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课回顾历史关注社会走向未来第一课时内容点析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流传很广的传说故事,一般将此事作为大禹重要的英雄事迹之一进行讲述。而教材选取本案例的目的是以人们耳熟能详的传说导入正文,以此来说明进入文明时代的人类已经由最初的恐惧自然,转变到认识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上。这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专题探究:述说黄河的故事内容点析1.图6-9既勾勒出黄河的流经区域,又展示了流域内主要的早期人类和文化遗迹,它与文字内容结合,说明黄河流域不仅是中国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历史上直到南宋以前的经济发达地区。通过示意图,可让学生体会黄河流域对中华文明发源与勃兴的重要意义。2.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口头传说和文物
2、考古资料等,可知自人类社会诞生后,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黄河流域,并在这片沃土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教材从王朝的建立与更替、文化的发展、建筑的奇迹和城市的兴起等方面列举实例,说明黄河孕育博大深厚文明的历程。3.图6-10选自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卷。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描绘了北宋后期,宋徽宗时代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以及清明时节当地的自然风光。全图分为三个段落,东京郊野的春光、繁忙的汴河码头和热闹的市区街道。教材中选用的是第三部分,即反映市民生活的热闹街道场景,用以说明历史上黄河流域城市的繁荣。4.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3、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专制国家。当时秦的都城在咸阳,即今天陕西咸阳市以东。它位于黄河的支流渭水北岸,水陆交通都很方便。秦始皇先后在渭水南北两岸修建咸阳宫、阿房宫和上林苑等宫殿;此外,在打退匈奴,收复失地后,又在黄河流域附近设置郡县,并从内地移民到这里戍守和垦荒;这些,都使黄河流域的环境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此后,历朝历代对黄河流域也多是破坏性的开发,曾经“翠柏荫峰”“杂树交荫”的黄河流域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5.黄土高原植被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破坏。第一次大破坏发生在秦、西汉时期,第二次发生在唐、宋时期,第三次大破坏发生在明、清时期。每一次都是屯垦移民,砍伐森林,伐薪烧炭。黄土高原区重要的原
4、始森林区完全消失,鄂尔多斯高原的草原沙化,失去森林植被的涵养,黄河一天天暴虐起来,而与黄河水患的搏斗,成了中原大地上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6.自古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就以迁徙频繁著称。从公元前6021938年间,黄河平均三年出现两次决口,大的改道26次,也就是说每百年左右有一次大的改道。图6-12中所示的“禹河故道”是黄河的原始河道。由于黄河改道次数较多,教材选取了河道迁徙十分明显的西汉、南宋、明清几个历史时期制成示意图。通过不同颜色的比较,可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历史上黄河河道的变迁过程,它同时与上面提到的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有密切联系。学科王7.黄河流域成为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因为黄土地温暖湿润,草木繁
5、茂,土地肥沃,利于耕种。但是,黄土地土质疏松,天旱时质地坚硬,遇到雨水很容易分散崩解,抗蚀能力降低,因此植被一旦破坏,水土流失就极其严重。图6-13呈现出一幅失去植被保护,而被流水切割成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面貌。8.黄河断流是黄河发展史上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综观黄河断流的原因,虽然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叠加所致,但其中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人口剧增、开发不当、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资源缺乏统一管理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了黄河断流。图6-14是根据黄河水文监测站河南利津站的数据绘制的从1972年黄河第一次出现断流,到1997年黄河断流天数最长的26年来断流统计图。从图中不难看出黄河断流已经愈演愈烈。活动
6、目的本节主要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有很多方式,如何选择一个最佳的视点,让学生在懂得相关道理后,能够从探究活动中深刻体会这种复杂的关系呢?为此,活动以学生熟悉的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为例,通过黄河文明的演进与黄河流域环境的变迁两条线索,展示了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材料先从黄河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和它的现状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黄河流域的环境如此恶劣,但是为什么人们还把它称为母亲河?它有着怎样的历史呢?又是如何成为今天的这种状况呢?接下来,材料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依次描述了自古以来黄河流域的环境状况和文明成就,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古以来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密
7、切关系。而伴随着文明的进步,黄河流域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现在,黄河流域各方面的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较为完整的叙述之后,教材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之后有所感悟,有所行动。即让学生通过最为熟悉的母亲河的变迁入手,意识到人类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学会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并积极行动起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学科王实施建议导入建议建议一:复习导入根据七年级上册学过的如画的梯田,教师可展示梯田景观图片,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都赞誉哈尼人的梯田呢?”(因为它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然后进一步指出:“哈尼人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探寻出了一种面对自然所应该遵
