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光散射法测量颗粒的粒度分布_第1页
激光光散射法测量颗粒的粒度分布_第2页
激光光散射法测量颗粒的粒度分布_第3页
激光光散射法测量颗粒的粒度分布_第4页
激光光散射法测量颗粒的粒度分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业实验(1)四:激光光散射法测量颗粒的粒度分布实验目的1、了解光散射的一般规律;2、掌握光散射法测量颗粒粒度的基本原理和适用的粒度范围;3、掌握粒度分布的基本表示方法;4、掌握GSL-101B和LS603型激光粒度分布仪的使用方法。预习要求认真阅读实验讲义和相关参考资料,理解衍射散射理论和Mie散射理论测量颗粒粒度分布的基本原理及其适用范围,掌握粒度分布的基本表示方法,对实验中所要使用的两种激光粒度分布仪的操作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选择好适合待测Al2O3样品的分散介质和分散剂。三、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和试剂GSL-101B激光粒度分布仪;LS603型激光粒度分布仪;超声波发生器:六偏磷酸钠;蒸

2、储水;待测Al203样品。四、实验原理1、光散射的一般规律和分类粒度是颗粒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测量粒度的方法很多,如:筛分析法、显微镜法(包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电传感法(Coulter计数器)、重力沉降法、离心沉降法、光散射法等,其中光散射法是比较新的一大类,它包括光散射法、X射线小角度散射法和消光法。光线在均匀介质中通过时按直线方向传播。但实际介质总非绝对均匀。例如大气中存在气体密度的起伏,而且往往含有微尘或微小液滴。又如溶胶或悬浮液含有微小的固体颗粒。当光束通过这类不均匀介质时,除了透过以及可能发生的吸收外,入射光的一部分会偏离其原来的传播方向,而投射到其它方向,这种现

3、象称为光的散射。散射现象的理论处理很复杂。这里只讨论不相关的单散射。不相关散射是指颗粒群中颗粒间距足够大(远大于粒径),或者颗粒在空间是无规分布的,它们的散射光不会因相干而抵消,此时各个颗粒的散射可以认为是相互独立的。单散射是指每个颗粒的散射光产生再次散射的情况(复散射或称多重散射)可以忽略。不相干散射和单散射都要求颗粒间的距离足够大,即颗粒浓度足够小。在散射的理论处理中,将散射体的折射率用一复数N表示,称为复数折射率:N=n。ni(4.1)其中(4.2)n2+n2=s,nn=,/ce和卅别是散射体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入是光在真空中的波长,C是光速。复数折射率N的实部n称为折射率,其数值等于光

4、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速度)与散射体中的传播速度(相速度)之比,与普通折射率的意义相同;其虚部n称为消光系数,反映了光因散射体的吸收作用而产生的衰减。这样处理就将散射体对光的吸收归并到复数折射率的概念中。若散射体的电导率(T=0,则n=0。需要指出的是,n,n,e和这些参数都与波长入有关。包含吸收的光散射规律除了与复数折射率N有关外,还与散射体颗粒的线度尺寸相对于入射光波长入的比值有关。以下只讨论直径为D的球形散射体,其几何迎光截面积a=jtD2/4,此外定义其无量纲颗粒尺寸参数二D:二一(4.3)九根据光散射理论,当光强为Io,波长为入的自然光(完全非偏振光)平行照射到一球形颗粒时,在散射角

5、(散射方向与入射方向的夹角)为。,距离散射体为r处的散射光强JI0、Is=1T(lli2)(4.4)8二r其中ii=S(N,u;)Si(N尸;)(4.5a)i2=S2(N,u,:)S2(N,u)(4.5b)i1,i2,Si,S2分别为垂直偏振散射光和水平偏振散射光的强度函数和振幅函数,S1,S2分别为&和多的共轲复数。由此可见,散射光的振幅函数和强度函数都与散射角8颗粒相对于介质的折射率N、光的波长入以及颗粒直径D有关。严格的光散射的电磁场理论应该是把光波作为电磁波,在一定的颗粒形状和尺寸所决定的边界条件下,对颗粒内部和外部区域的Maxwell方程求解,得出振幅函数和强度函数的表达式。在一般情

6、况下,无法得到严格解。Mie对于在均匀介质中的均匀球形散射体对平面单色光的散射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严格解,其理论称为Mie理论。根据颗粒尺寸参数a的大小,可以将散射分为三种:(1)当a1时,即球形散射体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波长(可取D1时,即球形散射体的直径远大于入射光波长(可取DR.1N,由散射衍射理论得到的结果与Mie解相同,此时的散射称为衍射散射;(3)当口与1相差不是很大时,这时的散射介于Rayleigh散射和衍射散射之间,只能由复杂得多的Mie理论给出,这类散射可称为Mie散射。2、利用衍射散射测量颗粒粒度的原理对衍射散射来说,颗粒的散射与其材料的本性,即是否吸收以及折射率的大小都无关

