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萃_唐以前诗_第1页
2019--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萃_唐以前诗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详解第四部分:古诗文唐代以前诗歌刘海燕【20192019 北京】12.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一题。(7 7 分)芣苢比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之。注释: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有:得到。掇(拾取。捋(lulu o):成把地握取。袺(jiji e):手持衣角盛物。 S S xixi e 腰带间装物。【作品语译】(之一)车前子儿呀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

2、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余冠英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诗经选)(之二)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来采它。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占有它。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拾取它。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捋取它。采呀采呀车前子,翻过衣襟装着它。采呀采呀车前子,插好衣襟藏着它。(周振甫译 中华书局诗经译注)(之三)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衣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骆玉明、顾伊译上海辞书出

3、版社先秦诗鉴赏辞典)之四)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使力地采摘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f f 矽丫)duduo ):摘取、):把衣襟掖在堆放在一起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的吊吊拾起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的籽籽捻捋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装进衣襟里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放在腰带内哩!(蓝菊荪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诗经国风今译)(之五) 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采呀采起来。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把它收起来。 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把它捡起来。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把它抹下来。 颜色灿灿车前子,提起衣襟装起来。颜色灿灿车前

4、子,扎起衣襟兜回来。(唐莫尧译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诗经新注全译)【文本解读】芣苢 这首 4 4 言 1212 句的古代民歌, 将女子劳作的过程和劳作的心情,自然且有味地表达了出来。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 “采呀采呀采起来” 的歌声, 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采采芣苢, 薄言有之” ,是整个劳作过程的总述。 “采 呀采呀采得来”的歌声,现出见到芣苢的无限欣喜。由此,奏响了劳作的进行曲。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和真切反映。从一颗一颗地 拾到一把一把地捋,主人公干得起劲,唱得便起劲。可谓一路辛劳,一路欢歌。在与自然相 交响的情态中,她们情绪饱满,歌

5、诗高昂。由“薄言袺之”到“薄言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提起衣襟装起来”“扎 起衣襟兜回来”,将收工时“打包”的情形表现得十分细腻。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 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此时再度高唱“采采芣苢”,情绪达到高潮。人虽已 远去,歌声却在山谷中回响,飘散到四方。综观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又 通过反复叠唱,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 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1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1 1 分)【答案】赋【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艺术手法的赏析,侧重在知识方面。归纳来

6、说:兴,亦是一种创作手法,即借助其它事物开头,通过联想,触景生情,再转到本题。其主要表现方式有三:借物起兴,与后文诗意无关,如“扬之水,不流束楚”(郑 风扬之水);借物起兴,与后文诗意有关,如“有兔爰爰,雉离于罗”(王风兔爰); 以描写自然景物起兴, 渲染气氛,寄寓情思,如“兼葭苍苍,白露为霜”(秦风兼葭)。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作品中,赋、比、兴三者并非彼此毫不相关,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一交互运用、综合表现的,故有“赋而兴”“兴而比”“赋而兴又比”等较为复杂的情况,如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

7、相遇,与子偕臧!这首写情人不期而会(一说君主与贤臣之遇)之作,起首的“蔓草” “零露”既可实指二人相遇之所的景况,又可引发读者对下文美人、美丽情事的怀想。这是朱熹所说的“赋 而兴也”的一例。基于以上的这些认识,我们再来看芣苢这首作品。芣苢用明白如话的一副笔墨将采摘过程描绘叙写的清清楚楚,不但有形亦有情。因此,说本诗运用了 “赋”的写法,毫无问题。但,只有“赋”吗?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涉 及对“采采芣苢”中“采采”二字的理解。诗经中叠字用得颇多:周南葛覃中“维叶萋萋”、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等,叠字用作形容词;周南关雎中“关关雎鸠”、小雅伐木中“伐木丁 丁”等,叠字用作表情态的副词。至于“采采”

8、的叠用,历来有不同的诠释。上面所选五种 译文中,前三种将“采采”释为动词,采集之义,表劳动者的动作行为;后二种将其释为形 容词,灿灿光华之义,表劳动对象(即芣苢)的状貌。“采采”能否作形容词,秦风兼 葭给出了合理的解答: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 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 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兼葭一诗,三节分别以“苍苍”“萋萋” “采采”开头,意思其实是可以互通的,均可作“鲜盛貌”讲,均可用来形容所写之景的状貌。由

