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考化学计算题10种解题方法含质量守恒定律_第1页
中考备考化学计算题10种解题方法含质量守恒定律_第2页
中考备考化学计算题10种解题方法含质量守恒定律_第3页
中考备考化学计算题10种解题方法含质量守恒定律_第4页
中考备考化学计算题10种解题方法含质量守恒定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中考备考化学计算题10种解题方法含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等。是从量的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通过有关混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质量分数和物质溶解度的综合计算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分析和综合能力。化学计算题涉及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的数学推算能力。学生如果了解掌握了一些解题的技巧或巧解方法,既可以激发他们的解题兴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刚接触化学,对化学计算存在畏惧心理的初中学生。现将化学竞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归纳如

2、下,供参考。一差量法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或体积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比例关系的一种解题方法。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根据比例式求解。例: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Fe+H2SO4(稀尸FeSC4+H2TAm(溶液质量增加)56256-2=5410x55.4g-50g=5.4g可求出x=56%答:此铁的纯度为56%。【习题】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

3、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0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5、在等

4、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AFeBAlCBa(OH)2DNmCO31二关系法关系法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最常用的方法。关系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问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通过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用此法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还要善于挖掘已知的量和明确要求的量,找出它们的质量关系,再列出比例式,求解。1、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本题涉及三个化学反应:Zn+H2SO4(稀)=ZnSO4+H2T2KC1O3=2KCl+302T

5、2H2+O2=2H2O可以用三个化学方程式中的微粒关系,找出它们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式:2KC1O33O26H26Zn即KC1O33Zn设需用锌的质量为x,根据上述关系式,KC1O33Zn122.5 3X65122.6 gxx=19.5g2、一定期质量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若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钠、镁、铝的原子个数比为;质量比为。解析:涉及到的三个方程式是 2Na+2H2O=2NaOH+H2T Mg+2HCl=MgCl2+H2T2Al+6HCl=2AlCl3+3H2T3、阳光牌小包装“脱氧剂”成分为Fe粉、活性炭及少量NaCl、水。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中的Fe粉会转变

6、成FeQ而变质。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使用过的阳光牌“脱氧剂”的变质程度(已变质的Fe粉占变质前Fe粉的质量分数),设计并进行如下探究过程。步骤(1)取食品包装袋中的阳光牌“脱氧剂”一袋,将里面的固体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滤渣。步骤(2)取步骤(1)中的滤渣8.0g,加入足量的稀H2SO与滤渣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固体1.2g0步骤(3)取步骤(2)中的滤液,加入足量的NaOH,得到的固体经洗涤后转移到培竭中,充分加热、冷却、称量,得到8.0gFezQ(注:滤液中的Fe元素已全部转化为FeQ)。求:(1)8.0g滤渣中Fe和FeQ两种物质的总质量。(2)该“脱氧剂”在未变质时,Fe粉和活

7、性炭的质量之比。该“脱氧剂”的变质程度三守恒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因此原子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1、某不纯的烧碱样品中含有Na2CO33.8%、N%O5.8%、NaOH90.4%。取M克样品,溶于质量分数为18.75%的盐酸溶液100克中,并用30%的NaOH%溶液来中和剩余的盐酸至中性。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体质量多少克(29.25克)2、向一定量的Fe(OH)2溶液中加入200克4.9%的硫酸充分反应后,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正好完全反应,蒸发冷却可得到晶体(不含结晶水)多少克(15.2克)3、现有不纯的金属M(含有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杂质),取

8、该金属样品4.0克,投入19.45克20%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该金属与盐酸生成的氯化物中含氯50%,则该金属样品中金属M的质量分数为多少?(97.25%)4、取镁粉、铝粉、铁粉、锌粉组成的混合物M克,跟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蒸干水分后得到固体物质N克,(不含结晶水),求生成氨气多少克?(NM)/48克5、有一部分变质的KOH样品,含H2O:7.62%;K2CO3:2.38%;k2。:10%;KOH:80%;取该样品W克加入98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20克质量分数为10%的KOH溶液恰好呈中性,把反应后所得溶液小心蒸干得到固体(不含结

9、晶水)多少克(34.8克)6、向一定量的Mg(OH)2溶液加入200克36.5%盐酸完全反应后再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正好完全反应,蒸干冷却得到固体(不含结晶水)多少克?(95克)7、把一定量的氯酸钾充分加热到再不放出气体为止,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配成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干燥,得到固体物质143.5克,求放出氧气多少克(48克)8、将5克含Cu的金属R样品放入25克20%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R的氯化物中氯元素为525%,则样品中金属R的质量分数为多少(88%)四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通过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

