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市徐汇区上海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积累与应用(10分)1. 按要求默写(1)夕阳下,,两三航未曾着岸。(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2)踏莎行雾失楼台是北宋文人秦观的作品,其中运用比拟手法来形象说明自己愁思之多、之深的句子是o(3)是处红衰翠减,, ,无语东流。【答案】 (1).洒筛闲 (2).双调 (3).砌成此恨无重数(4).苒苒物华休(5).唯有长江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以及文化常识的储备能力。虽然髙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 岀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但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仍然需要一左的技 巧:(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2)要注意同音异
2、义词。(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4)要留 意具体环境。(5)要留心语句顺序。(6)要注意语句岀处。本题属于情境默写,不仅要求 会背诵相关篇目,还得理解相关意思。所以平时背诵时应该力求理解内容主旨、艺术特色等。 另外就是注意易错字,想办法记牢固。本题容易写错的字形有:筛砌苒苒唯。关于 双调:元明以来,一般人常把两叠的词称为“双调”,也就是说''调”与格式有关,填词时, 词之由前后两阕相叠而成者,谓之“双调”,有前后同段、换头与前后不同之分:仅一段者 谓之“单调” o2. 综合运用(1)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A. 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B. 为学有
3、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C. 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D. 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2)根据下而的一段文字,指岀3D打印所而临的3个问题。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被认为是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3D打印 不需要模具,可以宜接进行样本原型制造,因而大大缩短了从图纸到实物的时间。但是,目 前的3D打印机只能处理诸如塑料和蜡这样的软材料,而要打印混凝上结构的大型模具,它完 成的速度太慢了。而伦理争议也随之而来,例如国外有人就希望通过3D打印自制枪械。另外, 只要有图纸和一台打印机,设讣师们就很难保护他们的劳动成果。【答案】(1)B(2)材料限制伦理争议版权纠纷【解
4、析】【详解】(1)本题考查对对联的把握能力。要做好本题应该充分了解对联知识:对联是由两 串等长、意思完整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对联的基本格律,离不开如下六 要素,即字句相等、句式相称、平仄相谐、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内容相关。本题重点从表 达的内容上来看。A项,花甲指60岁,不符合题干要求;B项,古稀指70岁,'为学有宗”“诲 人无倦恩重及门”符合了教师身份特点。符合题干要求:C项,“音容宛在”,仿佛还听到他 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对死者的想念,不适合祝贺寿辰用;D项,执教七十载, 故年龄远超70,可排除。故选B。(2)本题考查语言运用题里圧缩语段的能力。正压缩语
5、段是指根据需要,把一段文字所要表 达的重要信息提取出来,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在语段压缩中,应该压缩的是语段中信息承 载量小的文字,即句子的"枝叶",应该保留的则是对整段语言起支撑作用的主干部分。本题 属于提取关键词式压缩。这种压缩题型类似于新闻材料中的拟写一句话新闻标题,有一立的 规范性,要求更为精练。它要求在主要信息的基础上,提取最能表现内容的关键词语。比如 本语段先介绍3D印刷技术的优势,"但是”一转,其后才是提取信息的重点区域,即存在问 题,细读信息按照要求提取三个层面:首先是从"只能处理软材料”中得岀答案点“材料限 制”:英次是从“伦理争议也随之
6、而来”中得出答案信息点“伦理争议”;最后是从“设计 师们就很难保护他们的劳动成果”中,得出答案信息点“版权纠纷”。做这类题,列数字、 举例子等具体说明部分都不要,提取筛选概括性强,属于方面性质的信息。阅读(70分)阅读下而的现代文,完成各题。有关经典的加减法韩少功文学经典是一个弹性槪念,通常是指那些影响长存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指 标、基石的意义。其实,这些作品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物权印痕,切合历史上中(产)等阶级的总体心 理需求一一因为只有读书人才可能掌控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以及向公众传导文学 信号的职能。这样说的意思是,草民对民间迷信插得上手,对文学却不大够得着。权贵对公 文插
7、得上手,对文学也不大够得着。因此,经过一段不太长的岁月,迷信与公文不知何处去, 很多文学作品却依赖众多读书人的齐心合力,仍能顽强地保值增值,一次次重返书架。读书人五花八门,并非统一的整体。有的白皮肤,有的黑皮肤:有的信基督,有的归 佛门:有的敢担当,有的颇颓废;有的傍权贵,有的走江湖于是产生不同的文学标尺, 也是常情。但不管他们之间差别多大,既然都读书,既然都在书里泡,就如同一群棋友对棋 艺还是会形成大致相近的规则。这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经典性”也许跨不出政治红 区的边界:阿凡提的故事的“经典性”不一左能在基督教地区有效;但罗密欧与朱丽叶 西厢记红楼梦之类就不一样了。这些读书人共有的美人梦
