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1课《藤野先生》课文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1页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1课《藤野先生》课文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2页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1课《藤野先生》课文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1课藤野先生课文分析与教学建议课文分析(一)对藤野先生主题思想的分析本文是一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这些看来似乎是十分零散的生活片断,却都是有机地统一在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中。如文章开头第一句就写“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是紧接朝花夕拾中的前篇琐记的。在琐记中,作者写到在南京求学时一片“乌烟瘴气”,什么也学不到,“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本篇由东京写起,觉得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接着以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反衬出作者寻求革命真理的热切心情;描写作者回忆起“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描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同时交织着对自己的责备和对老师感激心情,巧妙地突出了作者为祖国而刻苦学习的精神;描写看电影受到刺激,决定“弃医从文”,目的就是为寻找救国的道路。总之,鲁迅与藤野先生相见、相处、相别的过程,也正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不断发展的过程。他只身到仙台学医是出于爱国主义激情,后来也正是由于作者怀着炽烈的爱国主义,才与藤野先生结成深厚的友谊,最后也正是由于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他毅然离开了藤野先生。本文内容丰实

3、,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串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二)课文结构藤野先生一文大致可分三部分:1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见先生之前2在仙台学医的生活片断受先生教益3离开仙台后对先生的怀念。(三)课文的线索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的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东京(是作者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然后用设问句自然过渡。接着写初到仙台受优待(衬托藤野先生),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本文还有一条内在的线索

4、,就是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很多材料,如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写仙台医专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写作者弃医从文,都围绕这条内在的线索。因此,文章篇幅虽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四)课文的形与神形是构成散文的材料,神是包含在材料的主题。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散文的形虽难以把握,但也并不是无规可循,只有把散落的材料加以归拢,才能使隐含的主题得以显现。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理清散文线索,就为学好这些主题奠定基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藤野先生,它的线索是什么呢?表面看来好象是人,是藤野先生,其实不然。贯穿散文的真正线索是鲁迅那

5、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不认准这一点,这篇散文的灵魂就没的捉住。试问鲁迅为什么要离东京去仙台?为什么对路过的“日暮里”、“水户”这两个地名记忆那么深刻?初到仙台为什么有“物以稀为贵”的感慨,对于自己应得的成绩而被人嫉妒所产生的忿懑又表明什么?为什么又中止学医?为什么怀念藤野先生?这些问题。如果以藤野其人来贯串都是解释不通的。必须由表及里抓住真正的线索,那种爱国忧民的深沉感情。这样不仅主题明确了,而且一些词语也很容易理解了。否则甚至连开篇第一句话“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无非”二字都不难理解了。可见教师讲得精当引而得法学生就会学而有趣,心领神会,文,情,思诸方面都会受到熏染,得到陶冶,讲而不当,漫

6、而无章就可能使学生有如“瞎子摸象”,不得要领。(五)抓住特征描绘人物的手法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就甚为传神。如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活生生地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又如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细节,很能反映他们的思想本质。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留洋学生既要学时髦,又要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对他们的辫子进行形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质,也反映了对他们

7、的厌恶之情。(六)对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的分析藤野先生一文在第二部分中记叙鲁迅先生在仙台求学的生活片断,作者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1检查并订正“我”抄的讲义表现先生工作认真负责;2先生纠正“我”绘的解剖图表现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3先生对“我”敢于解剖尸体感到放心表现他对学生的热情诚恳;4先生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况表现他科学求实精神。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我们看到本文是一篇赞扬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写对他真挚和深沉怀念的回忆性记叙散文。(七)富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语言这篇回忆文章写的是作者终生难忘的“伟大的”人,记的是震动作者灵魂的典型的事。

8、因此,不管是抒情议论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饱含感情。如怀念藤野先生,作者写道:“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直接抒发感激敬仰之情。再如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赴仙台途中深刻的印象,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写弃医从文的举动,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深切感情。教学建议(一)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深刻,且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关系密切,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鲁迅和文中鲁迅的时代处境,或者与历史老师联系,结合历史教学,介绍20世纪初中国落后挨打的社会状况。(二)本文组织材料的方

9、法很有特点,可先引导学生理清全文的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明线,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是暗线。(三)本文有几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困难,应给予适当的提示。(1)“中国是弱国,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一段写了两件事。第一件是匿名信事件。其中“中国是弱国”和“中国人是低能儿”之间本无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中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加以强调,这是作者有意用这种表达方式来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也无怪他们疑惑”,写出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第二件是看电影事件。作者在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时,又一次受到刺激。影片上的中国人因愚昧而被杀,因愚昧和麻木而做

10、围观的看客,实在可悲之至。“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一句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看作局外人,旁观者。影片的内容始终牵动着作者的心,此时他内心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正当此时又听到日本学生拍掌欢呼,这简直是雪上加霜!“呜呼,无法可想”,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这两件事各有侧重,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老百姓的不觉悟这是造成中华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2)课文最后一段“他所改正的讲义,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对主题的作用。本段中“良心发现”一词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