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 “潮平两岸阔”的 “阔 ”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2)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B.诗的颔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D.全诗写景逼真,虚实结合,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答案】( 1) “阔 ”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
2、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视野也因之开阔。( 2) D【解析】【分析】(1 )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潮平两岸阔”, “阔 ”,是表现“潮平 ”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 ”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 ”而用 “风正 ”,是因为光“风顺 ”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A 项、首联:写诗人在船上,停泊在北固山下, “客路 ”,指作者
3、要去的路。“青山 ”点题中住在“北固山 ”还未到故乡,“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有误; B 项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颈联,不是颔联,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使人顿生惆怅之情”错误; C 项、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有误。 D 项正确,故选D。故答案为:(1 ) “阔 ”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4、,视野也因之开阔。(2) D;【点评】(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可以从字的词性或运用的修辞或其他方法入手,然后根据运用的方法来分析该词表达的效果。“。 “阔 ”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原文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D 项无误。2 .阅读诗歌观沧海,回答问题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
5、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 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 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 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 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 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2)下列
6、与本诗中所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A.水光澈舞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B.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C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D.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3)诗中用一 观”字统领全文,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 巧妙 地融合在一起。(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中 若”字用得好,试评析。【答案】(1) AB(3)自己的雄心壮志(4)这一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用若”字表明写的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想像,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内容写法和感情。A项,水何
7、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 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突出大海,而不是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和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都是描写秋季景色。秋风、红叶黄花”都是秋季的标志。(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这两句话点明 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 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
8、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4)本题考查分析诗歌遣词的妙处。“若 ”字在前面的描写的基础上,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故答案为:(1 )A;(2)B;(3)自己的雄心壮志;(4)这一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用“若 ”字表明写的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想像,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原文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水何澹澹
9、,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澹澹 ”,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 ”,何其,今言 “多么 ”,是叹美之词。“澹澹 ”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答题时应注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B 项和观沧海都是写秋季景色。(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答题时应注意,诗歌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4)本题考查分析诗歌遣词的妙处。答题时应注意,“若 ”字,描写日月、星汉都仿佛是从海中升出,如此浩瀚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与抱负。其胸中容纳的是浩大的景象,
10、自然能反映出其心胸之宽广、博大.体现出其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胸襟。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 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 有梅花便不同。【注释】 竹炉: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才:仅。( 1 )“ 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能让人产生哪些联想?(2)试从“梅花 ”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 1)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2) “梅花 ”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
11、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解析】【分析】(1)这首诗被千家诗选入,所以流传很广,几乎稍读过些古诗的人都能背诵,“寒夜客来茶当酒”,几被当作口头话来运用。常在口头的话,说的时候往往用不着思考,脱口而出,可是细细品味,总是有多层转折,“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就可以让人产生很多联想。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可以“倚杖无时夜敲门”,主人不必专门备酒,也不必因为没有酒而觉得怠慢客人。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所以能与主人寒夜煮茗,围炉清谈,不在乎有酒没酒。“( 2)本题考查根据
12、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后两句以写景融入说理。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这两句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无意地牵入梅花,于是心里觉得这见惯了的月色也较平常不一样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寻常一样窗前月,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谈,这气氛可就与平常大不一样了。故答案为:(1 ) 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3) “梅花 ”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
13、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点评】(1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答题时应注意,“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意思是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让人产生的联想: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2)本题考查根据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梅花 ”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
14、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4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 )诗人用白描的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 )三,四句中“疑 ”“ 急 ”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答案】( 1 )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漂荡的小船等( 2 )诗人用“疑 ”“ 急 ”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
