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城一模(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1-1311-13 题。(共 7 7 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
2、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译注)111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2 分)A.A.杳生而取义者也同杳生皆被绮绣屋杳俨然B.B.故患有所不辟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患得患失C.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各得其所D.D.是亦不可以已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争论不已1212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2 分)【甲】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理解:孟子认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人人都能有行善之举,只不过“贤者”能保有求生的本性。【乙】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翻译: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北京市各区 20202020 届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理解:一碗饭食,事关生死,但也关乎尊严,有志气的人在两难之中,选择了宁可饿死也要保持尊严,这一事例生动地说明了有的人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1313 . .孟子善于运用类比说理
4、,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请谈谈这种写法在选文和链接材料中分别是怎样运用的。(3 3 分)【链接材料】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节选自晏子使楚)注:生生长。枳(zh1):一种灌木类植物,果实味道酸苦。其实它们的果实。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齐指春秋时期的齐国,后边的“楚”即楚国。齐国使者晏婴出使楚国,楚王命人捆绑一个盗贼从大家面前经过,说这盗贼是齐国人而羞辱晏婴,晏婴以此答对。得无莫非。答:(三)(共 7 7 分)1111 . .答案:D D评分标准:2 2 分。选错不得分。1212
5、 . .答案:乙评分标准:2 2 分。选错不得分。1313 .示例: 选文以人对食物的取舍来类比人对“生”与“义”的取舍, 浅显易懂地阐明了人具有“舍生取义”之心的道理。链接材料以地域对果实味道的影响来类比环境对人的影响,以此回击楚王,暗示齐人到楚国做盗贼是因为楚国环境不如齐国好。评分标准:共 3 3 分。选文运用解说 1 1 分,链接材料运用解说 1 1 分,语言 1 1 分。(细说评标时说明:有答题语言,就给 1 1 分;一个沾边另一个一点没写,给 1 1 分;答对一个,另一个一点没写,给 2 2 分;答对一个,另一个沾边,给 2 2 分;两个都只是沾边,给 2 2 分。)海淀一模(三)阅
6、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210-12 题。(共 8 8 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甲】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
7、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乙】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岳阳楼记)1010 .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2 分)A A.春和景明和颜悦色 B B.心旷神怡,忖然自乐C.C.不以物喜拭目以待 D D.连月不开,开卷有益1111 .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2 分)【甲】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翻译:太阳星辰隐藏
8、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理解:作者用一连串的四字短语,写天气恶劣,日星无光,使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情境。【乙】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翻译: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理解: “进”照应前文的“居庙堂之高”, “退”照应前文的“处江湖之远”, 进一步丰富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内涵,写出了古仁人的贬谪之悲。1212 .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他的“忧乐观”。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范仲淹的“忧乐观”的内涵,并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范仲淹是怎样践行这种“忧乐观”的。(4 4 分)
9、【链接材料一】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缴。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10、。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节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注:负郭靠近城郭。常稔(renren)之田良田。稔,庄稼成熟。缴这里指一匹丝织物。沛然充裕的样子。屏退隐。俟代等待任用。逮达到。殁(momo)死。位充职位高。敛同“殓”。【链接材料二】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答:(三)(8 8 分)10.B10.B(2 2 分)1111 . .甲(2 2 分)1212 . .答案示例:范仲淹的忧乐观,就是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国利
11、民为宗旨。范仲淹为官显贵之时,用自己的俸禄购置千亩义田,用来供养贫困的族人,而自己甘守清贫,只把扶危济困的道义传给子孙;范仲淹出于对国家不重边功,战事吃紧的忧虑,虽然思念家乡,但还是驻守边塞,以戍边军务为重。这些表现,体现了他为国为民、身体力行的“忧乐观”。(共 4 4 分。忧乐观 1 1 分,购置义田 1 1 分,戍守边关 1 1 分,语言表达 1 1 分)朝阳一模(三)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 10-1210-12 题。(共 7 7 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
12、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甲】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乙】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丙】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1010 .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2 分)A.A. 便舍船杳生取义四育五入锲而不舍.B.