8、、精英闷骚、愤世纠结,能 引起更广泛和更持久的共鸣,成为兴奋的更大公约数。这印证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说法:凡经典都是建构之物,有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常常 取决于什么人、为了什么、凭借什么来上下其手。不过,这并非事实的全部。地摊上那些花硝的畅销读物能不能成为经典?那么多涉性、 涉金、涉官、涉疑的文字,明明挠到了很多人的痒痒肉,不胫而泄,呼风唤雨,为什么就很 难碰上什么“经典化”的好运气?可见,建构并非无条件的,无法由知识话语权一类来随心 所欲。在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笔下,葡萄洒是法兰西人建构出来的一种文化图腾, 不一妃天经地义。这也许没错。但法兰西人再任性,再有能耐,也没法把阴沟
9、水建构成什么 至尊国宝。这里的区别在于:与阴沟水不同,葡萄洒具备了基础条件,具备了候补图腾的可 能性,在营养、口感、气味、色泽等方而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价值优势。这就是后现代主义者 不应忘记的另一半真相:思想与艺术终究是硬道理。天不变道亦不变,道不变文亦不变。只要人还没有变成机器人,只要这个最大的“天 (自然)”还没变,那么某种普遍的人性之道,或说人类较为广泛和持久的价值共约,就会 构成经典化的隐秘门槛,把泡沫逐渐淘汰。托尔斯泰作为一个“思想大户”(切入宗教、道 徳、政治的时代焦点),乔伊斯作为一个“艺术大户”(竟然发现、开发、释放出意识流这等 奇物),就这样跨入了门槛。还有一些"资源大
10、户”,比如西游记(佛教文化资源)、聊 斋志异(道教文化资源)、三国演义(帝王文化资源)、水浒传(江湖文化资源)等,也 是各得先机,各成气象,成为不易绕过去的大块头一一至少在中国是如此。相比之下,大仲 马、张恨水一类超级写手,再热闹也还是偏轻偏小,在大指标上不给力,最可能就被建构者 们的目光跳过去。不难看岀,经典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却是一种有限界的分布函数。换句话说,"建构” 是文化权重者们做的加法;而淘汰和遗忘则取决于天下人心,是更多人在更久岁月里操作的 减法,一种力度更大的减法。前者有偶然性:后者有必然性。换句话说,前者是运之所成,靠机缘;后者则是命之所限,靠实力和品质。在这个意 义
11、上,大部分文学史其实皆可半信半疑,因为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都是在这种加法与减法的 双向对冲之下,进入一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无限漂泊,需等待下一本甚至N本文学史的再 度检验。3. 作者第段开篇就提岀“文学经典是一个弹性概念”的用意是4. 第段画线词语“物权印痕”的意思是5. 第段从和两个方而对文学“经典性”的建构过程进行了阐述。6. 下列对第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连用2个问句突出强调建构是有条件的,并非随心所欲。B. “挠到” “痒痒肉”生动形象地写岀那些文字触及了很多症结。C. 举法国葡萄洒文化图腾为例,意在承接上文指岀另一半真相。D. 用阴沟水与之作对比,鲜明突出葡萄酒无可替代的价
12、值优势。7. 根拯文意,下列有关"经典”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经典是指经过文学史验证之后,具有影响力的作品。B. 被认定为经典的作品都是依赖读书人的齐心合力,才能保值增值。C. 经典的作品具有相近的主旨,能引起读者广泛而持久的共鸣。D. 经典形成离不开文化权重者对其施加的影响。8. 概括全文的行文思路。【答案】3.引出话题,暗示文学经典有个动态化的建构过程。4. 知识精英(或文化权重者)对文学作品作出的具有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价值判断。5. (1).个性(差别)。(2).共性 6. D 7. D8.文章开头提出了论述对象一一文学经典。接着举例说明文学经典多受文化权重者的影响, 得出
13、观点经典是建构之物,这是经典化的加法。英后文章从另一方而说明了经典化的条件, 即注重思想和艺术,符合价值公约。基于此的淘汰和遗忘是经典化的减法。最后得出结论, 任何作品的经典化过程,都需要经受加法和减法的对冲。【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2) 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這入手(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5) 从分析修辞手法入手。本题运用(1)和(3),首先看着词语“文学经典”,这是本文的中心 话题,“弹性概念”,弹性,意思是动态变化,具有伸缩延展性。本句在开头段的第一句, 位置作用就是结构思路,具有点
14、明中心话题,照应题目,引出下文,总领全文的作用。【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指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词典义,而 是这个词语在一左语言环境中产生的临时的、附加的、具体的、动态的含义。它可能是临时 指代的内容,可能是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借代义,可能是蕴涵其中的作者特殊的思想感 情,可能是用来表明某种意图,可能是事物的作用意义,可能是作者的观点立场,等等。这 种含义,是既有别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含义。要做好本题首先应该 关照词语所在的句子和段落,即扩展语境,有助于理解该词的含义。“其实,这些作品大多 留有知识精英的物权印痕,切合历史上中(产)等阶级
