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桦川一中语文第二次月考_第1页
2012桦川一中语文第二次月考_第2页
2012桦川一中语文第二次月考_第3页
2012桦川一中语文第二次月考_第4页
2012桦川一中语文第二次月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桦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试卷命题人:臧建力 复核人:梁红霞 评估人:杨学良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9分,每小题3分)国语为何不是“经”书?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但始终没有成为“经”。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

2、十三经”。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从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思想的主要工具,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这三个特点是书籍成为经典的标准。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解春秋的。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

3、。”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在国语中也约略可见,驳杂的思想体系,使它不可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却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崔述曰:“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或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或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或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可惜语言上的优点,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

4、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借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失去了广泛流传的机会。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颇受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着其“春秋外传”的声誉。刘知几史通六家篇定国语为一家,为“春秋外传”。称其“六经之流,三传之亚”,是将国语视为准经典。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将国语改隶“杂史类”,其地位下降。但仍有人把国语当经典来看,希望将之提升到“经”的地位。段玉裁主张于“十三经”外,加国语、史记、说文解字等,成“二十一经”,可惜没有响应者。廖平于光绪十二年,拟定十八经注疏范例,他将大戴礼记和国

5、语升为“经”,合成“十八经”,终未成。1下列有关“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经”必须是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B“经”是从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C“经”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者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人们的思想的工具。D“经”作为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它是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2下列表述不属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的原因的一项是( )A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但其思想体系驳杂,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B国语没有广泛流传的机会,没有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只被少数读书人推崇。C国语富于辞采,但语言

6、风格的差异,使全书有割裂之感,遭到了史家的批判和质疑。D国语没有得到孔子的真传,在内容方面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与孔子的思想不一致。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只要是得到了孔子的“真传”,都被统治者认可,确定为“经”。B国语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但由于它不是解释春秋的,所以没有成为“经”。C国语语言风格多样,或长篇大论,或小巧精致,或以修辞见长,自成一体,文字流畅而有气势。D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国语落到了杂史类的地位,而段玉裁、廖平等人都试图将国语提升到“经”的地位,但均以失败告终。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明德马皇后讳

7、某,伏波将军援之小女也。少丧父母。兄客卿敏惠早夭,母蔺夫人悲伤发疾慌惚。后时年十岁,干理家事,救制僮御。内外咨禀,事同成人。初,诸家 莫知者,后闻之,成叹异焉。后尝久疾,太夫人令筮之,筮者日:“此女虽有患状而当大贵,兆不可言也。”后又呼相者使占诸女,见后,大惊日:“我必为此女称臣。然贵而少子,若养它子者,得力乃当逾于所生。” 初,援征五溪蛮,卒于师,虎贲中郎将梁松、黄门侍郎窦固等因谮之,由是家益失势,又数为权贵所侵侮。后从兄严不胜忧愤,白太夫人绝窦氏婚,求进女掖庭。由是选后入太子宫。时年十三。奉承阴后,傍接同列,礼则修备,上下安之。遂见宠异,常居后堂。 显宗即位,以后为贵人。时后前母姊女贾氏亦

8、以选入,生肃宗。帝以后无子,命令养之。谓日:人未必当自生子,但患爱养不至耳。”后于是尽心抚育,劳悴过于所生。肃宗亦孝性淳笃,恩性天至,母子慈爱,始终无纤介之间。后常以皇嗣未广,每怀忧叹,荐达左右,若恐不及。皇太后曰:“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连立为皇后。 先是数日,梦有小飞虫无数赴着身,又入皮肤中而复飞出。既正位宫闱,愈自谦肃。身长七尺二寸,方口,美发。能诵易,好读春秋、楚辞,尤善周官、董仲舒书。常衣大练,裙不加缘。朔望诸姬主朝请,望见后袍衣疏粗,反以为绮縠,就视,乃笑。后辞曰:“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六宫莫不叹息。 十五年,帝案地图,将封皇子,悉半诸国。时楚狱连年不断,囚相证引,坐系

9、者甚众。后虑其多滥,乘间言及,恻然。帝感悟之,夜起彷徨,为思所纳,卒多有所降宥。 及帝崩,肃宗即位,尊后曰皇太后。 (摘自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注阴后:即阴皇后。 朝请:即拜谒皇室,要求 皇后妃嫔也参加。绮縠:绫绸绉纱之类。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闻之,咸叹异焉 异:对感到惊异 B帝案地图,将封皇子 案:通“按”,察看C因相证引,坐系者甚众 系:关联 D卒多有所降宥 宥:宽宥,饶恕5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明马皇后入宫后严于律己的一组是(3分)( )内外咨禀,事同成人 奉承阴后,傍接同列,礼则修备能诵易,好读春秋 既正位宫闭,愈自谦肃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 后虑

