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艺术文化传承_第1页
说唱艺术文化传承_第2页
说唱艺术文化传承_第3页
说唱艺术文化传承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说唱艺术文化传承 民间说唱艺术桐乡“三跳”现状及传承的调查报告桐乡市洲泉中学课题名称:说唱艺术文化传承 民间说唱艺术桐乡“三跳”的现状及传承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组长:沈益帆组员:劳冰琦胡江瑶指导教师:沈明学研究时间:20XX 年4月23日5月17日一、课题的提出:我们在大会议室听了禁毒宣传(用桐乡三跳讲唱),觉得这种宣传形式文化气息浓厚,而且为我们作宣传的那位沈震方爷爷就住在我们前面,于是决定对这种说唱艺术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 通过活动,有助于我们了解桐乡三跳这种民间曲艺的起源、历史和现状,为它的传承和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二、课题研究涉及的内容范围:1、

2、桐乡三跳的起源。2、桐乡三跳的历史。3、桐乡三跳的道具。4、三跳的演出特点。5、桐乡三跳的现状。三、课题研究使用的方法:采访、调查问卷等; 同时制定了 关于桐乡 “三跳” 的调查问卷 ,选取学生 30 名(七、八、九年级各 10 名),教师 10 名,职工 10 名,学生家长 10 名,发放调查问卷,写出分析报告。四、课题研究对象:1、桐乡三跳的洲泉传人沈震方。2、在校学生。3、学校教职工。4、学生家长。五、活动安排:(一)、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1、4 月 23 日 4 月 25 日,确定调查研究课题,老师召集我们开会,集思广益,确定调查对象,制作调查问卷。2、 4 月 26 日 4

3、 月 27 日,采访桐乡三跳的洲泉传人沈震方,收集有关资料。3、 4 月 28 日 4 月 30 日,向学生和学校教职工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初步统计。4、 5 月 1 日 5 月 3 日,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5、 5 月 4 日 5 月 10 日,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6、 5 月 12 日 5 月 17 日,分工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和感想。(二)、组内分工:1、确定课题,收集资料,制作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采访 每个成员;2、网上查找资料、拍照 劳冰琦;3、文字打印 胡江瑶;4、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执笔 劳冰琦、胡江瑶;5、报告主体执笔 沈益帆。六、调查问卷结果及简单分析:我们选取学生

4、30 名(七、八、九年级各10 名),教师 10 名,职工10 名,学生家长10名,发放调查问卷,我们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做作了简单分析。我们认为本次调查的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 A 、 30( 50%)B、 14( 23.3%)C、 13( 21.7%)D、 3( 5%)从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看,我们调查的对象以20 岁以下的学生为主,其次是20 40岁年龄段的人,我们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年轻一代对桐乡“三跳”的了解。2、 A 、 13( 21.7%)B、 34(56.7%)C、 1( 1.7%)D、 12(20%)从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来看,主要涉及到初中、小学、大专及以上三个层次。主要目的

5、是为了了解文化程度与桐乡“三跳”知晓度之间的关系。3、 A 、 12( 20%)B、 5( 8.3%) C、无D、无E、 13(21.7%)F、 30( 50%)从调查对象的职业来看,主要是公务人员、学生和农民。 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和农民对桐乡“三跳”的了解。4、 A 、 20( 33.3%)B、 40(66.7%)从桐乡“三跳”的知晓度来看,参与调查的人只有三分之二的人知道。5、对于桐乡“三跳”的洲泉传人是谁,知道的有10 人,只占16.7%,不知道的50 人,占 83.3%。桐乡“三跳” 的其他传人, 知道的 5 人,只占 8.3%,不知道的有55 人,占 91.7%。6、对于桐乡“三跳”

6、 如何传承下去, 学生中只有一人提出建议,占学生调查总数的3.3%;家长提出建议的有6 人,占家长调查总数的60%;职工有3 人提出建议,占职工调查总数的 30%;教师中有5 人提出建议,占教师调查总数的50% 。总的来看,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提出建议越多。七、研究成果展示(报告主体):经过二十几天的调查,我们采访了三跳传人沈震方,也发放了调查问卷。我们得知,桐乡三跳在洲泉范围内虽然有一定的影响, 但它的现状堪忧, 如何传承是一个最大的难题。 我们经过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一)、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了桐乡三跳的概况、起源、历史、演出特点和道具,这是我们的收获:1、概况:“三

