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优质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优质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优质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优质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优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金字塔文本分析本文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生发的万千思绪。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该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以及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做了简要的补充。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读者对埃及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教学金字塔夕照,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学习文章运用的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赏析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想象夕阳下金字塔的美景,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学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要引导学

2、生通过朗读,了解说明这种表达方式,认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同时对古埃及悠久的历史文化、文明成就也有所了解,从而激发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探索之趣。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重点理解“熠熠发光、遐想、泛滥、精湛”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篇短文所运用的不同的表达方式,明确不同表达方式的不同作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金字塔,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体会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4.培养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对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认识并理解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2.了解两篇短文运用的表达方式的不同之处,明确记叙、描写与说明的区别。3.了解埃及金字塔的概况、建筑历程等知识,感受其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4.激发对人类历史文明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1.通过朗读,明确两篇短文所运用的不同的表达方式及其不同的作用。2.体会第一篇短文所抒发的感情;通过第二篇短文感受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课时安排2课时1.会认“译、愧、熠、遐”4个生字;重点理解“不愧、遐想、熠熠发光”等词语。2.朗读金字塔夕照,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喜爱、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金字塔

4、夕照,明确课文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的作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出示金字塔的一组照片,特别是夕阳下的金字塔的照片。导语: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板书: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而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埃及的象征金字塔,去感受夕阳下金字塔的美丽、神圣与庄严。(板书:金字塔夕照)2.齐读课题,引发思考。过渡:读了课题,你会产生怎样的疑问?预设:作者运用什么表达

5、方式写夕阳下的金字塔?在夕阳下的金字塔旁,作者产生了哪些想法?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简要介绍作者及古埃及金字塔的相关知识。穆青(19212003) 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我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代表作有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等。埃及金字塔 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大小不一,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37米,塔基边长227米,用约230万块平均每块重2.5吨的石材砌成,占地约5.3万平方米。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着物,是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

6、咬合垒成的。国王哈佛拉的金字塔前,还矗立着一座象征国王权力与尊严的狮身人面像。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帝王(法老)的陵墓,因为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汉字的“金”字,因此我们将其称为“金字塔”。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听朗读音频,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出停顿和人物的语气,圈画出生字新词。3.教师检测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名 不 发光 想需注意的字音:“愧”的读音是“ì”,不是“ù”;“遐”的读音是“á”,不是“

7、á”。需注意的字形:“译”的右下边是“”,不是“丰”;“熠”的右下边是“白”,不是“日”;“遐”是半包围结构,不是上下结构。(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黄澄澄形容金黄色。 译名翻译的名字。不愧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熠熠发光鲜耀地发着光。熠熠,形容闪光发亮。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风采风度神采。激荡文中指作者看到金字塔后思绪受到冲击而激动。4.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在作者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下,展现出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5.指名读课文,说说每段大意,并给课文

8、划分层次。段落大意:第1自然段:介绍游览的时间、地点及景色特点,交代金字塔的所在地。第2自然段:描写金字塔在夕阳的照射下闪耀金光的宏伟、壮观的美景。第3自然段:指出无论从象形的角度,还是从会意的角度,“金字塔”译名中的“金”都是绝妙的,赞美金字塔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第4自然段:描述夕照中金字塔迷人的金色,激发了作者豪迈的感受,引发了作者的遐想和幽思。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夕阳映照下金字塔的美景。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作者对金字塔的认识及金字塔给人的感受。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感受金秋九月1.第1自然段,指名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想一想这句话写了什么。九月的开罗是金色

9、的。2.指名说出对这句话的理解。预设: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如“九月”“开罗”“金色”,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明确:这句话中的“九月”交代时间。人们常说“金秋九月”,九月是最美好的时节,九月是金色的。开罗是埃及的首都,横跨尼罗河,市区西南矗立着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写开罗,实际上介绍了金字塔的地理位置。“金色”是季节的颜色,也为金字塔设置了美丽的金色背景,点明题目。感受壮阔雄浑1. 出示背景句,朗读并感受。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1)这句话为金字塔设置了怎样的背景?明确:在金色的夕阳的照射下,田野、沙漠、尼罗河

