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之四_第1页
2018-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之四_第2页
2018-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之四_第3页
2018-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学设计之四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雪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理解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各自不同的特点及作者对两地雪的态度,领会文章的主旨。3、学会品味优美语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4、学会与同学交流合作,在网上搜索资料,探究学习。5、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二)过程与方法情境导入整体感知朗读感悟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与黑暗社会作斗争的品质。二、学习者特征分析:有一定的文学鉴赏知识,有独立阅读分析能力,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进行上网操作,掌握基本的小组协作技巧。三、学习环境和资源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欣赏歌曲,激发情感,激起兴趣1、上

2、网查看有关资料, 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简介,了解散文诗集 野草及野草题辞,整体感知了解本文的写作背 景;2、查看有 关雪的成语和诗句。3、听字幕朗读,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一)分组学习1、红色小组读江南的雪。朗读感悟2、蓝色小组读朔方的雪。红色小组1、指导学生分组。1、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2、评价学生成果。2、文中哪些句体现了它的特点?从文中找相关语句加以品味3、作者对江南的雪的态度怎样?请你从文中找到依据。蓝色小组:1、朔方的雪有什么特点?2、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它的特点,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品味。3、作者对朔方的雪的态度怎样?请你从文中找出依据。(二)共同探讨1、学生再读朔方的雪。2、合作讨

3、论你能联系鲁迅先生的性格谈谈为什么他更喜欢朔方的雪吗?你是从哪些渠道了解到鲁迅先生的这种个性的?你认为鲁迅的个性与他生活的环境有关吗?既然作者更喜欢朔方的雪,为什么还要用大半的篇幅来写江南的雪?1、对比阅读雪夜和雪,提出疑问并讨论。2、深入探讨找出文中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你能根据文中的描探究学习述猜测出莫泊桑写此文时的社会环境吗?指导学生网上交流学习两篇文章在景物描写和抒发感情方面有什么共同点?学了这两篇写“雪”的文章,你有什么收获,试与同学交流,愿意发表的请点击“我要发表”。评价小结课后小结“雪”的成语雪泥鸿爪雪上加霜雪中送炭雪虐风餐挑雪填井阳春白雪囊萤映雪程门

4、立雪冰消雪融冰天雪地风花雪月“雪”的句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司归京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唐·李商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宋·苏轼)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万里波心谁折得,夕阳影里碎残红(宋·王杲)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宋·曾公亮)大波一跳入半天,粉碎银山成雪片(宋·杨万里)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明·李攀龙)柳宋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衰笠翁,独钓寒江雪。”马致远江天暮雪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5、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聊渊明“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从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点降唇(朱翌)流水冷冷,断桥横路梅枝亚。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白玉青钱,欲买春

6、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雪”的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飞入草丛都不见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谢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咏雪(唐骆宾王)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景乱铜乌吹,光销玉马津。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幽兰不可俪,徒自绕阳春。雨雪瀌瀌,见蚬曰消。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寒

7、,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补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咏雪诗琼林玄圃叶桂树日南华岂若天庭瑞轻雪带风斜“雪”的联想事例“看到雪,你们会联

8、想到怎样的画面或故事呢?”“满面尘灰的卖炭翁晓驾炭车,艰难行进在一尺雪深的路上,一步一滑 ”“少年鲁迅在雪地上支筛,撒秕谷,弶麻雀。”“那一位军需处长,穿着如树叶般的衣服,歪倒在茫茫雪地上,如一座丰碑。”“送牛奶的好爷爷立在汽车旁,手握工具,作修理状,风在吼,雪在飘 ”“革命者毛泽东,登高远眺,描绘北国风光,歌颂江山如此多娇。”“挺拔的竹子在隆冬的冰天雪地里依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 ”雪鲁迅暖国的雪, 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 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

9、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胡蝶确乎没有; 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 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 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

10、地里。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地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雪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课