13、B. 才通人指通豫南通情达理融会贯通C C具答之白废月兴别丹匠心交通工具D.D. 扶向路寻向所志所向披靡欣欣向荣1111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2 分)【甲】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翻译:黄发的老人和垂下头发的小孩,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理解:住在桃花源里,人们因为环境优美、生活富足而心情舒畅,这也是陶渊明所向往的田园生活。【乙】遂与外人间隔。翻译:于是桃花源中的人们就同外界的人断绝了来往。理解:桃花源之所以与世隔绝,是因为桃花源人的祖先为躲避战乱来到这里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丙】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翻译:到了郡城,渔人去拜见了太守,
14、报告了自己的这番经历。理解:渔人希望太守能派人探个究竟,所以向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以及村中的生活情状。1212 . .上文描绘的世外桃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阅读下面三则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不同材料中的理想社会各有怎样的特点。(3 3 分)【链接材料一】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节选自老子)【链接材料二】故至德之世,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节选自
15、庄子马蹄)【链接材料三】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节选自礼记礼运)注:什伯之器各种各样的器具。什伯,十倍,百倍。羁拴住。同混同。族聚集(三)(共 7 7 分)1010 . .答案:A A(2 2 分)1111 . .答案:乙(2 2 分)1212 . .答案要点:朴素安定自然和谐天下为公(共 3 3 分。共 3 3 空,每空 1 1 分)丰台一模(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 11-1311-13 题。(共 7 7 分)重死以死为重。舆车。陈通“阵、列阵。蹊隧小
16、径和穴道。连属其乡指居所相连。链接材料一:链接材料二:链接材料三: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A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日:“【B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
17、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C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11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2 分)1212 .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2 分)A.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翻译:居高官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理解:在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曹刿没有听从乡人的劝阻,执意进宫劝谏鲁庄公万事俱备之后再去迎战。B.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翻译: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牲畜和玉器、丝织品等,从来不敢虚报,一定做到诚实可信。理解:在曹刿
18、指出靠贵族的拥护不能战胜齐军后,鲁庄公又把取胜的希望寄托于神灵的护佑,再次显露他的“鄙”。C.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翻译:我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又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A.A.衣食所安安之若素B.B.民弗丛也言听计从.C.C.公将驰之背道而驰D.D.公问其故无缘无故转危为安.心”理得唯命是从力不从心心驰神往驰名中外故弄玄虚温故知新理解:曹刿在齐军大败的时候阻止了鲁庄公的盲目追击,仔细观察敌情后才做决定,从这可以看出曹刿的谨慎。1313.请结合上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鲁庄公和汉宣帝在执政上的共同之处。(3 3 分)【链接材料】夏五月,诏日:“狱
19、者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养育群生也。能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则可谓文吏矣。”又日:“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也。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节选自汉书宣帝纪)注:群生百姓。文吏掌管文书、法令的官吏。讳冒犯名讳。询汉宣帝改名为“询”。答:(三)(共 7 7 分)11.11. (2 2 分)B B12.12. (2 2 分)A A13.13. (3 3 分)答案要点:取信于民。鲁庄公能用诚心办理案件,尽量做到公正,得到了百姓的拥护。汉宣帝认识到刑狱关系重大,能够禁暴止邪,使百姓内心安定,休养生息。汉宣帝对于自己改名之前冒犯他名讳的人,予以赦免,这份宽容
20、,也让他深得民心。(评分说明:共同点 1 1 分,分析 2 2 分)房山一模(三)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 12-1412-14 题。(共 7 7 分)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
21、,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2 分)【甲】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翻译:生命是我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有胜过生命的,所以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所有的忧患我都不躲
