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产生兴奋依次向心房与心室传布_第1页
每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产生兴奋依次向心房与心室传布_第2页
每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产生兴奋依次向心房与心室传布_第3页
每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产生兴奋依次向心房与心室传布_第4页
每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产生兴奋依次向心房与心室传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每个心动周期中由每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产生兴奋依窦房结产生兴奋依次向心房与心室传次向心房与心室传布布(二)正常典型体表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二)正常典型体表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P P波:两心房去极化过程波:两心房去极化过程QRSQRS波:两心室去极化过程波:两心室去极化过程T T波:两心室复极化过程波:两心室复极化过程PRPR间期(间期(P P波始波始-QRS-QRS波始):房波始):房室传导时间室传导时间Q-TQ-T间期(间期(Q Q波始波始-T-T波终):心室开始兴奋至复极完毕波终):心室开始兴奋至复极完毕S-TS-T段:心肌各部分处于去极化时间,各处无电位差段:心肌各部分处于去极化时间

2、,各处无电位差0 0期期 I INaNa开放,开放,NaNa+ +快速内流快速内流1 1期期 I Itoto开放,一过性开放,一过性K K+ +外流外流2 2期期 I ICa-LCa-L开放,开放,CaCa2+2+缓慢内流缓慢内流 I IK K开放,开放, K K+ +缓慢外流缓慢外流对膜电位影响相互抵消对膜电位影响相互抵消3 3期期 I IK K开放,开放,K K+ +外流加快外流加快4 4期期 NaNa+ + - -+ +泵泵 (3:23:2) NaNa+ +- Ca- Ca2+2+交换体交换体(3:1)(3:1)使离子分布恢复静息状态使离子分布恢复静息状态窦房结窦房结P P细胞的细胞的A

3、PAP0 0期去极化:期去极化: 慢钙通道开放(慢钙通道开放(I ICa-LCa-L ),),CaCa2+2+缓慢内流缓慢内流3 3期复极化:期复极化: CaCa2+2+内流停止,内流停止,K K+ +外流外流4 4期自动去极化:期自动去极化:K K+ +外流进行性衰减;外流进行性衰减;Na+Na+内流内流(I(If f电流电流) ) 进行性增加;进行性增加;CaCa2+2+内流(内流(I ICa-TCa-T )。)。二、心肌生理特性二、心肌生理特性 生理特性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传导性电生理特性电生理特性机械特性机械特性 收缩性收缩性(一)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一)自动节律

4、性,简称自律性定义:组织或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定义:组织或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衡量自律性高低的指标:兴奋的频率(次衡量自律性高低的指标:兴奋的频率(次/ /分)分)1.1.心脏的起搏点心脏的起搏点窦房结窦房结 房室交界房室交界 房室束及左右束支房室束及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浦肯野纤维 100100次次/ /分分 5050次次/ /分分 4040次次/ /分分 2525次次/ /分分 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称窦性心律。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称窦性心律。潜在起搏点潜在起搏点 异位起搏点异位起搏点 异位心律异位心律为什么在静脉

5、窦和心房之间结扎后,心室停止跳动?为什么在静脉窦和心房之间结扎后,心室停止跳动?过几分钟之后,为什么心室又开始跳动?为什么心室跳动比静脉窦慢得多?过几分钟之后,为什么心室又开始跳动?为什么心室跳动比静脉窦慢得多?在心室和房室结处结扎后,为什么心室又停止跳动?在心室和房室结处结扎后,为什么心室又停止跳动?2.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影响自律性的因素(1) 4(1) 4期自动去极速度期自动去极速度正变正变(3)(3)阈电位水平上移阈电位水平上移 自律性自律性 (2) (2)最大复极电位水平最大复极电位水平反变反变4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4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儿茶酚胺儿茶酚