15、村儿童的形象。【解析】【分析】(1)考查对意象的把握和提取。“不系船 ”侧面写流动的溪水。“春风吹入钓鱼湾”写轻柔的春风。( 2)考查词语的表现力。“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有一位小孩正玩得高兴,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村里来了客人,急急忙忙地跑回去,去把柴门打开。诗人用 “疑 ”“ 急 ”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此题要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作答,要联系到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故答案为:(1 )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漂荡的小船等( 2 )诗人用“疑 ”“ 急 ”二字,把儿童那种
16、好奇、兴奋、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 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点评】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分析诗歌的切入点,分析诗歌的意象首先注意表面的特征,然后注意经多年流传形成的固定意义,然后分析在首歌中的具体的指向意义,这几种意义往往相互关联。5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 )此诗中“ ”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 “ ”一语则点明了暮春时令。(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 1 )阴阴;残花落尽( 2)通过
17、描写春日的美景,又采用拟人手法,将无形的卷风化为可追逐之物,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解析】【分析】(1)诗的前两句“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叙写的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其中的“阴阴 ”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残花落尽”点明了时令 暮春时节。(2)诗句“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的意思是: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叙写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
18、又随着春风的踪迹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强烈地抒发了诗人的思念家乡的情怀。据此理解分析作答。故答案为: 阴阴 ; 残花落尽 通过描写春日的美景,又采用拟人手法,将无形的卷风化为可追逐之物,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认真阅读,正确理解指定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田园乐(
19、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1 )诗的第二句中“夏寒 ”一词似乎违背季节常理,你是怎么理解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 1)不违背,这里的“夏寒 ”不是指气候,而是指松树长得高大、茂盛,给人一种清凉之感。( 2)通过对绿绿的芳草,茂盛的长松,晚归的牛羊,还有可爱的孩童,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谐、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理解,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加以理解。落落长松夏寒的意思是:夏季里高大的松树也带来阴凉。“夏寒 ”的意思是夏季感到凉爽,这里是因为松树生长的茂盛,树阴很大给人带来清凉。
20、 本题考查诗歌意境的鉴赏,解答时要在读懂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作答。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的意思是:傍晚牛羊自在地回归村头巷中,村里的儿童不认识官家的服装。“牛羊 ”、不是衣冠的“童稚 ”很显然是描写乡村生活。牛羊自在的吃草,小孩不识官家衣服,更不识官家人,所以也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写出了田园生活的悠闲、质朴、平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意。故答案为: 不违背,这里的“夏寒 ”不是指气候,而是指松树长得高大、茂盛,给人一种清凉之感。 通过对绿绿的芳草,茂盛的长松,晚归的牛羊,还有可爱的孩童,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谐、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
21、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做好本题要结合诗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平时对王维本人的诗作要多积累,对他的作品特点也要略知一二。7 阅读下面的古诗后,完成下列小题泛吴松江宋王禹俑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1 ) 诗中 “ ”一词透露出天色已晚; “ ”一词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 2)诗歌的三四两句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 1 )斜阳;半日( 2)那一只只鹭鸶仿佛能理解我的心情,似乎在听着我的吟诵,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感。或:诗人把鹭鸶当作知音,抒发了诗人向往热爱大自然的返璞归
22、真之情。(能结合三四句意思,言之有理)【解析】【分析】(1)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的意思是:太阳西斜,点点胭红的光亮洒落到搭着稀疏的苇蓬的小船里,我独自吟诗了大半天却还是没有过江。表示天色已晚的词是“斜阳 ”,强调泛江已久的词是“半日 ”。( 2)本诗中“惟有鹭鸶知我意”的意思是:能够理解我心意的恐怕只有江面上的鹭鸶鸟了。诗人把鹭鸶当作知音,正反映了他摆脱官场后,向往热爱大自然的返璞归真之情,也可以看出诗人孤寂、苦闷的内心。故答案为: 斜阳;半日 那一只只鹭鸶仿佛能理解我的心情,似乎在听着我的吟诵,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感。或:诗人把鹭鸶当作知音,抒发了诗人向往热爱大自然的返璞归真之
23、情。(能结合三四句意思,言之有理)【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结合题意进行准确回答。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要求考生整体理解诗歌,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进行感悟作者的情感思想。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秋行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 )诗人描写了鸣蝉、 、 、等景物,有动有静,以动衬静,构成了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 2)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 1 )小溪;秋叶( 2)感受到诗人悠闲、宁静、自适的心情。【解析】【分析】(1)分析诗句的内容可知,诗歌前两句描
24、绘了秋蝉鸣叫的景象,第三句描绘的是秋水如镜的景象,第四句描绘的是秋叶轻扬的景象。据此可知横线上应填写小溪、秋叶。( 2)答题时需要通晓诗歌大意,理解相关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诗中描绘了一派秋景:秋蝉鸣叫,秋柳披拂,秋水如镜,秋叶轻扬,构成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投身自然、拥抱自然的闲静安逸的心态。故答案为: 小溪 ; 秋叶 感受到诗人悠闲、宁静、自适的心情。【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由题目可知,这首诗所写的季节是秋天,在诗中描写了秋蝉的鸣叫,秋柳在风中轻拂,一条小溪清水如镜,有叶子落在水中,荡起圈圈涟漪。据此可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
25、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9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 ) 诗中 “戍 ”“ 夜阑 ”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请写出相关诗句。【答案】( 1 )戍:守卫;夜阑:夜深。( 2)诗歌表达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愿望。相关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解析】【分析】(1)尚思为国戍轮台: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戍:守卫。夜阑卧听
26、风吹雨: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夜阑:夜深。(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结合“尚思为国戍轮台”可知作者的愿望:要为国家戍守边疆。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一生的愿望是收复失地,统一国家,可知这里具体的愿望是:作者愿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相关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故答案为: 戍:守卫;夜阑:夜深。 诗歌表达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愿望。相关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点评】 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字义、词义。 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27、注意通读全诗,抓住相关诗句把握感情。10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下列对这首元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B. “枯藤老树昏鸦”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 ”点出时间已是傍晚。C这首曲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D. “断肠人在天涯”表现了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2)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这首小令,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案】( 1 ) C( 2)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
