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创设情境、寻求、探究的度。 基本观点:从探究式学习的本质特点去谈教学中怎样进行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要求 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教育学博士余文森教授认为,探究学习也称发现学习,其本质体现三个方面(1)问题性。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和主线,也是它的归宿。它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它的核心,学生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2)过程性。它是一
2、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3)开放性。其特点是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评价多元化。注重知识,更注重能力,注重认知,也注重情感体验,其目标具有开放性;它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过程具有开放性;其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且鼓励学生独辟蹊径,其评价具有开放性。探究式学习是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
3、要求,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 探究性学习的探究形式有个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集体讨论探究。而这些形式又不是独立的,是几种形式的有效结合。探究性学习,根据其本质特点和形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创设教学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就难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也就不会深入地思考,那么学习就只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因此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已有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巧设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于
4、情景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探究的兴趣。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就可以从问题入手。(板书:倒数的认识)问:看了这个课题后,想知道什么?引导生说出想知道倒数的意义、方法;再让学生去自学倒数的意义;自学后,让生说出倒数是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生在说的过程中,师可以有意用动作让生注意“互为”两个字。再剖析意义时,让生把这一句话分成两部分读。()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讨论,哪一种读法好?说说想法。师根据生说的理由板书:条件:乘积是,结论:两个数互为倒数;师让生说出这样的算式来验证,且用因为和所以来说;再想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哪些,该怎样理解,说出自己的想法;生反复读后,可
5、能会说出“互为”、“乘积是1”“两个数”等;让生讨论后得出“互为”是互相成为一种关系,“乘积是1”不是指和为1,“两个数”可以是整、小、分任意数,只要相乘得1的数就可以;此时,可让学生说出一些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最后让学生探讨出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的结论。这样,始终把问题贯穿于整节课中,生的思维都处于一种积极状态,让生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得出结论。 又如:教学“循环小数的认识”时,为使学生理解“循环”一词,可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让第一排的学生报数,依次从1报到8,其他的学生注意听;师让第一排学生继续报下去;师做手势让生继续报。报着报着声音渐渐小了,最后满脸疑惑不愿报了;其他学生可能就会笑,说
6、,看你们怎么报下去;累死你们。此时,师顺着生的话,问:为什么会这样?能否找到规律呢?生讨论汇报:1、2、3、4、5、6、7、8的出现是有规律的,顺序不变,不断重复出现等。从而归纳得出“循环”的含义。在这里,师不必把“循环”一词的含义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从而获得最深刻的的概念。 可见,生动有趣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策略,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使他们感到“数学好玩”的乐趣。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精选探究材料,为学生提供时间与空间,让生自主探究。学记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应把独立发
7、现和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应提供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分析事实,只有当学生在具体事实与结论之间建立联系时他们才会体会到发现的乐趣,这也加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并很想将其付诸于实践。在教学面积1平方米时,一师让生用已学的面积单位测量文具盒、课桌、黑板的面积后,提出想测量整个舞台的面积,应选取哪个测量单位计算?生:用1平方分米为单位来测量。师让愿意测量的学生来测量。此时,大部分生站起来,开始测量,只有几个生坐在位置上没有动身。老师走到这几个学生目前轻声和他们交流。不一会儿,陆续有几位学生停止测量,想走回座位,老师马上上前询问怎么不量了?生:纸片太小,舞台太大了。此时,其他学生见状纷纷回到座位,但还是有几个
8、学生在台上测量着。师:你们愿意量下去?生:愿意。师: 好,继续吧。什么时候时候不愿意了,就回自己的座位吧。师转向已回到座位的学生说: 刚才有几个孩子没去测量舞台的面积,他们说舞台太大,而1平方分米太小了,所以不愿意去测量。你们中途停下来,是不是这个原因啊?生:是。师:面积单位太小,怎么办?生:找更大一点的面积单位。这时又有学生返回座位,只有一个生还在不停地量,师问这生,你已满头大汗了,还要量下去,(生愿意)师,那好,你就量吧。我们继续讲课。台下笑声一片,掌声一片。老师开始讲新的面积单位平方米。此老师巧妙地利用不当测量单位引起的矛盾,使学生产生困惑,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
9、好的基础。又如:在第三册教学“平均分”时,可以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用小棒分一分,再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做到摆、分、画都要每一份同样多;再让生说出用多少根小棒(画了多少个图),摆(分、画)了几份,每份多少?让生在摆、分、画和说中,体会每份同样多(一样多),这时,老师再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这样比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平均分效果好得多,因为学生经历了摆、分、画的过程,体会了每一份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这就为生提供了自由探究的机会,使学生成为了一个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三、从生活中,寻求探究空间。数学源于生活,源于实践,但数学课堂教学由于空间限制,或者生活中有些实际数学问题、实际数学情
10、景不能带进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求探究空间。比如第一册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可爱的校园”,除了让学生数一数图中的食物外,还可以到校园走一走,说一说有什么,有多少。这样老师把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生活中以内的数,使小朋友刚一入学,就初步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对数有亲切感。又如,在认数“”时,创设儿童喜爱的“小猫钓鱼”,小猫一条鱼也没钓着,就用“”来表示,再联系生活,出现温度计、尺子的图片,旁白:“今天的最低气温是0度”“尺子从0开始”使学生体会到“0”不仅表示没有,还可以有其它含义;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又如,认识了面积的意义后,让学生回到生活中,找
11、找物体的面积,进一步体会面积的意义。四、掌握探究的度,不要让探究流于形式。 探究式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原来的能力水平上的。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探究,不是一节课中都让学生去探究,老师要适时地加以导;否则,一节课下来,要么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其实生是云里雾里,好似什么都会,又好似什么都不会;要么死气沉沉,不知从何入手?如:一师在上有关8、9的加减法时,其图是跳绳。师引导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做什么事,要求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并说明怎样算。一年级的学生兴趣还是较高,说“2个小朋友甩绳子,6个小朋友在跳绳,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跳绳的有4个男同学,4个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个?”等等。本来孩