11、文简析雪这首散文诗主要是以对自然景物的诗化描写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绪。全文 6 段,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 3 段),写江南的雪。作品的起笔很值得探究:“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作者写冰封雪冻的朔方的雪,却从遥远的 “暖国的雨”写起,而被人视为“单调”的“暖国的雨”本无“幸”与“不幸”的感受,作者偏偏以提问的方式探询它自己的是否“以为不幸”。凡此种种,都足以引起人们的深思,引起人们的遐想。 随之而来的两幅雪景也正是为了启迪读者寻觅答案,便是抓住了这首诗的主旨。接下去作者工笔描写“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隐约着的青

12、春的消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都是比喻, 前者说江南的雪是春天的使者,后者说江南的雪洋溢着青春的美丽和活力。“隐约着的” ,是说不够明显。正国为不够明显,才充分表明他是最早的报春使者。“极壮健”,强调了生命力的旺盛。 “雪野中 杂草” ,是对江南雪景的直接描绘,写“花”写“草”,表现了雪景中的生命活力,“血红”“白中隐青” “深黄”“冷绿”,丰富的色彩,也渲染了“青春”的气息。“胡蝶 嗡嗡地闹着”一句极为奇妙。胡蝶是“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也“记不真切了”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是没有来),可是作者却“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这是典型的以无写有

13、, “无中生有”,是借助丰富的想像展开,以虚写实。这里的虚写和前面的实写相映衬,把江南雪的“美艳” 表现得十分充分。作者塑造的 “江南的雪” 的图画, 它是何等色彩缤纷、生气洋溢,这正是鲁迅的童年和青春时代的写照。后面两段写孩子们塑雪罗汉,仍是表现江南雪的滋润美艳。“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是说从外形上看,罗汉并不很像,也未必好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他的“洁白”“明艳”和“滋润” 。“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和“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两个细节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也使雪塑的罗汉有了生气。孩子们对罗汉的 “访问”,表现了孩子们地罗汉的喜欢和关注,也写出了罗汉带给孩子

14、们的快活和温馨。最后一层写雪罗汉的“消释” 。尽管它“明艳” ,“洁白”,“闪闪地生光” ,却经受不住“晴天” ,也经受不住“寒夜” ,“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只能“独自坐着” 。这说明童年和青春虽然美丽多姿,却也有它软弱、不定、短暂的一面。而这种美好而又软弱的事物常常在毁灭着、流失着。鲁迅笔下的春温,永远是饱尝秋肃的人心头的春温,是被秋肃严酷地锤炼过而又坚决地对抗着秋肃的春温。这就给全文定下了一个于深沉、清醒中见美好和纯真的基调。第二部分(第4 6 段),写朔方的雪。这一部分以 “但是” 起笔,突出了朔方的雪和江南雪截然不同的特点。 “如粉”,写其细,“如沙”,写其干,“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15、,写其旺盛而不可抑止的力量。 5、 6 两段以抒情和和议论相融的语言赞颂朔方雪的精神和品格。 “无边的旷野” ,“凛冽的天宇” ,是北方雪“旋转升腾” 的舞台和背景, 从空间和气温两个角度衬托朔方雪无所畏惧、 孤独地战斗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雨的精魂” ,是由雨而来, 但又不是雨,是雨死掉以后而永远不会死去的精魂在飞舞,在战斗。文章最后一句就是对这一层意思的生发和强调。 “孤独”蠊“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唯有他在不屈地飞舞;“死掉的雨”是说朔方的雪由雨脱胎而来,却有着雨所没有的精神和意志,“雨的精魂” ,是说朔方的雪有着永不妥协的斗争精神。行文到此,开头的“幸”与“不幸”的提问便

