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苏教版第19课《捕蛇者说》同步练习4_第1页
语文九年级上苏教版第19课《捕蛇者说》同步练习4_第2页
语文九年级上苏教版第19课《捕蛇者说》同步练习4_第3页
语文九年级上苏教版第19课《捕蛇者说》同步练习4_第4页
语文九年级上苏教版第19课《捕蛇者说》同步练习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捕蛇者说同步练习4 5分钟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相同的字赋: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若:若毒之乎言之,貌若甚戚者毒: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又安敢毒耶得:然得而腊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入:竭其庐之入入则无法家弼士【思路解析】本题重点检测文中实词的一词多意。中句一的“赋”为名词,而句二却为动词,因为它后面接了个名词,作为它的宾语。中句一作“你”讲,比较特别,应强记。同样的还有中的句二,“毒”作怨恨讲。中句一为动词活用成名词,作“收入”讲。【答案】赋税;征收.你;好象.毒害;怨恨.捉住;得到,看到.收入;内部,国内.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君将哀而生之

2、乎?()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以啮人( ) 御之者”( ) 若毒之乎?( ) 君将哀而生之乎?( ) 【思路解析】本题帮助掌握重点实词。解释实词,应特别注意其词性有没有改变,如改变,其意义也变。如句一中的“腊”,本是名词,后活用为动词。【答案】腊:干肉,名词活用成动词,晾成干肉。生:使活,动词的使动用法。涕:眼泪。今义是鼻涕。是一个表示假设的连词,用法相当于“而”。是一个“者”字结构,“者”字可以解释为“的办法”。“若”作主语,解释为“你”,毒”,是怨恨,憎恨的意思。之“我”,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3、判断下列语句在古汉语里是何种句式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思路解析及答案】本题帮助掌握重点句型。倒装句。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何如:如何,怎么样。句意:更换你的差使,恢复你的纳税,怎么样呢?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甚是蛇:甚于是蛇。句意:谁知道纳税征收的毒害,有比这种毒蛇更厉害的呢?省略句。省略主语。蛇触草木,草木尽死。句意:蛇碰了草和树,草和树就都死掉;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它的。4、根据要求填空全文的主旨句是                

4、 。文章揭露了                    ,表现了作者对                       。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目的的句子是 。本文作者是,字,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是

5、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其被贬到时写的。他的山水游记文笔清新秀美,形象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最著名的山水游记;他的寓言讽刺小品,故事生动,寓意深刻,其中以最有名。“说”是古代的一种,跟现在的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在形式上则表现为结合,以(叙述、议论)为主。捕蛇者说就是作者借蒋氏捕蛇一事来表述他的看法。【思路解析及答案】本题主要帮助掌握与课文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   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本文是

6、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永州八记三戒“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在形式上表现为叙议结合,以议为主。本文作者就是借蒋氏捕蛇一事来表述他对政府向民间征税问题的看法。6、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以哪件事为主?    【思路解析及答案】本文共写了两件事,即捕蛇之危险和赋敛之毒害,以写后者为主。 写赋敛之毒,是通过捕蛇和纳税两件事的对比,用蛇之毒衬托出来的。两件事又是主要通过访问蒋氏得知的。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给加点的字注音。更_若役挛踠、瘘、疠      

7、0;           死者数矣                隳突  日蹙                      

8、;  殚其地之出           死者相藉                 转徙               顿踣【思路解析】此题主要帮助掌握文中的生字。【答案】gng lu&

9、#225;n  wn lòu  lì  shuò   hu cù  dn  jiè  x  bó  2、选择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而: “黑质而白章”(表并列)。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表承接)。 “君将哀而生之乎?”(并且)。B、焉: “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时而献焉”。 之。 “今其室十无一焉”(代词,代人家)。C、之: “永州之野产异蛇”(的)。 “悍吏之来吾乡”( 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问之,则日

