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 考前读与练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句式素材 新人教版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2/e88ad3ae-fad8-46e3-82ad-b5d34bd18eca/e88ad3ae-fad8-46e3-82ad-b5d34bd18eca1.gif)
![2013高考语文 考前读与练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句式素材 新人教版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2/e88ad3ae-fad8-46e3-82ad-b5d34bd18eca/e88ad3ae-fad8-46e3-82ad-b5d34bd18eca2.gif)
![2013高考语文 考前读与练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句式素材 新人教版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2/e88ad3ae-fad8-46e3-82ad-b5d34bd18eca/e88ad3ae-fad8-46e3-82ad-b5d34bd18eca3.gif)
![2013高考语文 考前读与练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句式素材 新人教版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2/e88ad3ae-fad8-46e3-82ad-b5d34bd18eca/e88ad3ae-fad8-46e3-82ad-b5d34bd18eca4.gif)
![2013高考语文 考前读与练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句式素材 新人教版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2/e88ad3ae-fad8-46e3-82ad-b5d34bd18eca/e88ad3ae-fad8-46e3-82ad-b5d34bd18ec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句式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
2、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
3、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另,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被动句式: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带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
4、来的。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
5、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倒装句式(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就把谓
6、语提前到主语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
7、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 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
8、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9、。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省略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
10、,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
11、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要补充出来。省略宾语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 “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
12、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训练题一、复习:根据上面的内容填空(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3.采用否
13、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二)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句数在3句以上)2.“为”“为所”表被动。如: (三)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
14、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 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2)用“者”的后置。如: 3.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 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
15、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四)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1.省略主语。(1)承前省。如:(2)承后省。如:(3)自述省。如:(4)对话省。如:2.省略谓语。如:3.省略宾语。如:4.省略介词宾语。如:5.省略介词“于”。如:二、习题演练1、选出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D、斯固百世之遇也2、选出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B、洎牧以谗诛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智勇多困于所溺3、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A、
16、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C、安在沛公能急人之困也 D、何由知吾可也4、选出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A、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C、石之铿然有声者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5、选出不属于状语后置句的一项A、洞庭君安在哉 B、以勇气闻于诸候C、青,取之于蓝 D、虽董之以严刑6、选出不属于省略句的一项A、今以钟磬置水中 B、吾从而师之C、沛公居山东时 D、百姓之不见保7、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何以能鼓乐也 B、不然,籍何以至此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8、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17、B、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9、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此世所以不传也C、夫水,智者乐也 D、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10、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而诸侯敢救赵者 B、四海之大,有几人欤C、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D、客有吹洞箫者11、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既而得其尸于井 B、句读之不知C、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D、会于西河外渑池12、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王语暴以好乐 B、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C、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13、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大梁
18、夷门监者 至于激于义理者不然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忌不自信见羽旄之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未可以为信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赵氏求救于齐 南冥者,天池也A、/ B、/C、/ C、/14、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归类正确的一项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惟兄嫂是依得双石于潭上 居则曰:不吾知也 竖子不足与谋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卮酒A、/ B、/C、/ C、/15、选出下面每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A、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戍卒叫,函谷举C、断头置城上 有碑仆道D、而今安在哉 余是
19、以记之16、选出下面每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A、师不必贤于弟子 尝学瑟琶于穆曹二善才B、羸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C、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秦虎狼之国D、俯察品类之盛 时有宦人密视君者17、将下列文言语句按不同句式归类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凌万顷之茫然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臣未之闻也 下流多谤议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不能容于远近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战于长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何故不使知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 18、指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子的句式并翻译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
20、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莫乐为人君 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 太师谁撞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以为寡人戒19、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明史宋濂传)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说课稿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 Unit3 Amazing animals(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001
- 2024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章末整合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3
- 1《我是独特的》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 2025合同模板会计代账合同范本
- 2025商贸类供货合同
-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说课稿新人教版
- 2025上林县塘红乡初级中学小卖部租赁合同
- 202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配套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5消防器材销售合同范本
- 液压式随钻震击器设计
- 地理听课学习记录(六篇)
- 空气能热泵系统设计与安装融资计划书
- 2021中考地理真题试卷 山东省烟台地理含答案
- 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 新概念第一册单词汇总带音标EXCEL版
-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
- 心肺复苏(最全版)完整版
- 春节节后施工复工安全培训
- GB/T 3478.1-1995圆柱直齿渐开线花键模数基本齿廓公差
- GB/T 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