22、避。理解: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不苟活、不避死,随时做到舍生取义。【乙】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翻译: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意接受,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理解:这是孟子对于“不辩礼义”而接受厚禄的人的心理的推测:可能是经受不住宫室之美、妻妾之奉的诱惑,也可能是想得到贫困亲戚朋友的赞许。可见,危难时舍生取义固然可12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A.蹴尔而与之一蹴而就B.B.所欲有甚于生者C.C.呼尔而与之D.D.乡
23、为身死而不受万钟于我何加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 2 分)龙腾虎蹴不绝千耳与时俱进衣锦还乡13.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贵,平时趋义弃利尤其难为。1414 . .古人很重视“义”,孟子认为为“取义”可“舍生”。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张养浩和范彬有哪些称得上“义”的做法。(3 3 分)【链接材料一】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
24、以济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节选自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有删改)注释:楮(chch 口)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链接材料二】范公讳彬,家世业医,事陈英王为判太医令。常揭家资以蓄良药,积米谷。人有孤等疾病者寓之于家,以给毡粥救疗活千余人,名重当世。后有人扣门急请曰:“家有妇人卒暴血崩如注,面色稍青。”公闻之,速往;出门而王使人至,曰:“宫中贵人,有发寒热者,召公看之。”曰:“此病不急,今人家命存顷刻,我且教彼,不久便来。”中使怒曰:“人臣之礼安得如此!君欲救他命,不教尔命耳阶。”公曰:“我固有罪,亦无
25、奈何!人若不救,死在顷刻,无所望也!小臣之命,望在主上,幸得免死,余罪甘当。”遂去救治,其人果活。少顷,来见王。王责之,免冠谢罪,敷析真心。王喜曰:“汝真良医,既有善艺,又有仁心。以恤我赤子,诚副余望也!”(选自明黎澄南翁梦录,有删改)三、名著阅读(共 5 5 分)注释:事:侍奉。毡粥:稠粥。敷析:解释副:符合1515 . .在这次抗“疫”战斗中,一张方舱医院“读书哥”的照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他戴着口罩,专心看书的样子就像一束光照进我们的内心,安抚了无数人因为疫情所带来的惶恐与不安。阅读可以让人得到慰藉,阅读可以让人精神丰盈,阅读可以让人获得力量。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26、。(100100 字左右)答:(三)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 12-1412-14 题。(共 7 7 分)1616 . .答案:A A 评分:本题共 2 2 分。1717 . .答案:甲评分:本题共 2 2 分。1818 . .答案示例:张养浩幼年拾金不昧;关中大旱时散尽家财救济乡中贫困者;赈灾过程中常出私钱赈济灾民,埋葬死者;率领富人把多余的米卖给贫者;请求朝廷颁布交纳粮食多者授予官职的命令;夙夜不息,死而后已。范彬常出家资救济贫苦生病的人,为救紧急病患不惜违抗王命。评分:本题共 3 3 分,答出三点,每点 1 1 分,每个人物至少一点。燕山一模(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2-1412-14 题
27、。(7 7 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2.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2 分)A.A.不必为己叹为观止力鬲不仁碌碌无为B.B.幼有所长.拔苗助茁壮成长草*莺飞C.C.讲信修睦信以为真信口开河通风报信131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2 分)A.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翻译:在大道
28、施行的时候,天下的人都是替大家着想的。理解:这句话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以此为纲,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其具体表现。B.B.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翻译:因此奸邪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就是所谓的理想社会。理解:这两句是顺承前文得出的结论,“大同”社会中,现实社会的黑暗现象不复存在,从而形成“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局面。14.14.从下面两则链接材料中任选一则,找出材料所展现场景与上文相对应的句子,判断其形成原因是否与上文相近,并阐明理由。(3 3 分)【链接材料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29、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链接材料二】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D.D.废疾者大声疾呼疾风劲草讳疾忌医宿焉。(节选自司马光唐太宗论止盗)答:(三)古文阅读12.B13.B12.B13.B14.14.答案示例:【材
30、料一】材料场景: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与原文对应句子: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不相近。材料这种和谐、美好的场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桃花源的人为躲避战乱,逃离到桃花源,长期与外面的世界间隔,没有战乱和赋税徭役而形成的。而文中的这一场景是社会大道施行,天下大同造成的。【材料二】材料场景: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与原文对应句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有相近的地方。材料中唐太宗体察民情,以天下苍生为重,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实现了和谐的社会。原文中也大同社会的形成也提到了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所以,他们的形成原因还是有相近的地方的。平谷一模(三)阅读下面的文
31、言文,完成 11-1311-13 题。(共 7 7 分)(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二)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
