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所以学好它为以后做良好铺垫。(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
2、持续性发展。难点:小数位数的确定。而解决难点的关键:应是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三、说教法、学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
3、,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共同探究,明理获知,深化运用,巩固新知,回顾小结,质疑问难。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两个生活情境:情境一:星期天,王老师和李老师一起去青远超市购物,请同学帮她们算算分别用了多少钱。接着出示题目:(1)李老师买一双棉拖鞋9.8元和一瓶色拉油12元,共用去多少元?(2) 王老师买2盒巧克力,每盒巧克力12元,共用去多少元?情境二:我是这样引入的:
4、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接着出示场景图,让学生根据场景图提出两个问题,引出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的算式。(学生可能会列:0.8+0.8+0.8 ×3,如果出现,可以问“还可以怎样列?”,如果出现,就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这时教师揭示课题这一环节意在通过两个小练习,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教师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完全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
5、简便运算,帮助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意义的联系。同时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二) 共同探究,明理获知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难点突破。(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是让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们的算法可能有这几种:(1)根据意义计算:0.8+0.8+0.8=2.4元:(2)先化0.8元=8角,再用8××3=2.4;
6、(4)用竖式计算,但对位不准确交流时,可让学生板演或者指名说,教师板书。种情况可以让学生简单说说理由,×3用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问学生:这个竖式和以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积中都有小数,位数相同。)(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接着出示问题(2)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提示用加法算注意对位。组织交流乘法的算法,小组交流:从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结果,比较对位,初步得出因数的小数有几位,积的小数也有几位的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趁热打铁: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
7、去乘呢?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2、猜猜算算,归纳计算方法××53、25×0.103。(1)、先让学生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2)、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8、(留点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说出主要意思。)设计意图在初步体验的基础上通过猜想和验证,自主得出计算的方法,要比传统的做法效果好得多。(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独立计算。×5的积是多少, 0.90是否可以化简,化简的结果是多少,化简的依据是什么。基于全体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化简问题。2、指导完成第2题。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填一填。全班交流并讨论:各题的积是多少?各有几位小数?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设计意图这两题让学生从各题的数学实际出发,通过语言交
9、际总结方法,沟通了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理解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3、实践活动:争当超市大赢家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当主持兼营业员,其他组员拿着10元钱到组长那儿买东西,看谁买的东西最接近10元,花的时间最少。(根据实际时间机动安排。)(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让学生畅谈收获,提出质疑。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
10、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教师资格证认定小学数学说课稿:分数乘法负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应用,拓宽数学视野。同时还能扩展对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自然数、整数的意义。因此新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调整到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教材选用了“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掌握负数的读、写法。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对“海拔”的认
11、识比较陌生而且有难度,所以,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水果批发市场的物品记录单引入教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探究负数的知识。同时将“海拔”高度等知识在练习应用中呈现出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二、说教学目标: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节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古代中
12、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出发,我理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对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进行比较。四、说教法和学法: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1)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负数意义。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2)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一、
13、 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涉及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根据规律确定是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2、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学生对生活经验及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知识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想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2) 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
14、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 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3、 教学重、难点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是:能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在有余数或没有余数的情况下这样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二、说学情根据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过有关找规律的内容,探索过一些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现在,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规
15、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三、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哦采用了猜游戏、分析、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较与练习的方法来学习。这样,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 说教学程序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分为五个环节组织教学。 (一)猜游戏,体验规律,揭示课题。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先出示一个神奇的纸盒,在纸盒中放有两种颜色的球