7、跳”又名“纤板书”,是桐乡传统民间曲艺,是桐乡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其演唱曲调名“劝世调”,所以也称“劝书” 。也有人认为, “三跳”演出内容主要是揭露社会阴暗面,劝人为善,所以也称“劝书”。因艺人演出主要通过三段毛竹板碰击发出的响声来伴奏,故名“三跳”。2、起源:“三跳” 是长期根植于嘉兴、湖州水乡的以说唱古今通俗小说为主体的叙事性说唱曲艺,主要流传湖州、桐乡、德清一带农村。“三跳”起于何时,目前尚未查到文字记载。据民间传说,它起源于隋代。隋炀帝杨广开凿了大运河后,他为了到繁荣的江南水乡游乐,带着皇亲国戚及文武大臣,乘坐千百艘彩船,沿运河南下,这些游船由数十名纤夫背纤前行,纤夫们背着沉重

8、的纤板,拉着长长的纤绳,日以继夜地背纤。寒来暑往,吃不饱,睡不成。冬季要忍受刺骨的寒风;夏天要遭受烈日的暴晒, 而到了晚上, 又要饱受蚊叮虫咬之苦。日复一日, 纤夫们实在忍受不了这非人的生活,当船只行至江南水乡人口稠密地区时,纤夫们纷纷丢下纤绳向运河两岸乡间四处逃散。他们逃跑时, 随身只带 块用于背纤的毛竹纤板,其他 无所有, 流落乡间, 时难以归家,只好将纤板劈制成道具,用毛竹片敲打发出有节奏的声音,一边说唱,沿村乞讨谋生。 久而久之,这种说唱的形式经过慢慢演变,逐渐形成了后来的民间曲艺“三跳 ”。“三跳 ”的另 种说法是,它由明代的“宣卷 ”演变而来。据明代吴兴掌故集卷十二记载:近来村庄流

9、俗以佛经插入劝世文,俗语,什伍群聚,相为倡和,名曰宣卷 ,另据中国文化辞典宣卷条称:“宣卷 ”,曲艺曲种,即宣讲宝卷之意 ,清末民初,宣卷在江浙一带得到发展,以演唱故事为主体,成为一种曲艺形式。因此,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桐乡的 “三跳 ”从内容、 形式等来看, 与“宣卷 ”中所述 “劝世文 ”内容比较接近。 由此可见, “三跳”,由明代 “宣卷 ”演变而来一说也不无道理。3、历史:在我市流传已有百余年历史。据老艺人传称,三跳最早的演唱者是明末清初一个叫方长元的艺人。此人祖籍嘉兴,后流落湖州以唱书为生,带出很多徒弟。清末民初,三跳由湖州传入桐乡,一直流传至今。桐乡三跳的广泛流传, 跟沈少方有密切关

10、系。后来三跳艺人发展到三四十个, 他们的演唱技艺除少数由其他湖州艺人传授外, 大多是从沈少方这根线传入。4、三跳的演出特点:三跳演出时,往往先唱一段“堂书”(即开篇),后唱正书。堂书往往按数列来编词,其内容以描述社会生活或历史人物故事为主。常唱的堂书有英雄堂书、节气堂书、烧香堂书等。三跳基于它的听众大都是农民,因此,一直保留着唱词通俗、说白易懂、演唱随和的特点。它的表演技艺,吸收了弹词和评话的不少手法,归纳起来为表、赋、敲、唱四个方面。表:这是三跳艺人说书最基本的手法。主要用于叙述事情过程和塑造人物的形象。介绍人物常用“开相”的手法,跟评话中的“开脸儿”差不多,即在主要人物第一次出场时,对人物

11、的长相、穿着、神态等作生动形象的表述。赋:三跳艺人为了集中描述某类人物或某种环境,经常编唱一段押韵的唱词,以吸引听众,俗称“赋子” 。三跳中经常用的赋子有公堂赋、花园赋、刀剑赋、勇将赋、美人赋等。这些“赋子” ,经过历代师徒传承,已成为一种固定的格式。敲:敲毛竹板。 三跳艺人的主要道具毛竹板实际上有三块(其中两块用绳子串在一起)。演出时,以右手执一段竹板,敲击左手所执串在一起的两块竹板,使其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作为伴奏,一般敲 4 节 16 拍左右。唱:这也是三跳艺人最基本的表演手法。必须根据内容运用不同的曲调板式进行演唱。三跳曲调比较单纯,它吸收了当地山歌和地方戏曲的的一些旋律,显得朴实、深沉

