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周测(教师版)_第1页
高三语文周测(教师版)_第2页
高三语文周测(教师版)_第3页
高三语文周测(教师版)_第4页
高三语文周测(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高三语文周测(教师版)命题人:lmy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大张挞伐(dà) 尝鼎一脔(luán) 纵横捭阖(bi) 风尘仆仆(p)B汗流浃背(jiá) 徇私舞弊(xún) 处之泰然(ch) 度德量力(liàng)C屏声息气(bng) 栉风沐雨(zhì) 无稽之谈(j) 间不容发(fà)D切中肯綮(qng) 荷枪实弹(hè) 相濡以沫(r) 自出机杼(sh)1、C(A“挞”读“tà”“仆”读“pú”;B“浃”读“ji”;

2、D“濡”读“rú”“杼”读“zhù”。)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称孤道寡/拍手称快 重创/创造 当选/当场B失魂落魄/落笔生花 鲜活/新鲜 投奔/私奔C一哄而起/闹事起哄 处方/处置 混蛋/混乱D敷衍塞责/堵塞漏洞 征辟/复辟 泄露/露面2、D(sè bì lòu A.chng chung/chuàng dng B.luò xin bèn/bn C.hòng ch hún/hùn)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多名索马里海盗在美国和法国特种

3、部队的救援行动中被杀后,海盗组织公然宣称威胁采取报复行动,这是一种瞒天过海的行为。B周六晚,学校艺术节终于开幕了,同学们都去参加晚会了,各班教室是十室九空啊。C躲在幕后策划的达赖集团骨干分子正是拉萨“3·14”打砸抢暴力事件的始作俑者。D春天的九寨沟,充满了诗情画意,我置身其中,如坐春风,如同进入仙境。3、C(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指恶劣风气的开创者。A瞒天过海:指用欺骗的手段在暗地里活动,与“公然”矛盾。B十室九空: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D如坐春风: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良好的教育。)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4、感同身受”这个成语原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多用来指感受就同亲身经历一样。词典改版时,编辑者随波逐流,给它增添了新的语意。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C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D不到一年的时间,来自自民党的“一老一少”两位首相都无奈地选择了“突然”辞职,日本政坛可谓陷入了多事之秋。4、D(多事之秋:指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A随波逐流:比喻没有主见。B功败垂成:指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C见微知著:

5、指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与语境不合。)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朝鲜不顾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强烈反对,坚持在4月初发射“卫星”,与其说其意图在于引起奥巴马总统的关注,不如说在于获取朝鲜人民的支持。B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于4月2日落下帷幕,与会领导人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增资和加强金融监管等全球携手应对金融经济危机达成多项共识。C今年3月出版的中国不高兴一问世就吸引了国外众多媒体的关注,其根本原因是由国外担心此书会进一步激发中国国内民族主义造成的。D“人肉搜索”是时下中国的时髦词汇,指追踪网上人物的真实身份,公开其私人信息的网络行为。5、D(A语序不

6、当,“其意图”应该放在“与其说”前面。B成分残缺,应该在“金融经济危机”后补上“议题”。C句式杂糅,删去“由”和“造成的”或删去“其根本原因”。)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朝历经50多年的对抗、仇视,虽然经过中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从中反复调解,、斡旋,但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要想取得实质性成果还是非常困难的。B几乎每个网络使用者都遭遇过美国专家所说的网络“黑洞”,网页毫无原因地无法打开,电子邮件莫名其妙地丢失,原因都可能是由于网络“黑洞”所致。C两会代表们期盼卫生部尽快制定措施,尽量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和药品价格,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D经过江苏代表团一天的热烈讨论,一套

7、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执法为民理念的议案终于产生,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心声。6、D(A偷换主语,将“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改为“在六方会谈中”;B“原因所致”表述重复,删去“所致”或“原因”改“这”;C“减少价格”搭配不当。)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神采”是书家在书作中显示的精神风采。    我们欣赏书法美,还须超越书法的外在状貌和书写的“笔力”、“笔势”,深入到书法家的内心世界,所谓“玩迹探情”。    因其生于用笔,只有“深识书者”才能感知。

8、0;   古人早就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则一字已见其心”。    所以欣赏书法美的最高境界是“惟观神采,不见字形”,犹如庄子所谓“得鱼忘筌”。A      B      C     D7、C (引述古人的话,解释并提出观点,详细解释“神采”)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

9、不断的树林。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那儿的景色真美!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 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 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A B C D8、A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阎典史者,名应元,字丽亨,其先浙江绍兴人也。初,雏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悬明太祖御容于明伦堂,率众拜且哭,士民蛾聚者万人,欲奉新尉陈明遇主城守。明遇日:“吾智勇不如阎君。此大事,须阎君来。”乃夜驰骑往迎应元。应元投袂起,率家丁四十人夜驰入城。已乃分城而守:武举黄略守东门,把总某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应元自守北门。部署甫定,而外围合。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列营

10、百数,四面围数十重。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藁为人,人竿一灯,立陴院间,匝城,兵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又遣壮士夜缒城入营,顺风纵火;军乱,自蹂践相杀死者数千。 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呼日:“吾与阎君雅故,为我语阎君,欲相见。”应元立城上与语。遥语应元:“弘光已走,江南无主,君早降,可保富贵。”应元曰:“某,明朝一典史耳,尚知大义。将军胙土分茅'为国重镇,不能保障江淮,乃为敌前驱,何面目见邑义士民乎?良佐惭退。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梯冲死士铠胄皆镔铁,刀斧及之,声铿然,锋口为缺。城俄陷,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者八,所当杀伤以千数。再

