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24课《出师表》拓展资料(5篇)_第1页
语文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24课《出师表》拓展资料(5篇)_第2页
语文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24课《出师表》拓展资料(5篇)_第3页
语文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24课《出师表》拓展资料(5篇)_第4页
语文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24课《出师表》拓展资料(5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24课出师表拓展资料(5篇)出师一表真名世公元221年秋7月,蜀汉章武元年,即位不久的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不顾诸葛亮等大臣反对,发兵大举进攻东吴。222年,蜀军出峡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蜀中。次年4月刘备病死于白帝城的永安宫。临死前将国事托付与丞相诸葛亮。后主刘禅即位,改元建兴,封武乡侯,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从此,诸葛亮成为蜀汉事实上的决策者。此时,诸葛亮42岁。当政之后,诸葛亮首先和吴国停战,再度交好,这样就解除了来自东面的威胁。“安居平五路”解决了燃眉之急。然后在国内致力发展生产,积蓄军粮。然后便开始了所谓的“连年征

2、伐”。我们先来看一下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对得蜀之后的计划:“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可以看到诸葛亮当政之后的作法是完全按部就班来的。不过其中的“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是不可行了,因为荆州此时已经在东吴手中了,此时便只有“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一途了。 “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之后,这样就该开始“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了。西羌由于马超的原因,一直都很支持蜀汉政权的,而南中的少数民族,就不是能“抚”平的。因此“三年春,亮率众南征”,七纵七擒,南中平。这样,解除了北伐的后顾之忧。有

3、些人一直以为诸葛亮的北伐误国误民,使得蜀国民生凋敝,最终亡于晋。其实结合当时的环境分析,北伐是必须的。从表面看来,当时天下呈三分之势,相互牵制。但实际上,在刘备东征失利后,蜀汉的形势是最严峻的。猇亭一战,大军死伤过半,本来就危险的蜀汉犹如雪上加霜;再看一下三国的户口,魏有户六十六万余,口四百四十余万;蜀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吴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再看一下地理方面,要知道,在唐朝之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都在北方黄河流域,而广大的长江、珠江流域都是很贫瘠的,很少开发。至于蜀地,虽有天险,但是也是由于太多的山区,虽然沃野千里,天府之国,但是也不能

4、和占据中原广大土地的曹魏相抗衡。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无一不是以地为本,以人为本,地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力的强弱。面积大的国家,收成和生产力高,人口增长快,兵源和军饷充裕,在军事上就占到了决定性的优势。历代的兵家,均是寸土必争。而当时曹魏就是占据着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的中原黄河流域地区以及北荆州。而东吴所处的江东即南荆州、交州以及扬州,蜀汉所处的益州、南中相比来说是很贫瘠的。那么,有人就会认为了:既然蜀汉处于劣势,那么就应该全力发展内政为上,以逸待劳。但是曹魏政权会如宋襄公一样任你发展,等到你发展好了再和你开战?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放弃军事就是自取灭亡。在这种意义上讲,北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

5、不仅如此。 此时荆州已失。蜀国经历大败,魏国却有渔人之利,此消彼长,力量更是悬殊。关中已经成为魏国的首号攻击目标。虽然再度和吴国联盟,但是两国关系亦不牢固。蜀国发展的唯一出路,只能是自力更生。但单纯的防御又不太可能给予足够保证。因此,蜀国只有先发制人,出兵伐魏。而在当时的当时曹魏政权虽然已经完全统一了中国北方。开始休养生息。但是仍未完全巩固稳定,人心也完全归化。百姓们一旦过开了和平时代的生活,经济上有了起色,对现任统治者便不太会有极端的反感情绪。任由这样的局面延续下去,曹魏政权的统治便越来越有根基,对原来的东汉刘氏政权的忠诚度也就更淡了。长此以往,蜀汉仅存的“正统”有时势必丧失殆尽。因此,北伐

6、也是不得不为之。而第一次出征,“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之前降魏的孟达也打算再次归蜀,正是曹魏人心不稳的表现。具体到战略上,战争当中,防御方有个心理上的劣势。攻方如果失败,可以撤退。但防守的一方如果失败,就难有活路,甚至面临灭亡的危险。“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所以诸葛亮除了主动北伐,再没有其它选择。 主动北伐,目的有三。最保守可以保国,保证蜀汉政权的正常运作。中可把战线推前,并控制陇右一带,扩张领土,进而增强国力。最理想的是能通过北伐完成先帝夙愿,一统天下。公元227年,蜀汉建兴五年,蜀汉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并向后主献上了名传后世的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

7、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於内,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纵使时隔近两千年,每读出师表,字里行间,仍能感受出武侯之情,“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之情,千古之情。蜀国内部,反对和阻挠北伐的派系一直存在。尤其是本土的川系,反对北伐是出于其地主集团的自身利益。这些集团在蜀地拥有土地家业。即使蜀国灭亡,投降魏国或西晋仍可安心做大官。而开战不光有危险,还损害其经济利益。当然,北伐对蜀国的经济有一定副作用。史家并不讳言,在历时多年的北伐期间,一段时间内蜀国百姓“面有菜色”。但是,相对于不北

