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若在1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B.若在2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1处灵敏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南宁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考、选择题1.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II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1、2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II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 一化学信号C.图中a结构表示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D. II处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自由扩散到突触后膜内【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中神经中枢结构可知,e是感受器,d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b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I是突触前膜,n是突触后膜。【详解】A
2、、若在1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II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一电信号,A错误;B、若在2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1处灵敏电表不会发生偏转,B错误;C、图中a是效应器,它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构成,C正确;D、n处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D错误。故选Co【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的相关知识,识别图中各部分名称,判断兴奋传递方向,是解题关键。2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过程中“方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电流方向相同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按“突触前膜一突触后膜”的方向传递C.
3、刺激蛙的坐骨神经标本,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完成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答案】D【解析】【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细胞膜内的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一致的,与细胞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相反的。2、突触由突触前膜、突出间隙和 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出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详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电流方向相同,A正确;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按“突触前膜一突触后膜”的方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B正确;C、刺激蛙的坐骨神经标本,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C正确;D、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故完成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D错误。故选D。3 .下图是突触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个电流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a点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偏转两次,说明兴奋能由a点传递到d点B. b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含有许多突触小泡,其内含有神经递质C.刺激c点时,电流表的指针只会偏转一次,说明兴奋不能由c点传递到b点D.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后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解析】【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
5、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刺激a点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偏转两次,说明兴奋能由a点传递到d点,A正确;B、b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含有许多突触小泡,其内含有神经递质,B正确;C、刺激c点时,电流表的指针只会偏转一次,说明兴奋不能由 c点传递到b点,C正确;D 、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后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D 错误。故选 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以及兴奋的传递,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细胞间单向传递,是判断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关键。4 . 下列有关人脑功
6、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 人脑的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进行调控C. 大脑皮层V 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D.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 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下丘脑具有调节垂体和其它腺体的活动的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 区为书写中枢,V 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 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 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详解】A、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正确;B 、人
7、脑是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低级中枢的活动受高级中枢调控,B 正确;C、大脑皮层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的患者不能阅读,C错误;D 、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 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部位及记忆的形成原因。5 .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激素的分泌量不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B.胰岛素和性激素均能与双缩月尿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被定向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D.激素是信息分子,不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是有机物,可进行
8、细胞间信息交流,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发出器官,激素的作用进调节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详解】A、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如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A错误;B、性激素的本质是固醇类,不能与双缩月尿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错误;C、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后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C错误;D、激素是信息分子,不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只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内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的名称和功能, 掌握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
9、判断各选项。6 .下面为进食后血糖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AB段胰高血糖素分泌会逐渐增多B. BC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被氧化分解等C. 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原不断分解D. D点后趋于稳定体现了不同激素的拮抗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详解】A、AB段上升的主要原因原因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逐渐增多,A错误;B、BC段显著下降 由于血糖被用于氧化
10、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类物质,B正确;C、CD段肝糖原等不断分解产生葡萄糖进入血液,使得血糖逐渐上升,C正确;D、D点后血糖浓度趋于稳定体现了不同激素的拮抗作用,共同维持稳态的平衡,D正确。故选A。7.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白A.B.神经调节结果是使肌肉作出反应,激素调C.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较广泛,体液调节则上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所有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传递方式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调节方式反射激素 特定的组织细胞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作用对象效应器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反应速度迅
