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课题第八单元 单元备课 个性化修改 【单元教材简析】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
2、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单元总体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句。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3.走进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单元教学建议】 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加上本组是本册的最后一组教材,更要注重已有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搜集与
3、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要求,不要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学生有所感悟、大体读懂即可。 课题25七律·长征个性化修改【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4.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4、5.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走泥丸:汉书蒯通传,“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通过课内外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谈话揭题,读通诗歌:同学们,我们刚
5、刚过完祖国母亲66周年的生日。其实大家都知道,新中国的建立,是多少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为新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嘛?师小结: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投影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能够把这首读通、读准。2.指名读3.根据资料,再读诗歌: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以及书中的相关资料,再次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说说诗歌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试用:(投影)当我读到 时,我仿佛看到(感受到) 。
6、4.交流感受:5.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红军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苦难与豪情。读诗二、细读鉴赏,领略诗境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交流: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这五岭、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边讲边板书:五岭是逶迤的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逶迤的五岭。在你们的眼中这五岭是怎么样的?但在红军眼里,这逶迤的五岭怎么变成了翻腾的细浪了呢?乌蒙山是磅礴的这气势雄伟的乌蒙山怎么是滚动的小小泥丸了呢?师:难道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真的如同他们说的那么容易嘛?你想象一下他们在
7、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师: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行走在这跨越四省、峰峦起伏的五岭上,越过了这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走出了1300多公里的崇山峻岭。多少的艰难险阻,在我们红军的眼中,都算不得什么!再带着感受读一读。2.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A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B、知道这个背景资料,你会怎么读?C、我觉得你读得很轻快,你为什么这样读?E、起来读一读,看看聪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兴?我们胜利了(读)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
8、弹胜利了(读)师: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师: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生1:我由寒字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阴森森的。生2:看到“寒”字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生3:我想到了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红军冒着敌人枪林弹雨前进,视死如归。生4:我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十三根铁链、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艰难前进,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师: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同学们,这一暖一寒,一喜一泪,不正是体现3、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如果说翻过五岭,走过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就是战胜敌人
9、的豪情。那么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师:当时越过大雪山的只有“红军第一方面军”,毛主席为什么却说“三军过后”呢?师: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语,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背诵。 第二课时一、加深理解,回归全文。1.过渡: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他们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你听到过哪些红军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呢?2.这些困难在这首诗中用哪个词语予以表达?3.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他们不仅不怕这些困难,还把这“万水千山”看作了什么?怎么理解
10、“只等闲”?石灰吟中有这样一句诗句: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态度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把困难当作平常事的气概通过诗句再次来感受。齐读: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4、播放歌曲,烘托气氛,再读诗歌,提升情感。过渡:在这25000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红历过千难万险。虽然只有五幅画面,却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只是这些太多太多,说不完、道不尽。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二、联系诗人,升华情感 1.这首气壮山河、豪情壮志的诗歌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所作。
11、 2.延伸诗情,再读长征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作业布置】1)出示并将六盘山诗歌纸发给学生,自由读2)课后自己去收集有关长征和毛泽东的诗歌。 课题26开国大典个性化修改【学习目标】:.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材简说: 本文记叙了年月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12、。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从记叙大会开始,这种激动、
13、兴奋、自豪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显然表达了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壮的声音”这样两个长句子,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当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热爱新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的话,
14、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除表达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外,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感到自豪的感情。你看,“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战士们挺着胸膛”“像钢铁巨人一样”,“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这些描述,无不渗透着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在这一个个场面描写中,对毛泽东的直接描写虽然不多,但很典型,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高呼“人民万岁”,按动旗杆的电钮,不断地向群众挥手。通过这些言行的描写和庄严的会场环境以及人们激动的欢庆场面的烘托,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毛泽东他
