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9课《海燕》教案4_第1页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9课《海燕》教案4_第2页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9课《海燕》教案4_第3页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9课《海燕》教案4_第4页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9课《海燕》教案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燕教案4教学目标1掌握散文诗的特点,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象征的写法,正面、侧面相结合的写法,同时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对比、烘托的作用。3把握课文线索,在诵读中领会革命激情,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和事物的象征意义,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4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和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乐观精神,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教学重点1掌握散文诗的特点,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象征的写法,正面、侧面相结合的写法,同时体会比喻、拟人、

2、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和对比、烘托的作用。教学难点1把握课文线索,在诵读中领会革命激情,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和事物的象征意义,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2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和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乐观精神,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海燕舞蹈)这一幕激情澎湃的舞蹈向我们演绎的就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笔下的散文诗海燕(板书课题、作者)二、课前热身。1 释题。我们知道,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

3、来临前的预言者或“暴风雨的报信者”之意,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白色恐怖时期,我们的革命先烈常常借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喊来表达对革命的向往与呼唤。本文就是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可见这不是自然界中普通的海燕,作者已经赋予了海燕特殊的典型意义。2作者简介。(播放视频)提及童年的朋友和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七颗钻石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3体裁。散文诗:是一种区别于诗、区别于散文的文学表达形式,是富有诗意的散文,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十九世纪中叶流行于欧美。特点:篇幅短小,题材广泛,表现灵活,直抒胸臆。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

4、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以小见大,往往隐含丰富的哲理。4背景简介。过渡:作为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高尔基,为什么在1901年3月要写这样的散文诗呢?写于1901年3月。这是列宁领导的俄国第一次大革命(1905年)的前夜,当时欧洲发生了工业危机,蔓延到了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俄国革命斗争蓬勃兴起,不断高涨,正在动摇沙皇统治的根基。高尔基于1901年2月19日从故乡尼日尼诺夫戈罗德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3月4日

5、,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又译为迎春曲),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三、整体感知。1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大家在充满激情的朗诵中,感受海燕的勇敢形象给人们带来的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感受高尔基通过海燕给我们带来的强烈的生命之音。(播放视频)请大家边听边整体感知诗文,画出文中直接描写海燕的句子(明确三处),完成填空“这是一只 的海燕”,

6、并给文章拟一个副标题。高傲、勇敢、敏感、临危不惧勇敢的斗士;反抗上天的精灵;渴望暴风雨的勇士;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胜利的预言家;无畏的革命者;革命的先驱者;划破乌云的利剑字词正音:飞翔xing高傲o呻吟shn yn翡翠f i胆怯qi掠起l困乏f 号叫ho蠢笨chn享受xing蜿蜒wn yn字词释义:翡翠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起。 困乏:疲乏。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震,情绪过分激动。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争鸣:比喻在学术上进行争辩,文中的意思是比声音的高低。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

7、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2过渡:本文既是一首感情强烈的抒情散文诗,也是一幅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面。下面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根据画出的描写海燕的句子,继而画出描写乌云、大海的句子,思考海上的图景经过几次变化?海燕在这不同的图景中如何活动?由此可见本文以什么为顺序?乌云:狂风卷集着乌云、乌云越来越暗压下来、一堆堆的乌云,象春色的火焰燃烧。大海:泛起白沫的大海、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海上的图景经过三次变化,向我们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第一幅,风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第二幅,暴风雨迫近,海燕博风击

8、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暴风雨将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一( 1 6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情景;二( 7 11)海燕在暴风雨逼近之时的情景;三(1216)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的情景;全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时间顺序),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四、自主阅读,探究。 1伴随着海面图景形式变化,海燕动作、情态有何变化?请学生精读课文中画出的正面描写海燕形象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内涵。示例一:“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赏析:文章第一句点明环境,说明一场暴风雨正在孕育,写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苍茫”说明大海辽阔无边,表现了大海磅礴的