12、。常用曲调板式有如下四种:( 1)慢板:行腔比较平缓,一般在叙述事件过程中运用,每唱四句或八句拖一次腔。( 2)急板: 行腔比较急迫,一般在表演紧张激动心情时所用。此调往往一口气唱到底,无需接后场。( 3)夹板:即夹叙夹唱,带唱带表。这种曲调比较爽朗、明快。( 4)哭板:行腔比较紧凑,声调略带哭腔。一般为表现悲伤、痛苦心情时所用。三跳的唱词基本上是七字句格式, 句式一般为四三式, 有时为了内容需要, 可适当增加一些衬字。 唱词除合辙押韵外,还有平仄声的变化。除长篇唱词换韵外,短篇唱词一般是一韵到底。5、道具:三跳是一种说唱艺术,它无需场景布置,其道具主要用来伴奏。三跳的道具有三跳板(其中有两块

13、连在一起,称为“开口” )、扇子、醒木(龙虎胆镇山河) 、手帕(有多种用途:信、手帕) 。还有演出服装(唐装、长衫) 。现在还增加了扩音设备。(二)、桐乡三跳在洲泉及桐乡的现状:在洲泉,据我们所知, “三跳”传人只有沈震方一人;在桐乡,据我们所知,现在从事“三跳”表演的还有石门镇民联村的邱学良。上世纪 90 年代至今,三跳艺人已不足十人,而且有的已转行。(三)、桐乡三跳在洲泉人民的知晓度:桐乡“三跳”在洲泉人民的知晓率较低,从调查问卷来看,知道桐乡三跳的有20 人,只占 33.3%,知道桐乡三跳洲泉传人的有10 人,只占 16.7%,知道其他传人(邱学良)就更少了,只有 5 人,占 8.3%。

14、下面对问卷调查作总体分析,从学生层面来看,七、八、九年级各10 人,总共 30 人,知道桐乡“三跳”的只有2 人,只占 6.7%;提出建议的只有一人,只占3.3%。从职工层面来看,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学9 人,初中1 人;知道桐乡“三跳”的只有一人,占职工的10%;提出建议的有 3 人,但建议都比较简单、浅显。从家长层面来看,文化程度普遍要高一些,初中 4 人,高中 3 人,大专及以上3 人;年龄集中在 20 40 岁和 40 55 两个年龄段;知道桐乡“三跳”的有7 人,占家长的70% ;知道桐乡“三跳”的洲泉传人的有7 人,占家长的 70%;知道桐乡“三跳”其他传人的有3 人,占调查家长总

15、数的30%;提出建议的有 6 人,其中有一个家长提出了四点建议。从教师层面来看,年龄集中在20 40 岁这个年龄段,有 8 人;知道桐乡“三跳”的有10 人;知道桐乡“三跳”洲泉传人的有3 人,只占调查教师的 30%,;知道桐乡“三跳”的其他传人的只有一人,只占调查教师的10%;提出建议的有5 人,占 50%。总体来说,年龄越大,知道桐乡“三跳”的越多;文化程度越高,知道的也越多。(四)、桐乡三跳的传承问题:1、学生提出的建议是:呼吁更多的人参加“三跳”活动。2、家长提出的建议有:( 1)应该提高大家认识“三跳”的意识,多举办三跳活动;( 2)政府扶持;( 3)培养人才;( 4)让传承人收徒弟;( 5)政府出资,要大力支持;( 6)做好宣传工作,让大家都知道“三跳”这个民间曲艺;可以开展群众学习班,并举办“三跳”比赛;由政府出资和村民集资相结合,在各个村组进行“三跳”巡演;可以将“三跳”作为民间艺术,拍摄专题报道,并推荐上去,做更进一步的宣传。3、职工提出的建议有:( 1)收几个徒弟;( 2)继续传承,鼓励他人学习;( 3)作宣传。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