10、水等都变成金色的,为金字塔设置了广阔、壮丽的背景。(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说古老的金字塔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夕阳下金字塔熠熠生辉、金光闪闪的特点。2.出示正面描写金字塔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那里放射出来的。示例:师:这句话从正面描写了沙漠中的金字塔,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生:用舒缓的语气,读出赞叹之情。师:为了表达自己的赞叹之情,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生:作者写远望金字塔的所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夕照下金字塔在沙漠中闪耀金色的

11、美景。师:看来同学们对这种修辞手法把握得很好。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有一个表示不确定的词语“似乎”?这个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生:不能。“似乎”表明是作者想象的,不是真实的,去掉了不符合实际。“似乎”用在这里,是为了突出金字塔的高大雄伟,突出金字塔在夕阳下闪耀的金色最为辉煌,闪耀的金光照射得最为遥远。3.出示描写天地之景的句子,师生齐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思考:这句话是运用什么手法写景的?突出了景色的什么特点?明确:作者将天地比作“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准确、形象地写出了金字塔所在的地方金黄、壮阔、雄浑的特点,蕴

12、含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感受译名的绝妙过渡:金字塔世界闻名,作者小时候也听说过。如今来到金字塔下,他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1.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的前两句。预设:第一句话写的是作者小时候对金字塔的向往,第二句话写的是作者亲眼见到金字塔时心灵的触动。这两句话要读出不同的语气:第一句要读出向往之情;第二句要读出在金字塔下,作者情不自禁的激动之情。思考: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表达作用?明确:这两句话运用了对照的写法。小时候:听闻传说,向往风采;如今:亲眼所见,思绪激荡。作者通过对照描写,突出表现了金字塔是“人间的奇迹”。2.出示谈论金字塔译名由来的语句,朗读并交流感受。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译名

13、中的“金”,最早是怎么得来的。不管出于什么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你看金字塔多像一个“金”的汉字。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1)简要概括这段话描写的内容。明确:这段话描写的是作者对金字塔译名中的“金”的由来的猜测。(2)你认为“金字塔”译名中的“金”是怎么来的?示例:形译和意译两种。象形:金字塔像一个汉字的“金”。会意:金字塔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拓展:象形是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是指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

14、的侧面形状。会意也是一种造字方法,是指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如“信”字,“人言为信”,“信”字由“人”字和“言”字合成,表示人说的话有信用。(3)从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对金字塔的赞美,对以埃及劳动人民为代表的人类的勤劳和智慧的赞颂。感受金色的神奇过渡:金字塔神奇、迷人,充满魅力,那么什么时候的金字塔最让人着迷呢?下面我们就接着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金字塔的最美时刻。1.作者认为金字塔什么时候最美?明确:在他人眼中,金字塔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而作者最难忘的是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2.作者为什么钟情于大漠夕照中金字

15、塔的色彩?明确:因为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金色迷人而神奇,把作者融化进神奇的境界,激起作者豪迈的感受,引发作者无边的遐想和怀古的幽思。3.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明确:描写、抒情。作者描绘了金字塔的神秘和绝美,十分形象、具体,表达了对夕照中金字塔迷人、神奇的色彩的赞美,抒发了豪迈的感受、深深的感慨、无边的遐想和怀古的幽思。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总结主题思想。明确:作者描绘了金字塔在夕阳的照耀下辉煌、神圣、美丽、壮阔、雄浑的金色,赞美了金字塔的宏伟壮观,赞颂了人类的勤劳和智慧,抒发了豪迈的感受、无边的遐想和怀古的幽思。2.总结写法。(1)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做到

16、了寓情于景、寓情于事。(2)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生动。(3)运用了联想和想象抒发感慨。3.课外阅读穆青的金字塔夕照全文,进一步了解金字塔。金字塔夕照(节选) 穆青在司芬克斯面前,我停下了脚步。这个人面狮身的大石像,在暮色苍茫中,似乎也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关于它,过去我曾读过不少动人的描写,有人说它的表情是神秘的,也有人说它充满了忧郁。我想,这大概是由于各人的心情和感受不同所产生的不同印象。当年,拿破仑侵入开罗,耀武扬威,不可一世。许多人拜倒在他的脚下,唯独这个司芬克斯依然昂首高踞,面向东方,仿佛故意在向他挑战,惹得这位法军统帅大为恼火,竟下令开枪打坏了它的鼻子。后来,一些外国的