11、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联系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详解】A、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神经递质),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 (激素),A正确;B、神经调节结果可使使肌肉或者腺体作出反应,激素调节可使靶细胞或靶器官生理活动发生变化,B错误;C、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广泛,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局限,C错误;D、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体内不存在神经调节,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注意相近知识点的总结;明确
12、生命活动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8. 如图是胰液分泌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食物分帮产物一冷岫食物乩魄,皿叫食物A.小肠通过分泌激素 A可与胰腺细胞进行信息交流B.胰腺分泌胰液是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C.图中能直接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信号物质只有激素A和激素B两种D.与体液调节相比,通过神经 A、B使胰腺产生胰液的时间更短【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以通过细胞的分泌物,如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传递信息,由图分析可知,胰液的分泌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详解】A、据图分析小肠细胞与胰腺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激素A实现的,A正确;B、据图得知,促进胰腺分泌胰
13、液的调节有激素A和神经A,所以胰腺分泌胰液是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B 正确;C、据图得知,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有激素A、激素B,还有神经A释放的神经递质,C错误;D 、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快且准,D 正确故选 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做题关键是从流程图中提取胰腺分泌的调节路径。9. 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B. 寒冷时因为产热增加,所以散热也增加C. 下丘脑可感受温度变化产生冷觉和热觉D. 在炎热环境中汗腺受到激素调节后开始分泌汗液【答案】A【解析】【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
14、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 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人体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热量来源于有机物氧化分解放能,A正确;B 、寒冷环境下,人体散热较多,因此通过机体调节,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B 错误;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温觉感受器布在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等处,C错误;D 、炎热时人体可通过汗腺分泌汗液和皮肤毛细血管血管舒张,增加散热量,此过程为神经调节,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主要
15、考查体温调节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体温调节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10. 研究人员构建了用特定光束激活X 神经元的小鼠模型,用以研究X 神经元对水平衡的调节作用。用三组模型小鼠进行了如下实验,开始光刺激后,测量15 分钟内的饮水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旭网被阑4Bh限水+-彻般-十港t *痴迷行粕应处理;-防没府遂行相应处理A. X神经元应位于下丘脑的水平衡调节中枢B.实验中的A组比B组小鼠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少C. A组实验小鼠的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导致饮水增加D. C组小鼠水摄入量比B组多是光激活 X神经元所致【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
16、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一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一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一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详解】A、X神经元应位于下丘脑的水分平衡的调节中枢,A正确;B、实验中的A组在光刺激前48小时限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错误;C、A组实验小鼠光刺激 前48h限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导致主动饮水,C正确;D、根据B组和C组的结果可知,光刺激导致 C组饮水增加是光激活 X神经元所诱导的饮水,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考查了水分平衡调节及其机理
17、,识记水平衡调击过程, 结合处理方式和图形分析,是解题的突破口。1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C.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D.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需要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答案】D【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有B细胞和T细胞,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18、详解】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错误;B、淋巴细胞包括 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C、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物质,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造血细胞等大多数细胞都可以产生溶菌酶,C错误;D、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人体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识记免疫细胞的种类来解题。12.下图表示人体通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蛇毒的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1只参与人体特异性免疫
19、反应B.细胞1、4、5都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C.细胞2、4的高尔基体特别发达D.二次免疫更快、更剧烈的原因主要是细胞5会快速产生抗体【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通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蛇毒的过程,其中细胞1为吞噬细胞,细胞 2为T细胞,细胞3为B细胞,细胞4为浆细胞,细胞5为记忆细胞,物质 a为抗体。A 错误;A 、细胞 1 是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都发挥作用,B 、细胞 4 为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功能,B 错误;C、细胞2为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细胞4为浆细胞,能分泌抗体,因此这两种细胞中的高尔基体特别发达,C 正确;D 、二次免疫更快、更剧烈的原因是抗原再次入侵,
20、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后立即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免疫路径短,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D 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人体通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蛇毒的过程图解,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13. 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错误的是A. AIDS 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B. HIV 主要攻击T 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C.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卫功能低下D. 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答案】C【解析】【分析】 免疫失调疾病:1. 免疫过强( 1 )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
21、“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 )过敏反应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2. 防卫过弱( 1 )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 。遗传物质是RNA;(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 )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详解】A. AIDS 患
22、者免疫系统被破坏,其他病原体感染导致出现各种病症,A 正确;B. HIV 主要攻击T 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B 正确;C. 青霉素过敏反应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卫功能异常敏感、反应过度,C 错误;D. 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 D 正确。故选C。B 、因为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表面,注射入人体后会产生特异性免疫清除抗原,C、破伤风抗血清中所D 、抗原决定基因会合成抗原,引发人体对移植的器官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即免疫排斥(或排异反应)以用转基因动物做器官移植的供体时,故选C。B 正确;C 错误;,所要用调节因子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或除去抗原决定基因,D