8、循的原则和态度。这正是哈尼族梯田文化蕴涵的精神实质:感激自然、顺应自然、善待自然。本课我们将专门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由此导入新课。建议二:提问导入教师可以先播放中华历史五千年的主题歌:“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听完后引导学生回忆八年级“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相关内容,然后提问学生:“早期人类文明大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有哪些?”(如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能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之间怎样的关系?”由此导入新课。学科王课前准备:虽然学生们对黄河的变迁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具体的演变历史,大部分学生尚不熟悉。因此,建议教师提前收集
9、与黄河历史及其环境变迁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纪录片,如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成就、主要的传说故事、著名的城市和艺术发展等。教师也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有关黄河的故事,在课上与其他同学分享。由于本探究活动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的史地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建议教师先让学生把握活动材料的内容,知道本节课要开展的活动及目的。接下来,教师与学生一起,结合文字内容,分析、理解相关示意图、统计图和插图表达的意思。最后,师生共同探讨、解答活动中提出的问题。1.对文明的发祥与勃兴之地的教学建议学科王首先,可展示黄河流域早期人类文明遗迹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文明发祥地的认识。除了课本所说的黄河文明的结晶之
10、外,还可让学生举出其他文明的例子,进一步加深对文明的勃兴之地的认识。2.对植被的消褪与文明的演进的教学建议学科王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引导他们讨论:“黄河流域的植被为什么会消褪?”然后,结合图6-12、图6-13和相关的投影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历史上黄河河道的变迁情况和黄土高原植被经历的三次大破坏。最后,教师可请学生对黄河流域植被消褪的原因进行归纳,使其认识到:人为因素是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改善黄河流域的环境呢?”由此转入下一目。3.对让黄河不再哭泣的教学建议教师可直接提出以下问题。学科王 黄河为什么会断流?断流带来了哪些后果?(鼓励学生根据收集的材料回答,并让学生认
11、识到人为因素是最主要原因。) 现在有哪些保护黄河的活动?你有没有积极行动起来?最后,师生一起讨论教材给出的思考题。【活动答案】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图片,以及教师的补充和自己的了解进行回答。回答时主要围绕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展开。 主要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政府或个人在黄河流域发展方面的所作所为进行评价。其中涉及到的内容会比较复杂,教师应从全局把握,对学生的讨论给予指导。至于保护计划的制订,不要求全面、系统,只要能抓住重点即可。 这是一篇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小论文,牵涉到的东西比较多,教师应给出一定的建议,如让学生选择黄河变迁中的一个问题展开
12、讨论,不要涉及太多内容。学科王学科王第二课时内容点析1.“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是中国古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在谏臣魏征去世后,追忆魏征时所说的话。据新唐书·魏征传记载:唐太宗在魏征去世后感叹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唐太宗的话是表明魏征的重要性,而教材引用此话,意在说明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对国家兴亡有重要意义,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更是如此。2.为了进一步说明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教材列举了有关案例。一般认为,秦的灭亡与其实行的暴政、苛政、连年战争有很大关系。为了避免重蹈秦的覆辙,汉初统治者实行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稳
13、定统治,如休养生息,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缓和阶级矛盾等。正因为如此,汉朝初期,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国家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繁盛。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留给世人的教训十分惨痛。为了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二战以后,世界各国人民不断反思历史,对极右翼的活动和思潮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与其进行坚决的斗争。这些都说明了认识历史、反思历史、吸取历史教训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前进。专题探究:“我的历史及其年代尺”内容点析图6-15表现的是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葡萄牙共和国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隆重举行的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
14、国从此开始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图6-16是2001年7月13日,在得知北京申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成功的消息后,大学生们鼓掌欢呼的热烈场面。图6-17是2002年11月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场面。图6-18表现的是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时,医护人员全副武装抢救“非典”病人的情景。图6-19则是香港的初中学生准备参加中考进行咨询的场景。这些图片所反映的都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经历过,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历史事件。学生通过回顾这些事件,可把自己的成长经历融入到社会中,体会个人成长的历史与社会前进的关系。学科王活动目的本专题探究联系学
15、生的个人成长历史,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探讨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为了突出个人的成长与历史、社会之间的关系,探究先以“撰文叙史”的形式,选取学生能够从媒体、学校的学习或实际生活中获知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让学生回顾这些事件发生时自己的所为与所思。旨在让学生积极参与或关注重大事件,感受重大事件或历史人物对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交流分享”是在上一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就某一具体事件展开讨论与思考,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让学生找出不同个体对同一事件理解上的差异,并探究存在差异的原因,由此促进学生从多个角度探究历史。“我们会得出的结论”在上述讨论与探究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归纳,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