8、伐的亡国亡土,流离失所要好的多。而且诸葛亮在北伐的同时,也很注意修养生息。“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这说明北伐对经济的影响并不严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经济发展。倘若诸葛亮的北伐比纯粹发展内政更损害百姓利益,令百姓怨声载道,绝不会为其立祠至千百年后。北伐当然不是轻易,而是充满风险。对于诸葛亮而言,在后方安安稳稳做太平丞相,把握大权,当然比风餐露宿,出生入死,决战沙场更符合其利益。然而诸葛亮却为自己选择了最崎岖的路。平生之愿?报先帝之恩遇?还是为了天下人六出祁山历时七年,星殒五丈原。诚如杜工部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相满襟。渭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

9、雪。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军中,年54岁。之后,姜维的北伐也被迫终止。于是西晋使邓艾钟会攻蜀。彼时,蜀国并非无兵无粮,成都亦是天下闻名的坚城,何况外头还有姜维守住各处关隘。但投降派却马上就劝阿斗弃械。蜀汉从此灭亡。 “天险可守,人心不可守。自古皆然。”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行进“及其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如此即以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10、,诸葛亮有焉。” 晶合后院·楚云帆诸葛亮生平大事年表建安十三年(208),先主遣亮自结于孙权,与曹军战于赤壁,大破之。建安十六年(211),先主入蜀,亮与关羽守荆州。建安十七年(212),先主攻刘璋,亮与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诸地。建安十九年(214),先主领益州牧,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建安二十三年(218),先主占汉中,进位汉中王。蜀汉章武元年(221),先主称帝,以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秋七月,先主率师伐吴,亮留守成都。章武三年(223),先主兵败后还白帝城,亮自成都到白帝,先主托孤于丞相亮。后主即位,亮遣邓芝通好吴国。建兴三年(225)春,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

11、皆平。十二月,亮还成都。建兴五年(227),亮出屯汉中,上出师表。建兴六年(228)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建兴七年(229),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克定二郡。建兴九年(231),亮复出军祁山,始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建兴十年(232),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建兴十一年(233),亮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建兴十二年(234)春,亮由斜谷出。秋八月,卒于渭滨。表文中提到的几位蜀国大臣1 蒋琬(即表中提到的“参军”):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为人和顺,曾为广都长。诸葛亮曾称赞他是“社稷之器”。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后迁为参军。亮数次北伐,琬

12、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曾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亮卒,琬为尚书令。延熙九年(246),病卒。2费:字文伟,江夏人。后主即位,为黄门侍郎。诸葛亮南征还,特命同载。曾多次奉命使吴。亮死后不久,代蒋琬为尚书令。延熙十五年(252)开府。次年被魏刺客杀害。3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人,蜀名臣董和之子。曾为太子洗马,后迁黄门侍郎。亮北伐时,允为侍中,统宿卫亲兵。曾止后主纳妃,辞封土。多次斥责宦官黄皓。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延熙七年(244),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副贰。九年(246),卒。蜀人称诸葛亮和上述三人为“四相”。4陈震(即表中提到的“尚书”):字孝起,南阳人。刘备任荆州牧

13、时,曾辟为从事。建兴三年(225),入拜尚书,奉命使吴。诸葛亮曾说:“孝起忠纯之性,老而益笃。”5张裔(即表中提到的“长史”):字君嗣,蜀郡成都人。曾为巴郡太守,后为益州太守。亮出汉中,裔以射击校尉领留府长史。建兴八年(230),卒。6郭攸之:南阳人,为人和顺,以器识才学知名于时。建兴二年(224)任黄门侍郎,后迁侍中。7向宠:原为牙门将。亭战役中,他所率领的部队完整地回到大本营,受到刘备称赞。对诸葛亮的评价1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传末评语:诸 葛亮之为相国也,扶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14、,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袁子曰:及其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如此即以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出师表里的一些官职表文云:“侍中侍郎郭攸之、费樟、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此处的侍中,指郭、费,侍郎指董允。侍中,从秦汉到北宋都置此官,但历代侍中任职不一。在秦汉时期,侍中是加官,无职,无定员;三国时期,则是皇帝左右的侍从官员,出入宫廷,备顾问应对,成

15、为禁中决策的顾问人员,职位渐显。唐代的侍中,是门下省的长官。门下省在侍中主持下审议,副署皇帝诏令,签署臣下章奏、职任,与三国时的侍中不同。要注意区别,免得学生视同一律。侍郎,在三国时,为郎官之一。“郎”即“廊”字,郎官即宫殿廓庑之官,皇帝近侍之臣。出师表里的董允,官黄门侍郎。黄门(黄闼)即宫门,因其受事于黄闼之内,故称黄门侍郎。职任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当时的侍郎,与后世的同名职事官不一样,后世称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的副长官为侍郎。表中又说:“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皆贞良死节之臣,”侍中仍指郭攸之,费樟,尚书指陈震,长史专指张裔,参军专指蒋琬。尚书,在战国秦时官位较低,自汉武帝

16、时候起,地位逐渐重要。尚书是在帝左右办事官员,掌文书章奏,有点像皇帝的秘书人员。东汉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三国时亦然。后世则称六部长官为尚书。长史,在三国时,是丞相府属官。(其前,西汉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均置此属官,东汉时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府亦然;此外,两汉边郡太守亦置长史。)张裔为丞相府长史,诸葛亮出征,留张裔统管丞相府事宜。参军,三国时的参军,全衔是:参丞相军事,为丞相属宫。参军数额往往不少,随亮出征的马谡亦是其一。在表文中专指蒋琬,当时琬与裔共同留丞相府,处理府事。诸葛亮最信任蒋琬,曾密谓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出师表专门提到:“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