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现状分析及其培养的研究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现状分析及其培养的研究_第2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现状分析及其培养的研究_第3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现状分析及其培养的研究_第4页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现状分析及其培养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现状分析及其培养的研究罗泾中心校 徐春 课题组成员还有高婷、薄惠琴、徐美玲、严静、蒋明霞、朱华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现状分析及其培养的研究”一文基于明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专业要求及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基本要素,揭示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现状,探寻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形成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这样的研究目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形成了“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基本成分、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素养”的情报研究。通过调查法获取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现状,形成了“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现状调查报告”。开展了语

2、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培养的具体实践:一是完成了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培养内容的建构。二是进行小学语文教师特质能力培养的实战:文化养成力与知识储备战;教学实践力与讲台实践战;人格魅力与拓展预备战;研究能力与科研突破战。除了寻找到有效的途径、方法,还建立了课题研究的良性运行机制。本课题经过三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一是构建了“互助互动,师生多向活动”教学模式,形成了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学生得发展。二是形成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培养的校本化内容、途径与形式,为教师培养提供范例,教师的成长。三是教师的发展带动学校的持续发展。关键词: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一、问题的提出:任何新课程的

3、实施,都会推动着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都需要教师行为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而教师行为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又决定着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成败。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几年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无论是一些教育专家还是一线教师,都把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的抓手,形成了一些具体的研究项目,如教师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的实践研究、师生语言互动的策略研究、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师教学行为的实践研究许多项目研有成果,为新课程实施者借鉴。然而我们总觉得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且参差不齐。与诸多因素有关联,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教师原有的学科特质能力。就目前研究来看,对教师教学行为改变的有效策略研究较多,对教师学科特

4、质能力方面的研究尚未涉及。1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在论述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时说:“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就是通过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主渠道是语文课堂,通过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与文本的对话、与同伴的合作获得,这就大大增强了语文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具有

5、较高的文学素养、写得一手好字、高尚的审美情趣、有丰富的情感等。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具备语文学科的特质能力。2新课程全面实施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的实施,其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和新课程一起发展,否则“新瓶装老酒”、“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的实施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新课程的实施,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老师必须具备:面向全体学生,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善于因材施教的能力;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善于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能力;优化教学过程,善于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巧于点拨的能力;注意教学反馈,善于评价学生学习态度、方法、效果的能力。对于

6、实施语文新课程,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优良的修养;在教学活动中妙在点拨,贵在引导、收放自如、驾驭全局;思想观念上,要从“知识、能力双基论”转变到“综合素质论”,从“工具论”转变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论”。3教师专业化发展对不同学科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做好教育事业,教师职业须向专业化发展,这已成为共识。教师专业化的又一层意思,我以为在教育内部还要组分。第一层面是职业专业化,第二层面是学科专业化,即由学科的专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同学科都有它的特定要求。正因如此,不同学科的教师须具有所教学科的特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发展得更快、更好。4当前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

7、发展的教学现状必须改变。现在的新教材增加了文学性、时代性、人文性,但尽管如此,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文学品位的语文课却还是让孩子们无精打采,甚至黯然伤神。这除了一些老师的理论和行为脱节外,还与语文老师自身的知识素养有很大关系。有些教师上课时,语言单调贫乏,干瘪无味,颠来倒去就那么几个词,虽然觉得意思没有表达到位,却又苦于找不到恰当的词句,语文课上得很“干”。既没有丰美的词句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又没有旁征博引给人以视眼的开阔。这表面上是语文教师语言功底的不扎实,而实质上是大多受文化与学识的制约。于漪老师的语言生动,词才丰美,富于感情,感染力特强;钱梦龙老师引章摘句,妙语连珠,让人回味无穷。他们之

8、所以能够吸引学生,应归功于他们丰富的知识素养。语文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面极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涉及古今中外。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的功底,还要懂得一般的历史、地理知识和科学理论知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千方百计去关注我们生活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切入点。彻底摒弃靠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吃饭的做法,树立起终身不断学习的观念。教师只有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进课堂,才能使学生的心田永远流淌着汩汩清泉。5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策略之一。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普通的农村小学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认为,关键是提高教师教学的业务水

