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防止股商旧族叛乱阻止周边少数民族内侵A .忽视评价事物的客观标准B.有统一的政治追求C.普遍忽视民众的政治需求D.仅契合贵族的需要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历史3月线上自我检测(一模)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西周时期,统治者在分封诸侯的同时又逐渐建立了一条环形防线(.如图)其主要目的是D.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答案】D 【解析】 【详解】据图中信息可知,西周的环形防线是由同姓诸侯国如“蔡、鲁、燕、晋”组成,主 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这些地区比较官底且战略地位重要,故D正确j而“巩固分封宗 法秩序、防止周边少数民族内侵及防止殷商旧族叛乱”都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BC错误。2 .战国时代
2、,中国的名家讲求耕别名实异同,注垂文字的意义和逻辑关系,强调论辩技巧° 由此可见,名家与雅典智者学派的相同点在于【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的名家注亘文字和逻辑关系,强调论箫技巧,善于语言分 析。这与智者学派注重实利,以逻辑方法作为辩论的工具,辩论方式倾向于相时主义和主观 主义有共同之处,都忽视评价事物的客瓶标准北故A正确j材料未涉及二者名家的政治 追求及民众的政治需求,BC错误;D与材料无关。3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初令郡国铸五铢钱,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由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规定“三官钱”为全国通行的统一货币。其做法旨在A.统一财政经济 B.打击王国势
3、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方便赋税 征收【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规定“三官钱”(: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为全国通行的统 一货币,其目的是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正确五铢饯的铸造与使用只是货币的统一, 不能体现“统一财政经济",A错误3 B不是主旨;D与材料无关.I隋文帝“下令在黄河沿岸交通枢纽要地设置官仓,把关东地区的粮食集中在仓里工当时 著名的官仓主要有广通仓、俏平仓等,每仓各有地窖至少笠百个。隋代官仓的设置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新突破8.有利于保障都城的根食供应C.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D.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在黄河沿
4、岸交通枢纽要地设官仓,把关东地区的粮食集中在仓里,如 “广通仓、常平仓”的设置,其目的是保障都城长安的粮食供应,B正确;粮仓的设置不能 反映商品经济的新突破,A错误§ C、D与材料无关.5.如图为学者估算的公元20。年至1851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解驿较为准 确的是口位:亿人200« 6OCWE 700年 1100 1200« 1400« 1600« 1700年 ISOOff 185隹A.首次过亿得益于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B.世界联系加强背景下首次达到两亿C. 170。年后直线上升根源干赋税制度改革D.国家分裂时期人口都呈现下降趋
5、势【答案】B【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到,1600年中国人口达到了两亿,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于新航 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B正确彳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技 术,A错误;rrco年后人口直线上升是因为高产农作物引进,可以养活更多人口,同时也与 赋税制度改革有关,但不是根源,C错误;220年以后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此时期国家 分裂但人口是上升的,D错误。6. 1%0年11月,太平天国政权在常熟贴出告示:“谕各业户,各粮户,不论庙田、公田、 学田等俱要造册,收租、完粮。”第二年再出告示;“勒令百长司马,细查田数,尽数补 出,如再隐匿,察出二罪俱罚。”这些内容反映出太平
6、天国政权A.垂视地方经济的恢复B.力图恢复传统的经济秩序C.注重削弱地主的实力D.与农民的关系在日趋紧张【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征收租税,这表明其“力图恢复传统的经济秩 序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征收租税,ACD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不论庙田、公田、学田等俱要造册,收租、完粮。考 查的是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土地政策的理解.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照旧完粮纳税:天朝 田亩制度并未实行。7. 1870年,清政府修改大清律例,规定:“内地奸民在洋行充当通事买办,设计诱骗愚 民,雇于洋人承工。”诱拐己成,为首斩立决,为从绞立决"