16、红球和黄球,先拉出第一个球是红色,请同学猜第二个球是什么颜色,再拉出第二个球第四个球是黄球,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会哪种颜色的球。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这个环节,我以国庆节的情景作为导入,出事教材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认真观察,通过观察,找出盆花是按一盆蓝、一盆红;彩灯是按一盏灯、一盏紫、一盏绿;彩旗是按两面红、两面黄这样的规律排列,从而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自主探究, 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本环节,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先是提出这样的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什么颜色的花?接着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得
17、出解决问题的三种策略,即是画图发、列举法、计算法,这里注重分析计算法。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计算法的简便实用。最后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用计算法解决类似的问题应注意三点:(1)找准物体的规律;(2)分组、确定除数;(3)列式计算。同时让学生懂得计算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得数有余数;一种是整除,如果有余数,余数是几?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第几个相同,如果好似整除,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最后那个相同。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四)巩固练习,加深对计算法的理解练习是新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又是后续知识的准备和铺垫,因此适度、适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能让学生
18、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思维能力,我特设计了两大道练习题,第1大题是基本训练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第2题是开放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对于规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时加深对计算法的理解。这道题学生的参与度广,不但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五)全课小结,拓展延伸。这环节,先让学生自己谈谈:通过今天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表现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然后举例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象供同学们欣赏。如春夏秋冬、日出日
19、落、月圆月缺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负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应用,拓宽数学视野。同时还能扩展对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自然数、整数的意义。因此新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调整到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教材选用了“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掌握负数的读、写法。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对“海拔”的认识比较陌生而且有难度,所
20、以,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水果批发市场的物品记录单引入教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探究负数的知识。同时将“海拔”高度等知识在练习应用中呈现出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二、说教学目标: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节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
21、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出发,我理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对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进行比较。四、说教法和学法: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1)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负数意义。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2)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五、说教学过程:为了能很好地
22、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板块来进行: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一、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课前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截然相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比如:上下、哭笑、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转来了2名同学转走两个同学、存了300元取出300元、运进2吨运出2吨等等。这样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负数说课
23、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应用,拓宽数学视野。同时还能扩展对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自然数、整数的意义。因此新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调整到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教材选用了“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掌握负数的读、写法。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对“海拔”的认识比较陌生而且有难度,所以,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水果批发市场的物品记录单引入教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探究负数的知识
24、。同时将“海拔”高度等知识在练习应用中呈现出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二、说教学目标: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节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出发,我理
25、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对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进行比较。四、说教法和学法: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1)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负数意义。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2)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五、说教学过程: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板块来进行: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
26、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一、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课前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截然相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比如:上下、哭笑、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转来了2名同学转走两个同学、存了300元取出300元、运进2吨运出2吨等等。这样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发布时间:2008年11月03日 点击数: 2906 【字体:小 大】 【收藏】 【打印文章】 、说教材
27、(一) 教学内容:西师版教材第九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第一课时。(二) 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好这节课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的计算打下基础。很显然,这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三)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乡区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动手操作能力差,所以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