9、平,而语文教师特质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也是事关学校发展的重要策略。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概念界定: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者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语文学科特质的认识有助于教师深入实施新课标。关于语文的性质,有 “工具性”、“人文性”、“言语性”等认识,综合分析以上认识结合自身长期语文教学与管理的实践,我们认为人格魅力是语文教师学科特质的灵魂所在,文化养成力是语文教师学科特质的基础所在,教学实践力是语文教师学科特质的关键所在,具备语文学科特质能力的老师是具备与新课改相适应的完整能力结构的个体。简言之: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就是语文教师进行语

10、文教学时特有的能力。包括教师的言语能力、美文鉴赏能力、文本解读能力、情境渲染、创设能力等。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明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专业要求及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基本要素,揭示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现状,探寻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形成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内容:(一)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基本成分、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素养。(情报研究)(二)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调查、访谈、课堂观察)(三)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培养的具体实践。(行动与个案研究)1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培养内容的研究。2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

11、培养途径和方法的研究。3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培养的绩效研究。研究对象、过程和方法:研究对象: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现状分析,发现其与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要求的落差,寻找相应的对策,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科特质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能力。三、研究历程“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现状分析及其培养的研究”系2007年宝山区教育科研一般项目。在2007至2009年三年中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方式,就“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基本成分、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培养的具体实践”

12、等,进行了比较规范的研究,取得了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实践(2007年3月6月)从2007年3月开始,我们着手研究存在于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中问题,寻找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语文教师素养的差距。于是,我们一方面开始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进行积极的实践。我们先通过广泛收集情报资料、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结合已有的的经验、体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我们从2007年3月开始先后进行了“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基本成分、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素养”的情报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现状调查”,个别访谈、课堂观察,之后我们做了详实的分析,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问题让我们陷入了沉思,老师们

13、要求学校加强指导的期盼增添了我们工作的热情。 第二阶段实践(2007年9月2008年1月)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从2007年9月起,我们开始了更深入的实践。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一是专题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是有关素质教育和有关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特性培养方面的理论。通过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经验,改进行为。二是专家指导。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静态资源和“专家系统”资源),自觉开展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是教学实践。我们的研究重点在实践,重点在课堂。我们通过两轮反思来实践我们的内容。第一轮反思主要通过备课设计、集体研讨、反思教学三个环节来进行。第二轮反思主要通过教学案例研究(实

14、践、反思、再实践)来实现。在摸索中,终于从语文学科的特质出发、从本校教师现状出发,完成了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培养内容的建构: 1.学科知识维度: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养成力的培养; 2.学科情感维度:小学语文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3.学科技能维度: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实践力的培养4.学科发展维度:小学语文教师研究能力的培养但是,探索出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有效形式等问题又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进入更深入的研究。 第三阶段实践 (2008年2月-2009年10月 ) 经过以上的实践,我们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收获和不足,于2008年2月又开始了深入探索,开始了小学语文教师特质培养的四个实战阶段:

15、1. 文化养成力与知识储备战 ;2. 教学实践力与讲台实践战; 3. 人格魅力与拓展预备战;4. 研究能力与科研突破战。这四个阶段的实战收获可真不少。除了寻找到有效的途径、方法,还建立了课题研究的良性运行机制。 总结阶段 ( 2009年11月-2009年12月)三轮的实践,为后续的总结工作夯实了基础。总结工作并不意味着实践的终止,我们的策略是边实践边总结,实践为总结服务。事实证明我们的做法是对的。研究永无止境,文中叙述的只是我们几年实践的总结,同时也作为我们新一轮研究的起点。四、研究形成的主要成果(一)了解了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现状教师专业化发展对不同学科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做好教育

16、事业,教师职业须向专业化发展,这已成为共识。教师专业化的又一层意思,我们以为在教育内部还要组分。第一层面是职业专业化,第二层面是学科专业化,即由学科的专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同学科都有它的特定要求。正因如此,不同学科的教师须具有所教学科的特质能力,根据课题实施的需要,我们对我校语文老师、周边几所学校的语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个别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现状,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与语文课标的距离 有些教师对新课改真正的内涵模糊,无法正确的解读文本,这样就无法有效地实施新课程,与新课改语文特质的培养自然产生了距离。如有些教师上课时,过于依赖多媒体,没有多媒体就无法开展