23、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免疫学应用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免疫预防的原理,识记器官移植的要求以及后期治疗的方法和原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15. 科研小组利用蛋白质工程将某细胞中的一种转运蛋白X 进行改造,并使改造后的转运蛋白X 基因在细胞中正常表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过程无需构建基因表达载体B. 该过程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 连接酶的作用C. 经改造后的蛋白质不需要再进行功能鉴定D. 经改造后的基因在表达过程中不遵循中心法则【答案】B【解析】【分析】1 、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
24、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2、蛋白质工程的过程:根据中心法则逆推以确定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甘酸序列(基因)。【详解】A、应直接对控制转运蛋白质X合成的基因进行改造,需卞建基因表达载体,A错误;B 、蛋白质工程最终需要基因工程来实现,基因表达载体构建需要限制酶和DNA 连接酶,B 正确;C、经改造后的蛋白质仍需要再进行功能鉴定, C错误;D 、经改造后的基因在表达过程中遵循中心法则,D 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
25、生识记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基本操作程序及相关应用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6.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载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工程载体一般包括质粒、入噬菌体的衍生物和动植物病毒B. 质粒存在于细菌和酵母菌等生物的细胞中C. 质粒 DNA 分子中每个磷酸基团都连两个脱氧核糖D. 天然质粒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就可以作基因工程载体【答案】D【解析】【分析】运载体:(1)载体具备的条件: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 DNA的鉴定和选择。(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
26、制能力的双链环状 DNA分子。(3)其它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详解】A、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A正确;B、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的细胞中,是细胞核或拟核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 ,B正确;C、质粒是环状DNA分子,每个磷酸基团上都连接2个脱氧核糖,C正确;D、质粒之所以能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是因为其能够自我复制、能携带目的基因,而不是只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就能够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7. 下表为常用的限制性
27、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及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由此推断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限制酶名称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限制酶名称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BamH IG J GATCCKpn IGGTAC J CEcoR IG J AATCCSau3A IJ GATCHind nGTY J RACSma ICCC J GGG(注:Y=C 或 T, R=A 或 G)A. 一种限制酶可能识别 2种核甘酸序列B. 限制酶切割后一定形成黏性末端C. 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 分子形成的黏性末端一定不同D. 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内部【答案】A【解析】【分析】限制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特异性:能够识别双链DNA 分
28、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详解】A、Sau3Al能识别 GATC,也能识别 GGATCC , A正确;B、限制酶切割后可能形成黏性末端,例如: BamHl、EcoR I、Kpn I、Sau3A I ;限制酶切割后也可能 形成平末端,例如: Hindi!、Smal, B错误;C、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可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例如: BamHI和Sau3A I , C错误;D、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可能在序列内部,例如: BamHI、EcoR I、Kpn I、Hindn、Smal;限制酶的切 割位点可能在序列外部,例如:Sau3
29、A I , D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着重考查了限制酶的特点,解题关键是能够通过分析表格中不同酶识别位点及产生的末端进行比较即可。18. 下列关于DNA 连接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DNA 连接酶连接的是两条链碱基对之间的氢键B. DNA 连接酶连接的是DNA 单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C. DNA 连接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D. E coliDNA连接酶能将双链 DNA片段互补的平末端连接起来【答案】B【解析】【分析】DNA 连接酶:( 1 )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两类:E coliDNA 连接酶、T4DNA 连接酶这二者都能连接黏性末端,此外T4DNA
30、 连接酶还可以连接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时的效率比较低。( 2) DNA 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详解】A、 DNA 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DNA 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A 错误;BC、 DNA 连接酶连接的是黏性末端两条链主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B 正确, C 错误;D、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D 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尤其是DNA 连接酶的种类及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19. 下列关于目的基因的获取,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组文库
31、中所有的基因都能实现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B. 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一些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C.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要知道目的基因的全部序列D. 核苷酸序列未知,但基因比较小,可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 )从供体细胞的DNA 中直接分离基因,最常用的方法是“鸟枪法”又叫“散弹射击法”;( 2)人工合成基因,这种方法有两条途径,一是以目的基因转录的信使RNA 为模板,反转录成互补的单链DNA ,再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 DNA ,即目的基因;另一条途径是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信使RNA 序列,再推测出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然后用化学的方法以
32、单核苷酸为原料合成。【详解】A、基因组文库中的“基因”只有部分能够在物种间进行基因交流,A错误;B 、目的基因主要是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也可以是一些有调控作用的DNA 片段, B 正确;C、PCR技术只要知道目的基因前后的序列用以设计引物即可,C错误;D 、人工合成法适用于合成已知序列的目的基因,D 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识记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能准确判断各选项。20. 下列关于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叙述正确的是A. 通常需要用相同的限制酶来切目的基因和载体B. 基因表达载体必须含启动子,以便驱动翻译C. 将
33、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是基因工程的核心D. 四环素合成基因的作用是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目的基因【答案】A【解析】【分析】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该过程需要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 分子和运载体,还需要 DNA 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形成重组DNA 分子;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复制原点、启动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和终止子。【详解】A、 一般情况有相同的黏性末端,目的基因和运载体才能重组,所以需要同种限制酶切割,A 正确;B 、基因表达载体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其中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是启动转录的一段DNA ,所以是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34、B 错误;C、 基因表达载体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C 错误;D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作为标记基因,用于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和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1.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用 DNA 连接酶将编码Bt 毒蛋白的DNA 序列与噬菌体连接B. 将编码毒蛋白的基因,借助花粉管进入受体细胞C.用Ca2+处理棉花细胞,使其容易吸收周围环境的DNAD.