6、胺(NE(NE、E)E)加速窦房结细胞加速窦房结细胞4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提高自律性,使心率加快。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提高自律性,使心率加快。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迷走神经兴奋时释放迷走神经兴奋时释放AchAch可使窦房结自律细胞可使窦房结自律细胞K K外流增加,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故外流增加,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故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 (二)兴奋性(二)兴奋性 心肌的兴奋性是指心肌细胞对适宜刺激能够产生兴奋(心肌的兴奋性是指心肌细胞对适宜刺激能够产生兴奋(APAP)的能力或特性。)的能力或特性。 其兴奋性高低同样也可用刺

7、激的阈值来衡量,阈值大表示兴奋性低;阈值小表示兴奋性高。其兴奋性高低同样也可用刺激的阈值来衡量,阈值大表示兴奋性低;阈值小表示兴奋性高。1. 1. 影响兴奋性的因素影响兴奋性的因素心肌细胞的兴奋包括两个过程:心肌细胞的兴奋包括两个过程: 即从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即从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激活激活NaNa+ +通道或通道或CaCa2+2+通道从而产生产生动作电位通道从而产生产生动作电位 凡能影响这两个过程的因素,都可影响心肌凡能影响这两个过程的因素,都可影响心肌的兴奋性。的兴奋性。 (1 1)静息电位(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静息电位(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 RP

8、 RP 绝对值绝对值距阈电位远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需刺激阈值兴奋性兴奋性 RP RP 绝对值绝对值距阈电位近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需刺激阈值兴奋性兴奋性阈电位水平上移阈电位水平上移RPRP距阈电位远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需刺激阈值兴奋性兴奋性阈电位水平下移阈电位水平下移RPRP距阈电位近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需刺激阈值兴奋性兴奋性 (2 2)引起)引起0 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状态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状态 引起引起0 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所处的机能状态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所处的机能状态, ,是决定兴奋性正常、低下和丧失的主要因素。以是决定兴奋性正常、低下和丧失的主要因素。以快反应细胞为例,快反应细胞为例,

9、NaNa+ +通道具有备用、激活和失活三种状态。通道具有备用、激活和失活三种状态。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 阈电位阈电位 去极至去极至0 mV 0 mV ( (90 mV) (90 mV) (70 mV) 70 mV) 到复极化到复极化-55 mV -55 mV 备用备用 激活激活 失活失活 Na+Na+通道状态:通道状态: 备用状态备用状态 激活状态激活状态 失活状态失活状态 (关)(关) (开)(开) (关)(关) 复活复活钠通道状态的变化钠通道状态的变化激活激活失活失活 关闭关闭(备用)(备用)复活复活去极化达去极化达 阈电位阈电位有效不应期有效不应期 0 0期期-60mv -60mv 绝对不

10、应期绝对不应期 0 0期期-55mv 0 Na-55mv 0 Na+ +通道全部失活通道全部失活局部反应期局部反应期 -55-55-60mv -60mv 极低极低 少数少数NaNa+ +通道恢复通道恢复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60-60-80mv -80mv 低低 部分部分NaNa+ +通道恢复通道恢复超常期超常期 -80-80 -90mv -90mv 高高 大部分大部分NaNa+ +通道恢复通道恢复 且电位接近阈电位且电位接近阈电位 时间时间 兴奋性兴奋性 原因原因分期分期2.2.心肌兴奋时兴奋性的周期变化心肌兴奋时兴奋性的周期变化骨骼肌兴奋时兴奋性的周期变化骨骼肌兴奋时兴奋性的周期变化局部

11、反应期局部反应期超常期超常期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心肌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心肌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 有效不应期长有效不应期长( (平均平均200200250ms),250ms),相当于心肌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相当于心肌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生理意义:生理意义: 不发生强直收缩,实现心脏泵血功能。不发生强直收缩,实现心脏泵血功能。 3. 3.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期前收缩:心室受到一次窦房结以外的额外刺激,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也称早搏,期前收缩:心室受到一次窦房结以外的额外刺激,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也称早搏,为心律不齐的表现。为心律不齐的表现。产生原因:足够大的额外阈