17、正常的教学;有些教师依旧让学生大量的抄写、大声呵斥,对课文的解读以自我为主,忽视学生或不善铺设问题进行引导而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我们认为无论是传统式的教学、或是过于花哨的教学,都不利于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对语文新课标的正确解读是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起点。2与新课堂的距离 调查中发现有的教师依旧靠一本教材、一本教参进行日常的教学。课堂上语言表达枯燥、单调贫乏,索然无味,颠来倒去就那么几个词,虽然觉得意思没有表达到位,却又苦于找不到恰当的词句,语文课上得很“干”。既没有丰美的词句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又没有旁征博引给人以视眼的开阔。这表面上是语文教师语言功底的不扎实,而实质上是大多受文化

18、与学识的制约。语文学科的文本内容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涉及古今中外,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的功底,还要懂得一般的历史、地理知识和科学理论知识,可见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量是基础。3与新教师的距离 新课改的课堂应该是生命成长的课堂,立足学生的心理与需要,构建显示多样的课堂,教师角色转变的是关键。而现实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依旧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甚至不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为了课堂的不冷场和教学进度,就兀自的抢着把答案意义说出,这样学生对于文本解读的权利就没有了,依旧死记硬背一个被动的答案,这对于学生的知识的构建、情感的培养与技能的形成都是缺失的,偏离了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19、以上新课改下“三个距离”的研究分析不足括扩新课改下教师不适应的种种问题,然而问题的发现让我们拥有了一种责任的清醒与知不足的探索与动力。新课改是自上而下的,语文教师的学科特质能力需要来自对于新课改的深入解读,于是我们结合自身的需求与不足对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基本成分、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素养,进行了以校为本的解读,这也是一所学校可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二)明晰了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基本成分、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素养。结合新课改要求与现状分析,我们明晰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基本成分、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素养,这样才能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发展得更快、更好。1.语文学科意识的建立 新

20、课程的实施,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观念的转变首先来自自觉语文意识的形成。教师自觉的语文学科意识形成,有赖于教师对于新课改的悉心解读,确立自己独特的语文教学主张。教学中体现为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并学会自觉思考与专业发展。这样就不会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而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丰富的形式进行再创造活动,围绕新课标的要求挖掘教材、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语文学习中进行沟通合作,最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并将不断完善与丰富自己的教学主张。2语文学科理念的形成 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师生表达为质”的语文教学理念理念。 “教”与 “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有效教学”的概念在国外已经研

21、究了许多年,“有效教学”的最核心理念,就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而我们认为“以师生表达为质”是语文学科促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形成的体现,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实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保障。“以师生表达为质”同时培养一批适合我校的专业化语文教师,使得教师能够得心应手地把握教材、组织教学,真正实现语文教学“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3语文学科角色的转变 语文教师应善用语文学科的教学资源,及时转变语文教师的传统的角色,创设公平、活泼、互动、师生生命共同表达的课堂。无论是新课改的要求还是语文学科人文特性,都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主宰

22、者转换为平等的交流者;从单向的传授者转换为互动的合作者。合作不是单向的,要学会与学生合作、与其他教师合作、与家长的合作、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从呆板的经验者转换为教学的创新者语文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新课程为语文教师自主的空间,有助于语文教师发掘自身的潜能,进行语文教学创新,成为一个有着个性化教学风格的语文教师。4语文学科能力的提升 能力是“我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与一定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教师的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到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教学的组织以及语文教学的效果。不断变更的社会对语文教师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它不仅仅包括一般能力,如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能力;调控

23、课堂教学节奏的能力;把握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等,还包括诸多反映新世纪要求的特殊能力:研究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等。(三)建构了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培养内容在我们明晰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基本成分、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素养后,我们立足于语文教学一线课堂阵地,以小学语文教师课程执行力为目标,以语文学科意识的建立、语文学科理念的形成、语文学科角色的转变、语文学科能力的提升为线索,进行了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培养内容的设置。1.学科知识维度: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养成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养成力是小学语文学科特质的基础所在。语文教师

24、角色要求促使广大教师要努力构建一种新的知识结构,这种结构不再局限于“语文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更强调 “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 + 掌握2-3门学科专业知识+ “教育学科类”知识。除此之外,丰富的阅读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小学语文教师语文课程解读能力、执行力。2.学科情感维度:小学语文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人格魅力是语文教师学科特质的灵魂所在。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具备完善的人格,有助于提升美文鉴赏能力,不仅是教师专业的要求更是语文学科特质的要求。3.学科技能维度: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实践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实践力是语文教师学科特质的关

