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六(含答案)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六(含答案)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六(含答案)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六(含答案)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六(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南省长沙市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六)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小说平凡的世界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路遥的作品吸引了一代代读者去阅读,正说明了路遥是为大众写作。路遥曾经写道:“我个人认为这个世界是属于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当然是平凡的世界,但也永远是伟大的世界。”他的目标设定就是人民。所以这本书获得那么多人的欢迎是理所应当的,是作家这种追求的自然回报。他眼里有读者、脚下有大地、胸中有大意、心中有人民。现在评价路遥,不应把路遥理解得太狭隘了,整个评论界或者读者,更多的是关注路遥能吃苦,在苦难当中、在逆境当中勇于奋斗,着眼点过多地局限在励

2、志上,事实上,路遥和他的作品绝不止于此,路遥的现实主义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现实主义。在平凡的世界中,没有两极对立,他的出发点是对人的一种悲悯之情、一种大爱之心,他写的不是政治学上、社会学上、伦理学上是非对错的关系,他小说的指向是对人的悲悯,写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当时的文坛,都在追逐现代派这样的时尚。路遥并不是一个保守的、封闭的作家,他对现代派的文学非常了解。但路遥的先锋性正在于此,他不会轻易地被一种文学风潮席卷而去,在整个文学风潮那么宏大的状态下,他能够坚持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来创作平凡的世界,他能够逆潮流而坚持自己的主张,这体现了他的先锋性。路遥一个很重要的功绩就是,他让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稳住

3、了阵脚,而且证明现实主义同样也有广阔的前景。在20世纪80年代各种先锋现代的文坛潮流裹挟了很多创作者,但路遥站在了一个时代的制高点上,以其独有的目光审视所处的时代,他通过学习柳青,也通过学习巴尔扎克,对“做时代的书记官”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自觉的意识。每个时代可能有它独特对应的文体,有它独特对应的创作方式。几十年光阴流转,中国社会更是经历了巨变,然而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却一直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路遥的笔触触及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变化的情感结构,社会的、心理的、情绪的各个方面,我们还是可以从小说里感受到这个时代不变的一些东西。时代大势发生变化了,路遥在个人主义方兴未艾,还在呼之欲出,并没有非常清晰的

4、时候,他用他的作品把个人奋斗的意识镌刻进文学当中,他用这种方式打通了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接续改革文学的传统,对20世纪80年代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摘编自用什么样的目光看待我们所处的时代,“中国青年网”2019年10月30日)材料二:路遥当年曾说,写作是为了“读者”,而不是为“批评家”。如今,他的作品仍然在每一年的图书榜上“霸榜”。这足以证明,路遥的文学理想,经得起时光的考验。路遥的作品属于“长销书”,而非“畅销书”。长销书之所以能长销,是因为读者对长销书的认同不会停留在个人的愉悦、猎奇层面上,而与人生观、价值观等深层观念有关。一时之间的潮流可能消散,但通过一部书凝聚起来的社会性文化力量,却

5、能随着世事变迁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路遥的作品里,透露出的是什么样的力量呢?“奋斗”“勇敢”“克服”这些都是普通读者在阅读平凡的世界后形成的普遍印象。在上述关键词里,潜藏着路遥作品能够长盛不衰的秘密。分析“路遥现象”,不能局限在文学批评内部。读者喜爱平凡的世界,并不都是出于文学原因,也不仅是因为作家写得好,更是因为它为不少人提供了一种“人生指南”:即和路遥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样,通过个人奋斗,从中国农村或城市底层走出来,最终成为一个“当代英雄”。社会转型时期,对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怎样实现个人价值,怎样找到人生理想,这些都是需要解答的问题。而路遥的作品,提供的正是答案。未来,路遥作品还能

6、“霸榜”多久?这既要看社会的变革速度,也取决于后来者能不能补充,甚至是超越路遥对社会的观察和描写。但至少在今时今日,路遥的作品仍然值得被阅读、被重视,这是因为,孙少平、高加林们仍然生法在我们的周围。或者说,他们,就是你和我。(摘编自我们为什么喜欢<平凡的世界>,“澎湃新闻”2019年12月3日)材料三:这个世界多么的平凡,其间没有无所畏惧的勇士,也没有力挽狂澜的英雄,更没谁做出过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最平凡不过的生活,和在生活中不断艰难前行着的普通的人们。这里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有人出生,也有人死去。但无论如何地演绎,这世界都是那样的真实鲜活,感人至深,这就是平凡的世界。除了我

7、们日常生活的现实世界,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印象最深的是李向前和田润叶,在李向前健全时,二人都被爱情的苦楚折磨得生不如死,但在他失去双腿后二人却神奇地复合,并在情感上深深依恋着对方。李向前自卑敏感却自强自尊,他怕人们异样的目光而不愿跟妻子出门逛街,却愿意在街边摆摊钉鞋。钉鞋对他而言不是挣钱的职业,而是证明自我价值的方式,只有一个人觉得自己是有用的,才能昂首挺胸地活在世界上,李向前如此,我亦如此。能够准确把握每种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是路遥的伟大之处,也是我最为感佩的地方。伟大的作品是用平实的语言去描写亘古不变的人情人性,红楼梦如此,人间喜剧如此,平凡的世界亦如此。路遥的