17、游人,又把它当作能够带来好运的神物,千方百计要从它身上砸点儿石块带走,这样就更使它遭到遍体鳞伤的摧残。只有那些真正同情埃及人民,并和他们有着同样命运的人们,才会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它的忧郁,甚至觉得它的眼睛里满含着泪水。五千年了,这座人面狮身的石像,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啊!它目睹了埃及历史上的兴盛和衰微,也看到了近几个世纪以来,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掠夺下,埃及人民的苦难;说司芬克斯是埃及历史的见证,是丝毫也不算夸张的。听说这里的声光表演,也让它用苍老的声音叙述自己的历史和见闻。当然,它可以讲许多令人神往的往事,也可以盛赞古埃及悠久而又灿烂的文化,但我不知道,对于眼前发生在它周围的情景:那剥落的石块

18、,憔悴的沙漠,那贫穷的老人,肮脏的孩子,那一匹匹羸弱呆痴的骆驼,一双双在外国游人面前伸出的大手、小手它又能说些什么呢?难道它能埋怨埃及子孙的不肖,责备他们是靠着祖宗的遗产在向人乞讨吗?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会认“黏、刃、埃”等6个生字;重点理解“泛滥、精湛、不可思议”等词语。2.朗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从科学的角度进一步了解金字塔。3.比较本课的两篇短文,体会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1.朗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明确课文运用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作用,进一步

19、了解金字塔。2.比较两篇短文在文体、内容等方面的异同。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过渡:上节课,我们随穆青一起,去埃及的金字塔游历了一番,欣赏了夕照下金字塔的壮美景象,感受到了金字塔的神奇。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金字塔。但是,这次所学课文的体裁与以前的有所不同,它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通过多种形式展现了金字塔的重量、体积、建造情况,以及古埃及人贡献给世界的其他成就。这又给我们打开了一个认识金字塔的窗口。1.多媒体出示胡夫金字塔的一组照片,并用一系列数字标明其高、边长、面积等。导语:看到这一组照片,我们无不为胡夫金字塔的高大、宏伟而惊叹。今天,让我们走近胡夫金字塔,看看它有什么不可思议之处。(板书:不可思

20、议的金字塔)2.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提问。预设:胡夫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它的高是多少,面积是多少,体积又是多少?它在建筑技术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它在哪些方面令人感到不可思议?3.介绍胡夫金字塔的相关情况。胡夫金字塔 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10公里的吉萨高地,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又称吉萨大金字塔。塔高146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9米,现高137米,相当于50层楼那么高。塔身约用230万块石材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每块重达1.5吨至50吨,塔的总重量约为600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至今发现的金字塔中最大的。它是一座几乎实心的巨石体,成群结队的人将这些大石块沿着金字塔内部的螺旋上升通道往

21、上拖运,然后逐层堆砌而成,十万多个工匠共用约20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人类奇迹。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建成以前,胡夫金字塔还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学习要求。(1)学生默读,感受胡夫金字塔的壮观、精巧。(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将生字新词做上记号,小组内自学生字,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3)运用联系上下文推断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学习词语,作好笔记,举例运用。(4)把好句、不理解的句子做上记号,小组内探讨交流。2.汇报交流自学成果。(1)教师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正确书写。着物 刀 及 泛 泥 精需注意的字音:“滥”读“à”,不读“&

22、#224;”;“湛”读“à”,不读“à”。需注意的字形:“埃”的右下边是“矢”,不是“失”;“滥”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湛”的右上部里面有两横,不要多写。多音字:zhuó 穿着 着陆着 zhe 照着 沿着Zháo 着凉 上不着天Zho 高着儿 支着儿 遗失的行李已经有了着(ó)落。 爷爷下棋可厉害了,爸爸总是棋差一着()。老师很会讲故事,同学们都听得着(á)迷了。我看着()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2)词语解释黏着物 能把东西粘连在一起的事物。泛滥 江、湖水溢出,淹没土地。淤泥 指淤积的污泥。 精湛 某样技艺十分精深、高超。3.指