16、有了令人深思的答案。“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 闪闪地旋转升腾面对蓬勃奋飞的朔方之雪,而唱出的热烈、 深沉的赞歌。 因为“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所以显得有点单调;而江南的雨和朔方的雨都曾变成过雪,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朔方的雪则“如粉,如沙” ,与雨相去甚远,所以作者说他“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尽管不能说作者贬斥江南的雪,但说作者对北方的雪更为欣赏是并不牵强的。全文的主体是两幅雪景: 一幅是记忆中的故乡江南的雪景,一幅是现实中居处的朔方的雪景。这一南一北两幅雪景,包含着多种因素的对比: 前者滋润美艳,后者冰冷坚硬;前者相互粘连,后者如粉如沙;前者蕴含着春

17、温,后者抗击着严寒;前者在晴日下会逐渐消释,后者在晴天里蓬勃地奋飞 这一系列对比,虽然并无什么褒贬, 但是对比之下, 南北雪花的独特个性就显得格外鲜明而突出了。当然,鲁迅在这里描绘这两幅具有对比意义的雪景,决不仅仅是为了通过相互映衬显示出它们的个性,而是为了曲折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特殊感受。诗作抒写的既是对理想中温暖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更是对现实中搏击严寒的力和光的赞颂, 显示了作者在黑暗中渴望光明,在严寒中向往温暖, 虽身处孤独而永不颓示的伟大品格和毫不退怯的战斗精神。写江南的雪,着笔在“积雪” ,主旨在表现其“美” ,表现在江南的积雪中蕴蓄着的生命活力和青春温馨。 一方面, 这美丽的江南

18、雪景, 充分显示了作者在肃杀的寒冬中始终缅怀和憧憬那温暖、明艳的春色的理想和胸襟。另一方面,面对美好事物的不能永驻,作者笔触所至也不免流露出淡淡的惆怅。 这种情绪的低回, 又正好为下文引出朔方的雪景作了准备,使行文起伏有致,波澜迭起。而作者写朔方的雪,着笔在“飞雪”,主旨在显示其“力” ,显示在盈空的飞雪中郁积着旋转乾坤的力。那冰冷坚硬, 蓬勃奋飞, 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并且旋转升腾,甚至使太空仿佛也在“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的朔方之雪,正是不甘屈服于黑暗现实,而决心以变革现实的战斗来迎击黑暗势力的斗争者的形象写照,当然,也是鲁迅自己凛然难犯、顽强奋战的精神和思想的传神体

19、现。这首散文诗情景交融,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写暖国的雪作者作用工笔的写法,而写朔方的雪则用写意的笔法。写江南的雪,或形容,或比喻;或写色彩,或状形态, 或暗示香气; 或写静态, 或写动态; 或实写, 或虚写, 总之淋漓尽致, 惟妙惟肖,这是运用工笔手法所致。在写朔方的雪时,采用写意手法,运用粗线条集中勾画“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的特点和“蓬勃奋飞”“旋转升腾”的动态。这样工笔和写意相结合,构成了迷人的艺术境界。通篇以描写为主,结尾则议论和抒情融为一体,几乎没有直接抒发胸臆的句子, 作者的情感全都隐含在字里行间。正因为如此,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便有了很大的

20、空间和多元的解读。此外, 语言清新明丽,风格刚柔相济也是文章的艺术特点。作者在描写江南的雪时,多用长句,用词色彩明丽;写朔方的雪,则多用短句,用词色调偏于冷暗,恰到好处地表现两种雪的特点和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重、难点集释1这篇散文诗写在什么样的年代里?雪写于 1925 年 1 月 18 日,那时鲁迅正生活在北洋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京。他在1924 年 12 月 30 日的日记中写道: “雨雪 下午霁,夜复雪”;第二天日记又载: “大风吹雪盈空际。”鲁迅以此为契机,创作了这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诗雪。2如何理解“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这一句?这是一种拟人的手法,提出耐人寻味的思索:“他自己也以为