8、身躯早已回归到最亲爱的大地中去,而他却从未远离我们,因为他早已把灵魂注入字里行间。他是高加林,是马建强,是孙少平,是小说中的每一处花开花落,草长莺飞,更是人物内心微妙的悸动和涌起的波澜。而这些融入他所有生命精华的著作也必将留芳于世,感动着现在以及以后的人们。(摘编自刁云逸我看平凡世界“知乎”)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路遥平凡的世界为一代代读者所喜欢,与路遥坚定不移的写作初衷以及其脚下、胸中、心中都有“料”,将“以人为本”定为写作目标密不可分。B. 每个时代都有与之对应的创作方式和文体,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却能始终保持着对读者的吸引力,这是因为路遥所处的时代对

9、长篇文学有着巨大的需求。C. 材料二中指出平凡的世界能长销不衰,源于读者对书中凝聚的文化力量和体现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高度认同。D. 材料三认为路遥从未远离读者,因为平凡的世界与红楼梦人间喜剧一样,证明了一切伟大的作品都是用平实的语言来描写人情人性的。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下评论界或读者对路遥的评价,更多的是关注路遥吃苦肯干、于逆境中奋斗的励志精神层面,较少关注路遥作品基于悲悯之情的诗意现实主义色彩。B. 路遥善于吸纳现代派、柳青、巴尔扎克的文学思想,创作了平凡的世界,并以此证明了现代派潮流的失败及现实主义创作的光明前景。C. “路遥现象”表明,读者对平

10、凡的世界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作家水平高,还因为它为从农村或城市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人提供了一种人生指南。D. 路遥秉承为“读者”而非为“批评家”创作的初衷,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其作品每年在图书榜上“霸榜”成为长销书,经受住了时光的考验。3. 下列说法中,对“路遥的作品属于长销书,而非畅销书”的论据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路遥的作品经受住了时光的考验,使得其小说仍在每一年的图书榜上“霸榜”。B. 奋斗、勇敢、克服等关键词里潜藏着路遥作品能够长盛不衰的秘密。C. 社会变革速度及后来作家能否补充甚至超越路遥对社会的观察和描写是该论点的原因。D. 当下,因孙少平、高加林们仍然生活在我们的周围,路遥的作品

11、仍然值得被阅读、被重视。4.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 平凡的世界距离我们很远了,可它仍具有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 C 2. B 3. B 4. 论证中采用了引证法和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引用路遥的创作初衷,论述了平凡的世界受读者欢迎是作家为大众写作这一现实追求的自然回报,从而引出下文对平凡的世界取得成功的原因及意义的阐释;采用逐层递进的方式,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对平凡的世界的意义进行论证。 5. 这个世界是属于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当然是平凡的世界,但也永远是伟大的世界,孙少安、孙少平们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路遥是为大众写作,只要“

12、大众”存在,小说的意义就永远存在;任何时代,奋斗、勇敢、克服等关键词,都是奋斗者的标配,是成为“当代英雄”的必然历程;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勇士、英雄、没有壮举,只有再平凡不过的生活及生活中不断艰难前行着的普通的人们;同时,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自己的世界,伟大的作品是用平实的语言去描写互古不变的人情人性,平凡的世界就是如此。综上所述,平凡的世界依然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将以人为本定为写作目标密不可分”错。材料一第一段原文为“他的目标设定就是人民”而非“以人为本”,属于偷换概念,扩大范围。B“每个时代都有与之对应的创作方式和文体

13、”错,材料一第四段是“每个时代可能有它独特对应的文体,有它独特对应的创作方式”,可见,原文表达是“可能”,选项的说法太绝对;“这是因为路遥时代对长篇文学有着最大的需求”错。材料一第四段原文为“路遥的笔触触及到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变化的情感结构,社会的、心理的、情绪的各个方面,我们还是可以从小说里感受到这个时代不变的一些东西”,属于曲解文意,原文中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路遥时代对长篇文学有着最大的需求,而是平凡的世界触及到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变化的情感结构以及感受到这个时代不变的一些东西。D“证明了一切伟大作品如都是用平实语言描写人情人性”错。材料三第三段原文为“伟大的作品是用平实的语言去描写亘古不变的人情人

14、性,红楼梦如此,人间喜剧如此,平凡的世界亦如此”,选项的说法属于强加因果关系,且“一切”范围无限扩大,过于绝对。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善于吸纳现代派、柳青、巴尔扎克的文学思想”错。材料一第三段为“他能够坚持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来创作平凡的世界”“他通过学习柳青,也通过学习巴尔扎克,对做时代的书记官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自觉的意识”,选项的说法属于曲解文意;后半部分“证明了现代派潮流的失败及现实主义创作的光明前景”也错误,材料一第三段原文说“在八十年代各种先锋现代的文坛潮流裹挟了很多创作者,但路遥站在了一个时代的制高点上”“路遥一个很重要的功绩就是,他让中国当

