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 届内江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 页,22 题。全卷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祝考试顺利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在儒家传统政治哲学里,围绕人民为什么会服从君主统治的问题,形成了两种答案:一是人民悦服于圣王的道德品质和超群才能,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样的圣王,即悦服于“德” ;一是人民屈服于君主的暴力统治,如对桀、纣等暴君以及霸主型诸侯的臣服,即屈服于“力”。可见,在现实政治中,德、力都是推行政治意志、实现统治所依赖的资源或工具。依赖“德”还是依赖“力”来进行政治统治,是王霸之辩
2、最初要回应的问题。孔子力主依赖“德”来进行政治统治,并提出“为政以德”(论语为政)的主张。孔子认为,在政治治理中,有基于德性的“德礼之治”与基于暴力的“政刑之治”的分别,“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孔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 “王霸” 之分, 但其崇尚德礼之教的政治思想则影响了儒家在政治权力运行方式上的基本立场。在儒家思想史上,孟子提出的王霸之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孟子将王、霸对举,并将其中所蕴含的治理或者统治方式上的对峙明确地呈现出来。孟子说: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3、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在孟子的阐述里,他先说“霸必有大国”, “大国”显然对于君主是有吸引力的;但他接着又说,像汤、周文王这样的圣王所领导的国家刚开始都是“小国”,但是他们推行王道,后来都成为人们敬仰的“圣王”,他们所领导的“国”也成了天下之共主,对于君主来说,汤与文王的成就可能更具有吸引力。这样, 孟子列举了两种获得政治成就的可能性,一是推行霸道迅速成为 “大国” , 二是推行王道收服天下人心并最终 “王天下”。 孟子主张推行王道,对于现实中的“大国霸道”不以为然。孟子之后,荀子进一步扩大了王霸之辩。荀子在王霸对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政治统治上王道、
4、霸道、亡(危)道的三分法。荀子说, “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仁人之所务白也”(荀子王霸)。在荀子看来,王道政治依靠的是德义,德义能促使君主隆礼重贤;霸道政治依靠的是诚信,诚信使得君主重法爱民;亡(危)道政治凭借的则是权谋,权谋则使得君主好利多诈。虽然荀子提出政治统治上的“三分”,但其核心内容还在于王霸之辩,完全符合道义是王道,部分符合道义是霸道,彻底丧失道义就要丧失其统治的合理性。就此而言,荀子所讨论的王霸之辩,仍然与孟子所倡导的德性至上的路线是一致的。王霸之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政治治理路径上坚持道德合法性的主张,即坚信以道德礼义作为权力运行
5、方式的王道必然会取得最优的统治效果,他们相信,王道最终将长久地主导公共生活。从公共性的维度对王霸之辩进行审视,对我们认知儒家公共性思想及其现代转化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在古代传统的现实统治中,德性和暴力都是君王政治治理依赖的资源或工具。B 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是一种崇尚德礼之教的政治思想。C.在孟子的阐释中,推行霸道和推行王道都能获得最终“王天下”的政治成就。D 荀子的三分法扩大了王霸之辩的内涵,但其核心内容仍与孟子的德性至上论一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
6、,逐层深入展开论证。B 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典籍,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C.第三段引用孟子公孙丑上的内容,用对比论证证明了孟子王霸之分观点的深远影响。D 文章以孔子、孟子、荀子的观点梳理了王霸之辩内涵的演变,得出应坚持王道治理的结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孔子划分的基于暴力的“政刑之治”,其实质是一种霸道统治。B 汤与周文王的“圣王”成就对君主更有吸引力,因此当时王道盛行。C.在荀子看来,王道、霸道和危道在政治统治上成“鼎足而立”之势。D 王霸之辩只是儒家在先秦政治治理路径上的主张,与儒家思想的承继没有关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12 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材料一:青少年偶像崇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指青少年被自己认同的人格形象所吸引而表现出来的极度尊敬、极其欣赏或向往的心理、情感和行为表现。它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心理原因,与青少年的自我确认、归属需要、补偿心态、从众心理等因素有关。青少年偶像崇拜呈现多元化特征,从影响上可分为生产型偶像崇拜和消费型偶像崇拜。生产型偶像崇拜是指对有着巨大贡献的人物形象的选择和崇拜;消费型偶像崇拜的崇拜者更倾向于注重偶像人物的外在表现形式,消费型偶像也是大众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偶像崇拜文化选择的主要存在形式。偶像类型上的差异体现了青少年文化选择的价值取向的多元性,青少年对任何文化的选择
