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9—12单元教案(共34页)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9—12单元教案(共34页)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9—12单元教案(共34页)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9—12单元教案(共34页)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9—12单元教案(共34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九单元溶液教学设计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重点和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理解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实验准备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教学过程反思与二次备课一、情境创设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 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学生

2、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生齐答:想!2、 合作探究 (一)、溶液的形成级溶液的特征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食盐糖硫酸铜晶体现象      结论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认识溶液、溶质、溶剂。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学生回答: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很好。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学生甲: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液体中。教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解?学生乙:可加水。学生丙:还可加热。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培养

4、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由点带面,由一般到特殊,从而得出溶液等概念。学生1:它们的颜色不同。学生2:每一种液体都一样。学生3:它们都是混合物。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什么是溶液呢?(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设疑:根据你们的观察,谁能说出溶液的特征来?学生1:均一、稳定。 【实验演示什么是均一与稳定】联系实际: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学生2: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学生3: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学生4: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教师设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5、,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1:这很简单:用水和洗衣粉洗。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对,但我们要知道其中的道理。(二)、-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以及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下面让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二):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溶剂溶质现象水碘水高锰酸钾汽油碘汽油高锰酸钾结论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比较明显地得出结论。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1:现象:碘不溶于水中,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但碘

6、能溶于汽油中,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中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学生2:不对,我认为碘是很难溶于水,不应是“不溶”。教师点评: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三)、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三)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溶剂溶质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水乙醇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甲:我们小组的实验:振荡前现象:液体是分层的;振荡后现象:液体没有分层;静置后现象:液体也没有

7、分层;结论是:它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语言的准确表达离不开实验的仔细观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准确表达。学生乙: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教师小结:很好,下面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学生观察仔细,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并能准确回答。3、 小结: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今天我们所学

8、的知识。然后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 (教师点评)4、 巩固练习:同学们回家后,将自己家中现有的物品制成溶液,并写成小论文形式, 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教科书P33习题。5、 布置作业 完全学习溶液形成全效达标,选作全效提升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物质溶解在水中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教学重点:物质溶解于水时的温度变化及其原因。教学难点:物质溶解于水时的温度变化及其原因。1、 复习:液的定义和特征,以及剂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2、 实验导入新课 NaOH 将上面装置中滴管中的水加入瓶中,等固体NaOH溶解后,观察左侧U形管中a端和b

9、端页面有何变化?3、 实验探究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1、取三只大小相同的烧杯,分别注入20ml水,用温度计两处水温; 2、分别向三只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并搅拌; 3、待溶解后在分别用温度计两处溶液的温度,并与原来的温度比较看看看有 何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4、若把前面装置中固体换成硝酸钠,那么左侧U形管中a端和b端页面有何变化?试解释看到的现象。 四、 讲解溶解热现象的成因 1、过渡:为什么物质溶解时有的放出热量而有的吸收热量呢? 2、讲解溶解过程的两种变化-扩散和水合,扩散过程吸收热量,而水合过程放出热量,两种过程相互作用就使溶液温度发生变化。 五、

10、乳化现象 1、 设疑:把油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现在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四):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试管内加入物质现象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水和植物油 分   均   不    不干净 水、植物油、洗涤剂  层  匀分     干净   2、学生汇报实验情况。学生1:我们所做的实验现象是:将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它们是分层的,振荡后它们均匀了,静置后它们又分层,把

11、液体倒掉后试管不干净,但加入洗涤剂后用水清洗,试管又干净了。3、教师讲解乳化现象就是利用乳化剂是乳浊液稳定性增强的现象,如花后形成的小液滴能随水流动。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个现象?学生2:我看到妈妈在洗碗时,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洗头是、洗澡时等)4、常见的乳化剂有哪些?(洗涤剂、洗头膏、洗发楼、沐浴露)此实验引导学生将理论用于生活实际中,并比较溶解与乳化是不同的。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 完全学习溶解热现象及乳化现象全效达标,选作全效提升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将知识进行归纳,并巩固所学知识。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册12-13页 绩优学案对应的合作探究题

12、讲解重点:练习册14-17题 绩优学案对应的合作探究题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 法,了解结晶现象。 2、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 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3、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 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 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重点和难点: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实验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