21、不幸否耶?”从全文看,他不能变成“灿烂”的雪花,似乎不幸,但他可转化为蓬勃奋飞的北方雨的“精魂”,也未必是不幸。3作者对南国的雪和北方的雪分别是什么样的态度?作者在文中到底寄寓了什么样的情感?这的确是一个见仁见智、难以有一个十分明确答案的问题。“参考”中的有关分析,也只是一说而已, 并不代表惟一答案。两种雪之间是对比关系,在雪是什么样的态度呢?是否是贬斥江南的雪而赞美北方的雪呢?人们的理解则不一致。比较多的意见认为,作者毁怀念江南雪的 “滋润美艳” 以及带给人的温馨,又更为赞赏北方雪孤独的斗争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意志,并无态度上的褒贬之分。(可以参考后文雪雪四人谈4把“南方的雪” 与“朔方的雪”

22、联结起来写,这是鲁迅写雪的独特之处。古人云 “文如其人”。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使我们想起了哪两种性格?使我们联想起美艳而又不免脆弱的童年、青春与坚强而又不免孤独的战士和公民。(答“柔软和坚硬”也算对)“探究·练习”参考答案第一题:附录资料1雪试解这是一篇写“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极美丽的诗,既写景,又抒情,又有所象征或寄托。 文字的美和思想感情的美都达到了高度,充满了诗情画意,给读者以难得的美的享受。全篇可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 主要是写作者故乡江南的雪和雪野的美。当时作者所处的现实(无论是自然现实或社会现实) ,是严寒的冬天,但心中却怀念和向往着满含春意的江南故乡的雪和雪野。现实

23、的冷酷,扼杀不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憧憬。他和“滋润美艳之至”“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的“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 “冷绿的杂草” 、蜜蜂, 等等美好的景物和事物,把故乡的雪和雪野描绘得极其美丽!再加上最后一句:“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真是绘声绘形,而且绘出动作来了;春意盎然,洋溢纸上!表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的黑暗丑恶相对照。作者虽处在冷酷的“冬天”,心中却存在着“春天”的理想。而且也有所象征,春天和冬天都不仅仅指着自然界。开始第一二行写的“暖国的雨” (指江南的雨

24、) ,老是一种液体形状:不能变成固体的雪,有些单调;用这来衬托有变化的雪花的灿烂。但又向雨提出问题:“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从全篇最后两行看,雨还是不凝固为雪的好:活泼自由流动着的雨,凝固为雪后,就是“孤独的雪,死掉的雨”了。由于严寒的压迫使雨遭受孤独和死掉的命运,可以说是北方的雨的不幸。 不过北方的雨凝固为雪后,并不安于凝固的命运:它仍要蓬勃地奋飞,以保存它人作为雨时的活泼自由的精神。第二、三自然段: 第一段是回忆江南冬雪时自然界的美景;第二段很自然地联想到儿时塑雪罗汉的美事。童年的天真生活是美丽的,何况作者现时又正处在冷酷丑恶的“冬天”。作者并没有用特别美丽的词藻或夸张的笔墨,只是如实地

25、记叙和描绘, 儿童的天真和雪罗汉的神态,就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可惜好景不长;雪罗汉不几天就“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这不仅仅是写实,是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迅即消逝的惋惜。第四段到终篇: 由怀念故乡的童年, 回到了现实的北方严冬:北方的雪和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不同,它如粉如沙,是冰冷坚硬的雪花,并不滋润美艳;而且“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这是何等雄伟绚烂的景象!同时也是作者面对冷酷的现实奋起战斗的精神状态;是作者的革命思想感情在奋飞,在灿烂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的绚烂!旋转、升腾、弥漫、

26、闪烁,是战士的光辉人格驰骋磅礴于太空的表现。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寒的压迫下,使活泼自由的雨变成了雪;雨虽然死了,但是它的活泼自由的精魂仍在。因此,”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在一片折茫茫的大地之上,在凛冽的天宇之下,什么都没有了,所以雪是孤独的;因为雨已死掉了,只剩下了雨的精魂在旋转升腾地闪烁,不甘于被压迫被凝结。总之,在朔方的冬天,作者感到凛冽和孤独,但是要蓬勃地奋飞:“有一分热,发一分光。”2雪的现代性集子中写得最好的抒情篇章或许是雪,这里抒情场场景围绕着南方和北方两种雪的对比而给以启示:雪的两种形象, 成为诗人往昔青年时代和当前的他的隐喻。对南方

