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今天各种古装戏大行其道,其中不乏有关科举考试、进士
2、及第的场景。许多人以为,包括状元在内的进士们,好像就是板上钉钉的“官”无疑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据历史学者倪方六介绍,举人和进士都不是官,古人叫“功名”,今人叫“文凭”。虽然明清时期,考中进士之后肯定就会有官做,但在唐宋时期,考中进士只能说有了当官的资格。进士之后还要通过吏部铨试,铨试以“身、言、书、判”四事择人。身,指体貌伟岸;言,指言辞辩正;书,指书法遒美;判,指文理优长。四者皆可,则中选授官。“铨试非常难考,十多年也不一定能考过。”倪方六表示,“韩愈就考了好多年才考过。”据介绍,韩愈在第一次铨试失败之后,又连考两次,仍被淘汰,一直得不到官职,困顿长安近十年,29岁才进入董晋幕府,谋得一个小
3、官职。“铨试是有针对性地选择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然后安排到相应的职位上。”现代中、高考及公务员考试中,考生姓名、考号等信息都是写在装订线内的,以确保批卷时不会徇私舞弊。但在北宋之前,试卷上的考生信息并未做任何保密措施。所以,除了要考得好,考生们还得提前打点好各种官场关系,在北宋初,除了通过考试,还需有两名以上在职官员联名举荐,才能有官做。像李白、杜甫、白居易之所以写了那么多诗歌作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打动当时有实权的官员,好让他们举荐自己。很多普通老百姓家的考生,在参加科举前三五年,都会外出“宦游”,写一些诗歌、传奇等作品献给官员,推销自己。从宋太宗开始,科举实行“糊名制”,考官没有了之前那样
4、大的权限。这是为了打压士族的势力,因为很多士族世世代代做高官,势力很大,严重威胁到了中央集权。但官员举荐的制度还是存在的,官员举荐的士子任职后,若是犯了贪污等罪责,举荐的官员也会遭到降级或罢官的惩罚。现代的公务员考试会分全国统考和各地自主命题。那古代的科举是不是全国统一试题呢?古代的科举一开始是实行全国统考的,多数年代都是一榜取士,但是自古江南出才子,北方读书人整体上显然是考不过江、浙秀才的。后来出于照顾、平衡,最后一轮的“总决赛”殿试,有的朝代,如明朝就出现南北卷之分。明史选举记载,“初制,礼闱取士,不分南北”。明成祖洪武年间曾发生过一起“南北榜案”,因为录取的51人全是南士,北士无一人进榜
5、,朱元璋把主考官刘三吾流放到了边疆。后来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阅卷,最后录取的61人则又全是北士,首开了大明王朝分南、北取士的先河。在随后的永乐年间,科举考试并没有分南北。朱棣死后,其长子朱高炽当了皇帝,录取工作有了明显变化,明确了南北二片各自的录取人数和比例:30个录取名额分配比例是,南士录16人,北士录14人。朱高炽死后,宣宗正式将试卷分为南、北、中三卷,并成为定制。(摘编自肖玲玲进士只是“文凭”)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许多人认为科举考试考中进土就会有官做,历史学者倪方六认为这是古装戏误导了观众。b. 唐宋时期,考中进士只是有了当官的资格;明清时期,考中进士
6、是板上钉钉的官。c. 铨试是针对进士的选拔性考试,以“身、言、书、判”四事择人,常由礼部进行选拔。d. 铨试非常难考,韩愈就在第一次铨试失败之后,又连考两次才得以进入董晋幕府为官。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对唐宋时期科举考试中铨试的状况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举韩愈铨试之例证实铨试的难度。b. 文章论述了唐代存在考生考前打点好官场关系的情况,并且运用了李白、杜甫等名人的例子增强文章说服力。c. 文章论述了科举考试与现代各种考试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其目的是为现代考试制度提供借鉴。d. 文章最后一段提出了古代的科举是不是全国统一试题这一问题,并以明代为例进行了详细的
7、阐释。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宋太宗开始,科举实行“糊名制”,这与现代考试考生将信息写在装订线内一样是为了考试选拔更公平。b. 很多老百姓家的考生考前外出“宦游”,写下诗歌、传奇等作品献给官员,主要是为了让有实权的官员举荐自己。c. 古代的科举一开始是实行全国统考的,在明代开始出现殿试采用分卷考试,并从宣宗始成为定制。d. 洪武年间“南北榜案”中主考官刘三吾被流放,是因为在考试中照顾了南方读书人,录取的51人全是南士。【答案】1. b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
8、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a项,“历史学者倪方六认为这是古装戏误导了观众”分析错误,原文只是引用倪方六的话来论证观众的看法是错误的。c项,“常由礼部进行选拔”错误,原文“还要通过吏部铨试”。d项,“又连考两次才得以进入董晋幕府”错,原文“又考了两次,仍被淘汰,一直得不到官职,困顿长安近十年,29岁才进入董晋幕府”。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
9、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其目的是为现代考试制度提供借鉴”分析错误,目的应是帮助读者了解古代的科举考试。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中,d项,“是因为在考试中照顾了南方读书人”分析错误,从原文“北方读书人整体上显然是考不过江、浙秀才的”的这一信息可知这种说法没有依据。故选d。【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
10、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人脸是进行情感交流和构建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础。我们的面部存在数量惊人的特征,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出彼此,还能通过面部表情传达情感信号。我们会努力掩饰自己的表情,并解
