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2013高三上质量检查试题-历史_第1页
福建厦门2013高三上质量检查试题-历史_第2页
福建厦门2013高三上质量检查试题-历史_第3页
福建厦门2013高三上质量检查试题-历史_第4页
福建厦门2013高三上质量检查试题-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福建省厦门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历 史 试 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图l中的人物为后世所称颂,主要是因为他 A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B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C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D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 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一主张应出自先秦“百家”中的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2、 D法家3以下汉字及其书写材料,按其盛行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4“近侍的逐步政务官化,或称御用机构逐步演化成中枢机构,是传统政治体制运行机制的一大特点。”下列选项,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秦朝三公 B西汉中朝 C唐朝六部 D元朝行省5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来看,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A攫取特权 B倾销商品 C掠夺原料 D资本输出6今年三月十九丑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160周年纪念日,厦门市某中学历史教师组织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讨论。下列同学对其两个纲领共同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A体现了农民的诉求 B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 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7

3、从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中,可得出的历史信息是1920年1936年1920 1936年平均增长( %)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官僚资本1842222121 18民族资本2 5157816 328812 41 A国民党统治时期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B民族资本发展得益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扶持 C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D民族资本发展速度快于官僚资本8张之洞在劝学篇中阐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 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他所说的“新学”不可能包括 A西方政治制度 B西洋生产工艺 C外国

4、历史知识 D近代科学技术9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下令禁止缠足,并指出缠足“废天理”等七大罪状,致使“四万万人半成无用之物,必将使民族衰落”。宣统三年(191 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材料共同反映出清末民初的移风易俗具有明显的 A民主色彩 B革命色彩 C封建色彩 D政治色彩10武昌起义成功了,辛亥革命却失败了;北伐战争胜利了,国民大革命却失败了。断言两次革命“失败”,均着眼于 A没能推翻旧政权的统治 B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C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列强扩大对华侵略11程思远回忆: “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

5、做了介绍。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这反映了论持久战 A成为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B对国民党抗战产生一定影响 C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 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2所示照片中周恩来接待 的外国客人来自于 A缅甸 B印度尼西亚 C印度 D巴基斯坦13新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开始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 列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14“如果把中国改革开放30年划分为两个阶段,惊涛骇浪的1992年无疑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年,中国 A做出

6、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 B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C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5 “在社会生活中,没有绝对的道德和律法,无论它们是否由神灵制定:一切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该观点的哲学基础应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人不是他人的工具 D美德即知识16严复曾指出欧洲古代政治大体上可分为三种:“日满那弃者、日巫理斯托格拉时者、日德谟格拉时者”。其中,第三种指的是 A君主政治 B贵族政治 C寡头政治 D民主政治17“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

7、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 A智者运动 B十二铜表法 C文艺复兴 D宗教改革18“随着他的去世,维也纳古典主义也就到了尾声,他已经让人感到了浪漫主义的临近。”文中的“他”的代表作品是 A唐璜 B日出印象 C向日葵 D英雄交响曲19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兴起 B号召人们用暴力推翻封建制度 C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D形成反封建的思想解放潮流201787年宪法颁布后,就国家结构形式而言,美国成为一个“联合的国家”,即 A联邦制国家 B邦联制国家 C共和制国家 D分权制国家21“民主的方法是做出政治决定的一种制

8、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中,个人通过竞取人民手中的选票而得出做出决定的权力”。近代时期,下列机构(或职务)的产生方式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A英国下院 B美国总统 C德国联邦议会 D法国众议院22“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恩格斯所评价的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瓦特 D爱因斯坦23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融汇兑本位制。该体系包含的国际机构有 A B C D2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既是美苏争霸的高峰时期,又是世界格局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的时期。能够反映后一时期到来的主要史实有 古巴导弹危机欧洲联盟建立中国重返联合国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A B C D第卷(共52分

9、)本卷共四小题,第25题8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5分,共52分o25(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建元元年)广川大儒董仲舒在廷试中上了著名的“天人三策”。在策尾,他总结道:“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予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经董、卫(指丞相卫绾)的建议,武帝后来把不是治儒家五经的博士,一概罢黜了。(同年)董仲舒对策,献议“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教于邑。后来武帝便于长安城外给儒学博士弟子建筑校舍,名叫“太学”。规定博士弟子名额五十,由“太常择民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充当。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张荫麟、吕思勉、蒋廷黻著中国史纲 材料二