28、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五)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平等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六)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平行四边形课件,学生准备任意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
29、片、三角板、剪刀。二、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本节课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把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次讨论,使他们自主、快乐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二)说学法坚持“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和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
30、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三、说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教学教程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设计了一个情景:老师出示一个标有条件的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问:“谁的面积会大些呢?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大家先猜猜看?让学生猜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并说说为什么?主要是向学生暗示了当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长与底,宽与高分别相等时,它们的面积会相等,初步感知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怎样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
31、算。(设计意图:由观察图形和提问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使学生完成了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成为一名探索者,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二)操作探索,推导公式1、数方格法求面积(课件出示)如上图,(不满一格按半格计算,每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数完后,问问学生结果如何?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用数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初步感知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2、转换法:教师启发谈话,如果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常用数方格这种方法方便吗?这就需要寻找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我们已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不能根据
32、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转换来解决新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然后让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拿出剪好的平行四边形,想一想,剪一剪,拼一拼,看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呢?这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可选择做得对的派一名学生给全班演示,说说你们的想法。然后教师再重点的演示和完善的叙述平移。3、归纳:提问:这个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了什么图形?它们的面积有变化没有?拼成的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师生共同小结得出结论并板书出来。(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使学生获得战胜困
33、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三)巩固练习,应用深化这个环节我一共设计了三道题。第一道是标有几个条件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的面积,目的是让他们准对应的底和高进行计算。第二道是逆向思考的题,是告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或高)求高(或底)。目的是让学生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第三道题是“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分别拿一个几何图形,并算出它的面积然后找与他面积相等的同学作朋友。借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而把这节课推向高潮。(设计意图:学以致用,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与应用达到熟练灵活掌握的目的。)(四)全课小结,质疑问难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说
34、说是怎样学到的,还有什么问题要与教师或同学们商讨吗?(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总之,这节课的设计,充分让学生用眼看、手做、耳听、嘴说、脑想等多方面来获得新知识,并尽可能地从多角度来验证结论,这使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学法,为学习提供一把释疑解难的钥匙。附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 长×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用一一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用一一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首先是
35、我对这一节课的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所以这节课,我采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教材安排了2道例题,例1引导学生只有有条理的一一列举才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例2引导学生要得到全部答案,列举时要注意“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根据上述对这节课的学情分析,考虑到5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一列举的策略。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
36、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是能有序的一一列举。最后我来说一下这节课的教学流程这节课我大致分为3个环节一. 呈现例题,初步感悟一一列举的策略。首先,呈现例1的情境图,指明学生读题,在学生理解题意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动手操作,交流。这是学生可能会用以下几种方法。1.摆小棒法。学生在用18根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时,是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得到(长+宽)×2=18。学生知道长加宽=9,二九十八。2.画图法,
37、学生会画18根小棒来围成一个长方形,思路跟摆小棒法一样。3.列算式法。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公式会列出一系列的算式,如,(1+8)×2=184.列表法。学生列出一张表,把列举出来的各种方法都填进去,思路还是根据周长的公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在用一一列举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列表法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列表法能够使数据毫无遗漏的记录下来。最后,让学生完成书上的表格。(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这个环节,我充分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初步体会有条理的操作的重要性,在自主探索中认识列举策略。)二,自主探究,进一步
38、掌握一一列举的策略。首先呈现例2的场景图,指明读题后,让学生说说“最少订一本,最多顶三本”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清楚知道是指可以订一本,可以订二本,也可以定三本。接着让学生在明确要用列举策略来解决来解决这个问题后发现列举时应先考虑订几本的情况,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着重讨论分别订一,二,三本,各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是怎么想的。然后呈现题中的表格像题中的表格但没有画过的表格,让学生在表中画表示各种具体的订阅方法。在学生填完后,引导学生反思在列举时应该注意什么,使学生明确,要得到全部答案,列举时要注意“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板书:不重复,不遗漏。(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一一列举是要注意既不重复,也
39、不遗漏)三.巩固练习,进一步掌握一一列举的方法。让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目,练一练的题目是为学生对刚才所学知识的巩固。做这个题目的时候,抓住环数这一关键,首先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投两次可能投中的圈数。然后进行分析所可能投中的圈数。最后总结出可能投中的环数。(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练一练的题目,对刚才所教的内容进一步的掌握,进一步的理解一一列举法的策略。)四.通过练习,进一步深化一一列举的方法。首先在完成课后练习十一的第一题的时候要知道这两路车在几十几分第二次同时发车,可以按他们各自发车的时间间隔继续排一排,再比一比。然后完成第二题的时候要启发学生认识到,要判断哪几个时刻也会发出铃声,再根据题中的规律进