11、读对方面部传递出的信息,寻找吸引力、敌意、信任、欺诈等各种各样的信号。但是,现在面对人脸识别技术,我们的面容已不再是“一个美丽的秘密”。与所有其他生物信息识别不同,人脸识别大部分时候未经同意就已启动。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就看是谁在用它。技术人员的责任不仅仅局限于把技术和产品搞出来,也要思考由此带来的社会影响。同理,科技公司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中做出的选择也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因此,技术开发者有必要保持人脸识别系统对公众的透明度,并采取相关举措维护公众信任。(摘编自科技日报2018年7月6日)材料二:人脸识别,已是人工智能浪潮中最火热的技术之一。目前,它正大规模走出实验室,走入各行各业,方便了生活
12、、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也因此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标配。在当下人工智能大潮中,人脸识别技术是最早走向应用的技术之一。其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并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想象力。比如“刷脸”解锁已成为越来越多智能手机的标配。在安防监控领域,“刷脸”技术可以对银行、机场、商场等人流密集场所的人群进行监控,实现特定人物的自动识别和追踪。今年以来,深圳等地纷纷启用电子警察执法,通过“刷脸”识别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的行为,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金融领域,“刷脸”支付已经成为现实。在出行领域,百度与南航合作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刷脸”登机项目,已在河南南阳姜营机场落地,人脸闸机让旅客直接“刷脸”坐飞机,以秒为单位完成身
13、份验证。零售商超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应用在购物、结算环节,不仅可以帮助线下店铺迅速捕捉用户信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对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也是一种升级。医疗领域,人脸识别挂号系统让号贩子无从插手,“刷脸”医保支付可以节省排队时间,让智慧医疗服务流程更加通畅。政务服务领域,“刷脸政务”减少了老百姓奔波折腾之苦,“一次不用跑”的政务服务也更加便民。蚂蚁金服与超过40个城市的政府部门合作,开通“刷脸”办理个税、查询公积金、认证养老金领取资格、交通违章在线缴罚等服务。(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8月15日)材料三:面对刷脸产生的个人隐私安全问题,我们必须多角度共同应对。目前在人脸识别技术领域,我国尚无相应的安
14、全监管机制,应未雨绸缪,预先防范。公民应多一些戒备与防范意识,企业多一些技术层面的保障措施,监管也须及时跟进。业内人士也建议,政府应从管理者角度,通过立法方式强化对面部识别技术应用领域的监管力度,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相关行业、企业应提升应用软件等载体及数据储存设备的安全技术水平,提升网络安全意识,避免公民隐私信息泄露或遭非法转卖;非必要的隐私数据不应采集。当前,人脸识别技术的开发仍有巨大拓展空间,国家有必要在数据共享和开放上加大引导力度,促进技术发展。另一方面,人脸识别技术在逐渐走向成熟,相关应用将越来越多,识别技术的各类标准,特别是保护公民隐私的标准应尽快出台;相关行业及企业需担负起社会责
15、任,主动积极地规范行业标准,自觉维护采集、储存的公民隐私数据安全等。(摘编自人脸识别突飞猛进更要看好“我们的脸”,科技日报2018年8月6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脸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基础,但很多时候我们会伪装自己的表情,并解读对方面部传递出的信号。b. 人脸识别技术是较早走向应用的一种人工智能,已经应用于安防监控、金融、出行、零售商超等领域。c. 人脸识别技术具有“双刃剑”属性,随着该技术在国内广泛应用,由此带来隐私问题引发了社会的恐慌。d.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日趋成熟,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未来“刷脸”可能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标配。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16、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很多时候是在被动的过程中完成的,容易引发公民隐私信息泄露。b. “刷脸”应用于特定人物的自动识别和追踪,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的违法行为有望得到遏止。c. 人脸识别挂号系统可以有效杜绝医院的号贩子,智慧医疗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变革服务流程。d. 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公共服务领域开启“刷脸政务”在科技企业的助力下为百姓提供了便利。6. “刷脸”时代,个人隐私保护需要哪些相关方共同努力?请简述各方应有的作为。【答案】4. c 5. b 6. 个人要増强隐私保护意识,加强戒备与防范;相关企业要强化技术保障,规范行业标准,自觉维护公民隐私数据
17、安全;政府要强化监管责任,通过立法等方式建立安全监管机制,出台保护公民隐私的标准。【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c项,“引发了社会的恐慌”错误,原文是“应未雨绸缪,预先防范”。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
18、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中,b项,“违法行为有望得到遏止”错误,原文只是说提高了执法效率。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方共同努力”相关内容,主要在材料三:“公民应多一些戒备与防范意识,企业多一些技术层面的保障措施,监管也须及时跟进”“政府应从管理者角度,通过立法方式强化对面部识别技术应用领域的监管力度,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相关行业、企业应提升应用软件等载体及数据储存设备的安全技术水平,提升网络安全意识