10、其多滥,乘间言及,恻然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皇后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亡,所以,她很小就料理家事,管理僮仆,僮仆家里家外凡事向她请示报告。B父亲死后,由于家势衰微,被人欺负,所以马皇后的从兄马严向蔺夫人请求让她进宫。进宫之后,马皇后待人礼节周到,特别受宠爱。C马皇后是个非常慈爱的母亲,对非亲生孩子肃宗尽心抚育,肃宗秉性淳厚,虽然有时候和皇后之间有些隔阂,但非常孝顺马皇后。D马皇后秉性纯良,好学节俭,德冠后宫,得到了皇太后的称赞,以及很多宫人的敬佩。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虎贲中郎将梁松、黄门侍郎窦固等因谮之,由是家

11、益失势,又数为权贵所侵侮。(5分) (2)朔望诸姬主朝请,望见后袍衣疏粗,反以为绮縠,就视,乃笑。(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访中洲宋姚镛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连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注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8本诗“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9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访者”形象?请结合全诗鉴赏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

12、难)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俄顷风定云墨色,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你必须做出选择 (奚同发)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儿时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

13、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

14、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是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

15、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角角落落。从来没有这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间滑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

16、咚” 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

17、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他”既在痛苦磨炼中掌握了熟练的演奏技巧,又能在曲子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而最后一次“他”拉响的是内心控诉的乐章,技巧与情感的结合使他取得巨大成功。B“他”是一个内心压抑、痛苦而又具有叛逆个性的人。“他”对拉琴没有兴趣,是在父亲的逼迫、强制和严格监督下练琴的,积久的压抑爆发,酿成“他”叛逆的个性。C标题中第二人称“你”,只能指小说中的“他”,“必须选择”以肯定的语气加以强调,又引发对“选择”的多种思考。标题醒人耳目,深化了主题。D教育者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到孩子头上,但不能以自己的模式去打造孩子。E这篇小说腾挪跌宕,张弛有度,开篇由“他”在最后一次考试的考

18、场上展开,运用了倒叙的方式;小说在故事高潮处骤然转折,瞬间“引爆”,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2)“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这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6分)(3)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6分)(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题,并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胡大白 安安静静做大事讲胡大白的故事,并非仅仅因为她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1943年,日本鬼子轰炸郑州的时候,她在父母逃难途中降生。地点是座石灰窑。父亲虽

19、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却接受男女平等的新观念,在为她取大名时,用了族谱中男孩子的“大”字胡大白,这个名字,也许注定了她的人生与众不同。 在黄河岸边的郑州市,一座占地2106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的校园里,有26000多名学子分别在52个专业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这就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民办大学黄河科技学院。 这座拥有8亿元固定资产的大学,国家从未有过投资。而拥有这一切的院长胡大白,20多年前还是病榻上的废人。 1981年,风华正茂的胡大白是母校郑州大学一名优秀讲师。这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从胸闷气短中醒来的她马上意识到自己是煤气中毒。她挣扎着要去打开房门时,却碰翻了火炉滚烫的一大壶开水,使她成了

20、一个重度烫伤面积达30%以上的病人。“我在病床上躺了3年,从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专门读书和思考。”胡大白如今的回忆竟然带着几分眷恋。她说,“一番灵魂的挣扎之后,我想通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如果找到一个最适合于我能力、又是社会需要的事情做,我就会面对成功。办教育是我的强项,动乱十年的国家需要人才,我的口、脑都没有问题,我能行!” 她立即把目光投向一大批由于种种原因进不了大学校园的人。本可以靠国家工资过一辈子清闲日子的胡大白,踏上了一条健康人都难以承受的曲折艰难之路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 30元钱印制听课证、买纸笔、刷广告,她起家了。接着是到处说好话联系听课地点、访问优秀教师、协调各个主管单位,顶

21、住各种因为不理解带来的流言蜚语 “从死神那儿回来的人,这些困难经受得住,惟一没有充分准备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教育事业发展如此之快,社会对知识的需求如此之强烈,应该说,是历史推着我往前走而不能停下。” 学校很快发展成全日制脱产学校,在校人数和师资力量迅猛增长。1994年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黄河科技院面向全省统一招生,成为我国第一所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民办高校,在校生以100%的速度连年增加。为了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胡大白设立了河南省高校惟一人才市场,增设了市场上需要的一些新兴学科和实用性课程,培养复合型开放型人才。连续多年,学校的应届毕业生都在毕业前就被抢聘一空。靠