27、雪景的描写是色彩丰富的:血红的山茶花,白中隐青的梅花,深黄的蜡梅,冷绿的杂草,以及作为中心形象的、 孩子们堆塑起来的有着鲜明色彩的雪罗汉。但是诗人现在居住在那里的北方的雪,却是没有色彩的,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这些描写可以说都是实景,但是在雪化为雨时,所写的景色就是不那么现实主义了: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雪,是雨的精魂。(卷 2,第 181 页)在这些抒情诗里,自然景象的描写似乎已经浸透了幻想的、隐喻的意象。 这不仅赋予鲁迅的散文以诗意,而且由于大胆地离开了中国古诗意象的运用,决定了鲁迅散文诗的“现代性”。普实克曾论证鲁迅的散

28、文诗读来很象德莱尔的散文小诗。如果说,鲁迅的小说虽有许多象征主义的属性,却仍然是立足于现实主义的。他的散文诗却绝对地属于象征主义的结构,再加上许多小说和戏剧的手法,似乎是在讲述一个梦或寓言领域内的虚构的“故事”。(鲁迅的创作与尼采的箴言节选,闵抗生,陕西人民教育,1996 年版)3人生体验的灵魂投射析雪阅读鲁迅的 雪,切切不可忽略了它是鲁迅对人生的一种刻骨铭心的体验的产物。“雪”这一意象,在某种意义上乃是鲁迅灵魂投射的寄托。许许多多的阐释雪的文章, 已经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经进行了美学的分析。说它的联 想之美,说它是“追求美好理想的温暖之声”的,甚至还从中看到许多“微言大义”的弦外之音者,都有其

29、各自的道理。然而我以为,雪这一意象出现在鲁迅笔下,最根本的原因却在于它是鲁迅对人生体验的一次艺术性的传达和表现,它显示的是鲁迅的灵魂深处一种隐秘的投影和放射。人们往往喜欢追究鲁迅为什么要用“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来加以比较,却忽高了这两种不同的“雪”其实是鲁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中的体验所凝结成的意象。或者可以说,这正是鲁迅的不同心境的艺术传达和表现。不妨从它的开篇那“暖国的雨”的话题说起。“暖国的雨”因为“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为什么会使“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呢?难道这里说的仅仅是一种联想吗?即使是联想,它也不会凭空而起,一定有某种生活经验和体验才发出的心

30、声吧?这不禁使我想起所谓“温室的花朵”,想起“不经风雨,哪来彩虹”诸如此类的比喻和象喻。没有变成“雪花”的“暖国的雨”,因缺乏“冰冷”和“坚硬”而使博识者感到“单调” ,这自然是有了丰富复杂的人生体验的经历者才能够想到的。然而,“江南的雪” 却突兀地接踵而至,它的丰富和绚丽甚至成为雪的主要笔墨而占据了全篇的大部分内容。每每读到鲁迅抒写“江南的雪” 这些美艳俏丽的文字时,人闪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他在故乡 中回忆少年闰土的那些文字。这难道是偶然的呈?这一事实只能充分说明,鲁迅对他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始终保留着美好的回忆,而他在内心深处所深深感到悲哀和忧伤的,却是这种一去不复返的情境只能通过回忆的方

31、式来咀嚼回味。读雪的时候,我们的阅读感受经常处于一种温暖的情怀之中,正是由于鲁迅把他这种人生体验凝结和寄托在这“江南的雪”的意象而营造出的氛围。人们往往对鲁迅中年以后的冷峻和严酷产生一些偏见和误解,其实他除了“横眉冷对”一面之外,也有“俯首甘为”的谦恭。他之所以在“横眉冷对”的同时却又“俯首甘为”,正是因为他对人生的体验具有双重性的领悟。如果不能 “横眉冷对” 一切假丑恶, 又何能“俯首甘为”地扶植真美善呢?诚然,鲁迅在写到“朔方的雪花纷飞之后,即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这段文字时,的确显示了他严酷审视冷峻呈现的灵魂表达。人们可以从中产生许多基于自身生活