35、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翻译,要提前制备好抗原【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 1 )农杆菌转化法(约80%的转基因植物都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 2)基因枪法:是单子叶植物中常用的一种基因转化方法,但是成本较高;( 3)花粉管通道法:这是我国科学家独创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十分简便经济的方法(我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用此种方法获得的)。【详解】A、 用 DNA 连接酶将编码Bt 毒蛋白的DNA 序列与大肠杆菌质粒连接,作为基因表达运载体使用,A 错误;B
36、、 在植物细胞基因工程中,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也可以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中,B 正确;C、受体细胞是微生物时,用Ca2+处理使其容易吸收周围环境的DNA , C错误;D 、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翻译,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或者抗性检测,目的基因翻译的蛋白质做为抗原,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植物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考生能够识记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22. 用某人的胰岛素基因制成DNA 探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人胰岛A 细胞中的DNA 可与DNA 探针形
37、成杂交带B. 该人胰岛B 细胞中胰岛素可与DNA 探针形成杂交带C. 该人胰岛B 细胞中的mRNA 不能与 DNA 探针形成杂交带D. 该人肝细胞中的mRNA 可与 DNA 探针形成杂交带【答案】A【解析】【分析】同一人体,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所以人体内所有细胞所含DNA 相同,且具有该个体全部的遗传物质,但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种细胞中的mRNA 和蛋白质种类有所区别,如胰岛A细胞能表达胰高血糖素基因,但不会表达胰岛素基因。【详解】A、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DNA含有胰岛素基因,能与探针形成杂交带,A正确;B、该人胰岛B细胞中的胰岛素是蛋白质,不能与探针形成杂交带,
38、B错误;C、该人胰岛B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会转录形成mRNA ,该mRNA能与探针形成杂交带,C错误;D、该人肝细胞中含胰岛素基因,但不表达,所以该细胞中的mRNA不能与探针形成杂交带, D错误。故选A o【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和分化、基因工程的应用等相关内容,重点考查细胞分裂和分化,要求考生理解人体内所有体细胞都含有该个体全部基因,但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所以不同细胞含有的mRNA和蛋白质有所区别。23.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B.乳腺生物反应器需要用膀胱蛋白基因的启动子来重组C.抗虫转基因作物的使用有利于降低
39、生产成本,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D.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能培育出无免疫排斥反应的克隆器官【答案】B【解析】【分析】1、植物基因工程:外源基因类型及举例成果举例抗虫转基因植物抗虫基因:Bt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抗虫水稻、抗虫棉、抗虫玉米抗病转基因植物(1)抗病是基因:病场外冗蛋白基因、病是受制酶基因(2)抗真菌基因:几丁质酶基因、抗毒素合成基因抗病是烟草、抗病是小麦、抗病是番加、抗病是甜椒抗逆转基因植物抗逆基因:调节细胞渗透压基因、抗冻蛋白基因、抗除草剂基因抗盐碱和抗干旱的烟草、抗寒番茄、抗除草剂的大豆和玉米改良品质的优良性状基因:提高必需氨基酸含量的蛋白质编
40、码基因、高赖氨酸玉米、耐储存番茄、新转基因植物控制番加成熟的基因、与花青素代谢有关的基因花色矮牵牛2、动物基因工程:外源基因类型及举例成果举例提高生长速度的转基因动物外源生长激素基因转基因绵羊、转基因鲤鱼改善畜产品品质的转基因动物肠乳糖酶基因乳汁中含乳糖较少的转基因牛生产药物的转基因动物药用蛋白基因+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乳腺生物反应器作器官移植供体的转基因动物外源的抗原决定基因表达的调节因子或除去供体的抗原决定基因无免疫排斥的转基因猪【详解】A、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A正确;B、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可使哺乳动物的乳汁
41、中含有目的基因产物等,而不是提高产奶量,B错误;C、抗虫基因作物的使用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这样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C正确;D、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对猪器官进行改造时,在改造中导入的小型猪基因组中的一些调节因子,来抑制抗原 蛋白基因的表达,再结合克隆技术,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克隆器官,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植物基因工程、动物基因工程中的相关应用,能结合所 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4 .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获得了一种只含有有抗虫基因A的品种甲,一种含有抗虫基因 A和B的品种乙,基因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已知只含A或B基因的植株抗
42、虫较弱(弱抗虫),同时含有A和B基因的植株抗虫较强(强抗虫),不含A和B基因的植株对虫没有抗性(不抗虫) 。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甲仙种已乱种A.基因工程所用的运载体上应有限制酶能识别的核糖核甘酸序列B.甲品种植株与乙品种中植株杂交,子代中强抗虫植株占1/4C.乙品种中植株自交,子代中强抗虫:弱抗虫:不抗虫=9: 3: 4D.甲品种植株自交和乙品种中植株自交,都会出现3: 1的性状分离比【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