15、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稳住了阵脚,而且证明现实主义同样也有广阔的前景”,并不是“证明了现代派潮流的失败及现实主义创作的光明前景” 。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A“路遥的作品经受住了时光的考验,使得其小说仍在每一年的图书榜上霸榜”错误。颠倒论据内部的逻辑关系,“经受时光考验”是基于图书“霸榜”得出的结论,且“使得”二字强加因果关系。C“社会变革速度及后来作家能否补充甚至超越路遥对社会的观察和描写是其原因”错误。根据原文,这是回答“路遥作品还能霸榜多久”的原因而非阐释“属于长销书,而非畅销书”。D根据材料二“今时今日,路遥的作品仍然值得被阅读、被重视,这是因为,孙少

16、平、高加林们仍然生活在我们的周围”可知,此项是为阐释路遥作品值得阅读和重视,而非“长销书”的问题。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论证特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的理解和把握能力。(1)分析论证结构的安排材料一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是以平凡的世界被誉为是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吸引着一代代读者开篇,接着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指出路遥创作的目标“就是人民”,回答了受读者欢迎的原因,从而引出下文对路遥平凡的世界的取得成功的原因及意义的阐释。综上分析,这则材料采用逐层递进的方式,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对平凡的世界的意义进行论证,便于让人们接受。(2)分析论证方法的使用第一段中“路遥曾经写道:我个人认为

17、这个世界是属于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当然是平凡的世界,但也永远是伟大的世界”,采用引证法,引用路遥的创作初衷,论述了平凡的世界受读者欢迎是作家为大众写作这一现实追求的自然回报,从而引出下文对平凡的世界取得成功的原因及意义的阐释。第二、三、四段具体列举介绍解释取得成功的原因和意义。第二段指出“路遥和他的作品绝不止于此”,而是一种“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现实主义”,并采用列举“在平凡的世界中,没有两极对立,他的出发点是对人的一种悲悯之情,一种大爱之心”加以论证,指出“他小说的指向是对人的悲悯,写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第三段指出“他能够逆潮流而坚持自己的主张”,通过当时人们追逐的现代派与路遥坚持的现实

18、主义创作方法的类比,论证了路遥让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稳住了阵脚,而且证明现实主义同样也有广阔的前景。第四段指出路遥的作品拥有这个时代不变的一些东西,吸引着一代代的读者,接续改革文学的传统。【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和探究的能力。首先要肯定平凡的世界虽然距离我们很远了,可它仍具有现实意义,其理由是:(1)从宏观上说,引用材料一文中路遥的话语“这个世界是属于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当然是平凡的世界,但也永远是伟大的世界”,“孙少平、高加林们仍然生活在我们的周围。或者说,他们,就是你和我”,所以,路遥是为大众写作,只要“大众”存在,小说的意义就永远存在;(2)材料二中“奋斗

19、勇敢克服”这些都是普通读者在阅读平凡的世界后形成的普遍印象”“更是因为他为不少人提供了一种人生指南”,所以,任何时代,奋斗、勇敢、克服等关键词,都是奋斗者的标配,是成为“当代英雄”的必然历程有奋斗者,有了这样的精神指引,小说的意义就存在。(2)根据材料三“这个世界多么的平凡,其间没有无所畏惧的勇士,也没有力挽狂澜地英雄,更没谁做出过惊天动地地壮举:有的只是最平凡不过的生活,和在生活中不断艰难前行着地普通的人们”“除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现实世界,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伟大的作品是用平实的语言去描写亘古不变的人情人性,红楼梦如此,人间喜剧如此,平凡的世界亦如此”分析,界上绝大多

20、数人都不是勇士、英雄、没有壮举,只有再平凡不过的生活及生活中不断艰难前行着的普通的人们;同时,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自己的世界,伟大的作品是用平实的语言去描写互古不变的人情人性,平凡的世界就是如此。所以,平凡的世界依然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痴迷【美】B·V·劳森偏偏在今天,公共汽车晚点了,可能无法在五点半贝利琴行关门前赶到了,还是改为步行吧。踏在雨水浸泡的水泥地面上,每一步似乎都在对他进行嘲笑,如同一个缓慢摆动的大怀表踢踏,嘀嗒;踢踏,嘀嗒;踢踏,嘀嗒。他跌跌撞撞地走过每一个熟悉的路标5:05,越南老妇人和她的花店;5:07,卡斯克夫