19、,避免公民隐私信息泄露或遭非法转卖;非必要的隐私数据不应采集”“特别是保护公民隐私的标准应尽快出台;相关行业及企业需担负起社会责任,主动积极地规范行业标准,自觉维护采集、储存的公民隐私数据安全等”。据此从个人、相关企业和政府三个角度概括即可。【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
20、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21、完成下列小题。六元抗币卢 群鬼天气,让不让人活了?望着漫天飘舞的雪花,秀梅的眉头拧成了疙瘩。进入腊月后,大成的哮喘越发严重了,喉咙里呼噜呼噜地像拉风箱,每呼吸一次,胸口就重重地起伏一次。秀梅咬了咬牙,再一次牵起了小锁。“你,你干嘛去?”大成支起身子紧张地问。“还是送人吧,胡先生心善,家境又好,孩子到了那里,会有好日子过的。”“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咱一家人,活要活在一起,死也要死在一起!”大成一着急,又剧烈地喘起来。“可你的病”“死不了,你把草药再熬一下,喝了药出身汗就好了,咳,咳,咳”话未说完,大成就又咳又喘地蜷成一团。“你别急,我听你的,这就熬药去。”转过身子,秀梅的泪哗哗地流。去年秋收时,大
22、成还像头壮牛似的,两百来斤的担子搁肩上健步如飞,三百多斤的碾子能举过头顶。谁料想,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不仅冲毁了自家的草房,还冲垮了大成的身体。为了保住何老财三进三出的四合院子,大成在冰冷的洪水中奋战了两天两夜。结果何老财的院子保住了,大成却患上了重疾,咳嗽声惊天动地,高烧不止。后经郎中救治,烧虽然退了,哮喘却日益加重,好端端的壮汉子,转眼成了病秧子。何老财见大成再无油水可榨,就以看草荡的两间破棚子为工钱,将大成打发了事。如今一家老少五张嘴,还有大成的看病费用,全靠秀梅替人缝缝补补挣的那点小钱。可这点钱别说看病,肚子都填不饱。没办法,秀梅只好挖些甘草、洋金花、麻黄根等药草回来,给大成煎服下去。
23、郎中说,中药压不住了,得看西医,用抗生素。那天,秀梅正在医院门前徘徊,开私塾的胡先生将她拉到一边轻声说:“锁他娘,大成的病不能再拖了,你看这样可好?你把小锁过继给我,我出钱给大成看病。你放心,我没有孩子,会把小锁当亲生儿子待的。”秀梅一听魂飞魄散,然而静下来心想想,胡先生的话没有错,大成不能再耽搁了啊。可是当她把想法一说,大成就恼了,怎么劝说都没用。眼见着丈夫一天天衰弱下来,秀梅急得满嘴起泡。“老乡,能借你家的锅烧饭吗?”正痛苦着,耳边传来轻轻的询问。秀梅抬头一看,是新四军战士,为首的是位女同志,20多岁,穿着军装,打着绑腿,剪着齐耳短发。“快,快请进,”秀梅连忙站起身。在这之前,秀梅就已知道
24、,新四军是来打鬼子的,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大成,新四军来了!”一进门,秀梅就兴奋地嚷起来。“是吗?快,快请同志们坐坐!”大成精神一振,病痛立时减轻许多。战士们一放下行李,就忙着担水,扫地,抹桌子,亲热得跟一家人似的。秀梅将锅子又细细洗了一遍,才添上水烧起来。为首的那位女同志解开背包,从小布包里倒出大半碗玉米面。三个孩子立刻围过来,小眼睛铜铃似的瞪着,喉咙里咕噜咕噜地直咽口水,女同志见状又倒出一些面粉来。不会儿,粥煮好了,女同志先给三个孩子各盛了一碗粥,第四碗粥则给了床上的大成。大成再三推托,女同志说:“咱们都是穷苦人,天下穷人是一家,一家人还客气啥?”大成问:“大姐,你腰里有盒子枪,一定是个
25、官吧?”女同志笑道:“在革命的队伍里,大家都是同志,我姓张,你就喊我张同志吧。”言语间,屋外雪花稠密起来。秀梅连忙走出门,把张同志的马牵到屋檐背风的地方。刚拴好缰绳,张同志也跟了出来。张同志问:“大姐,大哥得的什么病?”“他,他”秀梅一下子哭出声来,眼泪哗哗地流。听着秀梅的哭诉,张同志也落下了泪。第二天大清早,秀梅想给马喂点草料,却发现张同志他们已出发了,破烂的桌子上留着一只口袋,打开一看,是玉米面。袋子旁还有面值六元的抗币,显然是给大成治病的。雪已悄然停止,一行脚印,朝着朝霞升起的东方蜿蜒而去。望着坚实的足印,秀梅流下了眼泪。后来,秀梅和大成也参加了革命,并打听到救了大成性命的张同志叫张茜,
26、是陈毅军长的夫人。(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六元抗币为题,紧扣小说的主要情节,点明了小说的革命题材,引导读者探究小说内涵。“抗币”,这陌生的名词容易引发读者关注。b. 小说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秀梅家里,活动时间是一个下雪天以及第二天早晨,场景集中,情节紧凑,故事具有戏剧性,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c. “一行脚印,朝着朝霞升起的东方蜿蜒而去”描写雪后初霁的美丽景象,交代了新四军的离去,赞美新四军扶危济困的义举,象征未来一片光明。d. 小说最后一段既点明大成已经康复,交代故事的结局,又点明张同志的身份,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同时写出张同志的榜
27、样作用,突出小说主题。8. 小说写秀梅与大成的争执有什么作用?9. 小说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三组并简要分析。【答案】7. c 8. 直接揭示矛盾,交代主要人物,突出秀梅、大成一家人面临的困境。引起下文对相关事件的回顾。激烈的争吵,冲突激烈,激发阅读兴趣或引起读者关注。 9. 何老财的残忍、胡先生的乘人之危与新四军同志留面、留钱治病、救人形成对比,突出了新四军解救穷苦人的主题。大成舍命抢救财产与何老财寡情薄义形成对比,突出大成正直、善良的形象,激发人们对大成的同情、对为富不仁的何老财的痛恨。秀梅一开始听到胡先生买小锁吓得魂飞魄散与秀梅主动送小锁给人形成对比,表现了秀梅一家人走投无路的悲
28、惨境遇,突出了新四军同志雪中送炭、救人于水火的崇高品质。【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c项,“象征未来一片光明”属拔高理解,错误。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把握小说情节布局作用的能力。解答时,首先找到相关的情节,仔细阅读,从设置悬念、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内容主旨等角度回答。本文秀梅与大成的争执出现在小说开端,有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争执的内容是“是否把小锁送人”,突出秀梅