12、子已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提出了不同的数学问题,说得好,也解决得顺利,但老师还想让学生更“自由、开放”不想适时停下来。接下来生是“扎辫子”、“穿花裙子”、“先来、再来、又来”······孩子越说越多,越说越糊涂,课堂也乱了起来。这个老师就是没有掌握好度,认为生说得越多越好,殊不知,反而越来越糊涂。 又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老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问,你能利用它们拼出学过的图形吗?学生动手操作。此案例中,学生充当一名操作员,被动地执行老师的指令而他们并不清楚怎样想到这种活动。这样的操作活动,充其量是为了得出某个数学
13、结论,只能说是“形式化”的探究式学习,学生缺乏主动探究意识,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式学习过程不能只是一个遵照指令进行程序操作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不断地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否则探究就只是流于形式而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以“探索”的形式来“活化”主体的主动性,使学生的知识理解、掌握、应用、迁移以及技能的形成过程于 “自我建构”的方式中得到实现。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学习。只有建立在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才能培养学生自主的探
14、究能力;也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拥有自已的发现过程,才拥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学生学得有趣,教学效果才能更好。 参考资料:<小学数学教师>,<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初探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课标特别强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探究式学习,成为我研究的方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在深挖教材的同时,也深入研究学生特点,创设形式多样的课堂情境对小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新课程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
15、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探究式学习,成为我研究的方向。我的具体做法如下:一、创设教学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就难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也就不会深入地进行思考,学生的学习就只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
16、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因此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已有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巧设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于情景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探究的兴趣。如:在教学什么是周长时,如果让学生按照书上的步骤来做,不仅没兴趣,效果也不佳,我在强调了什么是周长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那一组想的测量方法最多,奖励一面小红旗,哪一组测量的又对又快奖励两面小红旗,哪一组在合作中纪律最好奖励一面小红旗。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立刻就动起手来,得第一名的小组代表,有的说要继续努力要不然别的小组会赶上,不理想的小组组员有的说再得三面红旗就和第一名
17、一样了,有的说不行,还要多得几面,因为第一组还会再得。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学知识技巧,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这里,不经意的提问引发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孩子们的回答充满智慧的光芒?它怎么就把孩子与老师,孩子与孩子的心连接的那么紧?把孩子与数学联系的那么紧?这不仅仅是因为今天的数学课已满足了这些孩子的情感需要,融入了儿童的情愫,而且,从孩子们的眼神里我感到数学已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这样,始终把问题贯穿于整节课中,学生的思维都处于一种积极状态,让生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得出结论。 又如:教学“循环小数的认识”时,为使学生理解“循环”一词,可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让第一排的学生报数,依次从1报到8
18、,其他的学生注意听;师让第一排学生继续报下去;师做手势让生继续报。报着报着声音渐渐小了,最后满脸疑惑不愿报了;其他学生可能就会笑,说,看你们怎么报下去;累死你们。此时,师顺着生的话,问:为什么会这样?能否找到规律呢?生讨论汇报:1、2、3、4、5、6、7、8的出现是有规律的,顺序不变,不断重复出现等。从而归纳得出“循环”的含义。在这里,师不必把“循环”一词的含义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从而获得最深刻的的概念。 可见,生动有趣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策略,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使他们感到“数学好玩”的乐趣。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
19、探究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精选探究材料,为学生提供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探索是指学习个体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从自身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借助系列外部行为(观察操作 、猜测验证)予以自我内化,经过自身思维碰撞、认知冲突、直至豁然开朗的顿悟等心理活动,从而获得对新知的理解。在探索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该予以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让所有的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首先应该给学生探究的充足时间。任何发明创造都需要充足的时间保证。同样,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
20、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才能十学生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三角形面积公式,应用他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三角图形面积的计算。但是我却认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我用去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各自准备三种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拼以前所学过的图形,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当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是必要的,应该是为学生创设阶梯式问题串,通过学生的探讨,展开切实可行的探究。在课堂上,我们会遇到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后结果并不理想的现象,但从学生体验数学家值得角度而言,这些付出是值得的。当然,如何在一堂课内尽可能将多的时空留给学生而能完成教学任
21、务, 这就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功底,即收放自如、点到为止的调控于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又如:在教学“平均分”时,可以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用小棒分一分,再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做到摆、分、画都要每一份同样多;再让生说出用多少根小棒(画了多少个图),摆(分、画)了几份,每份多少?让生在摆、分、画和说中,体会每份同样多(一样多),这时,老师再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这样比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平均分效果好得多,因为学生经历了摆、分、画的过程,体会了每一份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这就为生提供了自由探究的机会,使学生成为了一个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三、从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问题,寻求探究空间。数学源