43、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详解】A基因工程所用的限制酶能识另的是脱氧核甘酸序列,A错误;B、甲品种植株与乙品种中植株杂交,子代中强抗虫植株(同时含有A基因和B基因)占1/2 X 1/2+1/4 X 1/2=3/8 , B 错误;C、乙品种中植株自交,子代中强抗虫:弱抗虫:不抗虫=9:6:1 , C错误;D、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甲品种植株自交,子代中弱抗虫:不抗虫=3:1 ,乙品种中植株自交,子代中强抗虫:不抗虫=3:1, D正确。故选D。25 .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的组织培养需要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B.该过程需要的培养基由有机营养、无机营养、激素和
44、琼脂组成C.用酒精和次氯酸钠分别处理离体植物组织后均需要自来水清洗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 条件: 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 和无菌环境等); 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4、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需要
45、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在无菌环境下进行,A正确;B 、植物组织培养中固体培养基成分有无机营养成分、有机营养成分、激素、琼脂等,B 正确;C、植物组织培养时,需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即先用70%的酒精进行处理,再用 0.1%的氯化汞溶液进行消毒,两次消毒后均需用清水冲洗,C 错误;D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D 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组织培养过程,考查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及条件,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及条件,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或结构。26. 下列关于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愈伤组织的形成需要激素的诱导B. 愈伤组织是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C. 愈伤组织
46、的全能性比胚状体的全能性低D. 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不需要光照条件【答案】C【解析】【分析】1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植株(新植体)。2、愈伤组织的特点: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色浅。【详解】A、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不同,愈伤组织分化的结果,A正确;B 、愈伤组织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B 正确;C、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可以再分化形成完整的植株,全能性比胚状体高,C错误;D 、诱导形成愈伤组织不需要光照的条件,D 正确。故选Co【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组织
47、培养的条件及过程,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条件等及知识,能结 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7.花粉植株是体细胞遗传研究和突变育种的理想材料。下面是培育四季柑桔(2N=18)花粉植株的过程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助花蕾取花粉粒,擅 并消毒*神到培熊基也前僭税蛆揍到厘* M芽转播到宿曜培养基B培养基C植株A.过程均存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B.由图可推测培养基 B中的细胞分裂素的效应高于生长素的效应C.图中获得的花粉植株高度不育,表明花粉细胞不具有全能性D.处于分裂中期的四季柑桔单倍体植株根尖细胞有18条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花药离体培养是指将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花药接种到培养基上,
48、来改变花药内花粉粒的发育程序,使其分裂形成细胞团,进而分化成胚状体,形成愈伤组织,并由愈伤组织再分化成植株。由于花粉已是单倍体细胞,诱发它经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发育而成的植株都是单倍体,且不受花药的药隔、 药壁、花丝等体细胞的干扰。【详解】A、过程为取材,没有细胞分裂和分化,A错误;B、过程是细胞再分化,诱导丛芽产生时应适当提高细胞分裂素的比例,B正确;C、花粉细胞培育成单倍体植株,培育的原理是花粉粒细胞具有全能性,其技术是植物组织,C错误;D、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四季柑桔花粉植株根尖细胞,其染色体数和中期体细胞相同为9条,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花粉的组织培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析图的
49、能力,识记和理解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解题的关键。28.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实现白菜和甘蓝的种间杂交,获得白菜-甘蓝”植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白菜一甘蓝”杂种植株的形成属于染色体变异B.可利用PEG和植物病毒诱导上述原生质体的融合C.植物体细胞杂交完成的标志是形成杂种细胞D.可借助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筛选成功融合的杂种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1、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植物白细胞植物B细胞4-去细胞壁,原生质体A原生质蟀B诲学融合融合原生质体龙成细胞壁4(第一次陋胞分裂时完成植融台)柒种细胞脱分化,分裂愈伤组织植株2、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植物,通过体细胞杂交培育“白菜 -甘蓝”属于四倍体,