29、一家人面临的困境,引出下文“去年秋收时,大成还像头壮牛似的,两百来斤的担子搁肩上健步如飞,三百多斤的碾子能举过头顶。谁料想,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不仅冲毁了自家的草房,还冲垮了大成的身体”,对大成舍命抢救何老财财产,因而毁了身体相关事件的回顾。【9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具体考查对比的手法。对比是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解答此题,首先找到相关情节,概括情节内容,结合具体内容再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为了保住何老财三进三出的四合院子,大成在冰冷的洪水中奋战了
30、两天两夜”“何老财见大成再无油水可榨,就以看草荡的两间破棚子为工钱,将大成打发了事”“秀梅正在医院门前徘徊,开私塾的胡先生将她拉到一边轻声说”“却发现张同志他们已出发了,破烂的桌子上留着一只口袋,打开一看,是玉米面。袋子旁还有面值六元的抗币,显然是给大成治病的”“秀梅一听魂飞魄散”“秀梅咬了咬牙,再一次牵起了小锁”。据此从“大成”与“何老财”,“新四军”与“何老财”“胡先生”,“秀梅”送小锁前后等角度分析即可。【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
31、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
32、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
33、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b.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c. 方其系燕父子
34、/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d.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事:古代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b. 少牢:古代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少牢”。c. 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d. 书:指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
35、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b. 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c. 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 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d. 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 ,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13. 把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2)夫祸患常积于
36、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答案】10. d 11. b 12. a 13. (1)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2)人生中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划线句的翻译是: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
37、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以组”是后置状语,应断在前面,排除abc;“函”是名词作动词,“梁君臣之首”是“函”的宾语,“梁君臣”是一个词,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bc;“入于太庙”“还矢先王”是两个动词性短语,分别断开,排除ab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少牢,古代祭祀时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
38、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a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对中心论点的概括错误,文章开篇是用转折关系的反问句,强调人事的作用,提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应为“盛衰之理,不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原,推究;所以,的原因。(2)积
39、于忽微,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智勇,智慧和勇气;困于所溺,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
40、的意识。参考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41、。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人生中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
42、物所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韩愈日薄风景旷,出归偃前檐。睛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田野兴偶动,衣冠情久厌。吾生可携手,叹息岁将淹。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中“日薄”照应标题,交代时间;“旷”表明天气晴朗,视野开阔。b. 第二句写诗人出门归来后躺倒在房前屋檐下,自然引出颔联描写的景象。c. 颔联以撕碎了的棉絮喻云朵,以磨亮了的镰刀喻新月,描写准确而生动。d. 这首诗前两联写人事和景物,后两联转为抒情,景中蕴含浓浓的思乡之情。15. 这首诗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43、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颈联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或隐逸生活)的向往。尾联写诗人希望与友人相聚,无奈一年又将结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时光流逝之慨。【解析】【14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景中蕴含浓浓的思乡之情”理解错误,这首诗没有表达