15、的总体心理需求一一因为只有读书人 才可能掌控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以及向公众传导文学信号的职能。这样说的意思 是,很多文学作品却依赖众多读书人的齐心合力,仍能顽强地保值增值,一次次重返书 架。”从中可以得岀答案的要点一一"知识精英”,这是“物权印痕”关涉的对象,然后提 炼岀答案中"对文学作品做出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价值判断”。物权的“物”这里专指文学 作品,权,是掌控之意,具体而言“印痕”是比喻义,指作品里的价值判断,作品留存的时 间,以及作品在方方而而的作用、意义等,综合而言物权印痕应该是知识精英即文学作家们 对社会、人生、生活的长久影响。【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主
16、要段落的层次把握能力。要做好此类型题目,一左要学会抓提示层次的关 键词句,再结合意思从逻借上分类。做本题时首先分析第段的结构布局。首先总说第一层 次“读书人并非统一的整体” “有的有的于是产生不同的文学标尺,也是常情”这 是本段的第一层次,归纳为差别、不同点或个性:“但不管他们之间差别多大”这是层次间 的过渡,从中可以提取出上一层的关键词"差别”,英后便是第二层次“既然都。这些 读书人共有的能引起更广泛和更持久的共鸣,成为兴奋的更大公约数”,可见本层次关 键词是共鸣和公约数,联系第一层次的关键词,再结合两层间的对比转折关系,就可以确左 第二层的意思为"共性、相同点”。【6题
17、详解】本题考査对段落的赏析能力,属于综合性考核,选项设题角度一般有:内容主旨、结构层次、 艺术特色(修辞手法等)。A项,"作者连用2个问句突岀强调建构是有条件的,并非随心所欲”这是对手法的考査,结 合文本判断选项表述是正确的。B项,"挠到”'痒痒肉”生动形象地写出那些文字触及了很多症结,比喻恰当,内容也符合 文本,正确。C项,"举法国葡萄酒文化图腾为例,意在承接上文指出另一半真相”,上文是第段的内容 是“这印证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说法:凡经典都是建构之物,有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常常取 决于什么人、为了什么、凭借什么来上下其手。”而第(5)开头说“不过,这并非事
18、实的全 部”,可见,本段是另起内容,是对上一段的补充。可见第(5)段是第(4)段内容的补充, 选项说"承接上文”没问题,说“举法国匍萄洒文化图腾为例”意在“指出另一半真相”也 符合文意"这就是后现代主义者不应忘记的列一半真相:思想与艺术终究是硬道理”,所以C 项正确。D项,“用阴沟水与之作对比,鲜明地突出匍萄酒无可替代的价值优势”,表述绝对,原文是"这里的区别在于:与阴沟水不同,匍萄酒具备了基础条件,具备了候补图腾的可能性,在 营养、口感、气味、色泽等方而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价值优势”,可见文本只是说“在营养、 口感、气味、色泽等方而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价值优势”,选项漏
19、掉了修饰限制语,扩展了范 囤,表意绝对,夸大了作用。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査对概念的理解把握能力,具体而言属于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题型。理解词语的方法 主要有:(1)联系上下文。如果是一个句子中的词语,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 解,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 关,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3)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 理解词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即通过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换词,可以大 体明白词语的含义。(4)拆分法。词语一般是由几个字组合而成的,我们可以先把词先拆开 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就可以组合
20、出词语的含义。(5)看修辞义。比如比喻象征义、双关义 等等。解答本题使用方法(1)联系上下文即可。A项,“经典是指经过文学史验证之后,具有影响力的作品”,表述不当,结合第(1)段“文 学经典在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指标、基石的意义”可见并非验证后有影响就是经典,而 是“典范、指标、基石的意义”。B项,“被认左为经典的作品都是依赖读书人的齐心合力,才能保值增值”,表述绝对,原文 说“很多文学作品却依赖众多读书人的齐心合力,仍能顽强地保值增值”,选项表述漏掉了"很多”这个限定范围的词语。C项,“经典的作品具有相近的主旨,能引起读者广泛而持久的共鸣”表述不当,原文是“这 些读书人共有的美人梦、
21、精英闷骚、愤世纠结,能引起更广泛和更持久的共鸣,成为兴奋的 更大公约数”,意思是共同的梦想、苦闷、愤慨、矛盾、纠结等情感、心理,并非"相近的 +匕” 土 H oD项,“经典的形成离不开文化权重者对其施加的影响”,表述符合文意,可见文段(2)首 尾句。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査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概括能力。具体而言考核的是分层把握层意的能力。要解答此题, 需要全而提取信息、细致筛选,精准概括整合。文章开头第(1)段为第一部分,照应题目总 说本文的论述对象一一文学经典,明确它是一个弹性概念。第二部分(2)到(6)段是分说 部分,按照两个层次论述。首先是第一层次,指(2)到(4)段,说明文学经