7、。利用衍射散射进行粒度测量无需知道颗粒的折射率,因此它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方法。衍射散射规律可用Fraunhoffer衍射解释。Fraunhoffer衍射是指光源和观察点与障碍物的距离与波长的乘积都远大于障碍物面积的衍射,又称为远场衍射。这时入射光是近乎平行的。图1Fraunhoffer圆球衍射如图1所示为Fraunhoffer圆球衍射示意图。其中圆球的直径为D,迎光截面积a=nD2/4,颗粒尺寸参数a=nD/K,观察平面上的P点对于圆球中心的张角(称为半径张角,即散射角)为以圆球中心到观察平面的距离为r,则散射光在P点振幅函数4aJ1(二:sin)|SC)=S2(u)=S(1)-122sini

8、其中J1(usin8)是变量为otsinO的一阶Bessel函数。根据(4.4)式和(4.5)式,可得在P点的衍射光强.a223而6)2IC)IorIsm当0tO时,JMasingf,故衍射图中心的光强为(4.6)(4.7)因此2aI(0)Io,r(4.8)图2Fraunhoffer衍射光强比值随otsin的变化(4.9)Fraunhoffer衍射图是中心对称的。如图2所示,随着观察平面上P点的张角增大,该点的光强比值I(6)/1(0)迅速减小,并呈振荡形状,即表现为明暗交替的强度逐渐减弱的光环。图中光强比值1(/I(0)极小值处(暗环处)所对应的asing值分别为:1.220兀,2.233T

9、T,3.238为。由对应于各暗环的:sin值可求出相应的散射角和观察平面上相应暗环的半径R。例如对于第一暗环,asin01=1.220n,因此:神班亚a.1.220二1.220,1.220,第一暗环放射角方二arcsin=arcsin:、(4.10a)DD1220r第一暗环半径R1=rtan1,当待测颗粒的直径D与入射光的波长入相当时,衍射散射理论不再适用。考虑到大多数激光粒度分布仪使用的都是波长为632.8nm的He-Ne激光,因此基于衍射散射理论所能测量的颗粒粒径的下限约为1如果要测量粒径更小的颗粒群的粒度分布,就需要使用严格的Mie散射理论。根据Mie散射理论,散射光的强度分布不仅与颗粒

10、的粒径有关,还与颗粒相对于分散介质的折射率有关,其表达式更加复杂。虽然如此,用Mie散射理论测量颗粒群的粒度分布的原理与衍射散射理论的相类似,即都是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方法,根据相应的散射光强分布公式,计算出对应于所测得的散射光强分布的样品的粒度分布,只不过前者使用的是Mie散射公式,后者使用的是较简单的衍射散射公式。在具体测量时,由于小颗粒的散射角很大,所以需要增加一些大角度的光电探测器用来检测小颗粒的散射光。五、实验步骤本实验分别使用GSL-101B和LS603型两种激光粒度分布仪测量同一种AI2O3样品的粒度分布,这两种激光粒度分布仪测量粒度的原理分别是衍射散射理论和Mie散射理论。(一)

11、用GSL-101B激光粒度分布仪测量样品的步骤1 .试样的制备(1)样品池的清洗样品池是否干净,对测量结果有直接影响,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清洗样品池:(a)将样品池中原有的样品倒掉,用清水冲洗30秒;(b)向样品池中加入清水和适量清洗剂,用超生波发生器清洗样品池;(c)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样品池。(2)试样的分散使试样均匀分散在液体介质中的过程称为试样的分散。对于不同试样,应选用不同的分散介质和分散剂进行分散。对于大多数试样,一般可用水作为分散介质,用六偏磷酸钠作为分散剂(用量一般为0.51.0gL-1),在超声波发生器中进行超声分散约2分钟。2 .试样的测量(1)打开GSL-10lB激光粒

12、度分布仪的电源开关,启动控制GSL-10lB激光粒度分布仪的计算机,运行测量软件。(2)点击“系统设置”菜单的“输入运行参数”菜单项,不选择“本底扣除”功能;(3)在清洗干净的样品池中加入分散介质水和适量的分散剂六偏磷酸钠,将样品池放入仪器主机内的样品架中,点击“测试”菜单中的“测试开始”菜单项启动测试过程,测试完毕后,在弹出的“选择”对话框中点击“否N”按钮,将本次测试的数据作为本底保存在计算机中;(4)点击“系统设置”菜单的“输入运行参数”菜单项,填写好“样品名称”、“采样次数”(一般设置为15次)、“操作人员”等项目,并选择“本底扣除”功能,“分布模型”设置为“自由模式”,“特殊项目”中