9、此,我们也可以说,“采采芣苢”中的“采采”二字,作形容词诠释似乎更符合诗句本义:一来避免与下文的“薄言采之”重复,二来表现了芣苢之美。闻一多风诗类钞乙中说:“采采,犹粲粲。 ”陈子展诗经直解中说:“采采,花叶色彩鲜明的样子。”便是基于 这样一种认识。假设“采采”的形容词之说成立,首句“光华灿灿的芣苢哟”便含有“兴”的作用 以芣苢之光鲜引出劳动女子的美好。“赋而兴也”的说法也就此成立。综上所述,本题考查诗学知识,将答案锁定为单纯的“赋”,略显苛严。对于上古先民 的东西,对于表现复杂的事类,统一认识,恐怕很难。因此,对于芣苢的手法,我们是 否可以作这样的界定:这是一首以赋为主,兼及起兴的古代民歌。

10、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2 2 分)【答案】“采”“有”“掇”“捋”“袺”“”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是其特点,其余 文字均无改变,全诗在重章复沓中表达情绪与情感【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手法的赏析。“怎样具体表现”这样一个设问,至少可 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思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二是手法,作者在用词造句、设计经营 等方面采用的手段、技巧。抓住动词,与诗意联系稍加分析,应该不难。3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 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 4 4分)【考场满分答案】 1.1. 妇女一边唱着歌,一边在野

11、地里摘取野菜,动作娴熟,十分快乐。2.2. 妇女们聚集山间,三个一群,两个一对。她们个个笑容如靥,欢快地唱着民歌,弯下腰去 捡拾野菜。 3.3. 在采摘野菜的田地里,一群辛勤劳作的妇女们在晴朗的天气里,以歌声为伴,在散发着野菜清香的田地里辛勤而快乐地采摘。4.4.我眼前出现了在广阔的野菜地里, 勤劳辛 苦的劳动妇女们边摘取野菜边歌唱的劳动景象,表现出那种在自然环境中无比欢乐的场景。5.5. 我眼前出现的是在收获的季节里,妇女们戴着草帽,手持竹篮,在山上细心地采集野菜, 口里哼着小曲,脸上浮现着笑容,一片祥和的景象。【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 本诗通过采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采用重章复沓的形

12、式生成 诗意。所谓“景象”,是指作品中人、事、物、景的合成。“妇女”“采摘”“芣苢”“山 野”以及主人公通过歌声表现欢快、愉悦的心情。“概括描述”,将前面这些基本信息整合起来,便是此题答案。由于本诗语言较为直白、内容相对单纯,故理解起来不应很难。“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 中,群歌互答,余间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 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 结伴而歌,犹有此遗风云。”(清方揣摩那是一个夏天,芣苢都结子了,满山谷是采芣苢的妇女,满山谷响着歌声。”(现代闻一多)【 20192019 年高考

13、试题海南卷】古代诗歌阅读( 11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 8 9 9 题。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 , 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 1119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 中书舍人等职。 瓮: 这里指水瓮。 坞: 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8.8.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 5 5 分)【答案】画面大概是: 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 树林里树叶飘落, 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 (或 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

14、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玉润诗经原始)【评分细则】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 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 1 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 2 2 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 3 3 分。答出 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 2 2 分。意思答对即可。9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 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 6 分)【答案】“水潺潺”声音的描写,O 2 2 “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O 3 3 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 描写,G4 4 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C

15、DCD 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评分细则】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 4 4 分,每答对一点给 1 1 分;能答出好处的,给 2 2 分,每答对一点给 1 1 分。意思答对 即可。【20192019 年高考试题四川卷延考区】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 8 分)野夕答孙郎擢何逊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和该情感的情状(如流水般连绵不断)(1 1 分)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注孙郎擢:孙擢,何逊的友人,生平不详。何逊(?一约518518):南

16、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曾任尚书水部郎、庐陵王记室等职。(1 1)诗题为“野夕答孙郎擢”,诗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野”、“夕”的?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212.( 8 8 分)(1 1)( 5 5 分)“山中”、“墟上”把“野”具体化了;“气色满”、“生烟露”则是环绕着“夕”字,将傍晚的景色展现了出来;写星星从云中钻出,又以昏暗的“杳杳”作背景,更让我们感到了“夕”色;我们听到鸟雀在“啾啾”地鸣叫,但却不见踪影,因为 它们归巢深藏在树林之中,这既为我们描绘出“野”景,又替“野”景抹上了一层“夕”色!【考点】考查理解诗歌大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采分点及评分细则】要结合诗句分析,答出1 1 点 1 1 分,两点 3 3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