21、人牵着失聪的贵宾犬托尼在溜达;5:08,亚伯拉罕和穆罕默德在咖啡馆边喝咖啡边争论政治;5:10,爵士三重奏在老弗里蒙特酒店地下室排练。最后在5:15,终于赶到了,仿佛一个闪耀的灯塔,冲破了他心中焦虑的迷雾,冲破了贝利琴行的平板玻璃橱窗。然而,它还在等着吗?万一有人捷足先登,像他一样爱上它怎么办?虽然几周前它就到了这里,但当他第一眼看见它那迷人的曲线,在灵魂深处,他知道他们注定要在一起。他颤抖着跨过门槛,屏住呼吸、将视线投向他的珍宝。令他惊恐的是,它不见了。之前它一直在那里,像个神龛似的待在角落里,在画着蓝色和金色天使的彩色玻璃窗户下面,那是他的吉兆。当他走向柜台,询问是哪个该死的偷了他的宝贝,

22、他一眼瞥见了它,神情凄凉地待在一个它不熟悉的地方,紧挨着男盥洗室。他虔诚地走近它,用墨迹斑斑的双手抚摸着光滑的琴盖,当他的手指轻轻拂过琴键时,几乎变得颤抖起来,他坐在琴凳上,试了试踏板。突然间,本顿·贝利像变戏法似的出现在他身旁。“你把它挪了位置。”“我们整理了一下库存,为一批新货腾出地方。您很喜欢这架琴,对吗?”他的声音低下来,激动得有些硬咽:“贝利先生,我想,我决定买下它了。”他仔细地数出一沓百元钞票:“这些够订金吗?”贝利高兴得眉开眼笑:“这是很大一笔订金,我以为您太太”他知道她会是怎样的反应。愤怒的眼睛,每个毛孔都散发着不满,双手叉腰,长期的愤怒情绪使她的脸满是皱纹。在回家的

23、路上,他感觉像在跳舞,他知道彩色玻璃窗上的天使希望他拥有这架钢琴,任何人都不应违抗神的意图。他8岁的时候,想要一架钢琴,或者至少是一节钢琴课,但遭到了喜爱足球的父亲的拒绝。父亲说“音乐属于娘娘腔男人”,并且强迫儿子踢足球,而他是那么讨厌足球。至今,他仍然可以体会到那脆弱的幼小心灵的怨恨,直到成年后,这些酸楚的回忆一直吞噬着他的自信。即便是现在,当他渴望感受指尖下象牙和乌木琴键的绝妙感觉时,仍想象父亲严厉的训斥从头顶上的云层倾泻而下。当他爬上公寓的三段楼梯时,三个女魔头(妻子和两个女儿)正等在那里。怀着喜悦的心情,他跨进家门告诉她们的第一件事就是:“我付了买钢琴的订金。”一阵沉默,周围的温度似乎

24、下降了十度。瑞秋先开了腔:“你在开玩笑,对吗?”接下来是蕾妮:“哦,爸爸,你不可能是认真的,你根本不会弹钢琴。”轮到他妻子发话了:“我们已经谈过几百次了,我们负担不起。”“我存了一些钱。”“你是想告诉我,你把我们的积蓄浪费在一个微不足道的钢琴上?”“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建立了一个钢琴基金,每年往里面存一些钱。钱不是很多,但够用了。其中,包括高中时期在卡尔杂货店打工的薪水,零零散散的圣诞节红包,以及一些零钱”她们突然一起打断了他的话。“我们把它放在哪儿?”(妻子)“你知道,你最近有点老糊涂了。”(瑞秋)“你太老了,学不了钢琴。”(蕾妮)“你太老了,学不了钢琴”,这是压在他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25、。他放下报纸,把身子挺得笔直,圣海伦火山似的一股力量从他的血管里喷发出来。他没有大喊大叫,他的声音近乎耳语,但它传遍了房间里布满蛛网的每个阴暗角落:“五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听别人告诉我如何经营我的生活。我一直努力工作,供养你们三人。”这只是他刚刚打开了话匣子,他的肺部一张一弛、犹如圣保罗教堂的轨杆管风琴:“每个人的生命中都要经历这样的时刻,他要与狼一起跑,与鹰一起飞翔。”他的妻子也许还会说得更难听,但他不在乎,他停顿了一下,手指像指挥棒似的猛地戳向空中:“钢琴就放在电视机的那个角落,如果有人不喜欢,可以离开,我付房租,我提供食物,我不想听到争吵。”他重新坐到自己的椅子上,继续读报,身后一阵嘀咕声

26、,然后门轻轻地关上了。他的妻子坐在沙发上,从篮子里拿出她正在织的毛衣,屋内唯一的声音是毛线针的咔咯声。他站起来,打开收音机,很高兴地听着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又是一个好兆头。胜利在他的生活中极为罕见,但他觉得琴行橱窗里的天使守护着他,钢琴放在那个角落会很合适,仿佛肯塔基赛马会上一匹夺冠的黑色纯种马。(鞠薇译,有删改)6.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男主人公从8岁起就渴望得到一架钢琴,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直到年老时,顶着家人的压力,用平生的积蓄做代价,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B. 男主人公在赶到琴行的路上,走过每一个熟悉的路标时,精确到每分钟,既写出了他