9、气势,象征人民群众巨大雄厚的革命力量;“卷集”描写出大小乌云块翻滚聚拢的情景,渲染出环境的险恶。“像黑色的闪电”运用比喻从形状、颜色角度写出了海燕飞翔速度很快而且很有力量,既准确而新颖地表现了海燕搏击风浪矫健、勇猛的雄姿,又在大海背景上现出一点亮色,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在高傲地飞翔”“高傲”以拟人的修辞表现出海燕藐视狂风乌云的行动,充满自信,意气风发,有压倒一切邪恶势力的英勇气概。示例二:第2、3段“一会儿翅膀一会儿胜利的信心”。赏析:“碰”写海燕的勇敢低飞,触及海浪;“箭一般地”速度之快,“冲”迅猛高翔锐不可当,写出其迅猛高翔的矫健雄姿。这里运用拟人(冲),以其瞬息交替的动作,写出海燕斗志

10、昂扬,渴望暴风雨的到来。又从声音角度写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表示意思的跃进:乌云“听”出了海燕的欢乐,使诗意递进,意境扩大】那么这叫喊声里包含着哪些丰富的内容呢?【表示意思的延续】正面:“勇敢的”“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这是革命激情的持续流露;侧面:运用排比句式描写出叫喊声震慑敌胆的威力,突出海燕敢于斗争的精神。小结:对声音的正侧面描写充分表现出海燕热烈向往荡涤旧世界的暴风雨,无比仇恨旧世界的内在世界,以在火热的战斗中一显身手为乐,坚信正义的事业一定会取得胜利。示例三:当暴风雨逼近时,在海浪与乌云剧烈拼搏的大背景里,海燕又怎样呢?第9、10、11段。赏析:9段与画面一呼应,说明海燕一刻也没有

11、停止战斗。10段运用比喻【注释性补充】进一步描写海燕形象【意思的延续与跃进:由“叫喊”到“大笑”到“号叫”,使诗意不断开阔,感情越加浓烈,一气呵成地写出海燕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精神,使其更欢快、豪放】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其敏捷、勇猛,富于战斗力。突现出海燕英勇战斗的激越豪迈的雄姿。11段运用拟人显示出它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海燕具有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运用反复的修辞,语气非常肯定地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心【前一个表示承上,后一个表示意思的强调和复述,共同作用:都进一步赋予海燕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的革命信念】这里的“太阳”象征着什

12、么?光明的未来。示例四:而当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海燕又怎样活动的呢?文章的末三段。赏析:呼唤暴风雨的到来。面对狂风吼叫、乌云翻滚、雷电交加、大海怒吼的激战环境,海燕准确地判断“暴来啦”(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腐朽势力的革命浪潮风暴)【诗句的提行和意思的强调:渴望、欢呼暴风雨的来临,强调了革命的历史的潮流势不可挡】运用反复强化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极度兴奋欢快之情。“胜利的预言家”说明它的预言正确地把握了现实的发展和历史的必然。祈使句“让暴些吧”语调高昂,表达了无产阶级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愤怒和渴望大规模革命风暴早日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思想感情,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立即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

13、,极富号召力和战斗力,这一名言,成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最强音【形式上是引号作用;语意上提示、总结和强调的作用】2综上所述,海燕的形象终于随着暴风雨的渐次迫近而更加鲜明、完整,学生齐读这三处诗句,深入体会海燕形象,并结合本文写作背景归纳海燕形象,讨论海燕的象征意义。全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形象的描写,再现了一个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形象,可见它象征着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3可见诗歌歌颂的是海燕,为什么要写海鸥、海鸭、企鹅?提读4-6节。划出描写三种海鸟的词语,思考这些词语表现出它们怎样的共性?它们象征哪些人?写它们有何作用?呻

14、吟、飞窜、恐惧、掩藏;呻吟、吓坏;胆怯、躲藏;呻吟:因痛苦而发出声音,与海燕以斗争为乐的昂扬旺盛的精神状态形成对比飞窜:四处逃窜,这种惶惶不可终日行动与海燕矫健勇猛地直冲乌云形成对比恐惧:心理状态,正是由于心理上恐惧才四处飞窜。共性:害怕革命、逃避革命。为了揭示这个共性,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根据海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害怕革命的丑态进行漫画式的勾勒和无情的揭露。象征:俄国第一次革命前夕胆小的机会主义者和软弱的资产阶级,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注释作用:分别解释海鸥、海鸭怎么呻吟和为何呻吟】作用:通过对比反衬出海燕的勇敢无畏;也是为了教育和鞭策他们,希望他们放弃个人利