22、教育发展教育,是胡大白多年来从实践中总结的高校发展有效之路。黄河科技学院先后创办了科学研究所等8个校办产业。这些企业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力支持了学校的发展。如今,胡大白亲手创办了大学,已经在中原大地站稳脚跟,被教育部树为全国民办高校的一面旗帜,她本人也成为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劳动模范。胡大白的同事们说,身为上亿元资产的拥有者,胡大白十分俭朴,一年四季,总是那几套毫不起眼的服装,如果不是她的气质言行,仅从外表,谁都会以为她是一位普通的城市妇女。“我爱节省,也不太讲究着。”听我夸她身上的开衫好看,胡大白柔柔地笑着说,“这是两件套,我花了200元在街上买的。”她的笑容,把衣服衬托得很

23、美;她的笑容,让我无法看到岁月沧桑留下的任何痕迹。“您平常总是这样安静吗?”“我喜欢的状态是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她说”,“我的静是休息,也是思考。有了充分的思考,才能够在处理具体工作的时候快速反应,高效运作。”看看她桌上厚厚一叠议案、建议,我想,如果没有平日深入一线的走访调研,没有长时间的深入思考,这些东西是不会有的。难能的是,当选人大代表18个年头,她总是如此。宁静,却成就惊人事业;简洁,却又多彩这就是胡大白。(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父亲在为她取大名时,用了族谱中男孩子的“大”字胡大白,这个名字也许注定了她与众不同的人生。B胡大白从郑州大学一名优秀

24、讲师成为拥有8亿元固定资产的大学院长,也曾经历许多艰难坎坷。C作为上亿元资产的拥有者,胡大白十分俭朴,仅从外表,谁都会以为她是一位普通的城市妇女,而她的气质言行却让她与普通的城市妇女显得不同。D本文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胡大白的经历,并对其性格做了简要的概括。E文章说“从死神那回来的人,这些困难经受得住,惟一没有充分准备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教育事业发展如此之快”,表现了胡大白在教育上遇到的巨大困难令她措手不及。(2)“讲胡大白的故事,并非仅仅因为她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开篇这句话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结合全文,简析胡大白是怎样的人。(6分)(4)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

25、;也有人说,机遇决定命运。你认为胡大白的成功是由性格决定,还是由机遇决定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8分) 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安徽省国家级贫困县长丰县为建设高尔夫球场,低价向农民征地2088亩,失地农民找到当地政府时,有关领导却很不以为然。 B. 据了解,“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中“海水西调”观点的始作俑者为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工程研究中心教授霍有光。 C.邹昊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我们的干部,采用全程电子跟踪管理,既保证了整个流程的公开透明,也避免了瓜田李下之嫌。 D.中学语文课文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中学生

26、打基础,而鲁迅杂文令疲惫不堪的学子们因目无全牛,而对这些课文产生畏惧和逆反心理。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朝霞工程”是省文联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江苏文化大省而联合社会各界实施一项人才工程。B因公交公司拒退受磨损公交卡的押金,昨天,郑州一中学生将公交公司告上了法庭。C鹤壁市公安局山城分局近日成功破获了一个价值70余万元的特大汽车盗窃团伙,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D高考前的学习无疑是紧张的,这就需要我们有很强的心理调适能力。难道我们能否认高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吗?15下面六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是在盘根错节的社会中游刃有余的智慧 把主体的精神无限压缩然

27、后来换得苟且偷生的空间 庄子的哲学和老子一样其诀窍就是压缩主体精神与人格 是在夹缝中求生的技术A B C D16.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端午节”下定义。(不超过35字)(5分)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17.在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与下文组成排比句。(6分) ,

28、 ; , ;拒绝艰苦创新的人,永远不能体会发明的快乐。总之,拒绝酸涩的人,永远不能体味甜美的甘醇。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生活中充满了矛盾。我们一方面对自己说对人要有爱心,爱人如爱己;一方面在外头又怕跟陌生人说话。我们一边叹息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一边又不愿意伸手去帮助路旁车子抛了锚的人。我们的借口是:怕自己被坏人骗了,怕自己在路边与麻烦事或麻烦人扯上关系。我们的怕,大概已经快要把我们的爱吃掉。面对这样的矛盾,我们怎么做呢?要求:请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明确,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少于800字。1、D 2、B 3、D4C 系:被关押5B(是说马皇后人虽小却有治家能力

29、是说马皇后爱读书 是说马皇后仁慈善良)6C 肃宗和马皇后之间始终没有一点隔阂7虎贲中郎将梁松、黄门侍郎窦固等趁机在皇帝面前进谗言, 因此家庭更加失势,又多次被有权地位高的人欺负侮辱。(5分)(因、谮、为所句式各1分,句意2分)初一及十五众妃嫔参加朝拜,望见马皇后袍衣稀疏粗糙, 反认为是质地细密的绫绸绉纱, 走近仔细一看, 就不禁笑了出来。(5分)(朔望、以为、就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明德马皇后, , 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小的时候失去了父母。哥哥马客卿敏惠早死,母亲蔺夫人悲伤得病, 精神恍惚。这时马皇后十岁, 料理家事, 管理教育僮仆, 僮仆凡事请示报告对她像成人一般。起先, 各家没有知