7、,“其华民情甘出口一仍 准其立约”。这反映出A.诱骗华工出国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清政府以华工出国来讨好西方列强C.清政府己初步意识到维护主权的重要性D.中国律例的修订具有半殖民地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1863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规定,允许华工出国,材料中说明只要华工情愿出 国,就允许订立合同,这反映了中国律例的修订具有半殖民地色彩,D正确;19世纪末列强 侵华的主要手段是“费本输出”,而不是“诱骗华工出国”,A错误;BC与材料不符,排除.8. 1921年,北京大学预科招生文言译白话的题目取材世说新语,白话译文言题目取材 殳儒林外史鼠 标点文章题则选了稼轩词,这些选材都是一些难入“正统
8、”序列的禅宫野 史和箸记小说。这说明当时的北京大学A,具有勇于挑战正统观念的精神B.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阵地C.西式的教育理念占据主导地位D.揭开了反思新文化的序幕【答案】A【解析】【详解】北京大学在招生考试中的选材选是一些难人'正统'序列的稗官野史和笔记小说的 做法体现了 “挑战正统观念的精神,A正确§ R不是材料主旨g C、D与材料无关。【点睛】材料的关键词是“难入'正统序列的裨官野史和笔记小说考查的是学生时材 料的理解和读取能力。9.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是要稳步地促进相互联系的两个转变。其 中一个转变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
9、的转变,另一个转变则是A.由半殖民地向独立自主的转变B.由专制独裁向民主政治的转变C.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D.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答案】C【解析】【详解】19如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XXX在政治报告中指出全国胜利后,中国从农业国 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C正确;A是新中国成立 的意义,排除;B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排除;D是三大改造的意义,排除。【点睛】材料中的关键词是“两个转变”,考查的是学生对七届二中全会内容的掌握,949年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XXX在政治报告中指出全国胜利后,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
10、义社会的总任务.10. 如表是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一些知识分子的论述或做法。如表这反映出当 时人物做法或论述威尼斯学者莱奥纳尔 多-米斯提尼安尼我听说有些将绘画和诗歌联系在一起的最有威望和学识的 人 已经把它们称为姊妹艺术因为她们都受到一种热切 的思 想和神圣灵感的指引诗人阿涅奥罗加里赞美国窠皮萨内罗:“技艺、比例、绘画能力、情感、风格、透视 法和逼其描摹的能力一一这一切都是天堂赋予他的4妙大 欣:佛罗伦萨画家贝诺 佐哥佐利在其作坊的一本未描手册上写道广也家和诗人拥有,且必 将永远拥有同样的能力:'A.对艺术的人文价值有了新的认识B.对艺术家的猿美成为新时尚C.对人文主义
11、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D.对人生的目标有了新的追求【答案】A【解析】【详解】表格中知识分子的论述和做法都强调了绘画中“人的非凡能力”,A符合题意;文艺 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当时的新时尚,而对艺术家的赞美是人文主义的具体表现之一, B不是材料主旨彳材料未体现“新的理解”,C错误q D与材料无关。【点睛】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论述或做法”,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文艺复兴的 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工11.1781年,美国大陆会议主席约翰杰伊发如表封致各州的公开信,详细介绍了当时的财 政状况,呼吁各州为了共同的福利,向国库交纳应缴的派款,但其呼吁收效甚微。这种状况 出现主嬖是由于A.战争对美国经济造
12、成极大破坏B.大陆会议没有强制性的征收权力C.美国各州之间存在着复杂矛盾D.各州普遍存在对中央政府的疑虑【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1781年”可知,此时美国是“邦联制”,大陆会议)中央政府无实权,故B 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12. 1921年10月21日,美国纽约时报载文指出,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虽是“明智 之举”,但“如果认为他们能解决问题,就大错特错了",中国“还没有成长到足以获取尊重 和显示力量的地步。这反映出美国的主流媒体A.对列强的外交规则有清醒认识氏低估了中国人民维护主权的决心和能力C.能够正视中国问题出现的原因D.为美国逃避国际责任的行为作枳极辩护【答案
13、】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华盛顿会议讨论中国问题的时候,中国代表团向会议提出了收回山东 权益的要求,最终中国收回了 “日本在一战期间占领的山东,因此材料中美国的主流媒体 “低估了中国人民维护主权的决心和能力”,B正确§ ACD与材料无关。13. 1932年1月,美国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取代国家金融公司,该公司有权在取得足够担保 的条件下,向银行、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工商企业放款,第二年,国会允许贷款给各州救 济失业机构和自负盈亏的公共工程。美国的这些做法旨在A.缓解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B.翎化田家对经济的干预C.为全面推行新政创造条件D.刺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