44、浓浓的思乡之情。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田野兴偶动,衣冠情久厌”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向往。“田野”指田园,“衣冠”借代官场,“厌”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之情。“吾生可携手,叹息岁将淹”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吾生可携手”照应诗题,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时光飞逝的慨
45、叹。“岁将淹”,岁月蹉跎,令人惆怅。【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46、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逍遥游中写鹏的翼之大,能垂羊角风而上青天的句子是“_,_”。(2)阿房宫赋中用“_,_”两句写秦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表现其奢侈之风。(3)“明月”“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这两个意象的词句是“_,_”。【答案】(1)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2)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3)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47、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抟、扶摇、鼎铛玉石、珠砾。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40年前,索尼公司开发的随身听产品让磁带能随人走,在“眼球经济”之外,开辟出了“耳蜗经济”。今天,这个市场还在继续扩大。这对媒体融合发展也是一种启示。尽管从趋势上看,从文本到广播到电视到视频再到vr、ar,媒介形态_,不断立体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声音就一定比影像接受度低、传播力弱。无论媒体如何发展,只要耳朵依然是人的感官,声音产品永远占有_。当然,这样一个日渐繁荣的声音市场,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全球12岁至35岁人群中的近半数,即11亿人因经常戴耳机收听音乐正面临听力损伤的
48、风险。所以,今天不仅我们要关注视频突飞猛进导致的近视高发问题,也需要防止手机普及带来的听力损伤问题。除此之外,许多高品质耳机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世界,( ),避免因为沉浸在耳蜗的世界,而放弃了与外界沟通。说到底,声音也是人与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有声世界中的音乐_,但不能过度沉浸。沉迷于音乐_,但是,除了声音,还有更动人的大千世界。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视频突飞猛进导致的近视高发问题,也需要重视手机普及带来的听力损伤问题。b. 今天不仅我们要关注视频突飞猛进导致的近视高发问题,还要防止手机普及引发的听力损伤。c. 今天我们不仅要关
49、注视频突飞猛进导致的近视高发问题,也需要防止手机普及带来的听力损伤问题。d. 今天我们不仅要重视手机普及带来的听力损伤问题,更需要关注视频突飞猛进导致的近视高发问题。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过度依赖耳机里的声线,就会让人们忽视了真实世界的好声音,所以我们也需要防止陷入“听觉茧房”b. 我们需要防止陷入“听觉茧房”,因为过度依赖耳机里的声线,就会忽视真实世界的好声音c. 我们还需要防止陷入“听觉茧房”,避免真实世界的好声音,因为过度依赖耳机里的声线而被忽视d. 我们也需要防止陷入“听觉茧房”,避免因为过度依赖耳机里的声线,而忽视了真实世界的好声音19. 依次
50、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与时俱进 一隅之地 扣人心弦 无可厚非b. 推陈出新 一席之地 扣人心弦 无可非议c. 与时俱进 一席之地 荡气回肠 无可厚非d. 推陈出新 一隅之地 荡气回肠 无可非议【答案】17. a 18. d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b项,关联词和主语的位置关系不当,应将“我们”调至“不
51、仅”前。c项,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可以把“防止”改为“重视”,或把“防止手机普及带来的听力损伤问题”改为“防止手机普及引发的听力损伤”。d项,不合逻辑,根据上下文内容,应将“不仅”和“更”后面的内容调换。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首先可根据下句的句式“避免而”,依据句式整齐一致的原则排除ab;而c项被动句式与下文句式不一致,排除c。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
52、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与时俱进:观念、行动和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一起进步。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此处对象为“媒介形态”,故应选“与时俱进”。一隅之地:形容地方狭小。一席之地: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此处指一个位置,应选“一席之地”。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据语境指音乐动人,应选“荡气回肠”。无可厚非: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无可非议:表示言行合于情理。据语境指可以理解,应选“无可厚非”。故选