8、,最后都沉淀为人格的养成。(摘编自陈锴青少年学生偶像崇拜的文化选择)材料二:在文化的视角下,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与大众文化的产生是密不可分的。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发达以后的产物,是存在于现代商业社会中的流行文化。大众文化的特点是以现代信息传播和批量复制技术为手段,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都市消费大众为对象,集娱乐性与休闲性为一体。大众文化是青少年偶像崇拜产生的文化背景,正是大众文化的兴起为青少年偶像崇拜提供了外部因素。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偶像崇拜的内部原因。青少年时期正处于社会心理学上所称的“心理断乳期”,情绪容易波动,表现为与父母关系疏远、自我评价不够稳定、反叛心理强烈等。 特别是当今转型时期的社
9、会所具有的一些问题,比如社会流动性增强、传统价值观念瓦解、 家庭分裂增加等,加剧了青少年的异化感、孤立感, 促使青少年产生寻找归属和依靠、寻找心理慰藉的强烈需求。青少年希望得到同龄群体的认同,而崇拜偶像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共同的语言,使之更好地融入某一个群体。(摘编自张冠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材料三: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建立自我、整合自我的关键时期。偶像的出现为青少年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人格资源和可供参照的人生范式。偶像崇拜对青少年人格形成、人生定位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理性的偶像崇拜可以为青少年成长带来积极影响。一些青少年在崇拜偶像的过程中,将追星的热情化为自身奋斗的力量,使生活目标变得更加明
10、确,一步步走向“理想自我”。另外,偶像崇拜是一种内向的自我交往和对话。借助偶像崇拜,青少年可以获得自我沟通、自我表达和自我认同,从而实现自我社会化。然而,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偶像崇拜,更多具有消费主义和商业文化的特征。由于青少年通常还没有构建起完整的价值观,对于经过商业化包装的偶像并没有辨别能力,因此容易追随大众陷入盲目崇拜,导致自我的创造力和批判精神丢失在崇拜之中,最终迷失自我。同时,青少年对偶像的认同都过于理想化、绝对化,在过度抬高偶像地位时无法正确认识偶像和自我, 影响了心智的正常发展。近年来, 青少年偶像崇拜偏差的问题已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摘编自吕慧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分析与引导策略
11、)4下列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生产型偶像已不再是青少年偶像崇拜选择的类型。B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产生既有大众文化兴起的外部原因,又有自我身心发展的内部原因。C 偶像崇拜可以使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特定的群体,得到同龄群体的认同。D 理性的偶像崇拜,可以对青少年的人格形成起到正面引导作用。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他们处于“心理断乳期”和社会处于转型期都有关系。B 青少年在崇拜偶像中丢失了自我创造力和批判精神,因此容易追随大众陷入盲目崇拜。C 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引导青少年理性
12、偶像崇拜的有效举措之一。D 不同类型的偶像代表着青少年不同的社会人格符号,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6请结合材料,从多角度简要分析应对青少年偶像崇拜偏差的策略。( 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 题。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沈从文我仿佛被一个极熟的人喊了又喊,人清醒后那个声音还在耳朵边。原来我的小船已开行了许久,这时节正在一个长潭中顺风滑行,展河水从船舷轻轻擦过,把我弄醒了。小船去展州还约三十里,两岸山头已较小,不再壁立拔峰,渐渐成为一堆堆黛色与浅绿相间的丘阜,山势既较和平,河水也温和多了。两岸人家渐渐越来越多,随处可以见到毛竹林。 山头已无
13、雪,虽尚不出太阳,气候干冷,天空倒明明朗朗。小船顺风张帆向上流走去时,似乎异常稳定。但小船今天至少还得上三个滩与一个长长的急流。大约九点钟时,小船到了第一个长滩脚下了,白浪从船旁跑过快如奔马,在惊心眩目情形中小船居然上了滩。正当我那只小船上完第一滩时,却见一只大船,正搁浅在滩头激流里。只见一个水手赤裸着全身向水中跳去,想在水中用肩背之力使船只活动,可是人一下水后,就即刻为激流带走了。在浪声哮吼里尚听到岸上人沿岸追喊着,水中那一个大约也回答着一些遗嘱之类,过一会儿,人便不见了。这个滩共有九段,这件事从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小船上第二段时,江流已随山势曲折,再不能张帆取风,我担心到这小小船只的安
14、全问题,就向掌舵水手提议,增加一个临时纤手,钱由我出。得到了他的同意,一个老头子,牙齿已脱, 白须满腮,却如古罗马战士那么健壮,光着手脚蹲在河边那个大青石上讲生意来了。两方面都大声嚷着而且辱骂着,一个要一千,一个却只出九百,相差那一百钱折合银洋约一分一厘。但小船已开出后,老头子方不再坚持那一分钱,却赶忙从大石上一跃而下,自动把背后纤板上短绳,缚定了小船的竹缆,躬着腰向前走去了。待到小船业已完全上滩后,那老头就赶到船边来取钱,互相又是一阵辱骂。得了钱,坐在水边大石上一五一十数着。我问他有多少年纪,他说七十七。那样子,简直是一个托尔斯泰!眉毛那么长,鼻子那么大,胡子那么多,一切都同画像上的托尔斯泰