15、是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他的伟大形象历历在目。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的难点。二是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年的月日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过渡: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年月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
16、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擎(qnqín)檐(zhnyán)瞻(zhnyán) 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 瞻仰:恭敬地看。(造句练习) 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质疑解疑: 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练习分段:
17、 (1)默读思考: 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学生讨论: 明确: 第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段:大典中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段:阅兵式盛况。 第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披文入境: 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 明确七个镜头: .合作研读: 【布置作业】.抄写生字,熟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解说词: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快速阅读全文,说说课文大意。 二、研读交流 .交流“大典前的会场”的解说词: 出示相关图片,小组代表
18、解说,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他们的解说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出示填空,使学生明确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参加的总人数等问题。 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估计总数。会场在。主席台设在。 说说从他们的解说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出示:a.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b.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试背给你留下印象较深的语句或段落。.交流“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的解说词: (1) 小组代表解说,出示相关图片、录像。说说听了他们的解说,你有感
19、想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请你对比地读读下列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对比句: a.下午三点整,会场上发出一阵掌声,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人的目光看向主席台。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b.三十万人脱帽站立,抬起头,看着国旗。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1)通过展开思维想象,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请你展开想象,当听到毛主席庄严的宣告时,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全中国人民和海外的中华儿女又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心情呢?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
20、品味,加深理解、体会、感受:在典礼进行中,有几处写了掌声?从这三次不同的写法中你体会到什么?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当国旗升起,礼炮响起时,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会场上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交流“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的解说词: 小组代表解说。 观看相关录像资料。 评价解说词: 读读下列语句,再评价哪组的解说词配写得好? a.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b.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c.群
21、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d.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交流”大典结束”的解说词: 小组代表解说: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光明(光亮)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三、回归全文过渡:年的开国大典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岁月流转,中国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中国科技的发展了,我们也实现了飞天梦;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我们也要举办举世闻名的奥运会了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22、,每到她生日这一天,我们就用最真挚的形式为她庆祝!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一次地回味那令人难忘的日子吧! 【布置作业】 .试着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可以抄录有关句子。 .收集毛泽东主席的生平资料后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对他如此地崇敬、热爱?课题27青山处处埋忠骨个性化修改 【学习目标】: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其教学要体现真与活!本课预设有两条“真”线:一、充分的读。通过朗读、默读、研读、配乐读,让学生穿越语言文字,还文本以形象,还文本以情感,变他语为己语,化文境为心境。二、有目的地写。让原本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生动地走入课堂落到实
23、处。至于“活”:我强调过渡的自然和形式的新颖,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学习的节奏,得益于无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等词语的意思。了解文章大意。 2.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快速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 3.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写”这些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重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
24、广胸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激情引出课题1.课前背诵毛泽东诗词。2.引出课题并板书(板书 青山处处埋忠骨)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基点1.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读了课文,完成作业纸1。2.学生自由读3.填空:主席的爱子( )在( )战争中( ),主席收到了仿佛是( )的电报后,( )。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请求( ),朝鲜金日成首相要求( )。这个抉择让毛主席( )。 (1)交流并简单了解“抗美援朝”和“毛岸英”。(2)刚才你细细地读了,默默地看了,那么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主席这时的心情?预设:心如刀割,撕心裂肺、悲痛欲绝(3)如果让你用
25、一个字形容,那是什么?三、披文入情,品读词句意味1.字里行间蕴涵的是痛、还是痛,这样的文章要细细的去体会,去揣摩,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9小节,找一找,哪些文字让你体会到深深的一份痛,让你的心为之一颤。2.生默读,找找、画画、品品。3.交流预设:A.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的吸着烟。预设:(1)让生抓住“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又一支”体会到主席虽然表面未曾泪流满面、未曾撕声裂肺的呼喊,其实他的内心已心如刀割,体会到他深埋心中的痛。(2)聚焦主席,找寻他的动作,唯一的动作。(3)关注细节描写: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4)
26、(师引言):原封不动的饭菜。一个独坐的老人,不断点燃的香烟,没有泪留满面,可是痛苦已将他的心狠狠吞噬,所以他生接读“从收到吸着烟。(5)(师引言):没有撕声裂肺的呼喊,只用无声的姿体语言传递着心似刀割的那份痛,所以他生接读“从收到吸着烟。(6)此时此刻这位痛失爱子的老父亲他在想什么?生交流 引导生质疑:主席和岸英分多聚少,为什么还要送他到枪林弹雨的战场中去? 得出结论:主席的伟大之所在。(7)一次次分离,一次次相聚,可是这一次怎么会?预设:生1:从此人鬼殊途。生2:阴阳相隔。B.“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1)抓“情不自禁“体会主席的最后一道防线已被冲破(2)