25、键所在。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实践中言语表达能力等语文学科特质能力的培养,是具备与新课改相适应的完整能力结构的个体。4. 学科发展维度:小学语文教师研究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研究能力是语文教师学科特质的水平所在。语文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语文教学科学研究是语文教师学科特质发展的必经之路。(四)探索出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有效形式建构了以上小学语文学科知识维度、学科情感维度、学科技能维度、学科发展维度进行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培养内容后,我们依然是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培养的主阵地课堂进行了实施。1. 文化养成力与知识储备战 学会解读文本

26、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是一种专业知识、言语技能、伦理情操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综合素养,需要丰富知识的储备,形成的一种语文教师特有的文化养成力。 讲授法 主要方式是专题学习与培训。学习内容主要是有关素质教育和有关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特性培养方面的理论。通过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经验,改进行为。几年中,我们认真学习了课程标准、市教委六项教学工作意见部分内容、现代教学之“细节研究提问”、小学语文教师之“文本细读和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之“文本解读的方向在哪里”等相关材料。指导法 主要是专家引领与指导。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静态资源和“专家系统”资源),自觉开展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7、。聘请资深教研员担任课题研究顾问,每周一次指导教师开展校本研修。自学法 给予教师接受知识的消化、自我解读、自由阅读、自由吸纳的空间。老师们采用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做到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做了一些学习笔记,通过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经验,改进行为。学校配置大量的、种类多样的书以供教师阅读,丰富教师的阅历、开阔教师的视野,促进深厚文化底蕴的形成。2. 教学实践力与讲台实践战 我们的研究重点在实践,落脚点在课堂。我们通过两轮反思来实践我们的内容。第一轮反思主要通过备课设计、集体研讨、反思教学三个环节来进行。第二轮反思主要通过教学案例研究(实践、反思、再实践)来实现,在教学实战中培养语

28、文教师学科特质的综合能力。(1)解读课程的能力 以教研组为团队,自校本研修中提升处理教材与设计教学的能力、确定具体教学目标的能力、确定教学结构的能力、选择教学策略的能力。为构建有效课堂,我们又以一个年级为行动组,围绕一个专题,选择有代表性的文本,进行校本化解读,逐步培养教师解读课程的能力,如: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借助拼音识字、用部首查字法识字、用音序查字法识字);二年级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划出词语、句子并提问;围绕课题提出问题;针对课文的疑难处提出问题);三年级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实践研究(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对感兴趣的词句提出问题、针对疑难词句、带点词语提出问题、围绕中心提出问题);四年级培

29、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实践研究(针对课题、课文内容、重点词语提出问题并解答。针对文中归重点句子提出问题并解答;针对疑难处提出问题;针对句子中词语的作用提问); 五年级学生默读技能训练的研究(加快默读速度、带着问题默读并解答、默读理解题意、默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中心、边默读边感受课文描写的景色和叙述的事情,体验思想感情、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等。(2)课前的预设能力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语文教师不能一言堂。精彩生动的课堂需要教师做充分的预设。充分的预设,来自教师对文本充分而深刻的解读。教师课前周密的策划,就是对教学的预设。这周密的策划来自对于文本的解读、对于学生的解读、对于教学资源的开发。凡事预则

30、立,不预则废。在语文教学中,过于的预设效果会适得其反。在我们探索中,一次一位教师的课上,让人惊奇的是一个学习不是很好的孩子读得最好,归其原因原来其余孩子预习得太熟了,上台只顾着背书了,忘记感情与节奏、更没有了生成的思维,因而只有他对问题能够一字一字朗读得很认真、很清晰、且富有感情。可见,要做到预设有度,教学设计要具有动态生成点。因此,我们建设了“问题枝干式”教学法,就是解读文本时设计几个“枝干式的问题”,进行可谓层层递进的学习,这样不仅为学生找出了文章的脉络,而且有助于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思维的生成。如家乡的桥一课:“枝干式的问题1”:他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桥呢?家乡的桥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