15、相去不远。看他那数钱的神气,人快到八十了,对于生存还那么努力执着,这人给我的印象真太深了。但这个人在他们弄船人看来,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罢了。小船上尽长滩后,到了一个小小水村边,有母鸡生蛋的声音,有隔河喊人的声音,两山不高而翠色迎人。许多等待修理的小船,一字排开斜卧在岸上,有人在一只船边敲敲打打,我知道他们正用麻头与桐油石灰嵌进船缝里去。一个木筏上面还搁了一只小船,在平潭中溜着。忽然村中有炮使声音,有唢呐声音,且有锣声;原来村中人正接媳妇。锣声一起,修船的、放木筏的、划船的,无不停止了工作,向锣声起处望去。多美丽的一幅图画,一首诗!但除了一个从城市中因事挤出的人觉得惊讶,难道还有谁看到这些光景
16、矍然神往?望着汤汤的流水,我心中好像忽然彻悟了一点人生,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上,新得到了一点智慧。的的确确,这河水过去给我的是“知识”,如今给我的却是“智慧”。山头一抹淡淡的午后阳光感动我,水底各色圆如棋子的石头也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万汇百物,对拉船人与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的感情早已融入这第二故乡一切光景声色里了。看到日夜不断千古长流的河水里的石头和沙子,以及水面腐烂的草木、破碎的船板,使我触着了一个使人感觉惆怅的名词。我想起“历史”。一套用文字写成的历史,除了告给我们一些另一时代另一群人在这地面上相斫相杀的故事以外,我们决不会再多知道一些要知道的事情
17、。但这条河流,却告给了我若干年来若干人类的哀乐!小小灰色的渔船,船舷船顶站满了黑色沉默的鱼鹰,向下游缓缓划去了。石滩上走着脊梁略弯的拉船人。这些东西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百年前或百年后皆仿佛同目前一样。他们那么忠实庄严地生活,担负了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继续在这世界中活下去,不问所过的是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却从不逃避为了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在他们生活爱憎得失里,也依然摊派了哭、笑、 吃、喝。 对于寒暑的来临,他们便更比其他世界上人感到四时交替的严肃。历史对于他们俨然毫无意义,然而提到他们这点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历史,却使人引起无言的哀戚。(有删改)注 1934 年初,沈从文返乡探亲。行前
18、,与夫人张兆和相约,每天写一封信,报告返乡沿途见闻。作者返京后,根据书信写成湘行散记,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即其中一章。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通过写作者在船行辰河时的见闻与感触,展示了湘西的山川景物、风俗民情和人事现状。B 文章写弄船人眼中的老纤夫“又老又狡猾”,表达了作者对老纤夫锱铢必较行为的不以为然。C 文章语言继承了中国古代游记与笔记的传统,简练澄明、典雅与土俗并存、富丽与朴素同在。D.文章的厚重之处,在于作者将这些日常人生小景,纳入到民族千百年的历史空间予以观照。8 .沈从文说:“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
19、,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请分析文本中沈从文“蕴藏的热情”与“隐伏的悲痛”的含义。(6分)9 .“叙述与议论水乳交融”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题。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 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秦之计。当是之时,秦已 前使白起攻楚,取巫、黔中之郡,拔鄢、呈东至竟陵,楚顷襄王东徙治于陈县。黄歇见楚 怀王之为秦所,诱而入朝,遂见欺,留死于秦。顷襄王,其子
20、也,秦轻之,恐壹举兵而灭楚。 歇乃上书说秦昭王曰:“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弩犬 u,jr., = H II 一| ,H . H II I ,H . H E入,n 1. H E T T 3 入,n 1. H T T 入,n 1 1 H f,. *. J,. I HI ,、 I M , 1 il堂其蹩丕姐t楚上”昭王曰:“善。”于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与国。黄歇 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人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 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
21、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 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 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 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 ”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 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 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
22、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 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 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节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有删减)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弩/犬受其弊 /不如善楚B.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弩犬/受其弊 /不如善楚C.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弩犬受其弊 /不如善楚D.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弩犬