15、益,勇敢地参加伟大的革命斗争。4作者为何在对三种海鸟作了无情揭露后,又转换语气热情赞扬海燕?一是与开头呼应,形成对比,突出海燕形象;二是承上启下,原来大海苍茫一片,这时已经泛起白沫,由于背景变化,画面也就变了,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段。5作者为歌颂海燕,除了对海燕做直接描写和对其它三种海鸟的侧面烘托外,还描写了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特别是对狂风和乌云变化的描写,这样写有何好处?齐读这些语句,注意它们在三个图景的变化。(第1段的第一句、7、8、12、13段)起烘托作用。侧面烘托出海燕的战斗雄姿和海燕战斗号召的豪迈激昂,振奋人心。画面一:第一句“狂风卷集着乌云”描写出大小乌云块翻滚聚拢的情景,

16、渲染出环境的险恶,点明了海燕所处的环境非常恶劣,一场暴风雨正在孕育之中。这时的海燕在高傲地飞翔,渴望暴风雨的来临。画面二:而当暴风雨逼近之时先用“越越”紧缩句,描写暴风雨逼近情景。“暗”写出云块浓重;“低”形容直逼海面;“压”表现乌云的凶残和淫威。再加上雷声轰响,狂风吼啸,更浓地渲染了黑暗社会环境的气氛。“狂风紧紧抱着尘雾和碎末”运用拟人,更显其狰狞、凶残。连用抱甩摔几个动词和恶狠狠,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和行为,写出了狂风势力猖狂反扑的气焰,象征了沙皇反动势力以百倍的凶残摧毁革命力量。这里与惊雷、狂风相对立的是什么形象?大海的波浪。那么在这种恶劣的情形下,波浪歌唱冲向高空迎接雷声呼叫争鸣,写出其乐

17、观地与狂风搏斗的战斗雄姿,显示了大海的力量和乐观精神。大海波浪象征着什么?革命高潮时的广大民群众的力量。画面三:暴风雨逼近时,反革命力量和革命力量开始接触,斗争越来越激烈。而当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先用声音渲染黑暗气氛(“狂风轰鸣”),说明狂风、惊雷一刻也没有停止肆虐逞威。再用比喻“青色燃烧”说明乌云已弥漫整个海面,并妄图摧毁一切,更加凶暴,气氛也比先前更为紧张。比喻“闪电蜿蜒游动”写出闪电的猖狂,侧面表现了大海和闪电之间斗争的激烈。拟人“大海抓住的深渊里”显示出大海的巨大声势和力量,同时也揭露了反动势力的虚弱本质。“抓住”显示大海的力量;“深渊”表现大海的潜能。大海与闪电的这场激战象征阶级斗争

18、的激化,大海的胜利象征了无产阶级必胜。沙皇反动势力虽气焰嚣张,最终还是葬身于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之中。小结:这一环境的变化说明了俄国当时白色恐怖严重,反动势力猖獗,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激烈,已经到了短兵相接的程度。但尽管反动势力猖狂一时,马克思主义已在俄国人民中广泛传播,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海燕已听出了它们的困乏,已经看出乌云遮不住太阳。就是说,革命先驱者已经看到历史的必然规律,是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沙皇政府必将灭亡,人民必定胜利,因此海燕就在暴风雨迫近时特别欢乐,无比英勇,表现出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五、总结。本文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急剧发展的

19、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然取得胜利的前景。六、拓展延伸。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结合自己实际,想一想,海燕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有益的启示?参考:面对暴风雨,海燕不是畏惧,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战。它勇猛坚强,乐观自信,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心搏击暴风雨。它是胜利的预言家。那么当我们有了暴风雨考验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像海燕那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充满自信,坚强勇猛地和困难作斗争,这样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七、结束语。本文作者创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

20、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它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具备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给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今天,也可以从另外角度来阅读这篇散文诗,如不惧怕困难,迎着困难前进,与困难斗争,其乐无穷等。 最后将全班分成三组,分别朗读三个场景,体会作者在这三部分情感上的变化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2完成与课堂同行补充习题的相关练习。附:板书设计第一课时结构:画面一(16:来临之前):渴望暴风雨画面二(711:逼近之时):搏击风流、迎接暴风雨画面三(1216:即将来临之时):呼唤暴风雨线索:“暴风雨的渐次逼近”(时间顺序)第二课时形象: 象征体 本体 相似点海