12、上刺激恰好落于心室产生原因:足够大的额外阈上刺激恰好落于心室 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之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后。代偿间歇:因期前收缩而紧随出现的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代偿间歇:因期前收缩而紧随出现的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产生原因:正常传来的窦房结冲动又恰好落于期产生原因:正常传来的窦房结冲动又恰好落于期 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之内。之内。生理意义:防止心脏发生强直收缩,维持正常节律。生理意义:防止心脏发生强直收缩,维持正常节律。(三)传导性(三)传导性 心肌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传导性。心肌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传导性。 心肌的兴奋心肌的兴奋(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沿着心肌细胞膜向

13、外扩布的特性。沿着心肌细胞膜向外扩布的特性。 传导方式:局部电流。传导方式:局部电流。 传导特点:传导特点: 闰盘闰盘( (缝隙连接缝隙连接) )为低电阻区为低电阻区, ,局部电流很容易通过特殊传导系统。故心肌细胞在结构上虽互相隔局部电流很容易通过特殊传导系统。故心肌细胞在结构上虽互相隔开,但在功能上却如同一个细胞,构成一个功能性合胞体。开,但在功能上却如同一个细胞,构成一个功能性合胞体。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起搏和传导兴奋的功能。兴奋在心脏内的传播是通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起搏和传导兴奋的功能。兴奋在心脏内的传播是通过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完成的。过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14、完成的。1.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心脏内兴奋传导的特点及生理意义心脏内兴奋传导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传导时间传导时间 心房内心房内-房室交界房室交界-心室内心室内(0.06s) (0.10s) (0.06s) (0.06s) (0.10s) (0.06s) 特点特点:1.1.心脏各部分的传导速度不相等心脏各部分的传导速度不相等 心房肌心房肌0.4m/s0.4m/s;心室肌;心室肌1m/s1m/s;浦肯野;浦肯野4m/s;4m/s;房室交界房室交界0.02m/s0.02m/s2.2.房房- -室延搁:室延搁: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才开始收缩,房室不同时收缩,利于心室的充

15、盈和射血。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才开始收缩,房室不同时收缩,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2. 2. 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v 结构因素:结构因素: 细胞直径细胞直径正变正变 缝隙连接数量缝隙连接数量v生理因素:生理因素: 0 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正变正变 0 0期速度期速度 与邻近细胞与邻近细胞 产生局产生局 传导传导 新新AP AP 0 0期幅度期幅度 的电位差的电位差部电流部电流速度速度产生产生 快快 高高 大大 大大 快快 易易 慢慢 低低 小小 小小 慢慢 不易不易 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 只有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正常只有邻

16、近部位膜的兴奋性正常, ,兴奋才能正常地传导通过。兴奋才能正常地传导通过。 (0 0期慢、小)期慢、小) 减慢减慢处于相对不应期处于相对不应期 部分失活状态部分失活状态处于绝对不应期处于绝对不应期 失活状态失活状态 阻滞阻滞邻近部位膜兴奋性邻近部位膜兴奋性NaNa+ +通道状态通道状态 传导性传导性 二、心肌细胞的机械特性二、心肌细胞的机械特性收缩性收缩性 心肌收缩的特点心肌收缩的特点(一)同步收缩(全或无式收缩)(一)同步收缩(全或无式收缩)同步收缩,力量大,有利于心脏射血。同步收缩,力量大,有利于心脏射血。(二)不发生强直收缩(二)不发生强直收缩 保持收缩与舒张的交替进行的节律性活动,保证心脏射血和充盈过程的正常进行。保持收缩与舒张的交替进行的节律性活动,保证心脏射血和充盈过程的正常进行。(三)依赖细胞外(三)依赖细胞外CaCa2+2+细胞外液细胞外液CaCa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