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报告_第1页
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报告_第2页
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报告_第3页
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报告_第4页
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报告编制:生产技术科总工程师:矿长:编写日期:2017年2月会审意见部门职务签名矿领导矿长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财务矿长总工程师工会主席生产技术科科长安全监察科科长调度室主任机电科科长总工办主任*煤矿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0215'00、北纬2655'00矿区有矿山公路3公里经益门镇与川滇(108线)公路干线相接。煤矿南距会理县城34公里,北距西昌市160公里,到成昆铁路永郎站57公里,交通极为方便。、地质构造*矿井范围内断裂发育,共查明大小断层25条,沉积环节复杂,为山间凹陷陆相沉积,煤层厚度及夹研在走向和倾向变化极大,地质构造程

2、度为复杂详见下表:断层断号断层产状断层性质断层长度(米)断距(米)被错切煤层垂直水平F1NN驹J师!SEE倾角53°逆断层3200不详不详C1415、16F2NNE-NS彳WnE,倾角420逆掩断层10000+386128C1、C2C11、C12等F3NSO,倾向E,倾角82逆断层5000+36190白果湾组各煤层F4NNW-NNE,频E,倾角740逆断层6000249147同上F10走向NW平移断层310同上2301同上F11走向N45-55°W平移断层1200很小40C5-16F12走向N53-60°W平移断层630同上20无影响F15走向N7O0E平移断层2

3、20微70C6C11F161走向N6g700W平移断层240微251C5-C13F17走向接近EW平移断层500微10同上F19走向NW平移断层400微20同上F27;走向NW平移断层500微1201C1-C6F28走向NW平移断层200微不详C5-C13、煤层、煤质*含煤地层为三叠系白果湾组,厚442.76米,含煤16层,自下而上编为C1至C16,广布于本区王家坪、老山坪、打白龙洞、祝家坝、核桃湾以及曾家坪、罗家坪诸地段,主要可采煤层为C1、C2、CSC&C11、C12、C1&各煤层延长1000米至6300米不等,共厚一般在50.3283.87米。另一为侏罗系益门组(J1y)

4、砂岩层中夹有煤线数层。在所有煤层中,单煤层很少,仅C1、C1。C15和C16四层,余皆属复煤层,更确切地说为复杂与单一相交变化的煤层。1、可采煤层特征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为C1、C2、C3C6C11、C12C16,共计7层煤。其中C6C16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C1、C2C3C11、C12号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现将各煤层特征叙述如下:C1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底部,距下覆地层顶界3.79-7.95m,矿区内均有分布,走向长度约2500m倾向宽度约450m该煤层在矿区V线和XXXII线之间内因煤层薄化(煤层厚度0.09-0.35m)不可采其余地段均可采,可采厚度0.77-12.35m(采用厚度,下同

5、),平均厚度3.89m。顶板为黑色、深灰色炭质粘土岩、砂质粘土岩、细砂岩为主。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砂质粘土岩。该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煤类单一,属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C2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底部,距C1煤2.61-20.31m,矿区内均有分布,走向长度约2500m倾向宽度约470m该煤层在矿区V线和XXXII线之间内因煤层薄化(煤层厚度0.10-0.32m)不可采其余地段均可采,可采厚度0.88-13.95m,平均厚度5.57m。该煤层局部含夹研1-5层,主要分布于田丫号勘探线之间,单层夹研厚度0.15-1.02m,以深灰灰黑色薄层状炭质泥岩、泥岩和粉砂岩为主。顶板为黑色

6、、深灰色炭质粘土岩及黑色细砂岩为主。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深灰色砂质粘土岩。该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结构简单复杂,煤类单一,属较稳定、大部分可采煤层。C3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底部,距C2煤2.11-18.62m,矿区内均有分布,走向长度约2500m倾向宽度约500m该煤层在矿区V线和XXXII线之间内因煤层薄化(煤层厚度0.08-0.42m)不可采其余地段均可采,可采厚度1.48-40.19m,平均厚度8.93m。该煤层局部含夹研主要为1-2层,偶见3层,主要分布于I丫号勘探线之间,单层夹研厚度为0.29-1.92m,以深灰灰黑色薄层状炭质泥岩、泥岩和粉砂岩为主。顶板为黑色、深灰色钙质粘土岩

7、、炭质粘土岩及砂质粘土岩为主。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钙质粘土岩。该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结构简单复杂,煤类单一,属较稳定、大部分可采煤层。C6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中部,距C3煤42.43-66.58m,矿区内均有分布,走向长度约2500m倾向宽度约510m煤层总厚度为1.52-9.21m,平均5.39m,全区均可采。该煤层局部含夹研1层,主要分布于田号勘探线以南,单层夹研厚度为0.07-0.96m,以深灰灰黑色薄层状炭质泥岩、泥岩和粉砂岩为主。顶板为黑色、深灰色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砂质粘土岩为主。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钙质粘土岩。该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结构简单,煤类单一,属较稳定、全区

8、可采煤层。该煤层受F4逆断层影响,在矿区南侧重复出现,主要分布于F16断层以南至矿权8号和9号拐点之间,可采厚度0.92-24.58m,平均厚度5.13m,走向长度约1050m倾向宽度约360mC11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中部,距C6煤20.36-36.34m,主要分布于F16断层以南至矿权8号和9号拐点之间,走向长度约1100m倾向宽度约400m煤层厚度为3.53-19.43m,平均8.34m,不含夹研。顶板为黑色、深灰色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细砂岩为主。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中粒砂岩。该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结构复杂,煤类单一,属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C12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中部,距C1

