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_第1页
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_第2页
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_第3页
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_第4页
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高一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共18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沉溺(n) 召唤(zho) 慰藉(ji) 面面相觑 ( q )B. 百舸(g) 炽热(ch) 给予(j) 瞠目结舌(chng)C. 句读(du) 吮吸(yn) 跬步(ku) 浪遏飞舟 ( ) D. 灰烬(jn) 不啻(ch) 摇曳(y) 自愿自艾( i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甄别 暄响 按部就班 真知灼见B. 藐视 消谴 出类拔粹 入不敷出C. 惆怅 犄角 锲而不舍 怙恶不悛D. 峥嵘 寂漠 至高无

2、上 再接再厉3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挥斥方遒(指挥,斥责) 戕害(伤害)B只是一条钝汉尔(指反应迟钝的人) 翅膀甫健(美好、健壮)C峥嵘岁月稠(山势高峻) 谁主沉浮(这里指盛衰)D粪土当年万户侯(视为粪土) 摭拾(拾,捡)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他最近在 去年所写的杂文,拟将被删削的、被禁止的,全部加进去,另行出版。 我认为,真正的阅读 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一个选择了自己所 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 当那通道变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时,生命的重中之重,就 而挺拔地凸现了。A收集 必需 珍惜 简捷 B搜

3、集 必需 珍视 简洁C收集 必须 珍视 简洁 D搜集 必须 珍惜 简捷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法书商假出版社之名疯狂盗版,主编决定向法院起诉,与不法书商对簿公堂。B. 面对无数个豆腐渣工程,面对受害者亲人披肝沥胆的痛苦,我们无法再保持沉默。 C国内汽车产业红红火火,汽车改装行业随之亦方兴未艾。 D得知本班获得学校春季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的消息,同学们高兴得一个个弹冠相庆。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研究中心的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一颗恒星正以每小时一百五十万英里飞离银河系。B两会代表认为,我国已经从过去的“人民教育人民办”转变为政府肩负起

4、义务教育的重担,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C最近,颇为畅销的江泽民传一书的作者竟是一位美国人所写,他就是花旗集团执行董事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博士。D在国际汽车工业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汽车产业除了继续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和先进技术外,还需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7填入下列横线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1)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2)我曾数十次拜谒孔子墓。不管是阳光在他的墓前筛下一地的树影,我都会听到孔子周游列国的马车的辚辚声和他的弟子们的琅琅诵书声。(1)a. 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被其吮吸着 b.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2)a

5、.还是细雨将孔林连同天地织成一片朦胧,抑或袅娜的雪把古今舞成生动而宏阔的宁谧 b. 还是袅娜的雪把古今舞成生动而宏阔的宁谧,抑或细雨将孔林连同天地织成一片朦胧A(1)b (2)a B(1)b (2)b C(1)a (2)a D(1)a (2)b8选出下列对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期间开始写诗,代表作品有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B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C毕淑敏,女,汉族,祖籍山东文登,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沉重的翅膀,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等。D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6、,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作有韩昌黎集。9选出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沁园春长沙一词分上下两片,上片重写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秋景图;下片重抒情,抒发了诗人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B六月,我们看海去以舒缓的节奏展示了青春生命力的旺盛,传达了青年人的一种探索精神。C张洁的在我的四季中将人生的阅历浓缩在了表述四季的文字里,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分享快乐。D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指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二、(共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

7、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称之为“气冰”或“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的分布十分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的大陆架和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已探明的储量是传统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两倍。“气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 专家认为,形成“气冰”至少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温度在2至4时,适合“气冰”的形成,高于20则分解。其次是压力,在0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以形成“气冰”。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个大气压。海越深

8、,压力越大,“气冰”就越稳定。第三是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在此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气冰”;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在常温常压下,“气冰”则分解为甲烷和水。 埋藏于海底岩石中的“气冰”,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善的开采方案。有专家认为,开采这种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因为“气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气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气冰”中甲

9、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1020倍。如果开采时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气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的大量释放。这种气体进入大气,无疑会使地球升温更快。 另外,陆缘海边的“气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翻船。此外,“气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气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

10、度起着关键作用。“气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大陆架滑坡等地质灾害。由此可见,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气冰”,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气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小心对待。 10下列对“气冰”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介质混合产生的晶体物质。 B是细菌分解海底古生物尸体所产生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在介质中生成的固体结晶水合物。 C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 D是天然气被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在地壳深处的空隙中与介质生成的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 11下列对“气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

11、”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比,“气冰”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可能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 B“气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的情况看,“气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 C如果开发“气冰”资源发生井喷事故,无论对海洋生态还是对海上航行,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 D“气冰”在常温常压下会分解为甲烷和水,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可能诱发海底地质灾害。 12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气冰”的气源有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甲烷,还有在地球深处产生并进入地壳的天然气。 B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相比,在导致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方面,“气冰”所起的作用决不

12、比二氧化碳小。 C如果不进行人工开采,“气冰”矿藏就不会遭到破坏,也不会导致甲烷气体泄漏、增加温室效应。 D开发已探明的“气冰”资源比开采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困难,这是由陆缘海边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的。 1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拥有了完善的开采技术,储量巨大的“气冰”成为新一代能源是完全可能的。B我国有辽阔的海域,根据地质条件分析,理论上应该有“气冰”存在的可能。 C开采过程中,必须确保“气冰”处于一定的压力状态下,以免甲烷气体泄漏。 D“气冰”利用的前景广阔,但开采困难,短期内还难以找到开发的技术方法。三、(共12分,每小题3分)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

