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充装操作规程_第1页
气体充装操作规程_第2页
气体充装操作规程_第3页
气体充装操作规程_第4页
气体充装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业氧气瓶充装安全操作规程张永林 为确保工业氧气钢瓶充装过程中的安全及保证气瓶充装质量特制定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公称工作压力15MPa、充装介质为工业氧气的高压钢质无缝气瓶,不适用于其他气体的充装。 1、岗位主要危险分析 工业氧俗称氧气、属于强氧化剂2.2类不燃气体,遇易燃物质可以增强器燃烧速度和强度。工业上常用于钢铁冶炼或与乙炔气、丙烷气进行金属焊割使用。岗位主要存在危害为可燃气瓶混充发生着火、爆炸及压力容器钢瓶爆炸等事故危害。1、充装前的准备与检查 1.1、确认低温液体泵、气化器、充装软管接头、汇流排操作阀门、管道系统全部完好,压力表、安全阀状态正常、灵敏可靠。液氧储罐液位、压力正常。1.

2、2对待充气瓶进行充装前检查和对待充气瓶进行抄号登记(气瓶编号、生产或检验日期等气瓶信息),充装气瓶必须符合下列充装安全规范要求:否则不得进行充装。充装前必须使用可燃气体检测仪逐瓶进行可燃气体检测,发现报警气瓶进行登记并送检验站处理。(1)气瓶是否是持有制造许可证的制造单位制造的,气瓶是否是规定停用或需要复验的; (2)气瓶原始标志是否符合标准和规定,钢印字迹是否清晰可见; (3)气瓶是否在规定的定期检验有效期限内; (4)气瓶上标出的公称工作压力是否符合欲装气体规定的充装压力; (5)气瓶的漆色、字样是否符合气瓶颜色标记的氧气瓶为天蓝色标准规定; (6)气瓶附件(安全帽、胶圈、手轮等)是否齐全

3、并符合技术要求; (7)气瓶内有无剩余压力,气瓶应留有0.05MPa以上的余气,剩余气体是否为氧气; (8)氧气瓶的瓶阀和瓶体是否沾染油脂; (9)新投入使用或经定期检验、更换瓶阀或因故放尽气体后首次充气的气瓶,是否经过置换或真空处理; (10)瓶体有无裂纹、严重腐蚀、明显变形、机械损伤以及其他能影响气瓶强度和安全使用的缺陷。1.3、充装中使用的工器具、软管接头、阀门及作业人员穿戴的劳动防护用品应严格禁油。 2、充装过程中的操作控制 2.1、氧气瓶充装采用两组汇流排倒换充装,先将一排气瓶用专用防错装接头连接好待充气瓶,逐只打开瓶阀和该组汇流排支路阀,并检查有无泄漏现象。 2.2、打开低温液体泵

4、进液阀、预冷阀和回气阀,对泵进行预冷,当预冷阀出口管余气排净出现满管液体时(缸体、管道结霜有液体喷出),启动液体泵调速电机先缓慢运行,待泵运转无杂音、无泄漏、电机电流正常后,再逐步调整电流将低温液体泵转速调整到500-800转/分钟开始液体泵正常运行。 2.3、逐渐关闭预冷阀,打开泵出口阀(泵出现有节奏的敲击声,否则应重新预冷)进行第一排组气瓶充装作业。 2.4、第一批开始充装后,准备上好第二排组充装气瓶,在第一排组气瓶充装压力在5MPa前应逐只检查气瓶的温升情况,温升过高应终止该瓶的充装,并推出充装区域放到待检区进行检查或送气瓶检验站妥善处理。对无温升气瓶,也应退出充装区域进行气瓶检查瓶阀,

5、排除故障再在下一批另行充装。 2.5、充装压力达到1.0MPa后严禁再插入空瓶。充装人员撤离到安全区,不得在充装区停留。 2.6、充装中应控制充装速度,每组气瓶的充装时间不得小于30min。 2.7、充装中应注意观察气化器出口温度不得低于0。在气化器最后两排列管不得有结霜现象。如有结霜必须立即调低液体泵转速或泵停止充装,防止低温液体进入充装气瓶,造成气瓶与低温液体接触造成气瓶受冷爆裂。 2.8、气瓶充装终了压力,应符合永久气体气瓶充装规定,不得超过表1规定温度下的充装压力。 表1 氧气在不同充装温度下气瓶的最高充装压力 气体名称充装温度/公称压力15MPa气瓶的最高充装压力/MPa氧 气510

6、14.31514.72015.12515.43015.83516.14016.54516.95017.22.9、在第一排组气瓶到达充装终了压力时,应逐步关闭该排组进气阀并微开第二排组的进气阀,直至全关第一排进气阀,全开第二排进气阀进行第二排组气瓶充装。 2.10、逐只关闭第一排组支路阀和瓶阀,从汇流排上卸下气瓶推到实瓶区摆放。重新安放待充装气瓶重复充装作业。 3、充装后的检查内容 所有氧气瓶在充装结束后,都必须经岗位充装员按规定的检查项目逐只检查,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应进行妥善处理,否则严禁出站。气瓶充装后检查的基本项目有: (1)瓶壁温度有无异常; (2)瓶体有无出现鼓包、变形、泄漏或充装前检