22、典多受文化权 重者(知识精英们)的影响,得出观点经典是建构之物,这是经典化的加法。英后文章从另 一方而(5) (6)两自然段,即第二层次,说明了经典化的条件,注重思想和艺术,符合价值 公约,基于此的淘汰和遗忘是经典化的减法。(7) (8) (9)作为第三部分,最后得岀结论, 任何作品的经典化过程,都是动态的,需要经受加法和减法的对冲。【点睹】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需主旨(突出主题)(3) 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二、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段作用A、开篇点题(照应文章标题)B、点需所要描写的对象C、引起下文D、渲染
23、气氛E、设置悬念,吸引读者F、为情布发展埋下伏笔(2)结尾段作用A、总结全文,深化主题B、照应题目C、照应开头D、照应全文E、引人深思三、归纳文章的中心(1)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2)记事为 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3)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 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4)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5)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四、环境描写的作用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2、公式:(1)的景 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景物描写, 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
24、情景, 为全文立下了的感情基调。阅读下而的现代文,完成各题。打一个电话李登建 从窗前我看见她又岀现在楼门口,我决泄推迟下楼,我得避开她。 近来我怕碰见她,甚至有点像老鼠害怕猫一样躲着她,可是有时“冤家路窄”,越想 躲越躲不开。大前天我一出楼门,她正提着一桶水从水管子那里走过来,问我电话打了没有, 我应着一左打,一泄打,慌忙脱身:昨天我刚下楼梯,她又摆着筈帚幽灵似的从楼道后转出 来,还是问打电话的事,我早把这事忘在脑后了,支支吾吾,賊也似的溜龙 她是新来的淸洁工,半个月前才接替了她的前任小刘。她的前任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年 轻女人,儿子五六岁,像一枚挂在屁股上的钥匙,她干活时那男孩儿就就跟在身后,衣
25、服脏 兮兮的,抓过油条的手到处乱摸,就不免叫人厌恶了。那女人也不讲究打扮,蓬头垢而,蜡 黄的脸最早总是阴沉着,从来不做出副笑摸样,迎着楼主人们笑着问声好,这样楼主人们对 她怎能有好印象?有人说他哪天没拖楼梯,有人说她也不擦擦储藏室的门,尤英是后来,这 个女人竟然胳膊上箍着黑纱来干活,给楼逍带来一团晦气。楼主人们实在受不了了,几个人 串通,坚决要求换掉她,说她不负责任,打扫卫生不积极,不干净。 也许是物业管理处充分考虑了居民的意见,调换来的这个淸洁工穿戴整齐,手脚麻利, 四十七八的人了模样还挺俊俏。与她的前任明显不同的是,她特爱说话,远远地就跟你打招 呼,嘘寒问暧,又是长又是短说个没完。那天我在
26、楼梯上头一回见到她,她就问我在哪个部 门上班,孩子学习好不好,又对我说她的孩子大学毕业了,还没找到工作,在家闷着,动不 动就发脾气,爷爷一样地难伺候。她就说自己家在南而六里路外的疙瘩李村,人家都有大厦 檐砖房她还没有,就得想法岀来挣钱。她每天早晨骑着车子来,晚上回去。下雪那天在路上 滑倒,从车子上摔下来,现在腿还疼。我问她能拿多少工钱,她前后指了指说,这6座楼12 个楼道的卫生都是她打扫,一天下来腿发胀,一个月才500块钱。我说太少了。她说是少, 可你不干还有人抢着干,都是托人来的,人家都有关系,她老担心被辞退。说到这里她朝我 跟前凑过来,说:“你给俺公司打个电话行不?”我问:'打电话
27、干什么?”“你就说我在这 里干得挺好,你们很满意。”她又说,“你不知道,我以前在东区干,大伙儿都夸我干得好, 你们不愿意用刘庄的小刘,才把我调过来的,你放心,我保证好好干。”我不假思索地说:"好,我打。”她追着我喊:“我叫李玉梅。” 不打这个电话恐怕我就摆脱不了她的纠缠,可是打吧,虽然她来后楼道的卫生状况好 像比以前好了,但这才是个开头,现在就下结论是不是为时尚早?而且我打这个电话应该征 得全楼住家的同意啊。不过,我自己打个也没有多大关系,她不就是为了保住这个差使吗?这 个要求也够可怜的,为她说几句好话也没什么不应该?于是我从桌子上的书堆里翻出她告诉 我的那两个号码,抓起电话拨通一个
28、。电话那端的声音很冷漠,我详细说明了情况,为引起 他的重视,甚至适当作了艺术夸张,可那苍老的声音只无所谓地“哦哦” 了两声,就挂断了。 我不甘心,又拨另一个号码,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对方就笑起来:“这个李玉梅又来这一套 了!”我急了,很严肃地说:“是真的,她真的干得不错! ”对方没再说什么,“哈哈”的笑 声却更大了。我感到很泄气。我能把这个结果告诉李玉梅吗? 转眼春节到了,春节在国人心目中是压倒一切的大节日,放长假,什么活儿都摺下, 痛痛快快地玩、闹,沉浸在浓似洒的欢乐气氛中。到除夕夜,燃放大雳子、钻天猴、彩筒的 阵势简直就像当年辽沈战役发起总攻,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下半夜才归于沉寂,像这场战
29、役取得了最后胜利。早晨我起床后,走到阳台向外而一望,下雪了!晶莹透亮的雪花正粉蝶似 的纷纷扬扬地飞舞着,站在窗前似乎能听见蚕食桑叶似的沙沙声。楼外的空地、花池,铺了 厚厚的一层雪,丛丛花木变为了琼簇。我家阳台视野开阔,可以望到很远的地方。正在我出 神眺望时,忽然发现一豆红粒儿在洁白的雪野上浮动,仿佛丹青妙手的彩笔在一张阔大的宣 纸上滴了一点红,又仿佛千树万树梨花中竟有一枝红梅孑然地绽开花瓣,那么鲜艳、动人。 它的出现立刻使茫茫玉宇生动无比,这是一首意趣盎然、境界壮丽的诗。渐渐地,这点红在 拉长,原来是个红衣女人。红衣女人正朝我们楼走来,近了看淸恰是李玉梅。大年初一不在 家过年来做什么?我怀着好