16、历史与今天的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联的,人的每一次进步都要不断地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而我们现在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将来的历史。只有正确认识历史,个人与社会才能获得长足发展。实施建议学科王导入建议故事导入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毛泽东与资治通鉴的故事(见“参考资料”)。讲完故事之后,可启发学生思考:“毛泽东为什么偏爱阅读历史书籍?他要求标点资治通鉴的目的是什么?”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讨论,由此导入新课。由于本专题探究在设计上已经采取了逐层递进的方法,将活动的每一个步骤及其目的都较为清晰地展示出来,因此,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直接根据教材展开。对于“撰文叙史”中的历史事件,除了教材上提供的之外,教师也可以从本地学生
17、的实际出发,选取他们熟悉或较为了解的事件。在选取事件时,应注意结合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将学生的个人感受融入到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交流分享”中的事件既可以是学生自由选择的,也可以由教师提供。最后的结论部分既是对前面活动的总结,也是一种提示。因此,教师也可引导学生结合探究中个人的感受,写出自己的结论,将整体感受与个人感受较好地结合起来。学科王【活动答案】学科王 本专题探究中的问题多是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与他人展开讨论,写出个人的体会。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经历不同,不要求有统一的回答。只要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每个问题作出较为真实合理的解释即可。第三课时内容点析1本目是在学习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
18、的关系后,着重强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由于该目是历史与社会全套教材的结尾,学生们马上要结束初中阶段的学习,开始另一种全新的生活,他们将更多地接触社会,因此,本课以“走上社会之路”为题,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探究人在社会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及其解决办法。2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而是通过一些客观的描述,告诉学生社会是人类诞生后才出现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为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专题探究:社会生存演练内容点析1.图6-24至图6-27 通过漫画的形式,将社会生存演练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一一表示出来。从漫画中可以
19、看出,每个问题的选择都不是惟一的,而作出怎样的选择要联系实际而定。通过漫画,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决定如何面对多种选择。2.在生存演练的基础上,教材将如何面对多种选择的情境扩大到广泛的社会生活之中。图6-28至图6-31选择的都是社会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境,这里展现的只是每种情境下可能的一种选择。同时,由于个体的差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每个人在同一情境中作出的选择会有所不同。教材以图片的形式告诉学生,必须认真思考或与他人合作,才能作出恰当的选择。活动目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把握人与社会的关系,专题探究设置了社会生存演练的几种情境,以及演练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问题和必须作出的选择。其中,前四个标题讲述
20、了同一个主题的问题,即模拟一次社会生存演练。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演练的整个过程,教材从演练的基地、同行的伙伴、携带的物品和处理演练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勾画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演练经过。活动以社会生存演练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选择,在过程中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相处与合作,达到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学科王“我们怎样选择”是在模拟生存演练的基础上,将目光投放到现实生活中。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情境,让学生展开讨论,就各自的想法进行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在面对多种选择时作出最佳选择。实施建议导入建议复习导入教师可让学生回顾七年级第六单元第一课“在
21、社会中成长”的相关内容,然后提出问题:“我们每一个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我们除了是社会的一员外,我们与社会之间还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由此导入探究活动。学科王本专题探究五个层次之间的内容是按照逻辑顺序,逐层展开的。由于教材本身提供的活动思路和探究问题比较多,教师可直接就专题探究中的问题逐个展开。建议根据全班学生人数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需要注意课堂时间的把握。【活动答案】“这是什么地方?” 城市、乡村和郊野的地理特点和人文情况,可回顾七年级上册人文地理的内容进行回答(以下供参考)。学科王城市一般规模较大,人口密度高;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发达;城市的建筑密集、高大,并有一定的规划;人口流动性较强,还有大量外来人口;在物资、人口、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与外界存在着大量而频繁的交流。乡村规模较小,通常是一个或几个自然村组成;人们大多从事种植业,栽培业,养殖业,牧业或渔业等;村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管理标准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水暖系统安装与环保监测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劳动争议处理劳动合同范本合同模板3篇
-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自由力量训练课程设计
- 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2篇)
- 超重失重物理课程设计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拍卖公证合同3篇
- 通信bpsk课程设计
- 船政课程设计
- 中医护理技术之耳针法课件
- 人工开挖土方施工方案
- 佛山市顺德区2023-2024学年四上数学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环境毒理学(全套课件499P)
- 成品烟道安装施工方案
- 耳部铜砭刮痧技术评分标准
- 2022年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电子版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后习题答案李春葆 编
- 因公出国教育谈话记录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完整版
- 湖北世界最大跨度三塔全悬吊悬索长江大桥建设移交B投标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