7、漏的缺陷; (3)瓶阀及其与瓶口连接处的气密性是否良好,瓶帽和防震圈是否齐全完好; (4)颜色标记和检验色标是否齐全并符合技术要求; (5)必要时取样分析瓶内气体纯度及其杂质含量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6)实测瓶内气体压力、重量或压力和重量是否在规定范围内。(7)充装完毕应认真填写充装记录(压力、温度等),签名备查。 (8)充装合格的气瓶粘贴警示标签、合格证。 (9)如本批次气瓶充装结束,应将关闭泵的进液阀、回气阀,打开预冷阀排液泄压,并停止低温液体泵的运行。确认预冷阀出口管无液体和气体时,关闭预冷阀。将管道的余气放入汇流排上好的一排待充气瓶内,保证系统管道压力不低于0.5MPa。4、充装操作注

8、意事项4.1、氧气瓶充装系统必须严格禁油,包括气瓶的瓶阀、瓶体,生产设备的低温液体泵的泵体、管道等处。油污污染的气瓶送检验站进行清洗、置换处理。4.2、充装前必须使用可燃气体检测仪逐瓶进行可燃气体检测,发现报警气瓶送检验站进行清洗、置换处理。对气瓶来源进行调查并向使用单位通报情况。4.3、充装前、中、后必须进行气瓶的安全检查,包括气瓶附件、充装温度变化、压力上升速率、低温液体泵运行等。4.4、气瓶接收和发放必须验查相关票据,严禁医用氧气瓶在工业氧岗位充装工业氧气。4.5、保证充装岗位气瓶,空瓶区、实瓶区、待检区的分区明确,气瓶摆放整齐,不同单位使用气瓶悬挂标示牌。4.6、液体泵调速不得超过12

9、00转,并且充装数据控制在每排30分钟左右。5、工业氧岗位主要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工作压力MPa备注1液氧储罐15m30.8低温液体储存设备2液氧泵300L/H15低温液体输送设备3气化器3×300m315液气转化设备4充装汇流排2×1015每排组10个充装接头6、低温液氧储罐工艺设置流程工业氧岗位的液氧储罐为15m3工作压力为0.8MPa,低温储罐为双层设计,中间填充珍珠岩并且抽为-0.5MPa左右的真空状态,利用真空隔热的原理来进行低温液体的低温储存。储罐设置有上下两个液体进口,一般称为上进液和下进液。下进液进入储罐底部,上进液通过储罐顶部进入。储罐自带的气化器是

10、一台调节储罐压力的设备,气化器进口与储罐出口管和下进液阀前相通,低温液体进入气化器气化后通过气化器出口的调节阀由上进液管道进入储罐,从而调高储罐压力。在气化器出口调节阀处设置有安全阀,在压力超过额定压力后安全阀启动泄压起到防止超压的作用。气化器调节阀是调节气化器流量的一个阀门,在试验调节后一般不做调整。气化器进出口阀门不得全部关闭,防止气化器内部液体气化憋压爆裂,一般关闭液相一个阀门即可。7、低温液体泵工艺设置 低温液体泵是一台低温也加压设备,主要分为调速电机、泵体、缸体三部分。调速电机由调速器控制调整转速,从而控制泵体和缸体运转速度来调节液体输送量。泵体内部曲轴、连杆、大小头瓦、滑块等组成,

11、主要作用是将电机的圆周运动改变为往复运动,为缸体运行提供动力源。缸体由外壳、缸套、活塞杆、活塞环、进出口气门等组成,利用活塞往复运动将液体吸入后进口气门闭合,出口气门打开将压缩后的液体排出,然后出口气门闭合这时缸体内部压力低于储罐压力,进口气门打开将储罐液体吸入再次进行液体压缩。8、操作不正常现象处理8.1、储罐压力上升;主要原因有储罐由于真空阀内漏或外壳受到伤害等原因造成真空度不够、气化器阀门开的过大或时间过长、都会造成内部的温度上升造成液体大量气化使储罐压力上升。处理方法:储罐真空度不够需要重新适应真空泵抽真空或修补储罐外壳。气化器阀门开的过大或时间过长时,采取适当调节气化器压力调节阀来控制储罐压力。8.2、低温液体泵压力不起、不打液;原因主要是液体泵缸体活塞环损坏、磨损,或气门接触面磨损、弹簧断裂等原因造成的。处理方法:拆卸缸体更换活塞环、气门、弹簧等零部件。8.3、曲轴箱响声大;主要原因是由于曲轴箱内部的曲轴、连杆、大小头瓦磨损造成间隙增大、连杆与活塞杆连接并帽松动使活塞杆上下死点间隙变化造成撞击等原因造成的,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