23、受其弊 /不如善楚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游学,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求学,也是游侠、儒生和从事游说的人的代称,亦指游太 学。B.布衣,平民的代称。古代等级制度森严,普通人只能穿麻织的布,质粗而价低。除 布衣外,黔首、白丁、黎元、黎庶等皆可代指百姓。C.万乘,万辆兵车。古一车四马为一乘,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故以万乘称天子。D.宗庙,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处所,也可作国家或政权的代称。古制天子七庙,诸 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24、分)A 黄歇博闻多识,颇有口才。他出使秦国时,当得知秦昭王命令白起同韩国、魏国一起 进攻楚国时,黄歇就上书劝说秦王,秦王果然停止攻楚。B 黄歇富有谋略,善于利用人脉。当楚顷襄王病了,黄歇劝说与太子交好的秦国相国应侯,晓以利弊,希望应侯能说服秦王放了楚太子。C.黄歇胆识过人,涉险帮助楚太子回国。秦王扣留楚太子不放还,黄歇担心太子继续 留在秦国没有任何好处,就让太子随使臣一起逃出秦国。D 黄歇临危不乱,敢于承担责任。楚太子逃离秦国后,黄歇在客馆里留守,以自己有病谢绝会客,等秦国追不上太子后,主动向秦昭王请罪。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
25、质子秦,秦留之数年。( 5 分)( 2)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 飗 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 动,雕眄 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本诗写于诗人晚年。飕m: sou li U,拟声词,形容风声。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眄:mi an ,斜视。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首联的“君”指诗人,尾联的“君”指秋风,首联写秋风对诗人诉说离别之情,尾 联是诗人对秋风深厚情谊的回应
26、。B 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秋风还是那样的刚疾劲肃,而诗人这一年却容颜变老,两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秋风依旧人已老的怅惘之情。C.颈联运用拟人的手法,“马” “雕”皆指诗人自己,生动地写诗人睡中感受到秋风而 清醒过来的情状。D 此诗承续诗人中年所作的秋词,一反言秋即悲的传统,表现出诗人的豪情和对秋天的喜爱。15同为感秋之作,此诗与登高中的诗人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 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自己年少时与男子相处的美好时光,其中与“青梅 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2)庄子逍遥游中引用齐谐描述大鹏从海面
27、一飞冲天的震撼画面的句子是“, 一(3)马说中韩愈认为, 世上伯乐难得,因此许多的千里马不被人所识而最终逃不过“, ”的命运。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题。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 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 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 ,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 ;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 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 笔墨。有时用 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 着
28、“破落二字,便 出 大虫出没、人迹罕到景象。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 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 啰嗦。鲁迅是很讲究 精练的,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社戏里写“我”早年看戏,感到索然寡味,却又焦躁不安地等待那名角小叫天出场,那真是“啰嗦”到了极点。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 酌。我相信像上列几个例子, 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29、A.言简意赅 原形毕露乱用点染B.简明扼要 原形毕露 滥用 渲染C.简明扼要 穷形尽相 乱用 渲染D.言简意赅 穷形尽相滥用点染18.下列对文中标点符号应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句中的逗号应改为问号,因为“呢”是表疑问的语气词。)B.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句中的分号表示并列关系。)C.那真是“啰嗦”到了极点。(句中的引号表示强调。)D.要是拿“无可削” “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句中两个双引号之间必须用点号隔开。)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相信像上列几个例子,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