10、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就符合要求,这样可以避免过多计算,准确而快捷地选到正确答案。1、测知Fe2O3和另一种氧化物的混合物中氧的含量为50%,则加一种氧化物可能是:AMgOBNa2OCCO2DSO22、有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6.8克与足量的硫酸溶7反应,产生氢气0.4克,则该合金的组成可能为:()A、AlMgB、NaFeC、ZnCuD、MgZn3、2.5g某种金属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0.2g氢气。则该金属的混合物可能是()A.Mg、AlB.Mg、CuC.Zn、FeD.Al、Fe4、测知由两种氮肥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氮量为40%,则混合物中一

11、定含有下列氮肥中哪一种:()A、NH4ClB、CO(NH2)2C、NH4HCO3D、(NH4)2SO45、两种氧化物的混合物共5.6克品M足7.3%的盐酸100克完全反应,则混合物可能是:A、MgO和ZnOB、CaO和CuOC、MgO和CuOD、CaO和MgO6、现有50mLPH=8的溶液若使其PH变为3,应加入下列哪种溶液A、PH=0的溶液B、PH=7的溶液C、PH=14的溶液D、PH=5的溶液7、某合金20g与稀硫酸反应生成2gH2,则此合金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NaB.CuC.AlD.Fe8、两种二价金属的混合物4.4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0.16gH2,则这两种金属可能是:()A、

12、Fe和MgB、Cu和MgC、Zn和AlD、Fe和Zn五规律法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理量往往是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的,这些数量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应规律,表现为通式或公式,包括有机物分子通式,燃烧耗氧通式,化学反应通式,化学方程式,各物理量定义式,各物理量相互转化关系式等,甚至于从实践中自己总结的通式也可充分利用.熟练利用各种通式和公式,可大幅度减低运算时间和运算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有一包镁粉和氧化镁粉末组成的混合物,由实验测得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其中镁粉的质量分数是()A.20%B.40%C.48%D.80%1、有一不纯的(NH4)2SO4样品,测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

13、%,则所含的杂质可能是()A.CO(NH2)2B.NH4NO3C.NH4HCO3D.NH4Cl2、有C5H10、C3H6。、C6H12O6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60%B.45%C.30%D.22.5%六极植法取3.5克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克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4B.40C.56D.65解析: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克X18.25%=9.125克,9.125克盐酸溶质

14、最多产生H的质量为=0.25克。由题意知,产生1克H需金属的平均质量小于3.5克X4=14克,大于2.5克X4=10克,又知该金属为二价金属,故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8,大于20。答案选A1、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10%B、30%C、50%D、70%2、在FeO、Fe2O3和CaCO3的混合物中,已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则CaCO3的质量分数可能是()A.10%B.25%C.30%D.35%七图解法例题5某元素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2O

15、3,其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27B、23C、39D、56解析(1)由题意可知,R%=1-30%=70%,则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2)依据题意画出图示分析。请见下图。(3)列比例式,求得R=56,故正确选项为D。小结图解法适用于化合物中,已知元素的质量比或能将百分含量转化成元质量比的相关计算。【练习】:R、X两种元素间能形成两种化合物甲和乙,化合物甲的化学式为RX2,其中R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4.1%,若化合物乙中R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4.5%,则化合物乙的化学式为A.R3XB.RX3C.R2XD.RX3八巧设数据法将w克由NaHCG口NHHCO组成

16、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排出气体后质量变为w/2克,求混合物中NaHCG口NHHCO勺质量比。解析:由2NaHCO=NaCG+WOT+COT和NHHCO=NHT+HOT+COT可知,残留固体仅为NaCO,可巧设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06克,则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06克X2=212克,故mNaHCO168克,mN#ICG=212克-168克=44克。九十字交叉法溶液部分涉及有关溶液的浓缩及稀释问题的计算,计算量有时比较大且计算步骤较多,很多学生理不清思路,东一下,西一下,无从下手,如果能使用十字交叉法,对此类计算题就迎刃而解了。1、解题范围:关于溶液混合时的计算。2、方法原理:溶液释稀或混合前后,溶质的质量

17、是不变的。设混合前浓溶液的质量为m,溶质质量分数为a%,稀溶液白质量为n,溶质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的溶质质量分数为c%。则ma%+nb%=(m+n)c%即:m/n=(c%-b%)/(a%-c%)简化为:m/n=(c-b)/(a-c)本式可用下面十字交叉形式2示a/c-bcb/a-c这种方法也称对角线法”其中C%必须是已知量。若用于纯溶剂(如水)稀释,则可把纯溶剂中溶质质量分数当作零,若加入的是纯溶质,则可把溶质质量分数看作100%。例题欲配制2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4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比是多少?解:设需要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4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别