31、一:如学生讲到喜欢看桥名,请他读读桥名。引入:那么多桥名,家乡小桥的名称可真多,很多很美。还有其他的内容让你印象很深吗?预设二:下棋、故事、捉迷藏引入:还有什么想说的?预设三:印象最深的是桥的造型。板书:造型千姿百态名称充满情趣孩子们的乐园“枝干式的问题2”:为什么说“过户桥”是最简单的桥?“单拱桥”是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桥?(从文中找依据)预设1:学生会抓住“搁”一词来说明。相机朗读(读快一点)预设2:学生会抓住“”、“缀”、“雄赳赳地屹立”、“穿梭”等词来说明。相机朗读(有轻有重,有快有慢)这样的枝干式问题与预设,紧密联系了从篇到段、从段到句、词、字的教学,符合儿童发散、跳跃性的思维,为孩子

32、丰富的思维保留了生成的空间,同时引发了学生自己儿时的生活,童年的美好回忆,为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构建了平台。(3)课堂的组织能力我们认为语文课堂的组织能力包括营造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提升收放自如的调控能力、开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打磨优美精练的教学语言等能力。一是通过“双轮式”课堂实践来锻炼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组织能力。第一轮课堂实践主要通过备课设计、集体研讨、反思教学三个环节来进行;第二轮课堂实践主要通过教学案例研究(实践、反思、再实践)来实现。在“双轮式”课堂实践中教师学会自我解读文本。燕子过海课堂实施情况分析:课的开始点击画面,出示燕子图,来随即学习生字“燕”,然后出示“大海啊,天连水,水连

33、天,望也望不到边。”请学生自由读句子,老师指导朗读,直至读出海的一望无际的感觉,此句为下文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打下了铺垫。接着结合课文语句,在文中找出重点句。用问读方式出示:燕子为什么在海上飞?教师出示句子“一群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的燕子,在海的上空不停的飞呀飞呀”体悟句意 ,指导朗读。并让学生做会小燕子,身临其境谈感受,真切体会“疲倦”的意思,创造性思维可得到发展。在理解、朗读课文的环节中,为了体现学习主动性,重点指导学生要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试着把重点词读好,读出味,如“不停地”“像雨点一样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的“伏”字,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就是对燕子“太疲倦“的最好理解。总之,一

34、句话,千言万语都在“读”中。在“双轮式”课堂实践中形成教师风格迥异的教学方法。就拿二年级松鼠的尾巴同一节课来说,我校陆雪梅老师与陶文群老师通过“双轮式”课堂实践,形成了属于自己风格的、可自如收放的语文课堂。有的老师通过可爱的图片引入、活泼生动的语言营造活泼自在的课堂氛围;通过出示“快乐学习单”提升收放自如的调控能力;通过“枝干式问题的预设”开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通过自己绘声绘色的描述与引读打磨了自己与学生优美精练的教学语言等能力。有的老师通过“文字龙”、“送词宝宝回家”激起积极上进的课堂氛围;通过“选择喜欢的内容”提升收放自如的调控能力;通过“毛绒玩具”、“分角色朗读”的开展尊重学生的个性

35、化教学、 “演一演”以及“说话训练”中锻炼了师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构建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语文教师的课堂实战能力。我们把“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内容定为“会提问、会体验”,如果培养了学生的“两会”就是实现了自主学习这一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探索出“互助互动,师生多向活动”这一教学模式(简称“六步三段两分支”)“互助互动,师生多向活动”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对教学环境的创设,师生情感的交流,让学生在疑中学,动中学,趣中学。在课堂实践中,实现师生双发展。 “互助互动,师生多向活动”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同学的合作,教学中介(教材、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手段

36、)的交互活动行为的发展规律为主线,同时力求反映其与学生认知过程,情绪过程的对应关系的教学结构框架。其图如下:教 师学 生 学 生“互助互动,师生多向活动”教学序列表(见附件)“互助互动,师生多向活动”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第、步为启动阶段,其作用是引起学生注意,为新知识增长建立同化的支撑点,让学生了解目标,引发学习动机,让学生的情绪进入特定的教学环境中,符合安德森的“激活论”和奥苏伯尔的“同化论”。也符合心理学中“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动因”的心理学原理。第、步为联动互助阶段,在对呈现的新知识产生认知冲突中,引发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因。教师因势利导,组织有序的师生多向交流活

37、动,在互助互动中解决认知冲突,获得成功的感受。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的适当部位,从而组建新的知识网络结构。学生在多向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展现自己的才能,为自己的成功的喜悦引发更强烈的探求欲望。是第三阶段“互助能动”知识的必要性条件,情感的支持性条件。第、步为第三阶段。在学习习得新知识的前提下,通过互助进行内联,把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然后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技能。在创造性运用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互相启发,教师引导,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不同情景下的技能操作,有训练学生思维的多维性、流畅性和灵活性的作用,从而培养与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群体的自我表现中,学生的情绪达到了活跃的高潮,为今