30、费什么苦思苦索的。B.我相信像上列几个例子,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C.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D.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读一本好书就好像交一个铮友。 ,主要看这本书 能不能经受时间考验而流传于后世,并广为传诵。如果符合这一标准,那么这本书就是好书,就是经典。古往今来,书籍无数,_,经典是公认的含金量最高的书。喜欢不喜欢读书是一回事,会不会读书是
31、另一回事。有的Ki了一辈子书,勤勤恳恳,但收获不大,显示不 出丝毫的书卷气,原因何在? 。21 .请根据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李兰娟院士表达的核心观点。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20个字。(5分)人民网北京5月8日电(记者何淼)近日,浙江大学李兰娟院士在谈及将基础医学列入“强基计划”招生、培养范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表示,“这一举措是紧紧围绕国家健康战略需求,培育面向未来的医学科技创新和健康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李兰娟院士强调,基础医学专业“强基计划”的实施将为重大疾病防治的关键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32、为积聚后备人才提升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科技竞争力发挥独特和重要作用,造福人类健康。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列子汤问中有两个小孩争论太阳远近的故事。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因为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符合“远时看 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的条件。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因为太阳刚出来耐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符合“近时热而远时凉”的条件。因为两个小孩都有自己的根据,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两个郑国人争论谁的年龄大的故事。一个说:“我和尧帝同年而生。”
33、另一个说:“我和黄帝的哥哥同年而生。”两个人轮番升级,各不相让,争论不休, 只好以谁能一直说到最后,谁就算得胜。后来就有了 “郑人争年”这个成语,比喻争论的事 情既无根据,又无意义。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联系现实,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参考答案1 . C (都能获得最终王天下的政治成就”错。第4段原文信息是:“孟子列举了两种获得政治成就的可能性,推行王道收服天下人心并最终王天下 ”。)2 . C (“用对比论证证明了孟子王霸之分观点的深远影响”错。引用孟子公孙丑上 是引用论证,论证了孟子明确呈现了王霸之道所蕴含的治理或者统治方式上的对峙。)3
34、 . A (B “对君主更有吸引力和因此当时王道盛行”错,第4段原文信息是“可能更具有 吸引力”,“因此当时王道盛行”原文推不出此结论;C “成鼎足之势”错,第5段原文是“三分法”,曲解原意;D “只是儒家在先秦的主张和与儒家思想的承继没有关系”错,从第7段原文“对我们认知儒家公共性思想及其现代转化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可以推知承继关系。)4 . A (以偏概全,材料一原文信息是“消费型偶像也是大众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偶像崇拜 文化选择的主要存在形式”。)5 . B (因果倒置,材料三原文信息是“容易追随大众陷入盲目崇拜,导致自我的创造力 和批判精神丢失在崇拜之中”。)6 .从社会层面来看: 正确认
35、识和科学引导大众文化,充分发挥其积极因素的建设性作用,加强媒体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正确认识和有效化解我国社会转型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引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学校和家庭层面来看: 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对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进行教育引导,提倡理性偶像崇拜,充分利用偶像崇拜的积极影响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从青少年自身层面 来看: 构建正确完整的价值观, 克服盲从心理。 提高批判力和自我创造力,客观认 识偶像和自我,提高对偶像商业化特征的辨识能力。(每点角度 1分、具体分析 1分,共6分。)7 . B (“又老又狡猾”是弄船人对老纤夫的看法。原文中说“人快到
36、八十了,对于生存还那么努力执着”,可见作者对老纤夫生存的努力执着持同情和肯定态度)8 .蕴藏的热情: 对辰河优美的自然风光、 民俗风情满怀热爱和赞美之情。(1分)对辰河上努力执着生存的人民和第二故乡满怀热爱和赞美之情。(1分)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担负自己命运, 忠实庄严地书写出人类繁衍生息的现实历史满怀热爱和赞美之 情。(1分)隐伏的悲痛:对辰河下层人民生存的艰辛和生命的无常满怀同情和悲悯之情。(1分)对辰河地方、湘西世界的保守闭塞满怀悲悯之情。(1分)对数千年如一日的恒常人生哀乐,一部民族的真正历史却被历史所遗忘满怀悲悯之情。(1分)(每点1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9.文章前6段记