13、若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 mL水)、玻璃棒1根、5 g NaCl(预先称好)、5 g KNO3 4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CAI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激趣设境,问题导入师生互动: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       (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        (盐);小槐一尝还

14、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     (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以俗语作导语,由生活经验作铺垫,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着力创设快乐课堂。二、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阅读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投影方案,交流共享。动手实验,观察记录。上台展示,投影结论。5 g NaCl能溶解在20 mL水中;10 g NaCl不能溶解在20 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误导结论,延伸探究。“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

15、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图)。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量”飞入片中)。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师生互动,齐声朗读)。方案源于教材,形式却别于教材,更显直观、生动。    注重交流合作,掌握直观区分“溶”与“不溶”的依据杯底是否有未溶固体溶质。    通过追究教师“疏忽”增补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关注、重视“一定量”这个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引”的作用。陌生物质,引发探究KNO3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

16、量的水中?如法炮制,小组探究。全班展示,投影结论。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将熟悉物质转向陌生物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发现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话锋一转,激发探究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KNO3固体能否继续溶解?加热搅拌,实验发现,杯底未见KNO3固体。再设疑问,趣味探究,此温下再加5 g KNO3,能否再溶?实验发现,过一会儿,杯底未见KNO3固体,即全溶。回归原温,静观其变。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温度”飞入片中)。一定温度下,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跳出束缚,另起炉灶,激起学生更高的探究热情。三、阅读理解,形成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

17、,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在活动与探究得出结论上作文章,为轻松写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做了很好过渡。四、增补结论,领悟涵义室温,5 g NaCl在20 mL水中得不饱和溶液+5 g NaCl室温,10 g NaCl在20 mL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和少许NaCl固体+5 mL水室温,10 g NaCl在25 mL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室温,5 g KNO3在20 mL水中得不饱和溶液+5 g KNO3室温,10 g KNO3在20 mL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和少许KNO3固体升高温度升高温度下,10 g KNO3在20 mL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

18、#160; 分析归纳,课件演示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提炼升华,促进类化,构建体系。五、深化探究,激活思维室温下,10 g KNO3在20 mL水中溶液达到饱和,升高温度,杯底KNO3固体继续溶解,且又溶解了5 g KNO3;冷却到室温,20 mL水溶解KNO3的质量不超过10 g,此时多余的KNO3会怎样?(观察杯中KNO3晶体和课本上图9-11,阅读感悟,请生上台投影KNO3晶体)    六、探究发现,联想顿悟观察玻璃片上的白色斑迹。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汗衣服上会出现白

19、色斑迹学以致用,趣味延伸七、布置作业: 1、完全学习里对应的全效达标,选作全效提升。 2、教材P40,习题1、5、6。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矾晶体(P40)。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提升学生质疑能力。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 绘制溶解度曲线。 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实验准备 : 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

20、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 水。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议论纷纷)教师:你可能暂时还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你就会从中找到答案。二 、新课教学:(一)固体溶解度在前面的活动与探究中,所用的水均为20 mL,其中溶解NaCl与KNO3的质量是否相同?学生甲:不相同。乙:不加热时,二者相近。丙:加热后,等量水中溶解的KNO3要多。教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呢?学生:溶解度。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不错。什么叫溶解度呢?请同学

21、们阅读教材。找出溶解度的概念。学生:(大声朗读)(教师板书)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教师:在教材P36,表9-1,给出了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大家查一查20 时NaCl的溶解度。学生甲:(很快找出答案)36.0。乙:不对,应该是36.0 g,溶解度有单位,单位是g。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表扬乙,肯定甲)乙同学回答得很准确,溶解度有单位。“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学生:(踊跃发言)甲:在20 时,36.0 gNaCl在100 g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

22、乙:在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指明一定温度;溶剂为100 g;必须达到饱和状态;单位为g。及时小结,纠正偏差。学习了溶解度的概念,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相信你会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巩固练习(投影)。查表9-1,完成下列练习。1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     ,60 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2下列有关NaCl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A20 时,18.0 g NaCl溶解在50 g

23、水中达到饱和状态,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18.0 g。B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NaCl的溶解度为36.0 gC20 时,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D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教师巡回指导后,请学生代表说出答案,简单点评)通过习题,及时巩固新知。教师: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易溶”“微溶”“难溶”等一些概念,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通过阅读P36“资料”寻找答案。我们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质