23、名概括这篇非连续文本的主要内容。明确:这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介绍了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重量、塔基面积、体积、建筑年代、建筑工艺等方面的知识,点明“最大”二字;第二部分“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介绍了古埃及人创造的其他令人瞩目的成就,表现了古埃及悠久的文明史。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1.展示胡夫金字塔的平面图,引导学生分析平面图上的数据,了解胡夫金字塔的重量、体积、面积、塔高、塔底边长及塔高、塔底边长的变化。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提出问题。(1)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约”能不能删掉?为什么?(3)为什么要写变

24、化?3.师生共同解决刚才给出的问题,全面了解胡夫金字塔。(1)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列数字。作者运用数字,准确、具体地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重量、塔基面积、体积、塔高、塔基边长等,使读者对胡夫金字塔有了清楚的了解。(2)“约”能不能删掉?为什么?明确:“约”不能删掉。“约”在这里表示估计、推测,因为是推算的,而且因为风化,胡夫金字塔有变化,所以用“约”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3)为什么要写变化?明确:介绍金字塔的变化,一是实际情况如此,二是让读者对胡夫金字塔的过去、现在都有所了解,而且还有可能预见胡夫金字塔的未来。4.出示课文第2段的内容,了解胡夫金字塔的建造历史。建于公元前26

25、00年左右。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思考:(1)这段文字介绍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建造年代,说明了胡夫金字塔的历史悠久。(2)为什么在几千年后,才出现比金字塔更高的建筑呢?明确:也许建造像胡夫金字塔这样的建筑难度太大,因此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很难再出现更高的建筑的。5.教师给出默读提示,引导学生默读第3段。(1)这段话中出现了哪些数字?它们具体介绍了什么内容?(2)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你能根据这些数字想象当时人们建造胡夫金字塔的情景吗?6.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交流后回答。(1)这段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6、有什么作用?明确:列数字、作比较。作者列举数据,并拿我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我们对胡夫金字塔的重量、高度、塔基面积有更为具体的认知和感受。(2)想象当时的人们是怎样修建胡夫金字塔的。示例一: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块可能是用大船在尼罗河河水泛滥时运来的。示例二:胡夫金字塔塔顶上的石块可能是用杠杆运上去的。7.学习课文第4段,了解胡夫金字塔石缝间的缝隙。思考:(1)胡夫金字塔石缝间的缝隙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进行介绍?明确:石缝间的缝隙非常紧密,作者举利刃也难以插进缝隙的例子具体说明。(2)如此精湛的工艺,当年的工匠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明确:可能是工匠将石头磨得光滑平整,这样叠加起来的石头不

27、用黏着物也能贴合紧密,以至于难以插入利刃。8.学习最后一段话,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发生在胡夫金字塔身上的各种巧合。探究:课本中给出的情况难道是巧合吗?生1:我认为只是巧合。生2:我认为当年的设计者进行了精心的计算,这样留给后人去研究,说明古埃及人特别聪慧,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9.教师小结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并引出下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小结:借助胡夫金字塔,我们对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年代、建筑情况、精湛工艺等都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不得不惊叹古埃及人的高超智慧。在古埃及,还有哪些惊人的成就呢?接下来我们再简单地了解一下。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1.第1段话,启发学生思

28、考探究。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思考: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西岸?这说明了什么?明确:(1)便于建设者生活;(2)便于运送石块、木料等建筑材料;(3)埃及人独特的生死观,他们认为尼罗河西岸是太阳降落的地方,象征生命的结束。对金字塔建造地的选择,体现了设计者的聪明智慧。2.引导学生默读第2段话,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表现古埃及人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明确:这段话运用具体的例子,说明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让人惊叹。3.指名朗读第3、4段话,出示思考题。(1)这两段话介绍