18、是x和y。40/20-10=10则:20所以x:y=2:110/40-20=20答:需要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4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比是2:1。练习:1、把25g30%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多少克?(70g)2、禾I用95%的浓H2SO4和5%的稀硫酸制30%的H2SO4200Og,需这两种酸各多少克?(浓:555.6g稀:1444.4g)取100克胆矶,需加入多少克水才能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勺硫酸铜溶液?解析:结晶水合物(CuSO*5H2O)可看成CuSO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60/250X100%=64%设加水(溶质质量分数可看成0%)的质量为x,则64%40%(

19、100+x)100x=60克十估算法有些选择题涉及计算,像这类计算题大多不用计算出确切的数值,只要大约估算一下,再依据题目中的条件,就可得出答案,这样不但不会出现计算失误,也为解决后面的问题争取了大量的时间。【例】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烧,碳原子数在4及以下的姓在常温下通常为气体,常温常压时姓C2H4和另一种姓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7%,则混入的姓可能是A.CH4B.C2H2C.C2H6D.C8H8练习:1、下列化合物中含氯为47.65%的是()A、KClO3B、NaClC、AlCl3D、KCl(可以近似看着50%)2、5.6g不纯正的铁块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放出氢气

20、0.18g,则铁块所含杂质是:A.镁B.铝C.锌D.铜巧用“质量守恒法”解化学计算题“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利用质量守恒法的主要依据是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变,这种解题技巧的优点是基于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可以避开繁杂的运算,不去追究细枝末节,因而能使复杂的计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是我们化学计算中必须掌握的方法之一。由质量守恒法推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1、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2、元素的种类3、元素的质量4、原子的种类5、原子的数目6、原子的质量一定改变的是:物质的种类及物质的粒子构成方式;可能改变的是:元素的化合价或分子总数。下面

21、我们来探讨质量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例1:化学反应中,肯定有变化的是()A.原子的数目B.分子的种类C.分子的数目D.总质量【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元素种类;物质的质量总和;各种原子的数目;而分子的种类是一定变化的.【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物质的质量总和;各种原子的数目;可能会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的数目;而分子的种类是一定变化的.故选:B.【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定律,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

22、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2: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A.只含碳元素B.只含碳、氢元素C.一定含碳、氧、氢元素D.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题意“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可推测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二氧化碳与水中的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的质量,从而推测答案.【解答】解: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

23、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例3:物质X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上用三氧化二睇Sb2O3生产X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H2O2=X+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A.SbO2B.H3SbO4C.HSbO3D.SI32O5【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比较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完成对X的化学式的推断.【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方程式中的已知条件可得,反应前:2个Sb,7个O,4个H,反应后:4个H,2个0;比

24、较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判断在X中含有:2个Sb,5个O,即其化学式为:SbzOs。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化学式的推断,学生应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原子守恒来解答.例4:将2.3g金属钠投入97.7g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等于2.3%B.等于4%C.小于4%D.大于4%【分析】:由金属钠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的质量,氢氧化钠是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用反应前的总质量减掉生成氢气的质量就是所得溶液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设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氢

25、气的质量为y.2Na+2H2O=2NaOH+H2T468022.3gxy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g/(2.3+97.7-0.1)gX100%«4.004%>4%故选D.【点评】本题既考查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又涉及到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有一定的综合难度.例5:将A、B、C三种物质各10g加热进行化合反应,(其中B是催化剂)生成D,当A己全部反应后,测得生成的D为16g,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和C的质量之比为()A.5:1B.5:3C.5:2D.4:1【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

26、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16g10g=6g,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和C的质量之比为:10g:(10g-6g)=5:2.故选:C.【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例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卜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部分数据如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X26212)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

27、3gB.乙是反应物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为1: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25克,是生【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成物;丁质量减少了20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反应物应该还少5克,所以甲是反应物,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5:20=1:4.【解答】解:根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得:1

28、8+1+2+32=X+26+2+12,解得X=13,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甲质量减少了5克,是反应物;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25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了20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也有可能是杂质,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所以是化合反应.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25:20=1:4,故选:B.【点评】解此题需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仔细推敲,即可求解.例7: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两种物质各10g,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反应后质量/g1.60.92.2卜列选项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X=5.3C.该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84:53D.丙、丁一

29、定是单质【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题意,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两种物质各10g,加热一段时间后,甲的质量为1.6g,丙的质量为0.9g,丁的质量为2.2g,由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乙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两种物质各10g,加热一段时间后,甲的质量为1.6g,丙的质量为0.9g,丁的质量为2.2g;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0g1.6g=8.4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8.4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

30、量为0.9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2.2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是生成物,生成的乙的质量为8.4g-0.9g-2.2g=5.3g.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生成物是乙、丙、丁,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生成的乙的质量为5.3g,则X=10g+5.3g=15.3g,故选项说法错误.C、该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8.4g:5.3g=84:53,故选项说法正确.D、丙、丁是生成物,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例8:A、B、C三种物质各15g