24、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二)、活动与探究:学习绘制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方法。教师简单介绍方法,学生结合表9-1分组绘制NaCl、KCl、KNO3的溶解度曲线,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展示交流,分享快乐,结合学生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及教材中图9-12,分组讨论、交流。(投影)你所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为什么?从你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图上能否找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 、85 时的溶解度?如果能,请找出,你是怎样查找的?从图9-12中,你能比较出45 时KCl、KNO3的溶解度大小吗?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小结归

25、纳)用途: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巩固练习(投影)亲自动手,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四、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除了固体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外,生活中气体溶解在水中的现象也很多,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学生甲: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O2。乙:烧开水时,水未沸腾时也冒气泡。丙:把汽水瓶打开,有大量气泡产生。教师: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以上现象均说明了气体能溶解在水中的事实。(展示两瓶汽水,取其中一瓶不打开,摇晃,然后打开,学生观察现象)教师: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不打开时,无明显现

26、象,打开后有大量气泡产生。教师:为什么打开后产生气泡,而不打开时没有。学生:打开后,压强减小,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教师: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的影响。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刚才一位同学说汽水中冒出的气体为CO2,你能用实验方法将其检验出来吗?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新知,气氛活跃。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加以肯定,给予激励性评价)烧开水时,水未开时就看到水中冒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贴近生活)学生:水中溶解的空气。教师: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教师小结: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与压强的影响。教师: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解

27、决我们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现在问题来了!巩固练习:(投影)夏天,阵雨来临之前,鱼塘里的鱼常会出现“浮头”现象,你知道为什么吗?假如你承包了这个鱼塘,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教师:(肯定学生的种种措施)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利用所学,解决问题,关注生活。五、整理与归纳:(师生共同进行)怎样表示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如何表示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获得哪些信息?影响气体的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六、布置作业:1、完全学习里对应的全效达标,选作全效提升 2、教科书40页第2、3、4题及41页第9题。课题2 溶解度(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册14-15页 绩优学案对应的合作探究题讲解重点:练习册

28、12-14题 绩优学案对应的合作探究题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学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实验准备:投影仪及相关图片。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1、 实验导入新课: 硫酸铜溶解于水在三只试管中各加入10 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1.0 g、1.5 g固体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

29、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编号溶液颜色清水量硫酸铜的质量溶液质量1        2        3        师生一起归纳小结: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来粗略的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但对于像实验1中形成的无色溶液来说,显然就不能用颜色来判断溶液的浓与稀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这种溶液的组成呢?教师:其实,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新课教学: 1、自学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呢?请同学们看教材P42,

30、找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学生:(一下子就找到,并大声念出来)(教师跟着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 2、尝试应用:同学们归纳得不错,这正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刚才在同学们实验中出现了多组数据,请你在表中任选12组数据来计算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尝试练习,并很快顺利完成。师生共同归纳,课堂气氛融洽。3、巩固练习:同学们完成得非常不错。其实,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个概念,在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如这个例题,同学们可以先尝试着做一做:冬天,人们常给皮肤抹上一点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用400克甘油溶解在100克水中,配制的甘油溶液效果最佳。该甘油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学生:(有不少学生在一分

31、钟之内就完成了)教师:(板书讲解解答过程)解:甘油的质量是400克,水的质量是100克,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00 g100 g500 g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所得甘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4、引申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另一个等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如果我们能将这两个等式熟练运用,那么只要知道了“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四个量中的任何两个,我们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 5、创造型练习:下面同学们再做这样一个练习: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江同学收集到如下标签:医疗用葡萄糖注射液 葡萄糖注射液规格:250 mL内含:12.5克葡萄糖5%请你利用

32、标签中的数据设计一个简单的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题目,设计好后与同桌交换练习。完成后交由同桌批改。学生进行设计并交换完成。三、课堂小结:教师(在教室巡回指导后):好,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设计的题目以及同桌同学的批改后,发现同学们的想像力真是超出了我的想像,看来,同学们这节课还是挺有收获的。现本课小结:在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好好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有哪些收获?学生:(闭上眼睛,开始思考、回忆)师生共同叙述:进行本课小结。4、 布置作业: 1、完全学习里对应的全效达标,选作全效提升 2、生活中你们都见到了哪些溶液,请你找到溶液标签、记录的内容并计算其中各种溶质的含量。贴近生活,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用性。

