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阶段检测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1页
高三历史阶段检测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2页
高三历史阶段检测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3页
高三历史阶段检测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4页
高三历史阶段检测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咼二历史阶段检测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 阶段检测【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1.史记周本记中载: 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32题共48分)“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 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弟)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 各以次受封。”这段材料反映的分封诸侯中,不 属于王族的封地是()A.齐国B.鲁国2. 诗经国风秦风中有: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穆,禾麻菽麦”C.燕国D.蔡国“七月亨葵及寂。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九月筑场圃, ,这段材料的史料价值在于反映了()A.

2、西周奴隶和农民终年劳作的处境B. 西周时期“五谷”皆已种植C. 春秋时期农民种植谷物的时间安排D. 战国时期以家庭为主的劳动方式3. 史记孝文本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上(汉文帝)初即位,施德惠二年十一月晦,日有食之。十二月望,日又食。上曰朕闻之,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匀,则天示以之灾,以诫不治 不逮。”A.B.C.D.(于是)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 史记的这一内容能够准确反映的情况是()西汉代秦反映了 “天”的意志 汉文帝时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汉武帝时实现了 “独尊儒术” 作者赞同天人感应观点4. 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然驳正。人心所见,至有不同,苟论难往来

3、,务求至当, 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 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从材料中看,贞观年间建立的三省制度主要为了(A.将决策权授予中书省C.加强皇帝的权力5.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资治通鉴卷 192贞观元年)B.将匡正权授予门下省D.增加决策的正确性:“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能够有效“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A.中央设三公九卿B.征匈奴,修长城C.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D.焚书坑儒6. 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表现是(A. 凡钱粮、屯种、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的方式B. 总督

4、、巡抚等官吏的设定C. 对中国疆域的划分管理方式D. 与中央的中书省互为表里的地域关系7.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穡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反映了()A. 商品经济的发展B.明朝经济政策的变化C.自然经济的瓦解D.资产阶级的出现8. 19世纪一个英国人写信中提到:“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 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留在北京朝廷。”英国人的要求得到清朝政府的满足是通过以下哪个条约()A. 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9.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 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总理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这些内容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B.确保政治民主和权利平等C.建立资产阶级政权D.建立三权分立的政体10. 1869年厦门洋纱进口为10, 235担,以后逐年增加,至 70年代开始,厦门、漳州、同安、海澄等地,已普遍使用洋纱织布,土纱织布几尽绝迹。普遍使用

6、洋纱织布对中国的主 要影响是()A. 中国的棉花种植减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降低B. 大量劳动力流向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 男耕女织的经济结构解体,自然经济瓦解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D. 加快了农产品商品化,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11.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 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究其实质,( )A. 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C. 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他还帮助李鸿章筹办上海机器“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 无所禁止,或集股,

7、以上材料不能 反映的情况是D. 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12. 郑观应曾在上海英商宝顺洋行任职,掌管洋行的丝楼。织布局,上海电报局,并担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在此期间他提出: 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 或自办,悉听其便。今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 )A. 郑观应曾为英国买办B.郑观应参预了洋务运动C.郑观应兴办了资本主义工业D.郑观应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代表13. 19121919年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对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C.政治革命D.资金充足“我在重庆办的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我原来在上海是

8、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A. 市场扩大B.爱国热情14. 被称为近代“火柴大王”的刘鸿生曾经说: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老板的伙计。”材料中反映的情况应该是()C. 一战期间D.抗战期间,是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当政期间创立的一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A. 鸦片战争后B.甲午战争后15. 陶片放逐法,又称“贝壳放逐法”种特殊投票法。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期满可回国,或提前召之回国,归还其财产并恢复其公民权。由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知道()A. “放逐法”的主要目的是维护雅典的政治稳定B. “放逐法”实

9、行时雅典有大约12000人口C. 雅典反对财产私有制度D. 公元前6世纪雅典国家安全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民主过程,实际上就是多元的精英采取政党竞争的形民主可以被定义为多重少数人的统治,民主过程的价值就在于建立这种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能够体现这一说法的是()选举制度议会制度联邦制度B.C.D.16. 有学者认为: 式竞取权力的过程, 多重少数人的统治。 政党政治A.178717. 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奥巴马最终获胜。你认为美国总统大选有关事宜以年宪法解读,不正确 的是()A.每四年选举一次B.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C.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D.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衔,其余22国