10、进士科是科举中的最主要科目。考试初只试策,后乃帖经兼试杂文,开元以后并增诗赋。唐以明经(科)为科举的常科把礼记春秋左传作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作为中经,易经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作为小经。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材料三 明清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丝毫发挥己意。 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董仲舒的基本主张。其主张对官员的任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2)与材料二比较,材料三反映明清时期儒学对科举的影响有何加强?(2分)(3)概要指出中国古代儒学影响选官制度的根本原因。(2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

11、,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由于重新发现古代地理学者如托勒密和斯特拉波的著作,欧洲人的视野扩大到欧洲以外,甚至想跨进海洋,环绕圆形的大地,最终还能回到本土。由此开始了远洋航海,也由此开始了欧洲的殖民主义。罗盘使人在四望无际的海上也不致迷失方向;火枪则使航海冒险家不论到达哪里也不害怕。从此,欧洲展开双翅,去征服大部分世界。首先走上这条道路的达伽马,是葡萄牙国王差遣的;哥伦布是受西班牙国王差遣的,表明这种行动是国王的意图。 【荷】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材料二 当时有句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以及附近地区所以特别富庶,当然可以有种种不同的解释,可是海外市场对中国丝与丝绸需求非常大,因而

12、刺激这个地区蚕丝生产事业的发展,使白银货币所得大量增加,当然是一个重要因素。 全汉昇略论新航路发现后的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三 (下表依据郑天挺主编明清史资料编制) 时 间事 件 1543年葡萄牙人勾结中国沿海商人,在宁波双屿港建立据点,开始大规模走私贸易。1575年西班牙人自马尼拉来中国,袭用吕宋(今菲律宾)名号与中国通商。1607年在华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官员徐光启合译的欧洲几何原本书成。1642年荷兰和西班牙争夺台湾,西班牙战败,荷兰侵占整个台湾。 (1)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的条件o(3分) (2)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材料三反映新航路开辟对中欧关系产生了哪些

13、具体影响?(5分) (3)有学者指出“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都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面对日益扩大的市场,东西方国家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此后数个世纪内,东西方发展的巨大差距。”试以16-18世纪中、英两国的经济及对外政策为例,说明“不同的态度”如何导致“发展的巨大差距”。(8分)27(13分)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政党,只有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过:“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胡绳中国共产党

14、七十年材料二 材料三 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中针对“有些人怀疑共产党得势之后,是否会学俄国那样,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和一党制度”的担心,指出:“中国现阶段的历史将形成中国现阶段的制度,在一个长时期中,将产生一个对于我们完全必要和完全合理同时又区别于俄国制度的特殊形态,即几个民主阶级联盟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形态和政权形态。中国在整个新民主主义制度期间,不可能、因此就不应该是一个阶级的专政和一党独占政府机构的制度。” 李燕奇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怎样从实践和理论上创造性地探索中国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深刻的社会根源”是什么?(6分) (2

15、)材料三所说的区别于俄国的“中国现阶段的制度”在建国初期的政治实践中有哪些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又有怎样的创举?(5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创新的根本路径是什么?(2分)28(15分)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理念和道路模式的重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31年至1832年,英国爆发霍乱,造成约22万人死亡。1848年霍乱再次发生,死亡人数超过72万新工业带来新的污水,而城市却为工业利益集团所支配,这个集团既不懂得如何处理污水,在工厂中也不安装任何保护环境的设备,

16、形成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里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方式。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南部大平原被毁的草地达到35%罗斯福总统授意成立大平原干旱地区委员会进行系统综合防治。推广先进耕作技术,使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提高1933年颁布的农业调整法,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对愿意参加生产削减计划的农场主给予补贴,强调减少生产和保护土地相结合,在南部大平原地区,85%以上的农场主都参与了该项计划大平原委员会提出:必须对文化观念加以改造,破除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等错误观念。经过十多年的多层面的综合治理,到了40年代,沙尘暴从南部大平原渐渐消失,而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高国荣、周钢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荒漠化与沙尘暴的治理 材料三 由于赫鲁晓夫个人的坚持,1954年苏共中央全会通过了“关于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的决议”据统计,仅垦荒头几年,就有100多万志愿者参加了垦荒工作。从1954年到1958年,苏联国家对垦荒的投资共达307亿卢布,约占这几年全部农业投资的20%左右。最初规定的开荒数字是1300万公顷,后来提高到2800至3000万公顷开荒地区从50年代末开始,便出现大面积风蚀现象。 李华20世纪50年代苏联全民垦荒运动 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