30、道的, 后来听说了, 都赞叹惊异。马皇后曾经久病, 太夫人叫人占卜, 占卜的人说:“ 此女虽有疾病可是最终应当大贵, 卜卦上显示的吉兆简直妙不可言。”后来又叫看相的为众女孩相面, 看相的见到马皇后, 大为惊讶地说:“ 我一定要向此女称臣。然而她地位虽贵却少子, 若抚养他人的儿子得力, 也当会超过自己亲生的。”以前, 马皇后父亲马援征伐五溪蛮,在军中病死, 虎贲中郎将梁松、黄门侍郎窦固等趁机在皇帝面前进谗言, 因此家庭更加失势,又多次被有权地位高的人欺负侮辱。马皇后堂兄马严不能忍受这种忧愁愤怒, 告诉太夫人断绝和窦家的婚姻关系, 要求把女送进宫廷。于是这样选中马皇后进入太子宫。当时马皇后十三岁。

31、服侍阴皇后, 与同列宫妃接触, 礼仪规则都做得很周到, 上下相安。于是获得特异的宠爱, 常居后堂内室。显宗明帝即位, 立马皇后为贵人。这时马皇后前母姐姐的女儿贾氏也选入宫, 生肃宗。明帝因为马皇后无子, 命令由她抚养肃宗。并对马皇后说:“人不一定自己生儿子, 只怕抚养他人子而不加意爱护。”马皇后于是这样尽心抚育肃宗, 劳苦疲累超过自己所亲生。肃宗也孝顺天性淳厚笃实, 感恩的品性天然具备, 母亲慈祥儿子孝顺, 始终没有纤维芥蒂般微小的隔阂。马皇后常常因皇帝的子嗣不多, 常常怀有忧愁叹息, 便推荐送达左右的妃嫔, 以得皇帝的宠幸, 惟恐做得不够。皇太后说:“马贵人的懿德为后宫之首,(立为皇后)就是

32、她了。”于是被立为皇后。马皇后在立为皇后前几天, 梦见无数小虫飞扑附著在她身上, 又入皮肤中而再飞出。立为皇后之后,身处宫闱正位, 她就更加谦恭肃敬。她身长七尺二寸, 口方,头发秀美。她能诵易经, 喜欢读春秋、楚辞, 尤善于周礼、董仲舒书。她常穿着白色的厚缯, 裙子不加边。初一及十五众妃嫔参加朝拜, 望见马皇后袍衣稀疏粗糙, 反认为是质地细密的绫绸绉纱, 走近仔细一看, 就不禁笑了出来。马皇后告诉她们说:“这种素缯特别适合染色, 所以我才用它。”六宫妃嫔没有不叹息的。永平十五年, 明帝查看地图, 打算分封皇子, 将众封国领地都减少一半。这个时候,,楚地案件连年不断, 狱囚互相证引, 株连被关押

33、的达人非常多。马皇后忧虑刑法泛滥过度, 便乘合适的机会委婉 谈及, 明帝受到感动而有所悟,夜晚起来彷徨, 思考马皇后所进纳的言辞。终于有很多狱囚, 得到宽宥赦免。等到明帝去世,肃宗即位,尊称马皇后为皇太后。8侧面烘托。(2分)诗人通过对“被访者”居住环境的描写,如他傍水而居,门前种有修竹,旁有荷花池,清香四溢,从侧面烘托出了被访者高雅隐逸的形象。(3分)9“访者”是一个格调高雅,充满意趣的清逸之士。(2分)他访友不择晴日,而是踏雨而来,来访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这本已不是什么经世致用之务,可是还没来得及交流就先急忙走向水边去看那雨中出岫的茫茫白云,可见其清逸情怀。(4分)11(1)(A“

34、他”在痛苦磨炼中掌握了熟练的演奏技巧,却不能在曲子中融入自己的感情。C第二人称“你”,既指小说中的“他”,又推及到其他人。D教育者不应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到孩子头上,更不能以自己的模式去打造孩子。)(3)“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是本文的高潮部分,(2分)作者这样安排,更充分展现“他”内心的压制和反抗,使人物形象丰满而富有张力。(2分)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前面拉琴缺乏艺术、大家对他失望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2分)(6分。意思对即可)(4)示例:这篇小说是对应试教育的控诉。从儿时起近二十年,主人公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但在父亲的逼迫下从未间断过练琴。父亲的逼迫无所不用其极,他与父亲进行一次次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