32、经历和体验的联想,也可透视这位 “世故老人” 在灵魂深处的一种生存感受。可是人们更需要看到,即使如此,他依然表现了对“温热”的关注,因为他看到了“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至于那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如诗如火的文字,不正是鲁迅内心深处的一种企盼和寄托吗?读雪而并不感到冰冷甚而能体验一种火热,应该是基于对鲁迅的人生体验的真切冷悟。他之所以会有这种在雪花的飞舞中感受到一种“如包藏火焰的大雾”的幻象,是因为他的内心“包藏火焰”的缘故。然而,鲁迅毕竟是一位“伟

33、大的孤独者”。他从“暖国的雨”到“江南的雪”联想,由“江南的雪”的风光无限到“朔国的雪花”的飞舞旋转的画面呈现,不仅融铸了他丰富复杂的人生体验和阅历,更寄托和投射了他蕴涵深刻的灵魂的塑像。那“孤独的雪” ,“死掉的雨” ,“雨的精魂” ,不正是他自身灵魂的赤裸呈现吗?4追求美好理想的温暖心声(节选)在雪花的纷飞与凝思的幻象中,鲁迅为人们谱出了追求美好理想的温暖心声。雪写于希望写作之后半个多月的时候。这是一篇即景抒情的诗篇。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三十日,北京纷纷扬扬落了一场大雪。我们在鲁迅这一天的日记里可以看到“雨雪。 下午霁,夜复雪”的记述。第二天,大约产天气放晴而双刮起了凛冽的朔风,满地的白雪被吹

34、得漫天飞舞,在灿灿的阳光下,蓬勃奋飞,旋转升腾。大自然这番壮美的景象,引起了鲁迅美好的回忆和辽远的遐想。在这一天的日记里,他破例地写下了这样富于诗情的文字:“晴,大风吹雪盈空际。 ”过了十八天之后,鲁迅就把他的创作激情和深刻思索,凝结成了雪是寓意深邃的散文诗。我们说 雪是寓意深邃的散文诗,就是说它并非如有的研究者所说的那样,仅仅是一篇“绝好的眷念故乡,回忆儿时的抒情小品文”,在故乡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流露了“鲁迅心灵”里一种“深刻的恬适的回味” 。这篇散文诗有更深的含义。作者在优美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象征和寄托了更为深远的情思。这篇散文诗写的是雪,却是别出心裁地从描写雨来开篇的。暖国的雨, 向来

35、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以为不幸否耶?这一段话, 可以说是全篇中最难理解的文字了。有的同志解释说, 这是鲁迅用暖国雨的“不幸”“单调”来衬托“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和“朔方的雪”的“旋转而且升腾”。其实,从全篇的内容来看,鲁迅在这里并没有对“暖国的雨”流露贬抑的感情。他是由北方落雪的自然现象引起感兴,而想起了南国的温暖,曲折地对于使“暖国的雨”变成“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的北方凛冽的严冬,表示了自己内心的不满。他是并不以“暖国的雨”为“单调”与“不幸”的。在散文诗的后面,鲁迅把朔方孤独的雪称作“死掉的雨”,称作“雨的精魂” ,就是对这一段感兴之话的很好的

36、说明。鲁迅在自然景物描写中寄托了自己的爱憎感情, 向往江南雪景温暖的奏一般的美好理想,而憎恶把朔方的雪花变成孤独和冰冷严酷的冬天, 就是鲁迅在这篇散文诗中所寄寓的幽深的情怀。开篇这一段抒情的设问,是与篇中这个抒情的主旨有机相联的。为了充分展露自己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鲁迅以非常热烈而深情的笔调来描写江南落雪的景象:江南的雪, 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 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这是怎样一番山花烂漫、生机盎然的景