50、即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为染色体变异。这一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详解】A、“白菜一甘蓝”杂种植株产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A正确;B、灭活的病毒可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但不能用于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B错误;C、植物体细胞杂交完成的标志是形成新的细胞壁,C错误;D、一般借助荧光标记筛选成功融合的杂种细胞,D错误。故选Ao【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意义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通过微型繁殖技术,高效快
51、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B.可通过培育人工种子,使自然状态下不结子的植物得以繁殖C.可通过诱变处理,促使愈伤组织发生定向突变而获得优良品种D.可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取大量的细胞产物,包括蛋白质、生物碱等【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详解】a、植物微型繁殖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 A正确;B、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通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使自然状态下不结子的植物得以繁殖,B正确;C、诱变处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错误
52、;D、可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取大量的细胞产物,包括蛋白质、生物碱等,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制造紫细胞产物,只需要培育到愈伤组织即可,D正确。故选Co【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及过程,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及过程,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0 .下图为培育甘蔗脱毒苗的两条途径,研究发现经过程获得的幼苗脱毒效果更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带叶原基的芽与植物体其他组织中的病毒含量相同B.可推测过程的温度处理有利于组织中的病毒失去活性C.过程、均属于再分化,所以培养基 A和B各成分含量相同D.图中获得的脱毒苗与原甘蔗苗相比细胞核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答案】
53、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取芽进行培养是因为芽具有较高的分裂和分化能力,经过热水处理脱毒效果好与阻碍病毒进入 有一定的关系,图中和为再分化过程。【详解】A、带叶原基的芽几乎不含病毒,故与植物体其他组织中的病毒含量不同,A错误;B 、 经过热水处理脱毒效果好与阻碍病毒进入有关,其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病毒在图中处理温度下部分或全部失活, B 正确;C、过程、所用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C错误;D 、上图中脱毒苗的培育过程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遗传物质不会改变,D 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原理
54、、条件等知识,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二、非选择题31 . 根据课本知识填空:( 1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 2)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3)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 ,可以用 做探针。( 4)所谓人工种子就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写出 2 个即可)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5)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葡萄糖。【答案】(1). 突触小体(2). 对人体细胞的黏附(3).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的基因(4). 胚状体、不定芽、腋芽、顶芽(5). 摄取、利用和储存【解析】【分析】1 、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2、 目的基因的检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开封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技巧
- 农业设备供货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范本大全
- 2025年运城货运上岗证模拟考试试题
- 专利侵权检索合同范本
- 买卖废钢材合同范本
- 劳务合同范本无社保
- 临泉教师合同范本
- 三人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交电产品销售合同范例
- 电子备课教案(一二年级体育)
-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DL-T5394-2021电力工程地下金属构筑物防腐技术导则
- 2024年心理咨询师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综合题)
- GB/T 718-2024铸造用生铁
- 2024年武汉市东西湖自来水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湖北省武汉市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题
- 银行零星装饰维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锁骨骨折个案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