33、    灵活处理教材“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重点和难点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实验准备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实验用品: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盐。教学过程反思与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投影显示)市售过氧乙酸C2H4O3,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下:名称       质量分数过氧

34、乙酸   40% 水         55% 双氧水       5%此信息表明的含义有哪些?学生: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40%,表示每100份质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含40份质量的过氧乙酸、55份质量的水和5份质量的双氧水。复习旧知拓展视野。 教师:你们回答得很不错!同学们,我们家住农村,你们在家有没有看到过父母在种地时选种的过程啊? 学生:(不少同学)见过。教师:你们能简单地说说这个过程吗? 学生:好像是先要配什么药水,然后把种子放到药水中,就把好种

35、子选出来了。教师:那么,你知不知道,他们配的是什么药水啊? 学生:不知道!教师:其实,他们配的药水只不过是盐水,但却规定了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通常是16%的。那么你想不想在配药水时帮帮父母呢?学生:当然想了!教师:那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两种方法来配制16%的食盐水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兴趣。选种子的药水原来是盐水!学生顿悟。紧接着教师再抛出一个新问题,将学生引入到下一个环节。2、 溶液的配制 1、需要的仪器: 我们先一起来看桌子上的仪器和药品(师生一起: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盐、20%的食盐溶液)。2、 配制的步骤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配制选种液。在此之前,请同学

36、们阅读教材P43,把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归纳一下。学生:(看书,并通过讨论,进行归纳)师生共同总结: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 1计算;2称量;3配制;4装瓶,贴签。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自学能力。3、 配制溶液 (1)计算 教师:下面我们开始用第一种方案配制该选种液:请你用水和食盐为原料,配制50克16%的溶液。师生一起:计算要配制50克16%的选种液,需要水和食盐各多少克?(学生思考、计算;师生交流,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解:已知溶液的质量是50克,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6% ,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 g×16%8 g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 g8 g42 g答:要配制50克16%的选种液,需要水

37、42克,食盐8克。讲练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三、溶液的稀释好!第一种方法用食盐和水来配制溶液同学们完成得相当出色。但有时候,我们用到的药品不是纯净的溶质,而可能是某溶质质量分数的浓溶液,那在配制时又该怎么操作呢?学生:往浓溶液里加水啊!教师:不错。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试试,用20%的食盐水如何配制100克16%的选种液,其步骤与第一种方法差不多,仍然是:1计算;2称量;3配制;4装瓶,贴签。学生:先计算:要配制100克16%的选种液,需要水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各多少克?教师:请你继续谈谈你的具体计算方法。学生:因为是加水稀释,所以整个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我们不妨设

38、所需20%的食盐水的质量为x,那么其中含有的溶质质量就为20%x,而100克16%的食盐水中含有的溶质质量为:100 g×16%16 g。教师:接下来同学们按照这个思路试着做一做。(投影显示解题格式与要求)培养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引导思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计算出的20%溶液是溶液的质量,可是液体的量在生活中更多的是用体积表示,那该怎么办呢?学生:用密度公式换算一下就行了。教师:一般情况下,16%的盐水的密度大约为1.03 g/L。学生:(进行计算)教师:我们的计算结果是:需要水的质量为&

39、#16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为        mL。完成以上计算后,接下来应该怎样操作呢?学生: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倒入一只干净的烧杯中,然后用量筒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的体积,加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后装瓶,再贴上标签。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重点研习“计算”这个步骤,而略讲“称量”“配制”“装瓶、贴签”几步。重难点突破措施得力。四、课堂小结:同学们的计算和实验操作都做得很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获得了

40、哪些新知识和技能,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学生:(学生分组交流看法和观点,达成共识)课堂总结形式新颖5、 布置作业 完全学习里溶解热现象及乳化现象的全效达标,选作全效提升课题3 溶质质量分数(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册16-19页 绩优学案对应的合作探究题讲解重点:练习册16-17页8-12题 18-19页5-7题 绩优学案对应的合作探究题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

41、观目标: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教学重点: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教学难点: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准备: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试管、研钵、纱布、 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浓盐酸、浓硫酸教学方法: 复习实验探究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反思与二次备课一、复习引入 复习酸碱的定义;通过对第六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那么,还有哪些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呢?二、新课教学 (一)酸碱指示剂(常见: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演示实验10-1变色规律: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