9、1煤4.16-33.56m,主要分布于F16断层以南。煤层厚度为0.75-1.80m,平均1.30m,不含夹研,F16断层至IX之间可采,走向长度约700m倾向宽度约400m顶板为黑色、深灰色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细砂岩为主。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中粒砂岩,偶见灰岩。该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结构简单-复杂,煤类单一,属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C16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顶部,主要分布于15-18号矿权拐点之内。煤层厚度为1.26-1.72m,平均1.49m,不含夹研,全区均可采,走向长度约1050m倾向宽度约360m顶板为黑色、深灰色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浅灰色石英细砂岩为主。底板多为黑色炭质

10、粘土岩及灰色细粒砂岩,偶见灰岩。该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煤类单一,属较稳定、全区可采煤层。2、煤质(1)煤的物理性质各煤层物理性质差别不太明显,为黑色、黑灰色及褐色等,其颜色随矿物成份及风化程度而异。煤的光泽为油脂、玻璃及暗淡多种,组成类型以半亮煤及半暗煤为主,断口以锯齿状为主,次为纤维、贝壳状。受后期构造挤压影响,煤层普遍为质地疏松的碎块及叶片状、粉末状结合体。(2)煤岩特征区内各煤层除C3丝炭含量偏高外,其余煤层成份变化不大,以亮暗煤为主,次为镜煤,可见少量丝炭(见下表)。益门煤矿煤岩成分百分比统计表'组分煤层编号凝胶化物质丝炭化物质角质化物质矿物杂质镜煤亮煤暗煤丝

11、炭C1253.0730.282.7014.8719.6934.0728.523.00C1145.4244.754.057.268.3047.4943.403.37C643.8744.293.128.544.9743.7640.722.90C343.5644.574.077.376.5130.3543.3912.11C249.2235.903.1911.939.7840.5134.293.67C149.6138.873.299.0312.7933.9630.494.06(3)综合评定在*所有煤层中,单煤层很少,仅C1、C1CXC15和C16四层,余皆属复煤层,更确切地说为复杂与单一相交变化的煤层

12、。夹石厚度极不稳定并多呈透镜体产出的矿区煤层结构也是成煤作用上的客观重要特色,往往某一剖面的某一煤层,具夹石可自一层到多层,厚以0.5米至数米,但相邻剖面却不复出现;或者某一探煤石门(钻孔)的某一煤层其夹石较多,厚在0.5米至2米以上,但相邻探煤石门(钻孔)所见即大大减薄甚至尖灭。各沉积小旋迪内煤层合并分岔现象频繁,综合评价结果为不稳定煤层。三、开拓方式、准备方式及采煤方法1、矿井开拓方式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与阶梯平碉多水平联合开拓,开拓巷道布置方式为集中布置方式,在煤层群底板中设置集中底板运输大巷,通过采区石门与各煤层联系。2、矿井准备方式矿井准备方式依据煤层赋存条件为采区准备式,准备巷道在底

13、板岩石中布置倾斜上山组(二条)的巷道布置方式,上山坡度控制在4045°之间,两条上山与上下水平均相通。同时,在上山倾向上由下至上划分分段,每分段垂高8nl在设计分段处分别开掘分段石门揭露煤层,然后沿C1煤层底板布置机巷,沿C3煤层顶板布置风巷,机、风巷位于同标高,C1、C2、C3三层煤联合布置,待掘至采区边界,拉开切眼形成采区一翼生产系统。3、采煤方法根据特厚煤层放顶煤采煤方法的特点,结合益门煤矿煤层赋存条件,采用水平分段悬移支架放顶煤采煤法,采煤高度2.3m,放顶煤高度6.9m,采放比1:3,水平分段高9m左右。工作面宽度为煤层水平厚度,一般在1555m左右,平均30m左右。四、结

14、论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百四十五条相关规定:“井工煤矿采煤工作面应当采取煤层注水防尘措施,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除外:(一)围岩有严重吸水膨胀性质、注水后易造成顶板垮塌或底板变形,或者地质情况复杂、顶板破坏严重,注水后影响采煤安全的煤层;(二)注水后影响采煤安全或造成劳动条件恶化的薄煤层;(三)原有自然水分或防灭火灌浆后水分大于4%勺煤层;(四)孔隙率小于4%勺煤层;(五)煤层很松软、破碎,打钻孔时易塌孔、难成孔的煤层;(六)采用下行垮落法开采近距离煤层群或分层开采厚煤层,上层或上分层的采空区采取灌水防尘措施时的下一层或下一分层”。益门煤矿地质构造类型为田类m型,构造极为复杂。矿区断裂以南北走向逆推断

15、层最为发育(F1-F6),对煤层影响最大,具使煤系地层迭置3次以上,并呈叠瓦状产出,其次是东西向的横切平推断层(F9-F27),对煤层连续性破坏极大,其与南北向断层一起将区内地层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块状。矿区内含煤层为三叠系白果湾组(T3bg)(包含原来划分的三叠系一平浪组、下侏罗系白果湾组),属陆相渤陷沼泽沉积型煤系地层(鸡窝煤串珠状)。煤层沿走向、倾向变化极大,属极不稳定、特厚、特软、急倾斜煤层。具体情况如下:1、煤层水平厚度一般在560m之间,最厚可达80m平土在30m左右;倾角较大,在3080°之间,平均倾角53°,煤层极软,普氏系数仅0.50.75.打钻孔时易塌孔、难成孔;符合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百四十五条第5项之规定2、煤层普遍为质地疏松的碎块及叶片状、粉末状结合体。注水后,易造成劳动条件恶化,甚至影响采煤安全或造成安全事故。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百四十五条第2项之规定。3、矿区内工作面采高810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