32、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日:“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选自刺客列传)111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2 分)A.A.又何间焉挑拨离间 B B.衣食所安居安思危C.C.弗敢加也无以复加 D D.小大之狱不速之客1212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2 分)(1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 2)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1313 .结合上面两篇文章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铁肩担道义”的含义。(3 3 分)答:【链接材料】二世元年七月,发闾
33、左逾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选自陈涉世家)【注】事供职为臣。败北战败逃亡。今鲁城坏即压齐境极言齐侵鲁之深,齐境紧逼鲁城之下。图谋划。闾左贫苦农民。屯停驻。当行在征发之列。大计起义。(三)文言文阅读(7 7 分)1111 . .答案:D D(2 2 分)1212 .共 2 2 分。(1 1)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 2)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侵占的鲁国领土。(共 2 2 分,每句 1 1 分,关键词翻译出来即可得分。)13.13.答案
34、示例:身为平民关心国家的存亡;面对强敌寸土不让;百姓面临危难时,带领大家揭竿而起(3 3 分)顺义一模(三)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 11-1311-13 题。(8 8 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
35、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心似箭1212.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2 分)【甲】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翻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
36、而悲伤啊。理解: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登上岳阳楼,看到眼前如此恶劣悲凉的情景,内心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忧虑悲伤的情绪。【乙】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翻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理解:这句话表达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的精神境界。1313 . .选文表现了作者范仲淹“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请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范仲淹身上的这种高尚情怀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表现出来的。(4 4 分)【链接材料一】是年有上执政书,略云:盖闻忠孝者,天下之大本也。其孝不逮.忠可忘乎?所以冒哀上书言国家事,不以一心
37、之戚而忘天下之忧。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游荡懒惰)去冗僭(多余不称职的官员),遴选举,敦教育,养将材,保直臣,斥佞臣,使朝廷无过,生灵无怨,以杜奸雄。凡万馀言。节选自楼钥编范文正公年谱【注释】Q Q)是年:指天圣六年,10281028 年。哀:此指 10261026 年范仲淹母亲去世。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二十七个月。丁忧期间,通常是不必问国事的。【链接材料二】111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A.岳阳楼之大观B.B.多金于此C.C.专国怀乡D.D.此乐何极雄伟壮
38、观聚精金神春有秋来登峰造极叹为观止融合贯通、大势已去.否恢泰来(2 2 分)走马观花单刀赴会.除残去;秽静极思动通、泰、海州皆滨海,旧日潮水皆至城下,田土斥卤,不可稼不啬。文正公监西溪盐仓,建白于朝,请筑捍海堤于三州之境,长数百里,以卫民田。朝廷从之,以公为兴化令掌斯役,发通、泰、楚、海四州民夫治之。既成,民享其利,兴化之民往往以范为姓。节选自记闻答:1111 .D.D(2 2 分)1212 . .【甲】(2 2 分)1313 . .材料一:范仲淹为母丁忧期间,不顾自己的哀痛,写下了万言上执政书,提出择郡守、斥游惰、敦教育、保直臣,斥佞臣等政治主张。材料二:范仲淹监西溪盐仓时,看到潮水毁坏农田
39、,农民不能种庄稼,便上书朝廷,建议建捍海堤,获准后,带领四州民夫建成几百里长的捍海堤,使百姓尽享海堤之利。(共 4 4 分。每个材料 2 2 分)通州一模(三)阅读文言文,完成第 12-1412-14 题。(共 8 8 分)愚公移山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趾,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密度聚乙烯树脂(HDPE)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 制作广告合同简单合同范本
- 班级日常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 货车保底合同范本
- 科技产品助力职场女性保养秘诀
- 科技创新对传统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小学课堂变革
- 数据供应合同范本
- 直播带货的奥秘网络直播营销的心理学解读
- 四川省眉山市眉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试题2
- 2025年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第2篇-深度研究
- 短视频居间代理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港口码头安全承包服务协议4篇
- 2024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欢乐运动会:1 我为班级出把力》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 2025年中智集团及下属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广东2025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4年中国牛排2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综合管理类A类)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