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1页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2页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3页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4页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4. 知道回声现象,会利用回声测量距离。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教学重点】1知道声音是由物

2、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真空玻璃罩、抽气机、小电铃、塑料袋、小闹钟、水、水槽、橡皮筋等。【学生准备】钢尺、橡皮筋、音叉、橡胶锤、水、水槽【教学过程】主 要 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通过电影中的伪科学引入新课【播放视频】科幻电影钢铁苍穹中太空大战的视频。【提出问题】这种高潮片段在许多动作科幻电影中都能见到。它能带来绝佳的电影观赏体验,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它是真的吗?太空大战中我们能否听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日常的认识误区引入新课,

3、挑战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题: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观看电影片段,感受电影带来的视觉、听觉效果,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二、新课讲授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停止 物理研究方法:转换法2、认识常见发声体3、声音的记录【反馈练习一】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物理研究方法:理想推理法2、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反馈练习二】知识点三:声速【反馈联系三】知识点四:回声1、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形成的一种现象。2、听到回声的条件:【反馈练习四】3、回声的应用拓展延伸:古老的回声现象科

4、学世界【过渡】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 敲击桌子、拨动琴弦、说话、鼓掌都可以发出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想想做做】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体会说话与不说话时手上的感觉,并说出感受。(设计意图:通过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声音与物体的振动有关)【引导猜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分组实验】组织学生按照要求分组实验,思考并回答问题:实验1:把钢尺的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用手拨动伸出的一端,观察现象并思考:(1)能听到尺子发出的声音吗?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2)当尺子停止振动时,还能听到声音吗?实验2:将橡皮筋拉长拉紧,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现象并思考:(1)能听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吗?此时

5、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2)当橡皮筋停止振动时,还能听到声音吗?实验3:用橡胶锤敲击音叉顶部,将音叉的顶端部分插入水中,观察现象并思考:(1)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吗?此时音叉处于什么状态?你是通过什么现象知道音叉在振动的?(2)当音叉停止振动时,还能听到声音么?(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而且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获取过程:实验3的设计为介绍“转化法”做铺垫)【点拨】音叉的振动比较微小,肉眼不易直接观察,将振动的音叉插入水中,通过激起的水花认识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例如:我们研究鼓面的振动情况,可以将纸屑或纸团放在鼓面上,通过纸屑或纸团的振

6、动认识鼓面的振动。(设计意图:结合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转换法”,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出问题】1.通过实验可知,尺子、橡皮筋、音叉发声时具有怎样的共同特征?2.尺子、橡皮筋、音叉的振动停止了,它们还发出声音吗?【点拨】不仅尺子、橡皮筋、音叉发声时在振动。大量的观察、分析表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时,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立即消失。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发声体(声源)【练一练】试判断下列声音的发声体。 (1) 鼓声 (2)二胡声 (3)笛声 (4)说话声【课外延伸】了解一些小动物的发声方式。(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

7、兴趣)【引导】在生活、学习中,有些声音非常有价值的,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声音保存起来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8第三自然段,找出声音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课件展示】机械唱片和机械音乐盒,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记录(机械记录)。 机械唱片的沟槽 机械音乐盒的齿轮【课外拓展】现代声音的记录 声音的磁记录 声音的光记录 声音的数字记录(设计意图:开拓学生视野,体会科学的价值及学习物理的意义)【反馈练习一】1.图1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 这里采用了_法观察纸盆的振动,这个现象说明嗽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_。 图1 图2 2.如图2所示,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振动引起的。【过渡】拨动琴弦琴声悠

8、扬,鸟儿鸣叫悦耳动听,风吹树叶“沙沙沙”,小河流水“哗啦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源发出的声音,是怎样向外传播的呢?【想想议议】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我们之间的哪种物质传播到你耳朵的呢?【演示实验】真空铃实验 将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然后让空气再逐渐进入玻璃罩。【强调】注意聆听电铃声音的变化,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不断将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铃声有何变化?2.当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的铃声又有何变化?3.本实验说明了哪种物质可以传播声音?4.如果玻璃罩内的空气能够被全部抽出形成真空,还能听到铃声么?这说明真空能不能传播声音?(设计意图:通过真空铃实

9、验,不仅引导学生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还能进一步证明空气可以传声,另外问题4的设置为“理想推理法”的学习做好了铺垫)【释疑解惑】本实验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使玻璃罩内达到绝对真空,故听到的铃声只会越来越小,而不会听不到铃声,故在实验分析中采用了“理想推理法”分析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事实。理想推理法是物理学常用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总结】由此可见,空气是可以传播声音的而真空不能传声。我们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大多都是由空气传播的。【提出问题】声音在空气中是以怎样的形式传播的呢?【播放视频】flash动画演示鼓声的传播以及水波 【强调】水波是在水面上传播的是一种平面波;声波是向四周传播的是一种球面

10、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比认识声波与水波的“同”与“不同”)【想想议议】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不能传播呢?试着说出你的理由。【做一做】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同学轻敲桌面的一侧,另一个同学捂住一只耳朵,把另一只耳朵紧贴在桌面的另一侧。此时能否听到敲击桌面的声音? 【演示实验】用塑料袋将正在发声的小闹钟密封,浸没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此时能否听的闹钟的声音?(设计意图: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些物质叫做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反馈练习二】1. 科幻电影钢铁苍穹中描述的太空大战的场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能否