11、夺门,门闭不得出。应元度不免,踊身投前湖,水不灭顶,遂被缚。日暮,拥至栖霞禅院。院僧夜闻大呼“速斫我”不绝口。俄而寂然,应元死。 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顾视其树立,乃卓卓如是!呜呼,可感也哉!(取材于清代邵长蘅阎典史侍)注:典史:官名。元始置,明清沿置,不入品阶,即“未人流”。 薤:通“剃”。胙( zuò)分茅:指分封土地和爵位。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闰六月朔 朔:农历每月十五 B应元投袂起 袂:衣袖 C会城中矢少 会:适逢 D顾视其树立 顾:但是9. A (朔:农历每月初一)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为我语阎君

1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乃为敌前驱 乃设九宾礼于廷 C所当杀伤以千数 皆以美于徐公 D呜呼,可感也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0.A (介词,替)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 当时迫近城下的清军已经十万 B若将缒城斫营者 好像将要有人由城上缘绳而下偷袭敌营的样子 C锋口为缺 锋口成为了缺口 D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 地位卑微的阎应元,本来只是明朝的一个典史11C (锋口被砍缺)1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整理以秀才许用德和新任县尉陈明遇的言行衬托阎应元的举足轻重。 B阎应元设计用草人骗得了敌人的箭矢,和“草船借箭”有异曲同工之妙。 C

13、明朝的降将刘良佐听了阎应元的指责顿有悔悟,面带羞愧地告退而去。 D阎应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英勇抗敌忠烈殉国的事迹实在可歌可泣。12.C (顿有悔悟于文无据) 译文:阎典史,名应元,字丽亨,它的祖先是浙江绍兴人。当初,清军颁布剃发令,诸生许用德就在闰六月初一,将明太祖画像悬挂在明伦堂,率领众人叩拜痛哭,儒生百姓蜂拥而来,多达万人,打算拥戴新县尉陈明选主持县城守备。陈明选说:“我的智勇比不上阎君。这是大事,一定要阎君来才行。”于是连夜飞马赶去迎请阎应元。阎应元拂袖而起,立即带领家丁四十人,连夜飞驰入城。接着命令专人把守各城防区:武举黄略守北门;把总某守南门;陈明选守西门;阎应元自守北门。刚刚布

14、置停当,城外清军包围圈已合拢。这时迫近城下的清军已达十万,扎下营盘上百,四面包围了数十层。碰上城中缺箭,阎应元乘着无月的黑夜,用禾秆扎成人形,每个草人竹竿上挂一盏灯,竖立在女墙之间,环城围绕。让士兵伏在城上矮墙后,击鼓呼喊,佯装要缒下城去偷袭的样子。清军十分惊慌,向城上发射如雨点般的密箭。到拂晓,得到的箭不计其数。他又派壮士夜里缒下城潜入清营,顺风放火,清军乱作一团,自相践踏残杀,死了好几千。攻城主帅刘良佐由骑兵簇拥着来到城下,向城上守军呼喊:“我和阎君是老朋友,替我告诉阎君,我想要见他。”阎应元站在城上和他说话。他远远地对阎应元说:“弘光帝已经逃走,江南再没有国君,您及早投降,可以保证富贵荣

15、华。”阎应元回答说:“我不过是明一个小典史,还能明晓大义。将军你受土封侯,身为国家的重镇,不能守住江淮,却甘做敌人的马前卒,有什么脸来见我们城里深明大义的士民呢?”刘良佐惭愧地转身走了。贝勒已经察城中无投降之意,攻城更加紧急。使用云梯、冲车的敢死队,盔甲都是用镔铁整理的,刀斧一碰上就叮当作响,锋口都被砍缺。不一会,城墙倒塌,阎应元率领百名敢死队,四处出击进行了八次巷战,与他们遭遇的清兵被杀伤上千人。再要夺取城门,城门紧闭,冲不出去。阎应元料想已不能幸免,跃起投入前湖,但湖水太浅,淹不没头顶,因而自杀不成,于是被俘。黄昏时,阎应元被一群清兵押送到栖霞禅院。夜间,院里的僧人不断听到高喊声:“快点杀

16、掉我!”一直不停口。后来听不见了,原来阎应元已气绝身亡。阎应元这个小人物,原来不过是明朝的一个典史,但看他的立功树节,却如此超凡入圣。啊,真是令人感动! 13(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处的文字断句。(4分)及 远 临 刑 泣 谓 穆 曰 显 庆 吾 不 用 汝 言 以 至 于 此 将 复 奈 何 穆 以 此 获 免 除 名 为 民 及 其 子 弟 亦 免 官 植 弟 浙 州 刺 史 基 当 坐 戮 穆 请 以 二 子 代 基 之 命 护 义 而 释 焉(1)及远临刑/泣谓穆曰/显庆/吾不用汝言/以至于此/将复奈何/穆以此获免/除名为民/及其子弟亦免官/植弟浙州刺史基/当坐戮/穆请以二子代基之命

17、/护义而释焉(每错漏三处扣1分)14请按课文原文填空(10分)(1)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诗经·卫风·氓)(2)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田园居)(3)既自以心为形役,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 (王羲之兰亭集序)(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荀子劝学)(6)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7)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8)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 。(韩愈师说)(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韩愈

18、师说)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来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1).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答案1:这首诗景中含情(1分)。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的活动。(1分)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2分)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2分) 【鉴赏】这

19、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室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明代王右仲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若欺人的感慨。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答:_答案: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