30、奇心出来看。 李玉梅已经从楼逍后的"仓库”里取出扫帚,刷刷地扫楼门前的雪。我受到感动,也 拿了一张锹,一边“帮”她于,一边问她为什么今天还来。她说雪得趁早打扫,结了冰就不 好扫了,鞭炮皮也得扫掉,要不会刮得到处都是。 我问她:“步行走这么远全身不冻透了?” 她说骑车子怕再摔倒。 扫完我们楼前,她还要到别处去扫。临疋,她又央求我:“你能不能给他们打个电话啊?”(选自爼家精品微型小说排行榜2020)9. 简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10. 第段画线处塑造人物手法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1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A. 小说开头写“我推迟下楼”
31、,躲避她央求我打电话,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更加宣扬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狭隘意识。B. “我受到了感动,也拿了一张旅,一边'帮她干,一边问她为什麽今天还来”,话里有 话,既含蓄的表达了 “我”对女淸洁工的同情、赞扬,又为进一步揭示小说的劳动最光荣主 题做了铺垫。C. “临走,她又央求我:'你能不能给他们打个电话啊?”这看似不合常理的要求,背后 蕴含的却是难以言说的艰辛和焦虑,使作者进一步明白了她的动机是纯朴的。D. 淸洁工在春节一大早来扫雪,穿着漂亮,她的勒劳、细心使“我”感动,她的信赖、嘱托 使“我”心灵颇动,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细腻又巧
32、妙。E. 对'这个女人竟胳膊上箍着黑纱来干活,给楼道带来一团晦气”的描述,表现了人们战 胜封建礼教残余和危害的信心。12. 有人说,第段中对“三十来岁的年轻女人”的插叙文字是多余的,请谈谈你的看法。13. 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打一个电话”的作用。【答案】9.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写“我”推迟下楼躲避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 兴趣:引发读者探究"我”躲避的原因:引出下文关于淸洁工李玉梅的故事。(三点即可) 10.比喻和环境烘托。用“豆粒”和“红梅”来比喻李玉梅生动形象地表现她春节一大早来 扫雪,穿着漂亮。“在洁白的雪野上”和“一张阔大的宣纸上”用寒冷的环境来烘托李玉 梅大雪
33、天来打扫卫生,表达了对她恪尽职守、勤劳的赞美。 11. CD12. 答案一:不多余。写刘姓淸洁工的生活和工作,与李姓清洁工共同表现了两餌普通劳动 者的艰辛生活,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主题:刘姓淸洁工又是李姓淸洁工的衬托,突岀了 她勤劳、恪尽职守的性格特点。答案二:多余。两人身份相同,形象雷同,写一个人即可; 文题以"打一个电话”贯穿全文,刘姓淸洁工与此无关,去掉这些文字使文章情廿紧凑。13. 用打一个电话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情节因为打一个电话 的要求得以层层展开;有助于凸显人物性格,女主人公勤劳、尽职尽责的性格在“打一个电 话”的多次要求中逐渐鲜明、丰满;表
34、现了 “我”通过打一个电话对女主人公从猜疑、知情、 帮助到为之呼吁的心路历程,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注:“打一个电话”做 题目画龙点睛,文中看似没有正面描写社会群体,但苴实处处是在写弱势群体,以小见大, 切口很小,主题挖掘深邃。【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开头段作用的理解把握能力。段落作用题的答题方向:一般从内容、主旨,结构 思路,语言修辞等三大方而入手。开头段作用常用术语: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 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解答本题先概括段意,即明确浅层内容: 写“我”推迟下楼躲避她:然后情感态度上可以总结为:我不愿意见到她:其次从结构思路 上总结此开头
35、段落的作用为:倒叙写法,先交代事件发生的地点,引出下文的补叙内容一一 李玉梅其人其事;最后从效果上加以整合:设程悬念,给读者留下困惑种种,吸引读者阅读 兴趣。【10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的能力,也就是对重点句子表达效果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理解重要句 子的方法:(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3)从分析句子在文 中的位置入手(4)从分析英表达意图入手(5)从分析修辞手法入手。本题主要运用(4)和(5)两种方法。要做好本题首先要明了划线句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有什么:比喻修辞和环 境描写;并解析手法,也就是结合文本具体说明,本体、喻体和相似点:本体(1)是李玉梅, 喻体是
36、“一豆红粒儿”和“红梅”,相似点为红色、漂亮:本体(2) “一豆红粒儿在洁白的 雪野上浮动”,喻体为“丹青妙手的彩笔在一张阔大的宣纸上滴了一点红”,相似点为鲜艳、 动人:本体(3)为“雪野”,喻体为“宣纸”,相似点为阔大、雪白:本体(4)为眼 前所见的画而,喻体为“一首诗”相似点都是美好的、意趣盎然、境界壮丽:生动形象 是效果词。英次明确哪些地方用了环境描写:“在洁白的雪野上” “茫茫玉宇”。“雪”“玉”“茫茫”等词突出天气寒冷,效果上烘托人物美好的品性,委婉含蓄地表达了 作者对主人公的赞扬之情。【11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英次认 真