10、”(代人,他)“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D、于: “吾祖死于是”(在)。 “余将告于莅事者”(给)。 “积于今六十岁矣”(及于,到)。 “苛政猛于虎也”(比)。【思路解析】此题主要帮助掌握文中的重要虚词。“今其室十无一焉”, 语气词。【答案】B,3、文中提到的“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什么?(用文段原文回答)【思路解析】做此题时要特别结合课文第一节来做。【答案】当其租入4、你是怎样理解文段中蒋氏“专其利”中的“利”的?【思路解析】做此题时要特别结合课文的重要段落老考虑。【答案】所谓的“利”是用蒋氏祖父和父亲的生命以及自己的九死一生换来的。5、蒋氏悲痛的哭诉中,表明全段落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

11、什么?【思路解析】本题主要帮助掌握一个段落的核心语句。【答案】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6、当听到“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时,蒋氏为什么“大戚,汪然出涕”?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思路解析】本题主要帮助掌握文章的主题。【答案】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社会现实。 轻松1分钟母 亲语文老师正在台上讲高尔基的代表作母亲这一课,而学友却在桌下打逗,被老师发现了,老师叫起学友问:“你听见我讲课的内容了吗? ”学友回答:“听得一清二楚。”老师继续问:“那么母亲这个标题是什么意思呢?”学友响亮地回答:“一定是高尔基的母亲吧!”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一、

12、基础知识1、选择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啮(niè) 腊(x) 当(dàng) 其租入 嗣(sì)B、几(j)死者数(shù)矣 莅(lì)  蹙(cù)  C、殚(dn)  踣(bó)  死者相藉(jí)囊(nng)D、隳(hu)   缶(f)  谨食(sì)之   以俟(sì)夫(fú) 【思路解析】B数shuòC藉(jié);D缶(fu)【答案】A。2、下列解释有错误

13、的一组是( )A、已: “可以已大风”(离去,意为医治)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已经) B、赋: “岁赋其二”(征收) “孰知赋敛之毒”(租赋)C、岁: “岁赋其二”(每年) “积于今六十岁矣”(年)D、生: “君将哀而生之乎?” 活,存活。 “而乡邻之生日蹙”。指一个人出生。【思路解析】D、生: “而乡邻之生日蹙”。指生活。【答案】D, 3、请写出三个带蛇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思路解析】此题主要帮助掌握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答案】画蛇添足、杯弓蛇影、虎头蛇尾、飞鸟惊蛇等。二、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

14、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1、给加点字注音。转徙( ) 顿踣( ) 谨食之(

15、 ) 恂恂而起( ) 叫嚣( ) 曩与吾祖( )【答案】x bó sì xún xio nn2、解释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1)而吾以捕蛇独存( )(2)时而献焉( )(3)又安敢毒邪( )(4)殚其地之出( )(5)汪然出涕曰( )(6)乡邻之生日蹙( )(7)今虽死乎此( )(8)竭其庐之入( )【答案】(1)连词表转折 (2)到时候 (3)痛恨 (4)出产 (5)的样子 (6)窘迫 (7)即使 (8)竭尽3、翻译下列句子。( )(1)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答案】(1)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村子,到处乱闯乱嚷。(2

16、)回来后,有滋有味地吃我地里出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余年。4、本文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段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两例。【答案】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如:乡邻“非死则徙尔”与蒋氏“以捕蛇独存”;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熙熙而乐”。5、对蒋氏的自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了蒋氏及其乡邻的悲惨生活。B.说明捕蛇给蒋氏三代人带来的好处。C.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社会现实。【答案】B三、深层探究:柳宗元是封建时代的一名官吏,为什么他能写出捕蛇者说这样的揭露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文章?请你与同学展开讨论。【解析与提示】这首先是因为唐代中期政治腐败,战争频仍,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无限制搜刮人民的钱粮,使人民不堪重负。柳宗元因主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在这个荒僻落后的地区生活了将近10年。目睹当地人民“非死则徙”的悲惨景象,感到有责任用自己的笔来反映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希望最高统治者能借此体察民情,推行善政。这一目的与他一贯主张“轻徭薄赋”的思想是一致的。四、中考链接:(2005年浙江省舟山市)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