42、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酸红碱蓝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酸无碱红 (二)常见的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演示实验10-2 浓盐酸 浓硫酸颜色、状态“纯净”: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打开瓶盖后的现象瓶口有白雾(稀HCl无)无明显现象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特性挥发性(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吸水性 脱水性强氧化性 腐蚀性用途金属除锈 制造药物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金属除锈 浓硫酸作干燥剂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其他常见酸:硝酸(HNO3)、醋酸(CH3COOH )、磷酸(H3PO4 )、柠檬酸等等 (三)浓硫

43、酸的特性 1.吸水性:把浓硫酸露天放置,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变稀。 (用途:可作干燥剂,干燥O2 H2 CO2 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2.脱水性、腐蚀性:能把纸张、木材、布料、皮肤等含碳、氢、氧元素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使其变黑炭化。 演示实验10-3 3.浓硫酸的稀释 演示实验10-4 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故浓硫酸的稀释要非常小心: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 (四)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的处置方法: 演示实验10-5 应立即(用抹布擦干),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三、

44、【巩固练习】完成课后习题并【思考】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是否需要这样处理?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内容及收获五、【布置作业】 全效课堂相关达标作业 提升作业选作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了解几种常见的酸; 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 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教学重点与难点: 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准备: 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试管、

45、研钵、纱布、 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浓盐酸、浓硫酸教学方法: 复习实验探究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反思与二次备课 一、复习引入】 复习酸碱指示剂及浓硫酸的特性 二、新课教学 (一)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 图10-6】 1.酸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实验 酸能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金属 + 酸 盐 + 氢气 3.【实验 盐酸、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碱性氧化物 + 酸 盐 + 水 4. 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实验 盐酸能与AgNO3溶液、硫酸能与BaCl2溶液的反应】 盐 + 酸 另一

46、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二)三种离子的检验 试 剂 现 象Cl-AgNO3 及HNO3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SO42-Ba(NO3)2及HNO3HCl 及BaCl2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CO32-HCl 及石灰水有气体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 (三)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三、【巩固练习】课后习题 四、【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内容及收获 五、【布置作业】 全效课堂相关达标作业 提升作业选作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三、四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

47、原因。 2. 能力目标: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 他人交流合作能力。教学重点: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教学难点: 碱的化学性质。教学准备: 药品:NaOH固体、20%NaOH溶液、CaO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 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 器材: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教学方法: 复习实验探究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反思与二次备课一、【复习引入】 - 复习酸的通性二、常见的碱(一)

48、氢氧化钠 NaOH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1. 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2. 强烈的腐蚀性(图10-7) 碱液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的处理方法:用较多的水冲洗, 再涂上硼酸溶液。 3. 吸水性,【实验10-6】 易潮解可做干燥剂 保存方法:密封保存(露天放置,会吸收空气的水分并与CO2反应二变质) 4. 用途: 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5 . 制法:Ca(OH)2+Na2CO3= CaCO3+2NaOH (二)氢氧化钙Ca(OH)2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1. 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2. 腐蚀性 【实验10-6】 3. 制法: Ca

49、CO3= CaO +H2O CaO +H2O= Ca(OH)2 CaO溶于水与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Ca(OH)2 溶液即为常用的石灰水溶液。 4.用途: 工业:制漂白粉; 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 建筑:石灰乳用来粉刷墙壁(三)其他常见的碱 氢氧化钾 KOH 性质与NaOH 相似;氨水 NH3·H2O 等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全效课堂相关达标作业 提升作业选作 第四课时教学过程反思与二次备课一、碱的化学性质【活动与探究 碱的化学性质】1. 【图10-8所示实验】 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碱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酸性氧化物+碱 盐+水 CO2 +Ca(OH)2 = CaCO3+ H2O CO2 +2NaOH = Na2CO3 + H2O SO2 +2NaOH = Na2SO3+ H2O SO32NaOH=Na2SO4H2O3. 酸+碱 盐+水4.碱+盐 新碱+新盐 二、具有通性的原因: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注: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 CuO +H2O 2Fe(OH)3 Fe2O3+3H2O三、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定义凡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酸性氧化物是非金属氧化物凡能与酸反应生成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