53、c。20.下列对诗句的修辞的分析归类,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夜飞渡镜湖月。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a. 比喻夸张夸张对比对比顶针b. 对偶比喻夸张对偶对比顶针c. 比喻夸张比喻对比对偶夸张d. 对偶夸张夸张对偶对偶夸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
54、。本题中,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比拟 夸张对比,对偶 对比,对偶 项针。b项,比喻错误;c项,比喻,夸张错误;d项,对偶,夸张错误。故选a。21.下列关于相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洵,字明允,北宋散文家。和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成员。b. 归宁,可称为做客、返外家,古老的传统婚俗,指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c. 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d. 冠者,成年人,18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18岁行冠礼,就是成年人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
55、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d项 ,“18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18岁行冠礼”错误。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年人了。故选d。22.下面语段中有四处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和品位,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我们要树立“枣强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参与到投身创建活动中去。我们要共同维护我市文明形象,形成助人为乐、扶贫帮困、和谐
56、友善的社会风尚。【答案】“提升”和“精神生活”搭配不当。把“和”改为“的”。语序不当,“不仅而且”的内容要对调。搭配不当,删去“的高低”“的大小”或将“成功”改为“成败”。成分赘余,删去“投身”,或改为“投身到创建活动中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明确病句的常见六种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依次分析各句的特点,看其有无症状,是哪种语病,并加以分析即可。“提升市民精神生活”动宾搭配不当;“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和品位,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语序不当,“不仅而且”是递进连词,应该先说“可以进一
57、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后说“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和品位”;“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是两面对一面;“参与到中去”与“投身”是重复的表达。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前不久,微博热搜上,冲出了一个热门话题“假如醒来发现自己在高三”,收获了7.3万条点赞和2.9万条评论。其中,“珍惜每一刻,好好努力一次”的留言,获得高赞。还有不少人留言:“假如能够回到高三的那一年,要做自己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事。”还有位网友留言:“上学没受的苦,生活都一点一点还给我了。”在这一个个字的背后,很多人读到了辛酸。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让青春舞动春朝,幼苗破土,疯狂地长高再长高,那是小苗梦在舞;夏晨,碧水涟涟,彩花轻颤,那是风儿的心在舞;秋日,黄叶纷飞,流连复流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消防评估合同范本
- 六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分数除法(二) (含详解)(苏教版)
- 2024年安塞腰鼓教学课件:传承与创新
- 糖尿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 2024鞋类交易协议样本
- 2024年广告牌拆除作业责任协议
- 2024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说课稿小学体育跨越式跳高
- 2024无抵押线上贷款协议格式
- 齐鲁工业大学《PLC原理及接口技术》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运筹学Ⅰ》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料仓储合同范本
- 第1-4单元期中核心素质检测卷(试题)-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摩托车维修技术考核试卷
- 6 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 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6 I'm watching TV教案设计(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期中测试题-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主题班会课件
- 2024年贵州毕节市委政法委所属事业单位考调6人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GB/T 32399-2024信息技术云计算参考架构
- 2024粤东西粤北地区教师全员轮训培训心得总结
-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工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