27、内心的焦虑与急切,也表现了他无数次探访琴行,对钢琴的痴迷。C. 男主人公对妻子得知他预付订金后一定会恼怒的想象,以及妻子在确认无法阻止丈夫而选择沉默的做法,表明了他妻子虽然暴躁,但也能善解人意。D. 小说结尾写男主人公打开收音机很高兴地听着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以及想象钢琴摆放位置的情景,通过典型化的场景描写烘托了他胜利后的得意心态。7.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的强横做法给男主人公心理上造成的伤害。B. 通过回忆,突显了童年的心灵创伤会记忆很久,甚至终生难忘,使小说的主题更加丰富。C. 运用插叙的手法,不仅交代了男主人公痴迷于钢

28、琴的原因,而且使小说的行文富于变化。D. 写男主人公渴望抚摸钢琴的感受,为下文写他不惜与妻女决裂也要买钢琴的情节作铺垫。8. “钢琴”在小说中有重要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 “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你从这篇小说中读出哪些主题?请简要分析。【答案】6. C 7. C 8. “钢琴”是贯穿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钢琴”写想买钢琴、给买钢琴订金、回想小时对钢琴的喜爱,以及为买钢琴与妻女的争吵等情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间写“他”交付钢琴订金时贝利说“这是很大一笔订金,我以为您太太”,引出下文“他”与妻女争吵情节的叙写;突出人物性格。因为“他”对钢琴的痴迷,表现了“他”的执着性格;通过“钢

29、琴”,反映了多方面的社会现实问题,丰富了文章的主旨。 9. 示例:执着追求理想,理想才能实现:钢琴是他小时侯的梦想,为了追求这个梦想,他不断存钱,甚至不惜为了买钢琴与妻女决裂,最后取得胜利;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父亲因为自己的喜好,反对他学钢琴,成了他一生的痛,甚至改变了他的人生;表现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父亲为了自己的爱好强迫他踢足球,妻女为了自己的生活反对他买钢琴,他为了自己的喜好不惜与妻女断绝关系,体现了不同的人生追求;人要活出自我:男主人公五十多年都在努力工作,听从别人生活着,失去自我,而买钢琴的胜利,使他找回人生的自信。【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

30、色的理解能力。C.“但也能善解人意”错误,不能表现出妻子“善解人意”的一面,而是一种无奈的表现。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运用插叙的手法”错误,这里不是“插叙”,而是“他”当时的感受。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小说中物象的作用可以从结构、情节、人物、主题等角度作答。结构上,“当他第一眼看见它那迷人的曲线,在灵魂深处,他知道他们注定要在一起”“这些够订金吗?”“他8岁的时候”等可知,小说围绕“钢琴”写男主人公想买钢琴、给钢琴付订金、回想小时对钢琴的喜爱,以及为买钢琴与妻女的争吵等情节,“钢琴”是贯穿小说的线索。情节上,中间

31、写“他”交付钢琴订金时贝利说“这是很大一笔订金,我以为您太太”,引出下文他太太不同意买钢琴以及他为买钢琴与妻女争吵的情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形象上,男主人公在赶到琴行的路上,走过每一个熟悉的路标时,精确到每分钟,表现了他无数次探访琴行,以及他不惜与妻女决裂也要买钢琴,表现了他对钢琴的痴迷。主旨上,父亲为了自己的爱好强迫他踢足球,反对他学钢琴;妻女为了自己的生活反对他买钢琴,通过“钢琴”,反映了多方面的社会现实问题,丰富了文章的主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探究作品主题的能力。“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建立了一个钢琴基金,每年往里面存一些钱”,为了追求这

32、个梦想,他不断存钱,甚至不惜为了买钢琴与妻女决裂,可以得出:执着追求理想,理想才能实现。“至今,他仍然可以体会到那脆弱的幼小心灵的怨恨,直到成年后,这些酸楚的回忆一直吞噬着他的自信。即便是现在,当他渴望感受指尖下象牙和乌木琴键的绝妙感觉时,仍想象父亲严厉的训斥从头顶上的云层倾泻而下”,父亲因为自己的喜好,反对他学钢琴,成了他一生的痛,可知: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他8岁的时候,想要一架钢琴,或者至少是一节钢琴课,但遭到了喜爱足球的父亲的拒绝”“并且强迫儿子踢足球,而他是那么讨厌足球”“我们已经谈过几百次了,我们负担不起”“你是想告诉我,你把我们的积蓄浪费在一个微不足道的钢琴上?”,父亲为了

33、自己的爱好强迫他踢足球,妻女为了自己的生活反对他买钢琴,他为了自己的喜好不惜与妻女断绝关系,表现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五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听别人告诉我如何经营我的生活。我一直努力工作,供养你们三人”“他站起来,打开收音机,很高兴地听着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又是一个好兆头。胜利在他的生活中极为罕见”,男主人公五十多年都在努力工作,听从别人生活着,失去自我,而买钢琴的胜利,使他找回人生的自信,可知:人要活出自我。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给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伦进曰:“君举必书