21、燕正面描写 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渴望、敏感、深信恐惧胆怯 机会主义者、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窜、呻吟、躲藏太阳 光明胜利的未来 光明、胜利暴风雨: 席卷反动势力的革命浪潮风暴 激烈、猛烈、有威力大海波浪 革命高潮时的广大民群众的力量 歌唱、冲、迎接、呼叫、争鸣风云雷电(侧面烘托) 沙皇的反动势力 丑陋、狰狞、凶残手法:象征、对比、烘托修辞:比喻、拟人、反复等【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底下有注释性的部分或意思的补充、跃进,意思的转折,语气的转变,插话和追加的语句,话语的停顿、中断,语意的连续,内容的提示、总结,乃至标题的前后时间和地点的起止等。它在作用上有的地方和括号相近】诗篇既展现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

22、又展现海燕热烈如火的内部世界,立体化地塑造了海燕的开象,以象征手法满腔热情地歌颂了无产阶级及其先锋战士的英勇斗争精神和所向无敌的精神力量。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来自社会底层、自学成才的伟大作家。生于木匠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等,曾在俄罗斯各地流浪,经历丰富。他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小说反映了吉卜赛人的生活,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报纸编辑见到这篇来稿十分满意,于是通知作者到报馆去。编辑见到高尔基时大为惊异,他没想到,写出这样出色作品的人竟是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编

23、辑让他在稿子上署个名。他沉思了一下,写下“马克西姆高尔基”。在俄语里,“高尔基”的意思是“痛苦”,“马克西姆”是“最大的”。从此,他就以“最大的痛苦”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造生涯。代表作长篇小说母亲,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它描绘了无产阶级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工人党员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夫娜的感人形象。这部作品当时极大地鼓舞了工人群众,使沙俄统治者十分惊恐。主要作品有散文诗海燕、鹰之歌,反映了作者激荡的革命情绪。他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不仅反映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艰苦的思想探求过程,而且广泛概括了19世纪7

24、080年代的俄国社会生活,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遭遇,歌颂了他们的优秀品质。所谓自传体三部曲,源出于希腊,专指情节连贯的三部悲剧。现在泛指三部内容、结构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连贯,由几个主人公贯穿到底,有内在连续性的三部连贯性作品。上学期我们还学过七颗钻石,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等。另外还有反映资产阶级家庭三代历史的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描写革命前四十年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生活和思想的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另外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三人;中篇小说奥古洛夫镇马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等,刻画了资

25、产阶级、小市民和城市贫民的形象。剧本小市民底层仇敌。列宁评价他“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小说先投寄莫斯科信使报,后又投寄彼得堡的生活杂志。愚蠢的审查官禁止发表这篇小说,却认为它的尾声是一篇写景的文字。这样,海燕就被作为一篇独立的作品在生活杂志1901年4月号上发表了出来。海燕一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解题:海燕是一种海鸟,高尔基以此为象征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他对革命风暴的呼唤和企盼,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海燕原题为海燕之歌,它通过对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大海景象的描绘和对海燕

26、战斗英姿的刻画,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列宁曾多次引用其中的诗句,曾用“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句号召力极强的诗句,作为自己文章的结语。作者以海燕为题,一是醒目,可以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二是可以躲过沙皇检查机关的耳目。写作特色:1、象征手法: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即所谓的“托意于物”,即“借此言彼”。象征的本质

27、不是相关性,而是相似性。那么象征的本体和被象征的象征体之间是怎样构成相似的呢?简言之:始于形似,止于神似;不拘泥于形似,着意于神似。 象征与比喻的比较:两者都是借此言彼,有几分相似,但适用的程度和表达的范围上明显不同。(1)象征:一种表现手法。着眼于全文的构思,是文章技法,不是在一个单句中完成的,而是在一篇或一段文字中完成的;比喻:一种修辞方法。 可在一句话中完成。 (2)比喻只是借助喻体形象化地表现本体,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而且都要从本质特征上考虑。象征中的象征体都是具体的,被象征的本体即概念、思想和感情都是抽象的;它擅长于用单纯的揭示复杂的,用形象的暗示抽象的,是一种托具体形象、寄深远意蕴的艺术手段。而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通常都是具体的。如青松、红旗、鲜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