14、】据材料可知,此时美国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政府采取了贷款的方式给工商企业、 救济失业机构和公共工程,目的是剌激经济的爱苏和发展,D正确;材料不仅有对救济机构 的贷款,而且还有对企业的贷款救助,政A片面!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是胡佛政府时期,而 强化国家对经济干预是罗斯福新政,B错误;C与材料无关。14.如表为19411945年苏联和德国各个武器门类产量方面的对比表。器门类苏联能国飞机102600架76200架机枪1437900挺1048500挺步枪1182050017845700支坦克92600辆41500柄迫击炮350300(168900n表中数据的时比反映出A.苏联具有绝对的军事优势B.德国战
15、败是由双方的实力法定的C.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卓著D.德国的经济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数据显示苏联各个武器门类产量方面都远远强于德国,这反映了苏联在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工业化建设成就卓著,C正确;A不是材料主旨;德国战败是在盟军的 强大攻击下失败的,其法西斯侵略的性质导致其失去民心,而不是“双方的实力决定”,B错 误;此时德国实行的是国民经济军事化,D与材料无关.15 . 1959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宣布收回北约对法国地中海舰队的指挥权。同年6月,他 迫使美国将运载核导弹的战斗机撤往美国在英、德的基地。1%6年,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 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
16、关系。法国的这些做法意在£.顺应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B.缓和西欧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C.加强西欧国家间的军事合作D.提升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答案】D 【解析】【详解】材料中法国收回地中海舰队的指挥权和脱离北约的做法都表明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 政策,提升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D正确;材料中“北约”与欧洲一体化无关,A错 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国家”及“西欧国家间”关系,BC排除。二、非选择题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上命户部榜说两浙江西之民,“近耒两浙江西之民多好争讼,不遵法度,有 田而不输租,有丁而不应役,,累其身以及有司,其愚亦甚矣"曷不观中原之民,奉法
17、守分, 不妄兴词讼,不代人陈述,惟知应役输税,无负官府.是以上下相安,风俗淳美,共享太平 之福。以此较彼,善恶昭然。今特谕尔等宜速改过从善,为吾良民。苟或不俊,则不但国法 不容,天道亦不容矣.”于是,户部以所说颁布浙江、江西二布政使司及府州县,永为遵 守。4明太祖实录卷1及)史学界有人认为明太祖的政策背离“唐宋变革”趋势,请结合史实对这一结论做出合理解 释。【答案】对材料结论的历史解释应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简要说明“唐宋变革”趋势,如商 品经济发展I政府采取较为宽松的商业政策I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等。指出明太祖“榜愉” 的实质,如加强人身控制;强化重农抑商以维拧传统经济秩序;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想要避
18、 兔贫富不均造成的社会动荡等。最后应说明明太祖“榜希”对“唐宋变革”趋势的违背, 如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等.其他合理的历史解释酌情给分【解析】【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唐宋变革”趋势、明太祖“榜谕”的实质及明太祖“榜 诜”对“唐宋变革”趋势的违背等角度回答即可.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申报和东方杂志分别是清末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和杂志.两种媒体在20 世纪初大屋刊登关于“十八世纪”的报道和争鸣,“十八世纪”的应用范围始终与世界历史 发展相联系,而中国并未与这一词汇发生直接关联.以下表格是申报与东方杂志在 1905至1911年间对“十八世纪”的具体刊载情形.1年份中
19、报刊载情况东方杂志刊载情况所属栏目类别篇教所属栏目类别19011历史190413军事、历史190560政治、法律、经济、社会、 外交17政治、法律、经济19062历史7经济、法律、宗教19076政治、经济、法律政治、外1经济19083交、经济社会、历史、经济、3政治、经济19095教育2科学、经济19107法律、经济、军事、教育5科学、政治、经济、宗教、权 有19118历史、政治,经济、法律10科华、过法.经济.艺术一一据牛贯杰清末媒体对“十八世纪”的塑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中国媒体对“十八世纪”的“塑造二(要求;表述成 文,逻辑清晰,史实运用准确,观点明确.)【答案】水平三;能结
20、合材料信息从三个层次进行评述。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运用准 确,史论结合,相关解释充分合理。层次1,说明晚清中国媒体为何注重塑造“十八世纪。若从民族危机加深;向西方学习的深 化;先进中国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等角度阐释时代背景,表述合理可。层次2:说明晚清中国媒体塑造“十八世纪”的主要恃点。若从年份相对集中(1905年、 1911年刊载数量相对较多,反映其深受中国社会变动影响力涉及面较广;媒体发挥重要作 用等角度阐释刊载特点,表述合理可。层次区说明晚清中国媒体塑造“十八世纪”产生的历史影响。若从促进开启民智、 启迪新知;推动近代化(如促进西学传播、为辛亥革命提供有利条件等”促进报刊业发展 等角
