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两汉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1 人教新课标版 试题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两汉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1 人教新课标版 试题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两汉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1 人教新课标版 试题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两汉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1 人教新课标版 试题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两汉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1 人教新课标版 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1自古以来,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在哺育中华儿女的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为此,西汉和东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的皇帝分别是 、 。另外,还有东汉著名的水利专家 。同时,两汉时期的农业也有很大发展,具体表现有: 的进步; 的出现; 和 桑麻的普遍种植。1汉武帝 东汉明帝 王景 耕犁 耧车 水稻 小麦2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 ,而且 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色彩。 2提花机 染色3汉代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东汉 ,发明了 ,比欧洲早 年。汉代的铁器数量大为增加, 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汉代还发明了 制作方法。3杜诗 水排 一千多 铁制 钢材4汉武帝时将地

2、方的 和 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 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称东西二京。长安城有专门的商业区“市”。4铸币机 盐铁经营权 五铢钱 长安 洛阳例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农业是天下之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材料二 夫农,天下之根本也。请回答:(1)这两段话是谁说的?其中心意思是什么?(2)基于这种认识,汉代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试举例说明。点拨:此题是材料解析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及通过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懂材料意思,确定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其次是回归课本内容,找出相关的知识作答。答案:(1)两段话分别

3、是汉景帝与汉文帝所言。其中心意思是农业是无下的根本。(2)基于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汉代统治者采取了重农抑商政策,如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汉武帝、东汉明帝时都治理了黄河,再就是改进了农具。1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官员背柴草,堵塞决口的皇帝是(B )A汉高祖B汉武帝 C汉文帝D汉景帝例2西汉初期币制混乱,铸币权不统一,中央政府、诸侯国都有权铸币。汉武帝元狩四年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取消诸侯国的铸币权,钱币由国家统一铸造。(l)汉武帝下令统铸造的货币是什么?(2)有人认为,汉武帝取消诸侯国的铸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有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点拨:可回忆西汉初期的“王国问题”。诸侯国有铸币

4、权,经济上具有独立性。因此废除诸侯国铸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可以从经济上打击诸侯国的势力。答案:(1)五诛钱。(2)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铸币权收归中央政府之后,国家的经济力量得到加强,诸侯国的经济实力被削弱,使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得到了经济上的保证。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2小董家中收藏一枚圆形方孔钱,请你替小董判断一下它最早铸于什么时期( A )A战国时期B西周时期 C秦始皇时期D汉武帝时期例3两汉时期社会经济能得到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 生产技术得到改进 商业发展繁荣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A B C DA点拨:社会环境、生产技术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商业则是社会经济

5、的一部分,而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不会影响到社会经济。3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规模宏大,非常繁华,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其繁华的根本原因在于(D )A城市人口多,如长安人口有五十万左右,东汉洛阳人口在百万以上B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商品繁多C其街道宽阔笔直,长安城内还有较为完备的排水沟、下水道D两汉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练习1汉武帝和汉明帝的相同历史功绩是( B )A反击匈奴 B治理黄河 C提倡节俭 D弘扬佛法2下面几项重大发明,属于东汉时的是( C )A温室栽培蔬菜 B发明耧车C发明水排 D在耕犁上安装犁壁3(2007年,湖南模拟)西汉发明的新型播种工具是( C )A简车

6、 B翻车 C耧车 D水排4新型生产工具的发明,促进了两汉经济的发展。水排的发明主要用于( B )A农业B冶铁业C冶钢业D丝织业5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钢材的国家,其时间大概是 ( C )A春秋战国 B秦朝 C汉朝 D三国时期6汉武帝时期,人们使用得最多的钱币是( C )A圆形方孔钱 B刀形币 C五诛钱 D银元7下列促进大一统局面的措施属于经济方面的是( A )A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兴办太学 D颁布“推恩令”,重视人才8在西汉的都城长安城内,有被叫做“市”的地方,这是专门的( C )A文化区 B生活区 C商业区 D行政区9汉朝时,被人们称作东西二京的是( C )A咸阳、临淄