13、选择“自动搅拌”;(5)将样品池从仪器主机中取出,加入适量样品并进行超声分散,然后用滤纸轻轻地将样品池外壁上的水吸干净,把样品池放入仪器主机内的样品架中;(6)点击“测试”菜单中的“搅拌”菜单项启动搅拌电机,待搅拌1分钟后,点击“测试”菜单中的“测试开始”菜单项,然后点击弹出的“输入运行参数”对话框中的“OK”按钮启动测试过程;(7)如果试样浓度过高,即在采样图形中有红色采样条出现;或试样浓度过低,即采样条全部为蓝色,这时点击测试完毕后弹出的“选择”对话框中的“是Y”按钮,系统将显示试样浓度过高或过低。此时系统不处理采样数据,因为浓度过高或过低将降低仪器测量的准确性。这时应将样品池从主机中取出

14、,若是浓度过低,可再向样品池内加入适量样品并进行超声分散,然后重复上述步骤(5)和(6);若是浓度过高,则必须将样品池中的试样全部倒掉,并清洗样品池,然后重新按照上述步骤(2)至(6)进行操作,直到试样浓度合适为止;(8)若试样浓度合适,则在测试完毕后,点击弹出的“选择”对话框中的“是Y”按钮,计算机将对测试结果进行处理并给出最终结果;(9)点击“文件”菜单中的“保存测试结果”菜单项将测试结果保存在计算机中;(10)点击“文件”菜单中的“显示结果数值”或“显示频率、累积曲线”或“显示任意分级结果”菜单项,可以将测试结果以各种形式详细显示出来;(11)对同一试样连续测量三次,如果测试结果没有出现

15、系统性减小的情况,则表明样品分散均匀,测试结果准确;(12)点击“文件”菜单中的“打印测试结果”菜单项打印测试结果。(二)用LS603型激光粒度分布仪测量样品的步骤3 .测量单元预热打开仪器测量单元的电源,一般要预热半小时后,激光的功率才能稳定。判断激光功率是否达到稳定的依据是背景光能分布的零环高度(参考第2步“系统对中”部分)是否保持稳定。4 .系统对中所谓系统对中,就是使入射激光束的中心与圆环型光电探测器的中心相重合。操作方法如下:(1)启动仪器控制软件“OMEC激光粒度仪”,即可在计算机屏幕上观察到“背景光能分布”图;(2)将循环进样样品池插入仪器的测量窗口,然后向循环进样器的进样槽内加

16、入3/4高度的分散介质。打开循环进样器的电源,按下控制面板上的“进样控制”按键,使循环进样器内的分散介质循环起来;(3)交替旋转仪器暗盒上的上、下两个对中旋钮,使“背景光能分布图中零环(即0号探测器)的光能最高,约为5060,而其它环的相对较低。5 .系统参数设置点击控制软件中的“文件”,在下拉菜单中选择“重新开始”,屏幕上弹出“新建”窗口,根据所使用的测试条件在其中设置相应的参数。6 .样品的准备(1)在50ml量杯内装入大约25ml分散介质;(2)取适量有代表性的待测样品,加入到量杯中;(3)往量杯中加入适量的分散剂(如果需要的话),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如果样品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性较差,应

17、更换分散介质或分散剂;(4)将量杯放入超声波发生器的水槽内,使水槽内的水面高度达到量杯高度的约1/2,打开超声波发生器的电源,超声分散约2分钟。超声分散时注意用玻璃棒进行搅拌;(5)关闭超声波发生器的电源,取出量杯。7 .背景测量点击“背景光能分布”图下方的“背景”按钮,待该按钮上的“背景”字样变成“样品测量”字样时,即可进行样品测量。8 .样品测量将步骤4中准备好的样品边搅拌边倒入循环进样器的进样槽内,并用分散介质冲洗量杯,将冲洗后的分散介质也倒入循环进样器的进样槽内。点击“样品测量”按钮,仪器将根据步骤3中设置的测量次数进行测量,测试报告将一幅一幅地显示在屏幕上。测量完毕,将显示“测量结束

18、”。9 .保存和打印测试报告10 样品池的清洗(1)测量完毕后,按下循环进样器控制面板上的“排放”按钮,使进样槽内的分散介质排出。注意在分散介质将要排干前,应及时关闭排放阀或循环泵;(2)向进样槽内加入蒸储水,开启循环泵,洗涤循环进样器和样品池,待“背景光能分布”图中的零环高度基本不再变化时,按下“排放”按钮,并在水将要排干之前及时关闭排放阀或循环泵;(3)重复步骤(2),直至“背景光能分布”图中的零环高度恢复至对中之后的高度为止。然后将进样槽中的水全部排干,注意在水排干之前就要关闭循环泵。六、实验注意事项1 .注意不能用手直接触摸样品池的光学窗口部分。如果光学窗口上有残留的水,可以用镜头纸小心地擦干。2 .循环进样器的进样槽中没有水或其它分散介质时,不能开启循环泵;同样,在进样槽中的水或分散介质排干之前,就要及时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