37、叙了船行辰河时作者的所见所闻,主要叙写了长滩上船只遇险水手遇难、一位拉纤老人锚铢必较、河边村寨生活即景三个场景,使文章有形象美感,也为后文 的议论做好铺垫,使议论不流于空泛。文章后两段在前文所见所闻基础上展开议论,将日常人生小景纳入民族千百年的历史空间予以关照,起到了画龙点睛、丰富内蕴和深化主题的作用,也有哲理的意趣和升华。(每点3分,答对 2点给6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I 0 . CII . A (“亦指游太学”错,游太学指到太学求学, 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1 2 . D (“以自己有病谢绝会客”错,原文“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是以太子有病谢绝 会客。)13. ( 1 )
38、黄歇接受了盟约返回楚国,楚王派黄歇与太子完到秦国作人质,秦国把他们扣留了几年之久。(受约:接受盟约;质:作人质;留:扣留。每个词1分,句意2分。)(2 )那样就会失去相互交好国家的信任又断绝了与一个万乘大国的交好,这不是上策,希望相国仔细考虑这件事。(与国:相互交好的国家;绝:断绝;孰:通“熟”,仔细。每个词1分,句意 2分。)1 4 . C (颈联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人以“马”“雕”自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下一联抱病登台起兴。)1 5 .同:衰老多病的诗人形象。(1分)此诗中“颜状”体现了诗人的衰老, “扶病”体现了诗人体弱多病。 登高中“繁霜鬓” “百年多病”体现出诗人的年老多病
39、。 (1 分)异:此诗塑造了一个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诗人形象。(1分)诗人虽已年老多病,但依然有战马从征、飞雕击空的壮志。(1分)登高塑造了诗人长年飘泊、孤愁潦倒、忧国伤时的形象。(1分)“常作客”体现了诗人正漂泊他乡,“独登台” “潦倒”体现了诗人的孤愁潦倒,“艰难苦恨繁霜鬓”既指作者的处境艰难,又指时世艰难,同时写出 了诗人已经两鬓斑白,青春不再的窘态。(1分)16. (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 )水击三千里,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柄之间(每空 1分,如有错别字、漏字添字或句序颠倒,该空不得分)17. D (言简意赅: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 形容说
40、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简 明扼要:抓住要点,指简单明了。 原形毕露:本来面目完全暴露。 指伪装被彻底揭开。 穷 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现在指丑态毕露。滥用:过多地使用。 点染:绘画时画家点笔染翰。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的形容。)18. B ( A.此处是照应上文的“简”而言,“呢”表示另提一事,不是疑问。 C.引 号的作用表示特殊含义。D.此处不用点号分隔。)19. D (承接上文,“像上列几个例子”更好,排除 A. B ;大费功夫, C成分残 缺。)2 0 . 如何衡量一本书是不是好书 不同的书含金量不同 最大可能性是读书 方法不对21. 基础医学强基计划培育拔尖创新人才。2 2 . 参考立意:审题参考:材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龙江职业学院《司法法律社会工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大学《水资源系统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用户界面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建筑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基础医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福建省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器乐合奏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贵州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杭州市淳安县国有企业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安徽省芜湖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4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真题库及答案
- 2024年花盆市场分析现状
- 2025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所属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时事政治模拟题及答案
- 退市新规解读-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同证券
- 教育部中国特色学徒制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中国特色学徒制治理体系与资源配置研究
- 外墙真石漆施工方案
- 森林防火安全生产工作
- 护理工作十四五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