34、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彩百段。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凡在众庶,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其耻累,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小事尚尔,况其大乎?”魏征对曰:“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戒慎。”魏征上疏曰: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

35、道大矣。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

36、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贞观十六年,太宗每与公卿言及古道,必诘难往复。太宗手诏曰:“非虑无以临下,非言无以述虑。比有谈论,遂至烦多。轻物骄人,恐由兹道。形神心气,非此为劳。今闻谠言,虚怀以改。”(节选自贞观政要)【注】啬(sè)夫:掌诉讼赋税的地方官。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B. 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

37、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C. 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D. 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庙号,庙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 万乘,古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辆,因此以“万乘”指天子、帝王。C. 公卿,指三公九卿,“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D. 手诏,指皇帝亲笔写的命令,古时有

38、御笔手诏的说法,象征着帝王的恩赐。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宗认为,自己说话要谨慎,把百姓的福祉作为重要的考量,杜正伦对此也做了分析和补充。B. 魏征引述管仲的话告诚太宗,正确地任用和对待人才,不能让小人从中作梗,否则有损于国家。C. 馈间伦认为自己具有不用一兵一卒攻下鼓的能力,但因不具备君子的品行没得到穆伯的重用。D. 唐太宗由于和各公卿大臣谈古代治国之道过于频繁,产生了轻视别人的骄傲态度,后虚心改正。13. 把文中画橫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 (2)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

39、。14. 文中魏征上疏时以“日月之蚀”作比喻,其用意什么?【答案】10. D 11. A 12. D 13. (1)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言语是表现君子德行的关键,讲话怎能草率随便呢?(2)如果赏赐了他,这就是在赏赐奸邪小人;如果让小人得志,这就是让晋国的人放弃仁义而宣扬奸邪。 14. 告诫唐太宗,人君位居四海之尊的高位,人人都能看见,言行需谨慎。【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的能力。本题中,“言存左史”,“言”本句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AC;“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陛下”,本句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B。本句译为:君主办什么事,讲什么话都要记录在起居注里。我的职

40、务是兼修起居注,所以不敢不尽忠职守。陛下如果有一句话违背了常理,那么,即使在千年之后都会损害陛下的圣德,所以这不仅仅只会对当今的百姓造成损害。希望陛下慎重。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庙号”错误。贞观应是年号。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产生了轻视别人的骄傲态度”错误。根据原文应是“恐怕产生了轻视别人的骄傲态度”。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枢机”,事物的关键;“容易”,草率随便。(2)“若赏之,是赏佞人也”,判断句,“也”,判断句标志;

41、“佞人”,奸邪小人;“是”,代词,这。【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要点,归纳信息的能力。由“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戒慎”可知,魏征说:“人君位居四海之尊的高位,行为如果有所亏失,古人认为如同日食和月食那样,人人都能看见。陛下的确应该有所警戒啊。”魏征是在告诫唐太宗,人君位居四海之尊的高位,人人都能看见,言行需谨慎。参考译文: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我每天坐朝理政,每讲一句话,都要想想这句话是否对百姓有好处,所以我不敢多说话。”给事中兼起居注史官杜正伦进言道:“君主办什么事,讲什么话都要记录在起居注里。我的职务是兼修起居注,所以不敢不尽忠

42、职守。陛下如果有一句话违背了常理,那么,即使在千年之后都会损害陛下的圣德,所以这不仅仅只会对当今的百姓造成损害。希望陛下慎重。”唐太宗听后非常高兴,赏赐他彩色绢帛一百段。贞观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言语是表现君子德行的关键,讲话怎能草率随便呢?庶民百姓,一句话讲得不好,就会被别人记住,遭到耻笑损害,更何况是作为万乘之主的君主呢?君主决不能讲出不妥当的话来。这样做的损害是极大的,君主岂能和普通人相比?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刚到甘泉宫的时候,那里秀丽的山水泉石让他称心如意,但他却责怪没有萤火虫,便下令说:捕捉一些萤火虫到宫里来,以供晚上照明用。于是,主管部门马上派几千人去捕捉,后来从各地送来

43、五百车萤火虫到宫中,小事尚且如此,更何况大事?”魏征回答说:“人君位居四海之尊的高位,行为如果有所亏失,古人认为如同日食和月食那样,人人都能看见。陛下的确应该有所警戒啊。”魏征上疏说:如要君王尊礼,臣下尽忠,就必须内外无私,君臣之间相互信任。君王不信任臣下,就没有用来让臣下做事的办法,臣下不信任君王,就没有用来侍奉君王的办法,信任对于治理国家至关重要。过去,齐桓公对管仲说:“我想使酒在酒器中变坏,肉在锅中腐烂,这样做对治国无害吧?”管仲说:“这样做不好,但对治国也无害。”齐桓公问:“那么什么会危害国家呢?”管仲说:“不能识别人才有损于霸业;知道是人才而不能恰当地任用有损于霸业;任用了又不肯信任