29、了哪些内容?(2)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古埃及人的采石场遗迹?4.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展示。(1)这两段话介绍了哪些内容?明确: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古埃及人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考古学家发现了采石场遗迹。(2)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古埃及人的采石场遗迹?明确:采石场遗迹揭示了金字塔巨大石块的来源,有力地说明建造金字塔是多个部门、多种技术、多个行业合作的结晶。5.出示最后一段文字,指名说出自己的理解。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示例:这句话指出古埃及人在石窟陵墓、神庙等方面也取得了惊人的建筑成就,表现了他们的勤劳、聪明、智慧,他们掌握了当时很多门类的、先进的建筑技术,所以

30、才能有这么多超越人的想象的建筑成就。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1.图表展示本文两篇短文的异同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异同文体表达方式写作目的金字塔夕照通讯记叙、描写、抒情通过描写夕照下金字塔的美丽、神圣、雄浑之景,抒发对金字塔、对古埃及人的赞美之情,表达自己的怀古幽思。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抒发感情,并感染我们,引发共鸣。都是向读者介绍埃及金字塔,都表达了作者对高大、宏伟的古埃及金字塔的赞叹之情。不可思议的金字塔非连续性文本说明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高度、重量、体积、面积、塔基边长、建造时间等,使我们对金字塔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对古埃及人精湛的建筑技术也有了充分的认知。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教授知识。2.出示关于

31、金字塔的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1)关于金字塔的未解之谜。示例:建造之谜:四千多年前,古埃及人是如何用双手和一些非常简单的工具建造出金字塔这一建筑史上的奇迹的?狮身人面像之谜:古埃及人建造狮身人面像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数字之谜:为什么胡夫金字塔的自重乘以10的15次方正好是地球的重量?(2)读下列链接材料,谈谈感受。1864年,史密斯实地考察胡夫大金字塔后声称他发现了大金字塔更多的数学上的奥秘。例如,塔高乘以10亿就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后来,另一位英国人费伦德齐·彼特里带着他父亲用20年心血精心改进的测量仪器又对着大金字塔进行了测绘。在测绘中,他惊奇地发现,大金字塔在线条、角度

32、等方面的误差几乎等于零,在350英尺的长度中,偏差不到0.25英寸。它的边长正好是362.31库比特单位(230.36米),跟地球一年的天数大体相同;它的塔底周长乘以2又正好是赤道的时分度,塔底周长除以2倍的塔高(未塌落时高146.591米)就等于3.1416,和圆周率差不多;把它的自重乘以10的15次方就是地球的自重;塔高乘以10亿,约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地球的子午线正好从金字塔的中心通过;两极轴心每隔25827年正好转一圈,大金字塔的两条对角线的和就是25826.6厘米。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把握表达方式的作用师:穆青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对于新闻报

33、道,他一向认为“可以增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明快的写法”。本文正体现了他的这一观点。本文节选自穆青的一篇优秀的通讯稿,虽然是通讯稿,但应用了散文化的手法,描述生动形象,富有文采。你们体会到了吗?生:我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比如这一句:“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这句话描述得多么动人啊!师:还有哪位同学能说说对这句话的感受?生:读着这句话,我仿佛置身于那金色的金字塔前,那闪耀的金光晃得人眼晕。师:这句话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生动传神,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谁能找一找文中的其

34、他抒情句?生:“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这是一个抒情句,写出了作者面对壮观的金字塔时内心的激动和对金字塔由衷的赞叹之情。师:这篇文章表现的正是作者对金字塔和人类伟大的历史文化遗产的赞叹,因此文中的抒情句基本上起到这样的作用。除此之外,文中还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生:文中还用了记叙这种表达方式,如写自己眼中的金字塔部分。师:看来同学们对这几种表达方式都掌握得不错。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要学会多加运用,增添自己习作的文采和魅力。赏析:这个教学片段重在通过对表达方式的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从穆青的创作特点出发,使学生对其新闻作品有一个整体的

35、认识。然后再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具体分析不同表达方式对表现文章主题、作者情感的作用。这样就给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些了。金字塔与我们以前学的课文稍有不同,因为它是由两篇短文组成的,且其中一篇是我们不曾学过的文体,即非连续性文本,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文体形式。因此,在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我重在引导学生认识通讯和非连续性文本两种文体的不同特点,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从关键语句入手,通过逐段、逐层分析,使学生一步步把握文章的核心。但是,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这篇自读课文花费的时间稍多,有些环节稍显多余;关于金字塔的知识