40、行排一排,比一比。最后完成第三题的时候应该提示学生利用画图,列表等方法帮助思考。复式统计表说课稿 三井中心小学 解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复式统计表。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板块:一、透视教材 二、教、学法阐述 三、教学设计 一、透视教材:1、教材分析: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复式统计表,后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经常联系统计表。教材中教学复式统计表的教学素材是有意义的。选择反映我国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提高的数据,如中国体育代表团奥运会获得奖牌情况;年城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增加数量,我国两江、禄口、浦东机场跑道面积等真实的数
41、据,用统计表的形式表示出来,在教学统计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教育和鼓舞。2、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的信息量大,结构复杂。通过复式统计表的教学,学生收集信息、表达数据和应用统计数据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在此基础上 ,学生还将要结合复式统计表的知识学习复式统计图,并综合运用。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前后联系甚密,有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3、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特点,能根据搜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2) 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
42、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统计观念。3) 通过经历实际的调查活动,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情感。4、教学重、难点是: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二、教、学法阐述: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征,采取以下三种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数学活动的平台。因此我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从学生身边的嘉顺花园培训中心兴趣班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想获得新知的情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2、经历过程,体会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直接将复
43、式统计表的知识告诉学生,而是应该让学生体验过程和方法。因此我设计了:比较四张单式统计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整合表格,在整合的过程中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突出对复式统计表中数据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点。3、 积极引“探”,注重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积极的“引”来激发学生主动地“探”。以合作交流为主,及认识实践再实践等多种学法结合。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四个版块: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三、实践提高、巩固新知;四、小结反思、回顾新知;五、学以致用、识见(实践)拓展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5分)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景嘉顺花园兴趣班为引子,可
44、以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四张简单的统计表的出示,可以直接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很快地填写表格。这样,既让学生在情境中回忆了单式统计表的结构和填写方法,又为引出复式统计表提供了素材。然后引导学生比一比这四张统计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相同点,明确这几张单式统计表的结构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通过比较不同点,明确这几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情况。在此基础上,提问:书法班有多少女生?书法班和古筝班一共有多少女生?四个班级一共有多少女生?为什么你一开始回答很快?现在要犹豫一会?(因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一张表中,看得很快后面的问题答案在几张表中,要先看再算,所以比较慢),因此:把数
45、据合在一张表中更有利于进行数据的比较。初步引导学生探究把四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应该怎样填?(5分)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5分)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是教学的难点,虽然不要求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但是我在教学中考虑到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给予,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能让学生深刻感知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我在复式统计表的呈现方式上作了一些改变。不只是出现一个现成的统计表,而是带领学生一起经历了设计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1、 初步感知:让学生初步思考并小组交流:把四张单式统计表的信息合并到一张统计表中,要反映哪几个方面的情况?学生看着单式统计表,会很快就能
46、想到一些表中的内容,例如:性别、人数、合计、男、女,但这时学生的思维是零散的、片面的。因此可以利用这些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板书,并引导学生探索还需要填写哪些信息?从而不断地完善表格,并揭示表头的含义和各部分名称。(表头、横栏、竖栏、数据、标题、日期)揭题:这就是一张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在学生全面认识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后,再让学生独立填写。因为已经有了前面的基础,所以学生都能很快填出来,再让学生汇报并说出各个数据所表示的含义,进一步感知这张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接着我针对填表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错误,让学生交流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的方法。认识到总计数既可以根据四个小组男、女生的总计数相加得到,也可以根据每个小
47、组的合计人数得到。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用这两种方法分别计算可以起到检验的作用。最后再回顾观察:你填写完整了吗?有没有少了什么?由此提醒学生日期不能疏忽,也要填写完整。学生经历了复式统计表的设计和填写之后,接下来是对这张统计表的数据进行分析,先让学生讨论从统计表中能很快地知道哪些信息,与刚才单式统计表比较,哪些数据单式统计表有,哪些数据复式统计表有?复式统计表增加了哪些数据?有什么好处?(不仅与前面相呼应,更体现出复式统计表的数据多,信息量大)。然后再让学生互相提问并解答,最后再一起小结讨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以及它与单式统计表的联系和区别。
48、整个新课的教学中,都是让学生借助单式统计表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填表和分析的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也能让学生体验到复式统计表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15分)三、实践提高、巩固新知(17分)1、练习巩固:“练一练”是一条统计我国奥运会奖牌数量的题目。我在教学时先通过2008年奥运会引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接着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看题,弄清题目提供了哪些数据,再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表头”,认识这个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然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并交流合计与总计的填写。最后让学生说说从统计表中了解些什么,要注意什么?明确:观察给出的数据是按照奥运会的届数横着排