44、有损于霸业;信任而又让小人从中掺和有损于霸业。”晋国的中行穆伯攻打鼓这个地方,一年都攻克不下,馈间伦说:“鼓这个地方的百姓,我是知道的。不必兴师动众、出兵打仗,我就可以攻下鼓这个地方。”穆伯不理他,左右的官员说:“不用一兵一卒,而鼓就可以得到,为什么不听馈间伦的意见呢?”穆伯说:“馈间伦的为人,奸诈不仁义。如果他夺取了鼓地,我可以不赏他吗?如果赏赐了他,这就是在赏赐奸邪小人;如果让小人得志,这就是让晋国的人放弃仁义而宣扬奸邪。即使得到了鼓地,又有什么用呢?”穆伯,是战国时的大夫,管仲,是霸主的得力助手,他们尚且能够如此的被重视信用,疏远小人,更何况陛下是德冠千古的圣明君主,怎能有损于巍巍盛德呢

45、?唐太宗看了奏疏,感叹道:“如果不遇到魏征,我怎么可能听到这样的肺腑之言呢?”贞观十六年,唐太宗每次和各位公卿大臣谈到古代的治国之道,必然要反复责备辩论。太宗亲笔写诏书说:“不思考就不能统御臣子,不说话就不能阐述自己的想法。近来和臣子谈论过于频繁,恐怕因此产生轻视别人的骄傲态度。身体、精神、心思和元气,倒不怕劳累。如今听到你们忠诚正直的言论,我一定虚心改正。”(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岭南江行柳宗元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注】本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年)诗人因谗言被

46、贬赴柳州途中。黄茆:黄茅草。蛟涎:蛟龙的口液,这里指水蛭。射工:射工虫,传说能含沙射人影以杀人。飓母:南方秋夏间,一种象征飓风即将来临前的云气。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写瘴气弥漫的江水蜿蜒南去隐入云烟,想象遍地黄茅的尽头是大海。B. 诗歌中间两联将所见所感和神话传说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诗歌内容。C. 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含蓄反映了作者被贬的复杂心情,为尾联抒情蓄势。D. 尾联中,诗人自感苍老无为,壮怀莫酬,思绪深沉,自伤自叹。16. 本诗意蕴深婉,没有直接抒发迁谪之意而迁谪满纸,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 D 16. 首联写隐入云烟、充满瘴气的江水

47、,极目远眺,想象长满黄茅的大地尽头应该就是大海了。暗指贬谪之地偏僻荒凉。中间两联用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四种事物,曲折反映出当地的荒凉落后和自己处境的险恶,含蓄表达了诗人贬谪南来充满忧惧的复杂心情。尾联写虽因谗言被贬忧虑之事很多,但诗人不想虚度光阴,想在被贬谪之后有所建树。【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D.“诗人自感苍老无为,壮怀莫酬,思绪深沉,自伤自叹”错误。“岂容华发待流年”,表明柳宗元此时的意志和情感并不是消沉的,而是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也能看出来诗人有欲趁暮年有所奋发的心态。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中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

48、干的要求,然后围绕“迁谪”,再结合全篇分析诗人的情感。首联寓情于景,通过“瘴江、黄茆”来暗示所处环境荒凉艰难,以此来说明迁谪之地的环境恶劣;颔联通过“象迹、蛟涎”来暗示自己被贬后政治环境的险恶;颈联通过“射工、飓母” 以此象征来暗示自己迁谪心情的担忧恐惧;尾联“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一句的意思是:今后我忧虑的事啊,岂止是一桩一件?尽管头发花白,年老力衰也不能坐待时日,虚度华年。从思想感情上看,体现了作者虽然再遭贬官,但他仍有欲趁暮年有所奋发之意的豁达。(三)名篇名句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一句点出了诗人与朋友送别的地点,“_”一句则写出

49、友人即将要去的地方。(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_,_。”(3)家书,蕴含着亲情的温暖,铭刻着战火的记忆,承载着华夏的文明。请写出与“家书”相关的古诗词(连续两句):“_,_。”【答案】 . 城阙辅三秦 . 风烟望五津 . 鸷鸟之不群兮 . 自前世而固然 .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阙”“津”“鸷”“兮”“烽”。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从成都乘车出发的时候还是 的天气,但是来到峨眉县就见蒙蒙细雨 而来,远远

50、望见的峨眉山在云里雾里 ,真像含愁的美人一样凝眉双锁。是秋天了,绿暗红稀,雨里的峨眉特别显得萧索;山上游客也很少。由于我们来迟了一步,使这八天上山下山的时间,就都在雾里过了。清音阁下面就是峨眉山最幽静的去处双飞桥,但见“双桥两虹影,万古一牛心”,两条石桥下面的黑、白二水 而来。两水当中的牛心石和奔泻下来的急流激起白浪如雨,溅到石上的杉树枝头,凝聚了一层冰花;道旁的幽邃,遮天的峭壁,都能找到十二年前的痕迹。水流过牛心石,水势便缓下来,雷鸣一般的声音也低下来;水清得可以看得清楚水底的白色的石子。即使在夏天,这里的水也清凉得叫人打战。现在已是秋天了,但是趁着忽然从云里伸出来的一缕阳光。我还是跳到水里