21、度阐释历史影响,表述合理可。水平二;能结合材料信息从多个层次进行评述。观点较为明确,史实运用基本准瑜,相关解 释基本合理。水平一:能结合材料信息进行评述。阐述相关史实基本准确,解释较为合理.【解析】【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晚清中国媒体注重塑造“十八世纪”的世界,因为“十八 世纪,的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纪潮流,西方先进国家逐渐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始了工业革 命并对外扩张I而“十八世纪”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落后于世界潮流,并将成为 列强侵略的目标,中国面临民族危机;而晚清时期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不断地探 索敕亡图存的道路,经历了由“器物-制度-思想”的全方位变化,也说明向西方学
22、习经 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不断深化过程;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晚清媒体的频繁宣传,其 目的是开启民智,唤醒国人。18 .如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与美、苏关系变化示意图。根据图片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以图示中的时间尺度为基点,指出中、美、苏关系演变给中国外交发展空间带来的变化,并结合史实说明相关变化给中国造成的积极影响,【答案】时间外交空间的变化积极影响2()世纪50年 代初期致力于向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 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打击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为新中 国人民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恢复 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0世纪50年 代中期后致力于同周边国家和亚非拉民族 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3、。扩大了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威望 和影响.1970年代在发展同第三世界友好关系的同 时.同包括日本在内的很多西方 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打破了中国的外交假局,开创了外交 工作的新局面°1980年代后开展全方位的外交。为中国改革开放赢得了良好的环境.【解析】【详解】据图片信息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刚刚成立,美苏为代表的两大阵营对峙,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而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政府是第一个照会中国政府,宣 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了与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随后,又与保加利亚、匈牙 利、朝鲜、括克、波兰等国相维建交,这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政策,保障新中国的
24、国 防安全有重要意义q 2。世纪50年代中期后,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 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国的热烈欢迎,中国与 亚非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j 20世纪7。年代,由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加之美国 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与此同时,中苏关系破裂 后,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的,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这样改善中美关系成为双方的共同要 求。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同时也推动了包括日本在内的很多西方闺家与中 国改善关系,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
25、实 行,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开展全方位外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 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世纪,欧洲大陪共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牛瘟。相应地,英国也爆发了三次 牛痘,17451758年的牛瘟影响的范围最广,英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病例。关于这场牛瘟 是如何以及何时传到英国,具体的时间己不得而知。最广为接受的说法是,在1745年初, 瘟疫从当地国家,即荷兰或比利时通过进口的牛皮或牛桂迸入英国。在18世纪,英国本土 的牛瘟全部都来自欧洲大陆。材料二1745年2月,首个牛瘟病例在埃塞克斯郡被发现。英国政府于1745年11月25日颁布首个针对埃塞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