49、列的,而复式统计表中每一届的数据都是竖着排列的,借此不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培养学生更加认真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3分)2、综合运用:(7分)练习十二第1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审题,理解“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不同含义,以及“每月新增电话业务情况”的内涵。而后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并交流反馈。要注意的是,在问题交流时要明确题中给出的数据都是该月新增的数据,在比较哪个月增加最多时,只要看数据本身,而不是比较月与月之间的相差数!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根据表中的信息再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并共同讨论解答。3、实践操作:(7分)让学生分组调查全班同学家中拥有的电话数量并填写统计
50、表,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由于时间的原因,有效的组织和有目的的安排是很重要的。因此,我是这样设计的:在课前每个大组要安排好两个组长,他们手中有两个不同的单式统计表,一个统计本组固定电话数量,一个统计本组移动电话数量,还有一张综合表。统计好后把数据汇总到课件上,最后由学生根据信息填写复式统计表!最后再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填写数据和单式统计表到合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不仅与例题教学相呼应,也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为下面的小结反思铺垫。三、 小结反思、回顾新知。(2分)根据板书: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通过怎样的一个过程,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51、势必要回忆、反思一下整堂课中的记忆最深学习活动,从而总结自己的学习新得。在潜移默化中,已润物细无声地培养了学生反思的好习惯。五、学以致用、识见(实践)拓展。(1分)根据不同的内容统计表的形式也是不同的。所以我收集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统计表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栏目的设置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统计表的具体形式是可以变化的。学生可以根据喜好,调查统计自己身边的事,并引导学生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意识到统计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趣,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三角形面积计算说课设计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 朱振兴 蒋朝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
52、第八册第4749页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它是在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及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其公式推导的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似之处,都是将图形转化成与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探索研究图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学时要通过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掌握形体的特征。我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 ,从多个维度创设情境,调动
53、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真正完成新知识的建构。结合本课特点,现拟如下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中,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能力目标: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本节课三角
54、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的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似之处,都是将图形转化成与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探索研究图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面积的计算方法。我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操作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利用几何画板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数学实验”、“做数学”的环境。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为主,以老师引导为辅,让学生全面、全程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
55、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学习数学。新大纲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及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其公式推导的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似之处,都是将图形转化成与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探索研究图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面积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节课注重对学生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新授前,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功能展示推导过程,再启发学生思考
56、:要研究、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能否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得到启发呢?这样为学生的探索指出了思维的方向,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我们认为:学生的操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真正能使学生明白的只有学生自己的思考,而实际操作和观察正是帮助学生思考的最好的手段之一。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做数学”,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的功能使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 ,会给学生比较和抽象创
57、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图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把学生置于主体,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全过程。 3.注重渗透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来的,能不能成为科学发现的结论,还必须通过“验证”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在任何一种发现活动中,新的认识、新的结论必须有充分的依据。用“底×高÷”这个计算公式来计算三角形面积是否可靠呢?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用“底×高÷”这个公式是否适用于所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呢?从而将学生的思维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学生通过利用几何画板自由操作,动脑思索,小组讨论分析,然后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到的不只是公式本身,而是科学的态度、合作的精神和探究的能力。4.重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练习的设计除了注重趣味性和层次性外,更注重实践性。我们设计的练习除了围绕重点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南省安全员知识题库
-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课件
- 【大学课件】对国际贸易中文化差异的思考
- 小学硬笔书法教学课件
- 《锻鍊正确判断力》课件
- 公用事业行业十二月行业动态报告:多地25年电力交易结果发布电价靴子落地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选集【人力资源管理篇】十篇
- 某河滩地人工湿地工程建设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
- REITs月报:REITs二级市场震荡上行常态化发行进一步加速
- 单位管理制度收录大全【人事管理篇】十篇
- 2024年中国机织滤布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贵州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示范文本模板
- 2024年内容创作者与平台合作协议2篇
- 酒店客房打扫培训
- 保险理赔岗位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大型央企)2024年
- 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 2025届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书(3篇)
- 行车调度员技能竞赛考试题库及含答案
- 贵州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3篇(含答案)(2003-2022)
- 2024年上海商学院招考聘用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