31、,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只生成30gD;若再增加10gC,A与C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A.3:2B,2:3C.5:2D.5:3【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依据题目信息,首先找出反应物与生成物,进而根据题目中数据确定两种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最后由质量守恒定律列式计算即可得出其他物质的质量关系.【解答】解:由题目中的描述容易看出,A、B、C为反应物,D为生成物.由“若再增加10gC,A与C恰好消耗完毕”可得,A、C的反应质量比为:15g:(15g+10g)=3:5,即在第一次反应时C全部反应,设A反应的质量为

32、X,则可得X:15=3:5,解得X=9g,设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Y,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15g+9g+Y=30g,解得Y=6g,可得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9g:6g=3:2.故选:A.【点评】该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答时首先分析出反应物与生成物,找准“参加”或“生成”的物质质量,利用物质质量比或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即可.例9:反应A+3B=2C,若7gA和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5gC,则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14:3:17B.28:2:17C,1:3:2D.无法确定【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得B的质量为1.5g,再根据n=m即可求出A、B、C的相

33、对分子质量之比.答案选B.【点评】本题以质量守恒为基础,再利用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可求解.例10:有一块铝铁合金,将其溶解于足量盐酸中,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在空气中静置红褐色沉淀不再增加时Fe(OH)2在空气中会转化为Fe(OH)3,将沉淀滤出再灼烧至恒重。得到残留物的质量与原合金质量相同,则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是()A.22.2%B.30%C.75.5%D.80.6%Al-AlCl3过量Na0H-AaAlO2OA【解析】一国T3一吗2-0MFe(OH)3-dFe2O3,即FeTeCl2Te(OH)210Fe?O3质量恒重,就很容易了.m(AlFe)=m(FezO3)即Al的质量

34、分数等于Fe2O3中O的质量分数,求得30%,故选B.【点评】本题只要认真分析铝铁合金的变化过程即铝铁合金最终与生成的例11:将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不包括固体)比反应前减轻的是()A.硫酸铜溶液B.稀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氯化氢溶液【分析】有关差量法的计算,对于“质量差”其本质依据仍是质量守恒定律,解题关键是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先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实际差量,列式求算.【解析】Fe+CUSO4=Cu+FeSO4mjFe+“SO4=FeSO4+“TmT56g64g8g56g2g54gFe与NaOH溶液不发生反应,则溶液质量不变,D选项同B选项,故选A.【点评】找准引起

35、溶液质量变化的实质,选项分析,此题难度不大,属于“质量差”的基本反应.例12:将一块铁片放入500mL1.0mol1一的CuSO4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铁片,小心洗净后干燥称量,铁片增重0.8g,反应后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0.9mol-L1B.0.85mol-L1C.0.8mol-L1D.0.75mol-L1【解析】Fe+CuSO4=FeSO4+Cum(增重)8g0.8g1moln(CuSO4)求得n(CuSO4)=0.1mol贝Uc(CuSO4)反应后=0.5L1.0mol/L-0.1mol=0.8mol/L0.5L故选C.【点评】本题只要抓住造成质量差的本质M(F

36、e)<M(Cu),先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实际差量,列式计算即可.例13:向50gFeCl3溶液中放入一小块钠,待反应完全后,过滤,得到仍有棕黄色的溶液45.9g,则投入钠的质量为()A.4.6gB.4.1gC.6.9gD.9.2g【解析】50gFeCl3溶液的质量加上钠块的质量等于棕黄色的溶液的质量加上入钠的物质的量为X,则:法一:50g+23g/molX=45.9g+x107g/mol+x2g/mol32解得x=0.3mol,则m(Na)=6.9g法二:6Na+2FeCl3+6H2O=2Fe(OH)3J+3H2T+6NaClmFe(OH)3和H2的质量,设投6mol82g11(50-4

37、5.9)g=4.1g解得x=0.3mol,则m(Na)=6.9g,选B.【点评】本题难度稍大,可以从上述2种解法中看出利用差量法计算明显简化很多,只要认真分析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仔细推敲,是能很快求解的.例14: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的Q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Y2(液)+3Q(气)=XQ(气)+2YO2(气)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mL,密度是2.56g/L,则:反应前Q的体积是。化合物XY的摩尔质量是。若XY分子中X、Y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16,则X、Y两元素分别是和。【解析】:(1)由方程式XY+3QXQ+2YO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有V(Q)=V(XO)+V(YO)=672ml,即0.672L则答案:672mL(2)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为672mL,密度为2.56g/L,则m(XO)+m(YO)=0.672LX2.56g/L=1.7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贝Um(XY)+m(Q)=m(XO)+m(YQ)=1.72g,m(XY)=1.72g-m(Q)=1.72g-(0.672/22.4)molx32g/mol=0.76g,而氧气的物质的量为n=0.672/22.4=0.03m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