37、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 上的特点,根据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岀恰当的答案。A项,“更加宣扬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狭隘意识”表述不当,从文来看,文中的“我 一开始是忘了打电话”,从后文看也不是宣扬狭隘自私的意识,比如这一段中说“不打这个 电话恐怕我就摆脱不了她的纠缠,可是打吧,虽然她来后楼道的卫生状况好像比以前好了, 但这才是个开头,现在就下结论是不是为时尚早?而且我打这个电话应该征得全楼住家的同 意啊。不过,我自己打个也没有多大关系,她不就是为了保住这个差使吗?这个要求也够可怜 的,为她说
38、几句好话也没什么不应该?于是我从桌子上的书堆里翻出她告诉我的那两个号码, 抓起电话拨通一个”,可见,文中的我还是做事比较有原则,有同情心,认真、守诚信的人。 B项,'又为进一步揭示小说的劳动最光荣主题做了铺垫”表述不当,本文的主题应该是赞 美淸洁工恪尽职守、勤劳不怕吃苦的朴素人格,以及呼吁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注。C项,表述正确,符合文意。D项,归纳正确,符合文意。E项,“表现了人们战胜封建礼教残余和危害的信心”,表述不当,表现的是人们的迷信思想、 狭隘意识,以及冷漠自私。故选CD。【12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能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就阅读而 言,探究是
39、学习性阅读与研究性阅读的初步结合,是客观性阅读和主观性阅读的结合。就高 考而言,探究性试题是具有一圧开放性和独立思考性的试题,要求说岀“你的理解” “你的 看法”而在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的试题。本题可以归类为段落(中间段)作用,具体而言属 于插叙内容的作用,也是对段落作用的赏析角度,是一道开放型试题,答案可以选择肯左, 也可以否左。本题思维角度有三,从''不多余”这个视角而言:(1)内容主旨层而“选择同 类,丰富文本内容,同中求异,鲜明对照中突岀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升华、深化作者 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艺术特色方面“对比衬托,凸显人格魅力” ;(3)情节结构 方面,
40、两个淸洁工的事情都与打一个电话有关,推动情节发展,结构严谨。答案若选择“多 余”,视角与“不多余”相同,答案要点与示例相对照适当改换内容即可。【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标题作用的把握能力。要做好这道题,应该掌握常见分析思路或答题角度。 标题是文章的"眼睹”,一立是文章精要内容的提炼、槪括与浓缩。分析标题的作用时,应 从标题本身、情节结构、内容主旨、表达效果等方而作多角度思考。首先,从情节结构来看,所有情节都用绕“电话”而来,可见题目“打一个电话”具有串联 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可以归结为小说的线索:其次,从内容(人物形象塑造)来看, 有助于表现人物勤劳、负责的性格,使得形象更丰
41、满、立体;然后,从主旨情感来看,围绕 “电话”表现“我”对女主人公的一系列情感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呼吁我们的社会应该多 一些关爱,对弱势群体给予应该有的同情和帮助;最后,从艺术效果而言,题目暗示了内容 情节,具有画龙点睹的作用,以小见大,言近旨远,言浅情深,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点睛】探究写作意图:一、答题角度:(1)从人物形象角度分析(2)从艺术手法角度分析(3)从主旨角度分析答题步骤1、亮明观点;2、陈述理由;3、结合文本作合理分析:4、总结观点:(注意:语句通顺,表述规范,书写工整。说明:在具体操作中,有时第2点与第3点可 以合并。)二、如何准确答题1、紧扣文题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探
42、究性试题讲求个性化认识,但认识不能超出文本这 一基本范围,所以考生不可对文本只作粗略、肤注的浏览后就乱作分析,乱下结论,否则容 易误解文意。(文本层而)2、依据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是答好探究题的第一步。这 就要求考生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性和抒情性语句,把握住这些,就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态度。以小说来讲,作者对作品中人物所倾注的情感的褒贬,是考生理解人物形象和作品主 题的基础。所以考生要搞淸楚作者写出了什么事,通过这件事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表 现了什么主题。(作者层而)3、掌握答题要领,准确规范作答。探究性的题目,往往在设置问题时都有“你是如何看的? ” 或&
43、#39;'谈谈你的理解”等语句,因此在回答问题时:第一,亮明自己的观点,用''我对这个问 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等句式来照应题目;第二,分条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理由。(读 者层而)阅读下而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广陵赠别(唐)李白玉瓶沽美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泳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14. 本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15. 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A.含蓄委婉B.雄奇瑰丽C.髙亢豪放D.明快俊逸16. 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感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答案】14. C 15.