10、按国名的英文字母依次排列,这反映了( 美国操纵了大会的进程 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A. B.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18. 1942年1月,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并发表宣言,宣言由美、英、苏、中四国领 ) 反法西斯力量实现了团结 中国的抗战得到了国际承认C.D.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中国通史参考资料19. 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A.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B.用何种思想控制人们的头脑C.法

11、律和仁义的优劣利弊D.施仁政对国家发展的影响20. 以上三则材料表达的思想分别属于()A.法家、儒家、道家B.儒家、法家、道家C.法家、道家、儒家D.儒家、道家、法家“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 ,“天 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一一朱子语类)“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理是第二性的,气属第一性两者又同时存在、密切结合而不可分割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观B. C. D.21. 对于材料中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阅读下列材料:16 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徐光启1562 -1663农政全书徐

12、霞客1586 -1641徐霞客游记宋应星1587 -1666天工开物16 17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哥白尼1473-1543提岀太阳中心说”布鲁诺15481600提岀宇宙无限论”培根1561 -1626初创近代实验科学伽利略15641642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大阳中心说”,并奠定近代动力学基础开普勒1571-1630发现行星绕大阳运行轨道22.对上面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探索武器)从内容看:前者是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后者是对自然科学特别是宇宙空间的从特点看:前者标志古典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后者着重于对人类未知领域探索 从作用看:前者为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后者成为资产阶级向封建神学挑战的有

13、力从基础看:前者产生于封建社会,后者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B. C. D.A.23. 蔡伦是现代造纸术的发明者。他对造纸技术的革新,促进了书籍材料的伟大变革,使 纸本书籍成为传播文化的最有力工具, 的原材料有(破渔网A.24. 薄迦丘、但丁、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蔡伦发明纸时使用破麻头B.彼特拉克的共性不包括破棉絮C.(玉米叶D.)A.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B.抨击天主教会C.在文学领域有卓越贡献D.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25. 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但信仰上帝;卢梭既信仰上帝、又服从天主教会;培根则既反对天主教会、也不信仰上帝,是个唯物主义者,但他们三人又同属于启蒙思想的阵营。对上 述历史现象理

14、解最为准确的是()A. 启蒙思想家们在宗教信仰上存在矛盾B. 大多数启蒙思想家们并没有走出唯心主义的范畴C. 启蒙运动主张信仰自由、思想自由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 经过燃烧转化为热量、水蒸汽、D. 启蒙运动从本质来讲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工业革命以来,虽然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穷人。工业革命使人们把各种形态的煤从地下开采出来, 二氧化碳、少量的二氧化硫和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创造了巨额社会财富 英国工人阶级普遍贫困,社会贫富加剧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大排放,造成环境恶化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26. 以上叙述所涉及的内容包括( C.D.A.阅读

15、下列几则材料: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材料二变法之法,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 其大成,在变官制。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 上一切黑暗。27.以上几则材料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经历一个从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 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 反映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过程 是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体现 B.C.A.28. 最早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

16、的是严复翻译的天演论 适者生存”概括全书的主旨,在思想界引起巨大震动。此书带给中国的直接影响是(A.导致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生C.引起了中国生物学的革命29.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30. 毛泽东思想内容丰富,包括(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在该译著中严复用“物竞天择, )B.促进了维新变法的发生D.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C.民生主义)人民民主专政无产阶级领导权D.民粹主义)D.我们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遵循毛以上思想成果按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

17、阅读下列几则材料:材料一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 主席的指示,革命就胜利(因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 可以不受实践检验;并不认为他们作出的结论不管实践情况如何都不能改变他们从不容 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光明日报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1. 上面两则材料在历史上曾引发激烈的讨论,那场讨论的历史作用是()A. 拉开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序幕B. 正确评价了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C. 确立了邓小平为首的第

18、二代领导核心D. 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在中国即将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背景下提出 适用的领域分别是艺术和学术领域双百方针的前提是必须符合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 其根本宗旨是为社会主义服务32. 关于“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A.B.C.D.II卷二.材料解析题(33题13分,34题14分,35题13分,36题12分,共52分)33. 民众问题,民众与国家、民众与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向来是统治者重视的问题。以下几 则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思想家的不同认识。(13分)材料一、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 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