38、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形成促进继续学习的良好循环。“六步三阶段教学”中的三个阶段和六个环节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环环相扣的统一的整体。当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班级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或镶嵌或简化。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违反它的基本过程的不可逆性:知识的呈现、内化、应用、创新;所对应的互助互动行动是 启动 联动互助 互助能动。这种综合概括的教学过程结构,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最大参与,他们始终处于相互配合和协调之中。我们对各种教学策略进行筛选、改组,形成具有优化“互助互动”特征的大教学策略。a、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策略。b、环境烘托策略。c、教学组织形式的参与策略。d、人际合作

39、策略。如在“会提问”能力培养的实践中,我们在“导”字上下功夫,从“能问”到“善问”,在提问的广度、深度、系统性、逻辑性上加以引导,组织中高年级的“提问”能力训练的课题教学和片断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备课、上课、评析,积累个案,探索方法。具体如下:(1)指导学生在自学中提问;(2)启发学生在讲读中提问;(3)引导学生在感悟后质疑。以智烧敌舰一课为例,我们就是在“互助互动,师生多向活动”教学模式下,在学生提问能力训练基础上的教学过程,它跳出“情节分析”的旧模式,从整体入手,聚焦课文重点(即“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那句话),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从“疑”处着力,引导学生探疑、质疑、释疑,以

40、求得对课文难重点的突破性领悟。具体是在“呈现目标,指引注意”(即“如何智烧敌舰”,引导学生注意这个“智”)后分三步进行学习:首先,让学生在找到描写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句子后,细读这句话,在“有疑”处作标记。回忆所学的提问方法(即“针对句子内容、重点部分、关键词“等角度提出问题和“用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语言表述问题),生生合作,提出问题,并将问题表述清楚;然后,运用所学的思考解疑方法,或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或演演画画师生、生生合作,以达释疑解惑之目的。最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问题提示,展开想象,再现“智烧敌舰”这精彩一幕。课堂上,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合作,走进角色,似阿基米德一般仔细

41、观察、思索分析、推理判断,兴致勃勃地研读文本,求得依据,深悟阿基米德的智慧,感叹人类智慧的力量。这个学习的过程就是“从有疑到释疑,而后产生新的疑问”的过程。(4)课堂评价能力。课堂评价是新课改重要的一环也是最难的一环,包括设计练习的能力、处理作业的能力以及综合评价能力。我们课题组以自我评价为核心的,形成了“白描与多向”对话式的评价。教师培训中多项对话展开白描式的四步对话法:课堂评价项目:课堂评价的项目名称;白描评价:对于课堂设计练习、作业的处理、课堂学生的评价等,不下对与错的判断,而只对这个评价发生的状态进行白描。评价诊断:客观分析课堂设计练习、作业的处理、课堂学生的评价等的出发点与原因,挖掘

42、行动背后的理论,提出有效建议。评价建议:根据提出的有效建议,反思自己在专业技术层面和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评价,提升课堂评价能力 。宝山区罗泾中心小学课堂评价能力报告评价人语文组全体成员评价时间2008.9.23项目类别课堂组织能力评价评价项目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白描评价1.在这节课上学生学得比较投入、朗读真切,情感充分地被调动起来。教学的每个环节能够环环相扣,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针对课文句子理解而设计的说话和想象这一训练,学生较为沉默、表达的同学不够确切。3.课文的结束内容登山健儿登顶时学生没有体会喜悦的激情。评价诊断1. 1.对学生的朗读指点比较到位,同时达到了

43、让学生通过朗读这一 2. 渠道来体验人物的情感这一目标。2.主要原因是给予学生的时间比较少,没有给学生空间去思考去体验、感悟,方法指导不够。3.设计的情节比较精彩,但是学习激情和体验还没很好的被调动起来有些。精心设计的训练点还没有到位,特别是没有让学生有足够的学生时间去思考,去提出问题,仅仅停留在表面这一层次上。评价建议1提升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差异与内在需要,句子理解而设计的说话和想象训练中给予更多学法指导。2教学设计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巧妙地进行课文知识的整体架构与链接,借助生动的形式,把现成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情景,使得学生对于登顶的喜悦有着油然而发的感