37、象啊!在这幅“冬花雪野”图中,使人感到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活的快乐。鲁迅描绘了这幅图后,又绘声绘色地再现了江南雪天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欢乐情景。他为孩子们稚气天真的创造而欢愉,也为雪罗汉的消融坏掉而惋惜。在这些“江南的雪”的情景描写中,鲁迅倾注了自己多少向往、景慕的深情!美好的图景,深寓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境。和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成为鲜明对比的,鲁迅在散文诗的后半部,用粗犷的抒情笔调写了“朔方的雪”全然不同的景象。这纷飞的朔方的雪花,“永远如粉,如沙 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 便蓬勃地奋飞, 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鲁迅憎恶这使雪花“永

38、远如粉,如沙”地旋转飞腾的朔方的冬天,同时又赞颂这与“凛冽的天宇”奋飞搏战的孤独而倔强的“雨的精魂”。朔方的雪在鲁迅的笔下,具有了强烈的个性色彩: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里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的精神。鲁迅在孤独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升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

39、立的图景中,贯串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节选自孙玉石 野草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年版)雪四人谈王蒙:读雪需要联想雪这篇文字(类似的还有秋夜等),比较接近于我国古代所说的“兴”体,“兴者起也”,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联想。它生动地描写景物,然而它不是一般的风物画,不是“赋”,不那么直观、真实。它又不是寓言,不是“比”,不是那样自觉地用一种对象作手段去表达另一种对象或另一种抽象的思想。但它只有“兴”的前一半,某种具体的事物雪,却没有后一半: 从这个具体事物联想起来的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这可能是由于作者的有意含蓄, 也可能是由于作者无意自觉地

40、去完成这一联想,他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凭直觉写雪罢了。 但是妙就妙在哪怕是在这种严格的局限于对具体对象的描写中,由于描写是这样深刻地抓住了具体对象的特征,这种特征是这样浓重地体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而作者的内心又是这样深刻地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矛盾;因此,这些描写就富有启发性地提供了将对象的特征重新加以结合的条件,以至于,在“雪”的后面,那种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 已经成熟到呼之欲出的地步了。在这种情况下,读者的切切实实从形象出发的,而又是活泼敏捷的联想,是多么必不可少,多么引人入胜啊!黄蓓佳:灵魂的柔软和坚硬我没有研究过鲁迅日记,不知道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期,鲁迅写下这一篇美文雪的时候,是不是

41、正在北京的四合院里住着?他是穿着薄薄的棉袍,背靠着屋内微温的炉火,透过带窗格的玻璃, 凝望半空中那些如粉如沙的朔方雪花的吗?那一瞬间里,他的目光是不是越过千里万里冰封的世界, 越过几十年漫长的时间遂道,回到了童年的南国的故乡?如果是这样, 当他在纸上写下那些关于江南之雪的文字的时候,他的姿态应该是恬静的,嘴角的笑容是温情的, 心里喝念是悠远、惆怅而又饱满的。也许他的眼睛里还有些微的湿润,因为昔日不可重来, 记忆只能留存于想像, 既然他已经似一粒种子被风吹离家园,命运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漂泊动荡, 故乡成了他心中无数凝缩的碎片,一点一点,时时浮出, 像他手中须臾不离的烟卷一样,深吸一口,五脏六腑都被滋润得舒服,而后那烟雾又丝丝缕缕地离他而去,使他的心脏和躯体越发地顽强和坚硬。是的,所有那些我们熟悉的鲁迅的形象我们从照片上看到的,从书中读到的, 从史学家口中听到的,从他的纪念馆里瞻仰到的都是顽强和坚硬的,一个斗士的灵魂,不屈者的灵魂。只有细读他关于故乡的文字,熟悉他的阿长妈妈,他的朋友闰土,他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之后,浸润在他情趣盎然的童年世界时,我们才会轻轻地叹一口气,欣悦地想到,鲁迅也是温情的鲁迅,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