51、去洗澡去了。好凉啊!好凉啊!可是又是那么爽快!这种清凉的,叫人头脑清醒的感觉我到今天过了四个月之后还能感觉得到。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秋高气爽 缠缠绵绵 若隐若现 风驰电掣B. 阳光明媚 缠缠绵绵 藏头露尾 龙腾虎跃C. 秋高气爽 弥天盖地 藏头露尾 风驰电掣D. 阳光明媚 弥天盖地 若隐若现 龙腾虎跃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来迟了一步,使这八天上山下山时间,就都在雾里过了。B. 由于我们来迟了一步,这八天上山下山的时间,就都在雾里过了。C. 我们来迟了一步,这上山下山的八天时间,就都在雾里过了。D. 由于我

52、们来迟了一步,使这上山下山的八天时间,就都在雾里过了。20.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B. “卖布卖布嘞,卖布卖布嘞!”这开头一句他唱得很有声势,在早晨清澈的空气中,货郎跑遍园中的每一个角落。C. 要夸张,要断言,要一遍遍重复,绝不能讲理去证明什么这是公会上的演说家都知道的说话技巧。D.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答案】18. D 19. C 20. A【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近义词语(包括

53、成语)的能力。秋高气爽:形容秋天睛空万里,天气凉爽。阳光明媚:形容天气晴朗,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句中强调天气晴朗,故选用“阳光明媚”更恰当。弥天盖地:布满天空,盖遍大地。形容来势很猛。缠缠绵绵:形容萦绕不止。句中突出雨势迅猛,故选用“弥天盖地”更恰当。藏头露尾:形容说话办事故意藏一点儿露一点儿,不完全表露出来。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句中陈述对象是峨眉山,故选用“若隐若现”更恰当。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闪电一样快。龙腾虎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句中形容水流很快,但也不至于“风驰电掣”这么夸张。故选用“龙腾虎跃”比较合适。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54、原句语病有二:一为表意不明,“八天上山下山”可以理解为“八天中的每天都上山下山”,也可理解为“上山下山共八天时间”,应改为“这上山下山的八天时间”,排除AB。二为成分残缺,“由于使”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任删其一,排除D。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原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A.与原文中的破折号都表示补充说明。B.表示声音延长。C.表示总结上文。D.表示语意转折。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如果你去近海浮潜,就会发现, 。因为近海是造礁珊瑚的地盘,黄褐色套装是造礁珊瑚的标配。严格说来,造礁珊瑚的珊瑚虫本身近乎透明, ,是其体内虫黄藻的

55、功劳。虫黄藻是一种单细胞海藻,直径只有微米级别。它体内配备“光合色素”,有光就能通过光合作用过“自养”生活,这种光合色素呈现的颜色就是黄褐色。在海水中,虫黄藻是能独立生活的,但它更愿意做珊瑚的“房客”:因为这样不仅能受“房东”庇护,还能坐收二氧化碳等光合作用原料;而它生产的有机物和氧气, ,权当交了“房租”。不过虫黄藻只在光线充足的浅海生活,所以黄褐色套装,只在浅海珊瑚中流行。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 请用三个句子解说造礁珊瑚呈现黄褐色的原因,三个句子要构成递进关系。总共不超过70个字。【答案】21. 那里的珊瑚

56、多为黄褐色之所以呈现黄褐色也供给珊瑚虫生长使用 22. 造礁珊瑚呈黄褐色是因为珊瑚虫呈黄褐色。珊瑚虫呈黄褐色是因其体内的虫黄藻呈黄褐色。虫黄藻呈黄褐色是因其体内光合色素的颜色是黄褐色。【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从后文“因为近海是造礁珊瑚的地盘,黄褐色套装是造礁珊瑚的标配”可知,中所填入内容与珊瑚有关,而且与珊瑚的颜色有关,是说珊瑚的颜色一般是黄褐色。据此可在中填入“那里的珊瑚多为黄褐色”。第二空,从前文“造礁珊瑚的珊瑚虫本身近乎透明”和后文“是其体内虫黄藻的功劳”可知,中所填入内容应是关于珊瑚呈现黄褐色的原因,据此中可填入“之所以呈现黄褐色”。第三空,这一段内容描述虫黄藻与珊瑚的共生关系,通过前文“但它更愿意做珊瑚的房客:因为这样不仅能受房东庇护,还能坐收二氧化碳等光合作用原料”描述了它作珊瑚的“房客”的好处,那么下文就应该说虫黄藻给珊瑚带来的好处,结合前文“而它生产的有机物和氧气”可知,中应填入的内容应是这些氧气供珊瑚虫使用的内容,故中可以填入“也供给珊瑚虫生长使用”。【22题详解】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