22、于生活,源于实践,但数学课堂教学由于空间限制,或者生活中有些实际数学问题、实际数学情景不能带进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求探究空间。比如第一册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可爱的校园”,除了让学生数一数图中的食物外,还可以到校园走一走,说一说有什么,有多少。这样老师把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生活中以内的数,使小朋友刚一入学,就初步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对数有亲切感。又如,在认数“”时,创设儿童喜爱的“小猫钓鱼”,小猫一条鱼也没钓着,就用“”来表示,再联系生活,出现温度计、尺子的图片,旁白:“今天的最低气温是0度”“尺子从0开始”使学生体会到“0”不仅表示没有,还可以有其它含
23、义;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又如,认识了面积的意义后,让学生回到生活中,找找物体的面积,进一步体会面积的意义。四、掌握探究的度,不要让探究流于形式。 探究式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原来的能力水平上的。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探究,不是一节课中都让学生去探究,老师要适时地加以导;否则,一节课下来,要么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是云里雾里,好似什么都会,又好似什么都不会;要么死气沉沉,不知从何入手?如:在教学有关8、9的加减法时,其图是跳绳。师引导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做什么事,要求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并说明怎样算。一年级的学生兴趣还是较高,说“2个小朋友甩绳子,6个小朋友在跳绳,
24、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跳绳的有4个男同学,4个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个?”等等。学生已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提出了不同的数学问题,说得好,也解决得顺利,但老师还想让学生更“自由、开放”不想适时停下来。接下来生是“扎辫子”、“穿花裙子”,孩子越说越多,越说越糊涂,课堂也乱了起来。这个老师就是没有掌握好度,认为学生说得越多越好,殊不知,反而越来越糊涂。 又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老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问,你能利用它们拼出学过的图形吗?学生动手操作,被动地执行老师的指令而他们并不清楚怎样想到这种活动。这样的操作活动,充其量是为了得出某个数学结论,只能说是“形式化”的探究式学习,学
25、生缺乏主动探究意识,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式学习过程不能只是一个遵照指令进行程序操作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不断地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否则探究就只是流于形式而已。五、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着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能够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静态或动态图像、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多媒体教学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
26、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情感需求。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以“探索”的形式来“激化”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知识理解、掌握、应用、迁移以及技能的形成过程于 “自我建构”的方式中得到实现。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学习。只有建立在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才能培养
27、学生自主的探究能力;也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拥有自已的发现过程,才拥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学生学得有趣,教学效果才能更好。 参考资料:<小学数学教师>,<新课程标准>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初步研究 1.烘托气氛,温情教育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有恰当的教学方法、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外,微笑往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的微笑,能感染学生,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微笑可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可增加师生的情谊,可使学生“爱屋及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多看、多动手、多体会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对直观、具体、形象和生动的实物很感兴趣,能在
28、人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通过直观实物来了解、说明数学概念、性质和公式等,不仅能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我们在讲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具体实物,然后让学生来观察,触摸、讨论、交流,得出了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让学生观察、测量、分析对比后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增强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设计游戏则要因势利导,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度、适当地组织一些竞赛性的小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教学效果
29、。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我们设计了“小熊卖文具”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戴上头饰做小熊,大家当顾客,到文具店买东西。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商店里想买的东西,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教师及时把商店里要买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元、角、分换算,看着价格单上的价钱就能买到你想买的东西。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利用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针对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把祖冲之是怎样发明圆周率的;华罗庚是怎样成为著名数学家的;童弟周、阿基米德的童年生活,利用精彩的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讲授新课,在学生的心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建设合同
- 2024年合同相对性原则在电子商务合同中的适用
- 2024地铁车厢LED广告投放合同
- 2024年《网络安全保障合同》
- 2024年公务员聘用合同书(新版)
- 2024年北京技术秘密许可使用合同
- 2024年二手变压器交易合同
- 2024年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升级改造合同
- 2024年创新:无人机研发生产及销售合同规定
- (2024版)云计算服务提供与购买合同
- 国标导地线型号
- 外科休克教案课程
- 公务员申论答题标准格子纸版A4打印版
- 第六章休闲体育产业PPT课件
- SL/T212-2020 水工预应力锚固技术规范_(高清-有效)
- 行政法对宪法实施的作用探讨
- 檩条规格选用表
- 群青生产工艺过程
- 重拾作文ppt课件
- (整理)直流DF0241-JC-DL用户手册
- B2B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基于环球资源网模式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