44、情。(附修改后,再次实施的教案)(5)课后反思能力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考尔德希德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说,语文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具有反思的条件和能力,形成了四种反思的方法:听而思 教师聚集在一起,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形成的解决办法为所有参加的教师所共享。说而思 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并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结果,随后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看而思 教师对他们在

45、课堂上的录像进行观看,自我对照。写而思 写作是语文教师的特长,老师们或在常态课、或在研究课后都写有较高质量的教学随笔,记录了教学的得与失,还写有改进的具体做法,在这样的问题循环过程中,教学技能有了相应的提高。课题组每学期围绕一个专题撰写教学案例已成为一项常规工作。3. 人格魅力与拓展预备战(1) 进取的精神 进行语文教师学科竟赛,提高实践能力,做有高尚师德的专业教师。邀请区教科研专家为教师作案例撰写的专题辅导,结合辅导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我与新课程改革”案例评选活动、“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及对策研究”征文活动。组织并开展了全校学生的写字比赛、35年级部分学生的作文竞赛;以教研组为团队,开展青年教

46、师基本功竞赛、课堂教学评优活动等。(2)弹性的心灵 定期开展教师休闲活动、心理辅导活动等,消除教师职业的倦怠,保持一颗活泼向上的心,积极吸纳新鲜的信息,也是我们坚持做的事情。(3)美的仪表 语文教师的外在的仪表美和内在的人格美结合的魅力,对学生具有无声的教育和示范作用。所有这些元素的完美结合将会使语文教师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出色地演绎“教师”这一角色。4. 研究能力与科研突破战 以2009年为例,我们继续在总课题的引领下,开展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教学研究”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确立本教研组的的教学研究主题,备课组从小处着手,进一步细化

47、教研组研修主题,确立研修专题,形成“学校总课题教研组研修主题备课组研修专题”: (1)分阶研修 教研组内开展教学研修。围绕主题每个教研组一学期开展2次组内研修活动,并做好相关纪录。第四、第八周低年级语文教研组研修活动;十二、十四周高年级语文教研组研修活动。(2)核心备课 备课组进行系列研究。选择教材内的一篇课文或一个教学点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实践研究活动:教材分析、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调整。(3)资源储备 人人积累“五个一”资料。人人参与研究活动,并完成一份说课、一份教案、一堂研讨课、一份教学反思、一份教学改进记录。人人针对自身的教学问题开展小课题的研究,选题角度小,有价值,保证了

48、课题的真实有效,避免了研究中假、大、空的现象。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探索了语文教学规律,更进一步全面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科特质,学科的研究能力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科特质水平的体现,而且还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科特质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五、研究的成效分析我们认为,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的培养效果如何,关键看语文课堂是否教会了学生如何学?学生的学力是否提高?基于此,我们研究的成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了“互助互动,师生多向活动”教学模式,形成了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学生得发展经过实践研究,我们构建了课堂实践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基本形式如下:教师活动:

49、呈现目标 激活旧知 呈现信息 反馈调控 促进迁移 指导再创学生活动:了解目标 产生疑问 选择新信息 重组信息 变式练习 应用技能学生认知过程:唤起感知消化同化迁移应用通过学生互助互动行为发展的三个阶段、六个环节、六个过程以及师生互助互动的三个特征六个步骤,形成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引起注意,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准备开始激活旧知,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投入外化行为,产生认知冲突内化认识,多向活动内化巩固强化学习,发现规律,形成认知图式发展开拓发展,创新应用发展(二)形成语文教师学科特质能力培养的校本化内容、途径与形式,为教师培养提供范例实践中,我们明晰了语文教学科特质能力四个方面的基本成分,建构了四个方面的培养内容,通过“文化养成力与知识储备战、教学实践力与讲台实践战、研究能力与科研突破战、人格魅力与拓展预备战”等途径,依托课堂,以师为本,助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也可为周边地区的学校提供一些经验与做法。案例一:陆雪梅老师,这位教龄只有6年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我校的校本课程大家一起学木偶就是由她主持编撰而成的;她写的师德小故事被收入时代的火花一书;在区第二届心理辅导活动课大赛中获三等奖;另有三篇征文获市、区等第奖;在区拓展型课程教学评优活动中获一等奖,并代表宝山区参加市级比赛,获2009年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二等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