13、,完成下列1417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

14、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14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游水)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B而闻者彰(清楚) 士大夫之族(类)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而绝江河(横渡)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今之众人(许多人)15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小学而大遗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5、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16找出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C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7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

16、”,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第卷(共108分)四、(18分)18翻译下列文言句子。(8分)(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9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完成1415题。(6分)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

17、遏飞舟?(1)下面是对词的上阕中有关词语的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的“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写出了红之广。B“层林尽染”的“染”字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C“漫江碧透”的“透”字表现出江水的透明度很好,像天空那样明亮。 D“百舸争流”的“争”字写活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2)下面对这首词的有关句子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句是诗人从上阕的独自旧地重游,很自然地联想到过去的战友,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B“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七句写出了同

18、学们少年得志,目空一切,蔑视权贵的精神风貌。C“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三句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D回忆青年时代的战斗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无所谓惧的斗争精神。上下阕各以问句作结,前后呼应,发人深省。20补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4分)(1) ,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2)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3)天若有情天亦老, 。(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乡土情结柯灵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

19、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

20、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安

21、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飘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清王朝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将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

22、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倒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

23、,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 21从文中看,身上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4分)答:。22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4分)答:。23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答:。2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本文以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

24、容笑貌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C“失恨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于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E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变小而消失,笔法生动具体、细致入微,读来发人深省,回味悠长。六、(12分)25好的“行业联” 能树立商店自身的形象,产生广告效应,为下面的两个商店的“行业联”补写出下联,要求能巧妙地宣传商店自身。(4分)(1)五香居卤菜店行业联上联:品味遍

25、尝千家菜下联:(2)销售“猎兽王”皮鞋的致富鞋店行业联上联:脚穿“猎兽王”天天开心下联:26从下列文字中,概括“高纯度”饮用水的缺点。(不超过30个字)(3分)人们饮用纯净水的初衷,是避免污染,但纯净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绝不可小视。科学家指出,饮纯净水,无异于让肾脏“下岗”。据专家分析,现在市场上的各类所谓“高纯度”饮用水,在消除细菌、有机污染物及致癌物质等的制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将大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消除得一干二净。众所周知,“水至清则无鱼”,试想连鱼都养不活的水,于我们人类能有多大好处呢?研究表明,“高纯度”饮用水的凝聚态结构,还会把人体内原有的微量元素淋洗出去。这样一来就减弱了人体的免

26、疫力,可以引发许多疾病。 “高纯度”饮用水27仿照示例句式,选择新的表述对象(注意二者之间的关系),另写一组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5分)浪费 不意味腰包充实 只昭示头脑空虚 挥霍 不象征行为潇洒 只暴露思想粗鄙 七、(60分)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一个残疾人来到天堂找到上帝,抱怨上帝没给他一副健全的体格。上帝什么也没说,就给残疾人介绍了一个朋友。这个人因刚刚死去不久才升入天堂,他感慨地对残疾人说:“珍惜吧朋友,至少你还活着。”一个官场失意被排挤下来的人找到上帝,抱怨上帝没给他高官厚禄,上帝就把那个残疾人介绍给他。残疾人对他说:“珍惜吧,至少你的身体还是健全的。”一个年轻

27、人找到上帝,抱怨上帝没让自己受到重视和尊敬,上帝就把那个官场失意的人介绍给他。那人于是便对年轻人说:“珍惜吧,至少你还年轻,前面的路还很长。”是啊,珍惜吧,我们确实应该学会珍惜。在人生道路上,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的确会有很多不如意,但有谁能一切都如意?每个人都有别人所不及而且值得珍惜的东西。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2005.10第卷(共42分)一三(共42分。19题,每小题2分;1017题,每小题3分。)专心-专注-专业题号123456789答案BCDCCBACB题号1011121314151

28、617答案CBADDBCC附部分详解:1、B。A项,召唤(zho);C项,吮吸(shn);D项,自愿自艾(y)。2、C。A项喧响,B项出类拔萃,D项寂寞。3、D。A挥斥方遒(奔放),B翅膀甫健(刚刚健壮),C峥嵘岁月稠(不平凡)。6、B。A项成分残缺,缺少介宾短语的宾语中心语,在“英里”后面加“的速度”。C项句式杂糅,把“所写”去掉。D项搭配不当,“开展”与“先进技术”不搭配,可在“先进技术”前面加“引进”一词。8、C。沉重的翅膀是张洁的代表作。10、答案为C。分析:第7题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这里要求对“气冰”这一词语进行理解,属于概念分析的范围。个人认为

29、对概念的理解,应把握它的内涵和外延,这里面尤其内涵更为重要。因为命题中常常会出现不全面的理解而导致错误,所以本题应选择C项。11、答案为B。分析:第8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考生没能够理解这些重要的句子,那就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意。解题方法就是对照原文,认真分析。本题是要求对“气冰”“是一种”的理解,自然这里面应强调“危险的能源”,而B项前面却谈“有利有弊”,故而错误。12、答案为A。分析:第9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从读物中筛选并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得所需信息的重

30、要手段。本题答案是A项。B项“气冰”包含二氧化碳,原文“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说明比较对象错误。C项说法太绝对。D项应为开采困难。13、答案为D。分析:第10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根据原文所提供的某种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像,是现代文阅读中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这种形式可以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原文隐含的意思。本题提供的四个选项,都是根据原文所提供的有关信息进行推断出来的,要求根据原文所提供的有关信息,对这些推断进行判断,选出推断正确的一项。答案应该是D,因为原文中是这样表述的,“陆缘海边的气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这说明不是没找到技术方法,而是“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因此应该选择D项。第卷(共108分)四、(18分)18、文言翻译略。(8分)19、(1) B(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