19、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1)材料一是哪一学派的思想?材料中是怎样认识民与国、民与君之间的关系的?反映了怎样的民众思想?(3分)材料二、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天生民而立之君,君臣 皆为生民也天生民而立之君,必足以济斯民而后享斯民之养。王夫之四书讲义(2) 材料二是怎样认识君与民的关系的?与材料一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认识产生的原因。(4分)材料三、一切权力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力。英洛克政府论材料四、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

20、地方为止。因此,从事物的本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 权力制约权力。为全体人民直接参与立法,在大国是不可能的,在小国也有许多不便, 因此,人民必须通过他们的代表来做一切他们自己所不能作的事情。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3)材料三、四中反映了哪些政治观点?这些思想家建立国家权力的出发点是什么?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四的异同? (4分)2 分)(4)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在认识与看待民众问题上的发展趋势是什么?(34.阅读下列材料(14分)“有材料一、英国议会起源于 13世纪,1215年通过的大宪章确立了 “法律至上” 限王权”的原则。材料二、“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政府

21、论两篇 作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说 明建立一种民主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深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材料三、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根据君主立宪制,内阁必须得到下议院议员 的支持;一切阁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内阁的首脑为首相,首相负责行政,并握有 立法大权。材料四、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和人民掀起了一次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1832年,英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的改革,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19世纪后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

22、得了普选权。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了半数。1918年英国妇女获得选举权。(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原因,(4分)并比较材料一、二所表现议会制度的不同点。(2分)(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4分)(3)综合上述分析,你得到什么启示? (2分)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小镇 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农民的典型形象,他的身上体现着鲁迅先生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深刻思考。阿Q的现实处境是十分悲

23、惨的,但在精神上却“常处优胜”,他常常夸耀自己的过去:“我们先前一一比你阔多了!你算是什么东西!”其实他连自己姓什么也有点茫然; 又常常悬揣将来:“我的儿子会阔的多啦! ”其实他连老婆都还没 有;被别人打了,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他又胜利了。阿Q原认为革命就是造反,造反就是与他为难,一向表示“深恶痛绝”。后来看到往日不可一世的“大人物”们居然这样害怕慌张,不免对革命“神往”起来:“革命也好吧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革命后赵家的元宝、洋钱、秀才娘子的宁式床都搬到他住的土谷 祠来,第一个该死的是小 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1)从材料一来看,阿 Q的性

24、格和思想具有哪些特征?(3分)(3(2)阿Q是中国旧式农民的典型形象,请分析其性格思想形成的社会和历史原因。分)(3)材料二阿Q正传对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国近代化有什么启示意义? (2分)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创作于1819年,是雪莱的代表作,普罗米修斯为了拯救人类,从天上偷来智慧之火, 众神之主朱比特把他锁在悬崖上,并嘱天鹰每日啄他的心,历经3000年,他仍坚贞不屈,深信朱比特的末日终将来到。后来朱比特果然被打入地狱, 普罗米修斯也被从悬崖上解放下来,整个宇宙光明一片,人类万物幸福欢庆。材料三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1912年)一书中为欧洲知识分子塑造了一个光辉的理想形象,他高尚、诚实、精力充沛

25、,他一生都在同虚伪造作的旧文 艺进行不妥协的斗争,力图创造以完美道德为最高目标的新音乐,临终时他聊以自慰自慰:“我曾经奋斗,曾经痛苦,曾经流浪,曾经创造。让我在你的怀抱中歇一歇吧。有一天,我 将为新的战斗而再生!”材料四 老人与海创作于1952年,是海明威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 无所获的84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鱼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老人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群,老人 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

26、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 光秃秃的鱼骨架和一身的伤。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海明威的目的是塑造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硬汉”形象。(4)材料二、三、四引入的名著在主人公的刻画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这种写作 手法源于哪一文化传统?这一文化传统在欧洲是如何产生和传承的?(5分)3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2分)化、区域集团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构成了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四大方面。全球化的发展,使人类经济活动开始大规模地突破国家、民族的界限,使世界上各国之间的距离缩小了,联系加强了。许多发展中国家都看到了 经济全球化给自己带来的机遇,抓紧改革,以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 为主动适应并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在新形势下加快发展, 对于进一步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述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为适应经济全球化采取的对内对外举措及 其影响。【试题答案】.选择题1. A2. B3. D4. D5. C6. C7. A8. B9. B10. D11. B12. C13. A14. D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