44、D16.本诗前两联写饮酒送別,“数里送君还”中的“数里”,写出别情的深厚。第三 联借景 抒情,以壮阔的景色写岀送别时的洒脱。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不须因离别而醉洒,也体现了 洒脱的情怀。【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本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诗歌“押 韵”这一特点的把握。首先要明确何为"押韵”,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 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平仄统一,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即每 一句的尾字,英韵母相同或相近。本题是一首律诗,一般是偶数句押韵,即二、四、六、八 句的尾字,即“还”“间”“山”“颜”,这几个字都是an韵。
45、【1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F要求选出“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这是考査对诗歌语言风格的理解 分析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淸新,有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 有的质朴无华;有的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有的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鉴赏语言特 色,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进行赏析。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 人不同的诗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鉴赏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 境界、情味等方而的赏析,要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淸新质朴、简洁明 快、雄奇奔放、悲慨沉郁等。这是一首赠别诗,但李白的这首诗一改赠別诗伤感忧郁的常见 基调,
46、惜別而不伤别,语言平易自然,意象开阔疏朗,情调昂扬乐观,显示出作者豪放洒脱、 风调俊爽的豁达性格。尤其是颈联“天边看禄水,海上见青山”,这是对美好前景的展望, 因有了对前景的展望,故尾联中说“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显得极为豁达。A项,“含 蓄委婉”不当,所谓“含蓄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这与尾联 不合。B项,“雄奇瑰丽”,所写风景雄伟壮观异常美丽,这与诗歌中的景物特点不合。C项,“高亢豪放”,“高亢”指声调或情绪髙昂、激动,这与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不合。D项,“明 快俊逸”,明白通畅,明亮明朗;洒脱优美超群拔俗。这与诗歌所写之景“泳水” “青山” 相合,故选D项【16
47、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感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这是考 查抒发情感的方式。首联“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是写携酒送别。开篇未写送别先说沽 酒:精美的玉瓶里盛着新买的香醇的美酒,送君数里,终于到达分别的地点。以“数里”写 出别情之深厚。颔联“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紧承上句,写作者与朋友在长满垂柳的大 路边下马停留,临别再饮上几杯饯行的酒。再次表达离别之情。颈联“天边看泳水,海上见 青山”是展望美好前景,以''泳水”“青山”"天边” “海上”等壮阔之景来抒写送别时的 洒脱。尾联“兴哭各分袂,何须醉別颜”直抒胸臆,畅饮美洒、畅谈友谊,但终
48、究还是要离 别。作者好像在劝慰朋友:既然等待你的将是丰富美好的旅程,那么就快点启程吧,我们不 须作小儿女的离别时的伤情之态,甚至饯别的洒也不须喝醉。表达离别时的洒脱之态。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文学徐君家传淸魏禧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 与,矜然诺。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 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君之伯性刚卞,君 事之弥谨。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飲助。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F1: “此貞读书人。” 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
49、田给诸甲,至今犹食英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帰于道路, 君岁减廩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 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 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初.州郡望人义七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代不倦,不复以利害 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 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
50、也。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英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英下,小吏胶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 聚,苟有巨室魁七,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 肯失身遽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徳,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 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英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 之也。【注】附学生:明淸科举生员名称之一。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鼎革:指改 朝换代。17.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纠里中壮士为守御()(2)没葬而岁祀之() 18. 为下
51、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君一言折之()A.使屈服B.指责C.使折服 D.证明(2)全活甚众()A.全、都B保全C成全D整个1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君不以贫故竭力他助B. 民輝于道路C. 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D. 其庶几于是者与20. 翻译以下句子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21根据以下事例,概括出徐君的性格特点事例性格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君岁减鹿食以资乡里22.文章最后一段提及“游侠士”的作用是?【答案】