27、师引导生读“岸英、岸英”(3)听之让人心头一颤,那声音里有掩饰不住的痛。C.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1) 聚焦主席的眼睛,这眼睛中充满了什么?(2)为什么矛盾?D.学习两封电报(1)男女生分读电报(2)电报中读懂了什么?(3)结合课文,探究“破格”什么是破格? 从破格中知道了什么?(4)这两份电报带给主席的是什么?E.学习作抉择的艰难痛楚(1)两处矛盾的心理:“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在想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28、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生理解老师适当引导学生明白主席想到了小家、大家、甚至跨越了国界。(2)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间了?“踌躇”什么意思?他在犹豫什么?岸英是主席最心爱的长子,这一签字就意味着什么?齐读:“主席黯然的目光电文稿放在上面”。补充毛主席的几个儿子的资料,让生谈谈看完的感受愈是珍贵,就愈难舍,愈难舍就愈疼痛,这痛,回旋飘转,也就深深撞击我们的心扉,让我们一起读出矛盾痛楚的主席。F.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1)生齐读(2)读懂了什么?四、空白补写,充实文本内涵1.这一夜对主席注
29、定是一个难眠之夜,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这难眠的一夜,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和细节描写写出主席的那一份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痛。2.交流3.拓展延伸,出示资料:12年后,岸英的妻子思齐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时,此时主席已近七十,七十的老人这样说:“思齐,到了那,要告诉岸英:你也是代表我去给他扫墓的。告诉他,我们去晚了。告诉他,我无法去看他,请他原谅。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4.总结:读着这话,我们的心忽地一沉,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变得苍白无力。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因为他深深爱着他的儿子,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因为他的心里装着是千千万万的子民。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平凡而又
30、伟大的父亲。记住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课题28毛泽东在花山个性化修改【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1. 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2. 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在长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中我们又学习了伟人毛泽东,在青山处处
31、埋忠骨中,我们又领略了毛泽东又是一个平常人,有着和常人一样的情感世界。今天我们继续走近毛泽东,了解和认识工作中的毛泽东。2.揭示课题3.质疑,教师归纳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三、再读课文,感受情怀1课件出示师生共归纳问题:(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4. 全班交流。四、浏览全文,领悟写法1.通
32、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2.你还了解到毛泽东的哪些故事?结合资料汇报。3.总结:通过这一课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2.课外阅读毛泽东的其他文章。 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一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教学准备】课前观看或阅读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
33、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1.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2.学生交流已看过的影视作品名称。二、分组交流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也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参考以下提示进行交流:1.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2.讲述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3.认真听别人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三、全班交流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听
34、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四、拓展交流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2.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你会拍摄我们周围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第二、三课时习作一、提炼写作方法1.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如开国大典中,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2.运用写作方法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1)师生共同回忆印象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2)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3)可以把你在课堂上介绍
35、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以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A.把你在口语交际课上讲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同学提出意见。B.根据同学意见进行修改.二、进行写作练习1.从以上提供的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2.学生写,教师巡视。三、作文讲评1.选取好、中、差三位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2.同桌互读修改。课题第八单元复习个性化修改教学目标:1.复习第八单元的生字新词。2.督导学生背诵记忆第八单元需要记忆的诗文。3.根据第八单元教学情况补充习题,进行巩固练习。教学重点、难点:1)诗文记忆背诵2)根据第八单元教学情况补充习题,进行巩固练习。教学准备:做好补充习题的多
36、媒体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复习,回顾归纳重点课文内容:1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
37、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全诗围绕第一句话展开叙述,以最后一句话作总结。是总分总的结构。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然后,升国旗。升旗以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还有人民空军的飞机。阅兵式之后,开始了群众游行。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天安门广场。4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
38、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5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6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7毛主席在花山文章记叙了毛泽东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善抓细节,通过细微之处来表现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是本文的一个特色。第二课时生字词1易错音逶(w)迤(yí)远征难(nán)磅礴(bó)只等闲(xián)岷(mín)山尽(jìn)开颜正(zhèng)午排山倒(do)海擎(qíng)着诞(dàn)生瞻(zhn)仰直奔(bèn)2易错字崖典宾泽奏3多音字奔蒙更4.词语解释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产品的电子商务采购模式探讨
- 互联网金融产品销售协议
- 2025年度企业VI系统设计合同
- 科技企业的线上线下协同营销战略探讨
- 科技公司如何利用社交平台进行产品推广
- 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系统开发合作框架协议
- 农产品种植与加工合作协议
- 社区绿化与生态修复的共融之路
- 个人数码产品销售合作协议
- 科技与商业大数据的跨界融合
- SB/T 10752-2012马铃薯雪花全粉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全套课件
- 湿型砂中煤粉作用及检测全解析
-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课件
- A4横线稿纸模板(可直接打印)
- 环境材料学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全书整套课件幻灯片(最新)
- JJF1175-2021试验筛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产品结构设计概述课件
- 八年级下综合实践教案全套
- 胸痹心痛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 第8课《山山水水》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