11、听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为什么?2.上课的铃声是通过_传到同学们耳朵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 能够传声;咀嚼时,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传递给听觉神经的,说明_能够传声。【过渡】北宋时代的学者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为什么呢?【自主学习】自学教材P29声速第一自然段及【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下列问题:1.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需不需要时间?2.声速是用来描述什么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什么?15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3.声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分析小资料与你的结论是否相同?4.分析小资料,你能

12、总结出固体、液体、气体中的声速大小有什么关系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强调】(1)软木中的声速小于液体中的声速;(2)15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学以致用】1.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为什么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2.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水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击一下管子,你认为甲同学可能会听到几次敲击声,为什么?【播放视频】回声现象【设疑】视频中好像有人在“学话”,“学话”的人存在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0第二自然段,找出有人“学话”的原因。【点拨】回声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

13、象,它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课件展示】回声的形成【设疑】既然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我们在教室内说话为什么听不到回声呢?【引导】0.1秒的时间太短暂,不易觉察,试着算一算,声源与障碍物至少相距多少m,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设计意图:学生自学与教师点拨相结合,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有利于突破难点)【学以致用】1.在屋子里讲话比在旷野里讲话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A屋子里噪声小B在屋子里,讲话人和听话人的精力都比较集中C声音在旷野里比在室内传播的快D屋子里有墙壁、地面、天花板发射的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拓展

14、提高】回声的应用 回声测距 回声定位【播放视频】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的回声现象。(设计意图: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过渡】声音经介质传入人耳,人耳是怎样将声音传给大脑引起听觉的呢?【播放视频】了解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设计意图: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声现象的认识,通过贝多芬失聪后进行音乐创作的精神,鼓励学生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按照要求感受在说话和不说话时声带的振动情况,说出自己的感受:说话时,声带振动,不说话时,声带不振动。按要求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实验1:(1)尺子发声时在振动;(2)当尺子停止振动时,不再发声。实验2:(1)橡皮筋发声时在振动;(2)当

15、橡皮筋停止振动时,不再发声。实验3:(1)被敲击的音叉发出声音,放入水中水花四溅可知音叉在振动;(2)当音叉停止振动时,音叉不再发声。理解利用“转换法”解决物理问题总结回答:1.尺子、橡皮筋、音叉发声时在振动。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思考,讨论判断各种声音的发声体:(1)鼓面振动发声(2)琴弦振动发声(3)空气住振动发声(4)声带振动发声了解常见的一些动物的发声方式:青蛙:气囊振动鸟: 鸣膜振动蝉: 鼓膜振动蟋蟀: 翅膀摩擦振动阅读教材,找出答案。了解声音的机械记录方式。拓展视野,了解声音的现代记录方式。【反馈练习一】1. 转换 振动 2.空气住交流讨论感性认识空气传声观察实验,聆听玻璃罩内的

16、铃声的变化,回答问题:1.铃声逐渐减小2.铃声逐渐增大3.空气可以传播声音4.真空不能传声理解实验中所采用的“理想推理法”。观看视频认识声音在空气中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交流讨论,说出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中传播的例子。1.钓鱼时,大声说话会把鱼吓跑2.古代打仗时,趴在地上听声音3.进行实验,通过感受总结得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观察演示实验,总结得出:液体也可以传播声音。【反馈练习二】1.真空不能传声2.气体(空气) 液体(水) 固体(骨头)自学教材,回答问题:1.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2.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340m/s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种类和温

17、度有关4. 声音在固体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学以致用】1.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2. 3次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观看视频,感受回声现象。阅读教材,找出“学话”的原因:回声根据自学内容,回答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计算并得出:声源与障碍物至少相距17m,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学以致用】答案:D观看图片,理解回声测距的原理,了解回声的应用。了解古老的回声现象 观看视频,了解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三、课堂小结引领学生学会梳理知识,使学生由知识点

18、的学习升华到系统的总结。(见附件1)梳理知识,说出本节课收获的知识和方法。四、课堂检测 师巡视、出示答案,有针对性讲评完成检测题(见附件2)五、布置作业 出示思考题题目 课后完成(见附件3)【板书设计】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二、声音的传播1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三、声速1声速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声速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3四、回声1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t0.1s2听到回声的条件: s17m3回声应用:回声测距、回声定位 【教学反思】一、教案

19、的“亮点”1创设情境引入时,播放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美国大片钢铁苍穹中太空大战的视频,通过电影中的伪科学,挑战学生的思维,破除思维定势,引导学生探索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新课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做实验,播放与生活密切相连的视频片段,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图片,让学生感受物理源于生活,物理就在我们周围,学习物理不难。3本节课采用了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方式,注重了物理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既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又包含了教师的精当点拨,既有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又有教师的演示实验,多种方式相互结合,使物理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4教学过程中,

20、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方法的指导,尤其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堂教学理念。5通过“课外延伸”、“拓展提高”、“科学世界”等栏目,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二、教案中的不足1.本节教学过程中“声音传播演示仪”的抽气效果不太好,结论几乎是教师口说和引导出来的。可以改为其他实验(如:用注射器对密闭的试管抽气,听音乐芯片的声音变化)或播放该实验的视频。2.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且零散,使实验教学的开放度不够高,没能让学生利用更多的器材进行实验。附件1 课堂小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_. 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_;_、_、气体都可以传声;_不能传声。传播: 形式:声音在空气中以_形式向外传播.声速: 声速: 1. 声速大小与介质的_和_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_m/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