36、拓展面还不够宽,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打开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注意改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20* 金字塔教学目标1.会认“译、愧、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2.了解金字塔,体会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3.学会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教学重难点1.了解金字塔,体会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2.学会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生字。2.阅读理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自读自悟为主。对比阅读两篇文章,感悟作者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3.语言运用金字塔夕照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不可思议的金

37、字塔是一篇说明文,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不同的方法介绍金字塔。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图片导入。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埃及的金字塔是世界公认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的象征,也是世界神秘建筑与神秘文明的聚集地。(埃及金字塔图片)2.仔细观察图片,这些金字塔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金光闪闪、雄伟壮观、古色古香)3.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埃及的金字塔,探索它的奥秘,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金字塔)【

38、设计意图】用胡夫金字塔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初步感受金字塔迷人的金色之美。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篇课文是由两篇短文组成的)2.教师引导:金字塔一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节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3.快速浏览课文,简单地概括一下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的主要内容。(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精湛的工艺和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

39、久的文明作了简要的补充。)4.教师小结: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读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词语)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6.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自学课文。阅读提示l 下面的两篇短文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介绍金字塔,读一读,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l 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种?说说你的理由。7.学生自读自学课文,自己搜集关于金字塔的资料。8.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两篇短

40、文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介绍金字塔。检查学生生字词的预习情况,概括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板块三 交流汇报,感受夕照之美1.曾经,埃及是世界上最辉煌的国度之一,它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金字塔的秘密,人们至今都无法破解。埃及,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文明古国,金字塔又藏着什么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金字塔夕照的学习成果。2.金字塔夕照这篇短文采用了什么方式介绍金字塔?(它采用叙议结合、情景交融的方式介绍金字塔,它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3.读了金字塔夕照,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学生自由畅谈)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

41、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金字塔在夕阳的照耀下是金色的,金光闪闪、熠熠发光,十分美丽。)(3)金字塔是用许多巨石建造的,怎么是金色的呢?(它原本是白色的,但在金色的夕阳下就变成了金色的,这是光的作用。)4.你还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指名学生说)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们那里放射出来的。(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把金字塔比作金山,我体会到金字塔的形状与山的形状是差不多的。)5.继续了解金字塔。(指名学生说)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

42、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感受到夕照下的金字塔有一种开阔而又雄浑的意境美。)6.第3自然段介绍了金字塔的什么?(先指名学生说,再课文第3自然段前2句)(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金字塔的神秘和它是人间的奇迹。)7.课文还介绍了金字塔的什么?(指名学生说)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译名中的“金”,最早是怎么得来的。不管出于什么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你看金字塔多像一个“金”的汉字。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

43、贵重。(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段作者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描写了金字塔名字的由来,我体会到金字塔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它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珍宝,比金子还要贵重。)8.第4自然段是怎样介绍金字塔的?(指名学生读)有人说金字塔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但我觉得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金字塔在白昼和月夜有不同的情趣,不同的美,但最美的是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9.课文还怎样介绍了金字塔?(指名学生读)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进一个神奇

44、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和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金字塔的神奇,让人产生无限遐想。)10.教师小结:金字塔夕照这篇文章在作者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下,展现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设计意图】略读课文采用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感受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板块四 交流汇报,感悟不可思议1.埃及共发现金字塔110座,位于首都开罗郊区吉萨高地的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一座。作为人造建筑的世界奇迹,胡夫金字塔首先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也被认为是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

45、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的学习成果吧。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篇短文采用了什么方式介绍金字塔?(它采用了说明的方式介绍金字塔)3.读了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说说金字塔的不可思议表现在哪儿。(指名学生说)胡夫金字塔的塔原高约146米,塔基原边长约230米。因年久风化,塔现高约137米,塔基现边长约227米。塔重约600万吨,塔基面积约5.3万平方米,塔的体积约260万立方米。(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作者介绍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图表和列数字)4.继续交流。(指名学生说)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金字塔的不可思议?(列数字和作比较)5.继续交流。(指名学生说)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金字塔的不可思议呢?(列数字和作比较)6.继续交流。(指名学生说)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