28、,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解析】【分析】(1) C.错在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这首曲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烘托了旅人凄苦的心境。故选C。( 2)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写法的理解。“枯藤老树昏鸦”与 “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将哀物与喜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 ”人的思想愁绪。表现出游子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故答案为: C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要求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写作手法、表现方式进行理解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对诗歌的理解逐项审读选项,
29、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内容和思想情感,注意对语句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其表现手法。11 赏析下面的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田园乐(其四)(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 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注) 落落:形容松树高大的样子。 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 1 )诗句 “落落长松夏寒”中的 “夏寒 ”似乎违背了季节常理,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2)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 1 )不违背季节常理。这里的“夏寒 ”不是指气候,而是指松树长得高大、茂盛,给人一种阴凉之感。( 2)
30、通过对绿绿的芳草、茂盛的长松、晚归的牛羊、可爱的孩童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谐、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时结合诗句加以理解。“落落长松夏寒”的意思是:高大挺直的松树,夏季的树荫凉爽。这里的“夏寒 ”意思是:夏季感到凉爽。原因是松树生长得茂盛,树阴很大给人带来清凉。( 2)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意思是: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这里主要描写了牛羊自在吃草,小孩不识官家衣服,更不识官家人,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写出了田园生活的悠闲、质朴、平淡。表现了诗
31、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意。故答案为: 不违背季节常理。这里的“夏寒 ”不是指气候,而是指松树长得高大、茂盛,给人一种阴凉之感。 通过对绿绿的芳草、茂盛的长松、晚归的牛羊、可爱的孩童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谐、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理解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分析。12 阅读下面诗歌,
32、完成各题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天净沙”是 , “思 ”的意思是。( 2)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请你简要分析。【答案】( 1 )曲牌名;思绪( 2)全诗除了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 ”来写的,此情此景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忧伤之情。【解析】【分析】(1)本题根据对这首曲子的积累答题即可。(2)结合这首曲子的具体语句进行分析,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 ”“ 老 ”“ 昏 ”“ 瘦 ”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33、而最后一句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全曲中,暗喻题中“秋 ”字的最直接的意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 ”相呼应的是 “昏鸦 ”,与 “天涯 ”相互呼应的是“人家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意物是“人家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 “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与 “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将哀物与喜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 ”人的思想愁
34、绪。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故答案为: 曲牌名;思绪 全诗除了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 ”来写的,此情此景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忧伤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对有关“曲 ”的常识的积累能力。曲牌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俗称" 牌子 " 。古代词曲创作,原是" 选词配乐" ,后来逐渐将其中动听的曲调筛选保留,依照原词及曲调的格律填制新词,这些被保留的曲调仍多沿用原曲名称。明代以前所形成的戏曲声腔,如昆山腔、弋阳腔,以及由明清俗曲发展成的戏曲剧种,大多以曲牌为唱腔的组成单位,通称作"曲牌体"唱腔。 本
35、题考查赏析情景交融写法的能力。情景交融法,是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作文,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13 古诗阅读。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簟 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释】簟(di &力:竹席( 1 )这首诗写了初夏之景,主要描写院深席清、 、梦觉莺啼四幅夏日画面。(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案】( 1 )石榴开遍;树阴满地(2)表达了诗人欣赏夏日美景的喜悦以及悠闲自在的心情。【解析】【分析】( 1 )画面都是由景
36、物构成的,因此概括画面首先要结合诗句分析画面的中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第二句写的景物是石榴,特点是“开遍 ”,因此这句话描述的画面可以用“石榴开遍”进行概括;第三句写的景物是树阴,特点是满地,因此这句话描述的画面可以概括为:树阴满地。( 2)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进行分析,此诗作于庆历四年或之后,诗人被革职削籍为民后,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苏州隐居之时。这首诗描写了院深席清,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梦觉莺啼四幅夏日画面。由此可以体会出诗人欣赏夏日美景的喜悦以及悠闲自在的心情。故答案为: 石榴开遍树阴满地 表达了诗人欣赏夏日美景的喜悦以及悠闲自在
37、的心情。【点评】 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描述画面的能力。应抓住句中的主要景物准确概括,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本题考查体会作者心境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这是理解作者感情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然后在此基础上逐句逐词分析诗歌内容,通过体会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14 古诗词赏析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 请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妙处。(2)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 )哲理句,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这一自然规律。(2)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解析】【分析】(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民办学校校车服务合同2篇
- 2025版新能源汽车销售与服务合同模板下载4篇
- 2025年度农业科技项目知识产权保护合同8篇
- 2025版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实施合同4篇
- 2025年度高端培训学校副校长职务聘任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家乐土地流转与乡村旅游发展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农家乐房屋出租与乡村旅游开发合同
- 2025年度汽车租赁合同车辆违章处理范本3篇
- 案外人另案确权诉讼与执行异议之诉的关系处理
- 二零二五年度民间借款担保与资产保全服务合同样本3篇
-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高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 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培训课件
- 科技进步类现代轨道交通综合体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公
- 五个带头方面谈心谈话范文三篇
-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 广西贵港市2023年中考物理试题(原卷版)
- 外观质量评定报告
- 窒息的急救解读课件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共27张课件
- 人教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