7、B临淄、洛阳C洛阳、长安 D咸阳、长安10根据课本内容,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讨论填写下列表格。10类别主要成就农业兴修水利汉武帝亲临治河工地,80多年,黄河下游未发生大水灾,汉明帝命令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生产工具耕犁安装有翻土碎土的犁壁,发明新型播种工具耕作技术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农作物北方普遍种植小麦,南方多种水稻,桑麻已广泛种植手工业丝织业使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花纹冶铁业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水排,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商业与城市城市西汉都城长安和东汉都城洛阳,称“东西二京”,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长安有人口50万,洛阳有人口百万以上。商业长安城里有专门商业区,叫“市

8、”11阅读下列材料: 考古学者在西汉都城长安遗址,曾发掘一座建于汉高祖时期而在王莽末年毁于兵火的武库,出土了大量铁制的刀、剑、矛和斧等,仅铁煤一种就达一万余件,还有锈结成块的铁盔甲;而青铜兵器极少,主要是煤,其数量只有出土铁做的十分之一左右。请回答:(1)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11(1)汉代的铁器数量大为增加,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2)汉代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东汉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人力,提高冶炼质量。12(探究题)欧洲人很早就把中国称为“赛里斯”,是“丝绸之国”的意思。汉代的丝绸名扬天下,下图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一件衣服,它的重量

9、不到一两。(1)你知道这件稀世珍宝叫什么吗?(2)当时能够制作这样精美服装的原因是什么?12(1)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衣。(2)汉代的丝织业已经使用提花机,而且染色的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色彩。中原地区生产的丝绸,不仅为国内各族人民喜爱,也为外国人叹服。13(创新题)阅读下列短文: 黄河从大禹脚下流到我们这里,也曾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多少次黄河泛滥,无数次黄河改道,使人民尝尽了苦头。但是在这同时,黄河也锻炼、培养了人民坚忍不拔的性格,同黄河进行了数不清的搏斗。这唤起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黄河涛声,记录着两岸人民与天奋斗、与地奋斗的种种英雄业绩。共和国建立之前的千百年来,

10、黄河两岸总是水灾接着旱灾,旱灾接着水灾,人民既怕黄河又离不开黄河,心里总有一个良好的愿望一什么时候这滔滔黄河水,才能为人民造福呢? 想一想:从大禹治水到两汉时期黄河的治理,留给我们哪些启示?13提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要保护黄河,爱护黄河,要与黄河和谐共处;我们要科学地、合理地治理、开发黄河,同破坏黄河的行为做斗争。(意思表达相近即可。)14下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平面图,请你想一想:(1)城里的“东市”和“西市”是( )A居住区 B文化娱乐区C政府办公地区 D商业区(2)东市、西市为什么被安排在城的西北角?又为什么要用墙围起来?14(1)D(2)汉朝实行抑商政策,所以长安的东、西两市不设在

11、城中心,而设在西北角,并用墙围起来,以便于官府的控制和管理。15汉武帝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加上他奢侈迷信,重用酷吏,人民处境越来越差。武帝晚年,西汉社会出现动荡,农民不断暴动。面对危机,汉武帝毅然颁布承认过失的“罪己诏”,宣布停止征战,减轻赋税,除去暴政。从此,汉武帝将注意力集中到恢复民力、发展农耕上,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过去了。所以史书记载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对此你怎么看?课下搜集有关秦汉的历史资料,对汉武帝做出评价。15点拨;汉武帝是历史上的明君,在历史L做出了较大贡献,功不可没,但这不能掩盖他的过失。因此,对他的评价应一分为二、功过分明、全面客观公正。答案:汉武帝连年征战,奢侈迷信,施用酷刑,重用醋束,以致爆发农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