培养这方 而的实践能力,不能光靠反复做题,而是要设计各种学习的实践需要, 在运用中真正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3、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长久以来,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都没有直截了当回答“语文课程 是什么”的问题。近些年,许多语文教师和研究工作者强烈要求课程 标准

6、作出明确的回答。这些意见是正确的。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达, 这次修订作了如下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 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习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 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 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集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岀“综合 性、”“实践性”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目标和内容 都必须围绕“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个核心。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背离核心目标的做法。有些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况,讨论、评

7、析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根据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 学建议”的要求,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 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 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总之,要紧扣语言文字的运用。还有的教师,特别注重对文木蕴意领会的“深”和“透”,教师“讲课” 所考虑的重心在于如何把学生给“讲懂”了,忽视对文本中语言文字的 进一步掌握。其实,一味追求把课文“讲深讲透”并不合适,而忽视语 言文字运用的教学更是问题。使学生“理解”、“听懂”、“记住”,只能是 语文教学目的一部分,学习语文,还应该多下功夫积累词语,学会将 所学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8、去。有的教师对语言文字很重视,但他们立足于语言、文字等学科 知识点的落实,对语言文字材料的积累感悟用力不够。语文课程是一 门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处理的实践性课程。学习语文的功 夫,首先应该花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在语言材 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可能(学生已经具备的对 语言文字运用现象抽象提升的条件),帮助学生认识语文运用规律。开设语文课程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个个成为精通“语言”“文字”性 质、要素、结构、特点、规律之类专门学问的学者。语文课程目标不 是落在关于语言、文字的知识系统和学科规律的理论体系上、文字学、 文章学、文学的知识拼盘。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运

9、用”或者说“驾驭”语 言文字这种工具,是要通过运用语言文字的范例和实践,学习如何在 生活中、在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并准备将来在不同工作领域 里,运用好语言文字。4、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教学实践的可操作性。广大语文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修订最突出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在 具体的内容上,希望课程目标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教学 建议”和“评价建议”能够增强可操作性。根据儿童的认知和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修订组经过系 统的梳理之后,着重对相关内容的目标、建议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对 原先设定目标难度过高的部分适当降低;有的进行了补充说明,强调 改变繁琐的教学过程和过于理性、抽象的要求;有的修改了

10、“目标”、 “建议”的表述。力求使各学段目标的梯度和层次及有关表述更加清 晰。在“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还进一步强调了关于语文学习的 关键性要求,补充相应的措施和说明。读书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标准(2011年版)强调“读书” 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要求高度重视阅读的“兴 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对于推荐阅读书目和诵读篇目也作 了一定的调整和补充。例如,“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 学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 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 的实践,在

11、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 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所以,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下大功夫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 节,应该让学生养成朗读课文的习惯,一些重点课文要熟读甚至背诵; 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使他们不畏惧阅读长篇著作,而 且逐步对经典名著产生兴趣。标准(2011年版)提倡要高度重视积累。阅读、诵读可以 帮助学生增强积累,但是还

12、要指导学生用好积累的工具,掌握积累的 方法,激励和督促学生养成这方面的习惯,并且引导学生在语文运用 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还要加强梳理,每隔一个 阶段进行一次“盘点”,边学习,边温习,并且将所学内容条理化,盘 点领悟知识、经验和各种新信息之间联系,逐步把握语文学习和语文 运用的规律。在语文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实践上的偏差,这次修订 特别提出要求予以改正,例如: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拔,但不应以教师的 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 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 论代替个人阅读。在理解语文的基础上,

13、提但是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 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准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 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再如,课程目标中关于“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如何做好“有感 情”?修订后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更加有可操作性。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 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 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 矫情做作。5、针对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增强了改革力度。关于汉字教育,是这

14、次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汉字教 育,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错别字情况严重;书写质 量普遍偏低;有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要转变汉字教育的理念,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学习当作阅 读、写作的附庸。学习写字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规范意识、书写技 能、习惯、性格养成的过程,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能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 审美感受力。此次修订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调整:(1) 关注写字姿势和习惯,注重书写的育人功能。标准(实 验稿)只在第一学段“课程标准”中有关于写字姿势和习惯的要求, 修订后从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

15、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 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修订后的“教学建议”中也指出“按 照规范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 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对写字过程的重视,也 反映出了对写字教学功能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O(2) 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号的要求。如,第一学段 识字量由“1600/800”改为w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000”改为 “800左右。”(3) 针对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希望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 达到“四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做法。(4

16、) 在“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为写字教学、教材编写和教学评 估等提供依据。过去的识字写字教学中,普通是对具有不同教学难度的字,在 不同教学阶段,采用同样的方法平均使劲,往往每学一字一概要求学 生抄写10遍20遍以上。实际上,不同的字学习难度不尽相同,不 同的学习阶段识字写字的难度也不相同。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300个“基本字”。选出的这 些高频字里而包含了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在学 生多花一些工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字可以少 花时间和力气,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

17、统计,2500个左右的汉字可以覆盖95%以上的现代阅读材 料,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早期先学习这一部分字,有利于较早地顺利开 展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中的表一就是要求在初级阶 段的教学中尽可能先安排学习这些字。标准(2011年版)要求 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表 一和表二共列出3500个常用字,将这一学习要求的内容具体化,可 以给教科书编写和识字写字教学的评估提供参考。此次修订还根据字表的设计,补充了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的建议。“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 展识字写字能力。”还特别强调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 文课中安排10分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