52、17.(1).聚集 (2).通“殁”死亡,去世18. CB 19. A20. 明代末年,各种苛捐杂税非常沉重,主管苴事的人经常耗尽家产,徐君逐条列举了赋税 中的弊端呈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打着拍子赞赏说:“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21. 孝顺恭谨重义轻财22. 结尾提及游侠士,由叙到议,表现游侠士之义与徐君之义不同,二者形成对比,游侠士 之义是"乱国”,徐君之义是“庇民”,肯上了徐谦尊这类人在乱世中对国家 积极作用, 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解析】【17题详解】考査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 点。文言实词释义题答题技巧:实词理
53、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是否 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所以除了死记硬背,还应该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 的方法。(1)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2)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3)从语境暗 示的角度推断词义;(4)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5)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 角度判断词义:(6)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7)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意。 本题“纠”,属于一词多义现象,放在语境中应该释为聚集;“没”,通"殁”死亡,去世。【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掌握能力,具体而言是对词类活用的检测。常见活用类型有:名词活 用为动词,动词活用
54、为名词,数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划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等。(1)折,在语境中应该是强调客观使然,属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折服。故选C。(2)全,形容词使动,使全,可以意译为保全。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除了借助课本知识迁移,还可用 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A项,均解释为介词"因为”。意义和用法相同:B项,介词,在/介词,到。不同:C项,表因果,因而/表转折,但是。不同。D项,代词,他/助词,一定不同。故选Ao【20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
55、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圧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本题赋分点有:首事者,主管其事的人:往往,经常:破家,耗尽家产:条,逐条列 举:上,向上级奏明,呈给上级:览,看:而,承接关系,译为然后;击节,打着拍子,表 示赞赏;此真读书人,判断句。【21题详解】本题表而考查对图表的分析、理解、把握能力,貝实暗考的是人物性格整合、归纳、槪括的 能力。首先要仔细分析原文,看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性格特点: 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苴性格特点:注
56、意侧而描写,常包 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立位主人公性格起着重要作用;结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等, 加以分析,找出人物性格特点。本题要求从事件列中归纳人物特点。(1)“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意思是说“家境中 落后,徐谦尊殷勒周至悉心奉养父亲”,可以总结性格特点为:孝顺长辈,恭敬谨慎,细腻 周到,体贴入微;(2)"君岁减鹿食以资乡里”,意思是说“徐谦尊每年拿出仓库储存的粮食来救济乡亲”, 从中可以归结性格特点为: 重义轻财、大公无私、关爱百姓、克己奉公、勇于奉献、乐于 牺牲、舍己为民。【22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能力,属于结尾段相关内容作用的解读。结尾段作用题常见思维角度:内容上 写了
57、什么(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主旨上表现了什么,结构上与上文、题目、主旨有什么关 系,艺术特色有何效果等等。从表达方式上看写游侠士的部分属于议论,而作为人物传记,上文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由 叙到议,突岀表现人物之间的异同,对比中凸显主要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从内容主旨层面 看崇尚侠义的人因为喜爱侠义使国家混乱,而徐谦尊凭借侠义来保护百姓,这是他们的行为 产生的结果的不同之处,从而彰显并肯左了徐谦尊对国家的积极作用,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 美之情。【点睛】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 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
58、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参考译文:徐君名谦尊,字玄初,是吴县的附学生(明淸科举生员名称之一),徐谦尊天资聪明反应 机敏,读书只了解大概,仰慕古代刚直严正、见义勇为的人,乐于周济别人,谨守诺言。街 坊若有争论,必左登门去验证是非曲直,徐谦尊一句话就能使他们折服。家境中落后,徐谦 尊殷勤周至悉心奉养父亲,所以父亲能够与几个旧友在山野中歌吟长啸,过一种闲适自由自 在的生活达二十多年。所有的徭役都是徐谦尊自己承担,从不将它分摊给兄弟。徐谦尊的伯 父性格刚强急躁,他侍奉伯父更加谨慎。最小的弟弟读书,徐谦尊没有因为自己家境贫寒的 缘故而阻止,而是竭尽力量资助。明代末年,各种赋税徭役非常沉重,主管这些事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化施工安全管理考核试卷
- 电视接收设备的智能日程管理考核试卷
- 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与工程考核试卷
- 竹材采运质量控制与合格评定考核试卷
- 电阻器微型化技术考核试卷
- 工程类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低相噪石英晶体振荡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plc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wps考试试题及答案
- 美术水彩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生产车间主管月度工作总结
- 2025年中考数学几何模型综合训练专题16全等三角形模型之婆罗摩笈多模型解读与提分精练(教师版)
- 手机终端采购合作协议书范本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营与管理策略
- (高清版)DB21∕T 3485-2021 容器检验检测报告附图画法
- 农艺师常规知识培训课件
- 2025-2030年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孕期产检流程讲解
- 【Flywheel】2024年电商消费趋势年度报告
- 第8课 良师相伴 亦师亦友(课件)-【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2025山东能源集团中级人才库选拔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