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准备课数一数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比多少 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第二单元 位置认识上下和前后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认识左右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
2、法3.1 1-5的认识 1、认识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15各数。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体验及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3.2 比多少 1、使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2、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及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及人合作交流的意识。3.3 几和第几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
3、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3、使学生感知及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3.4 分及合 1、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2、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3.5 加法 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3、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3.6 15的加法 1、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及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3.7
4、减法 初步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并能用数的组成正确口算5 以内的减法。3.8 5以内的减法1、进一步了解减法的意义,熟练口算5 以内的减法,感受数学及生活的联系。2、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减法是最简便的方法。3、结合课堂教学渗透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3.9 加减法的练习1、能正确、较迅速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3、初步渗透辨证统一的思想,体验生活及数学的联系。3.10 0的认识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0的两种含义,能较工整的书写0。2、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3.11 有关0的加减法1、知识目标初步理
5、解并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0的加减法计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及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认识立体图形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我会拼图1、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2、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
6、念。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5.1 6和7的认识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及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5.2 6、7的组成 1、使学生掌握6、7的组成。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5.3 6和7的加减法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
7、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5.4 6和7加减法的练习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关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写法。 5.5 用数学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6 用数学练习课1、进一步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水平。
8、3、学生发现生活中充满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7 8、9的认识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O一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能规范正确的书写8和9。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5.8 8、9的组成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3、让学生在参及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5.9 8、9的加减法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2、通过课堂活动初
9、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5.10 8、9加减法的练习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关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写法。5.11 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4、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及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5、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
10、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及合作精神5.12 10的认识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2、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l0的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4、引导学生感受数l0及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5.13 10的加减法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l0的组成。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及合作相结合,主动参及学习过程,从而掌握l0的加减法。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5.14 填未知加数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2、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
11、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5.15 10加减法的练习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关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写法。5.16 连加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2、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3、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及生活的密切联系。5.17 连减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正确地掌握10以内的连减的计算。2、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力。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及日常生活的联系。5.18 加减混合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
12、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5、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5.19 加减混合计算的综合练习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有关式题。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20 整理和复习5.20.1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的整理和复习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l0以内数的认识,能正确熟练地书写010各数。2、使学生进一步理
13、解加法的含义,熟记加法表,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3、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5.20.2 10以内减法和综合练习的整理复习1、通过减法表的复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10以内减法,提高计算熟练程度。2、使学生能正确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3、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6.1 1120各数的认识1、会准确地读出和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2、初步认识计算单位“”和“”,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和几个一组成。6.2 1120各数的写法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2、认识计
14、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3、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6.3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2、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6.4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混合练习通过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以及从前所学内容的混合练习,为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准备。排队中的学问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2、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7.1 认识整时1、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2、培养学生
15、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7.2 认识整时练习课1、使学生结合操作进一步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8.1 九加几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8.2 九加几的巩固练习1、巩固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较熟
16、练计算9加几的口算题。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8.3 8、7、6加几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8.4 8、7、6加几的巩固练习1、巩固8、7、6加几的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2、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和认真仔细审题的学习习惯。8.5 5、4、3、2加几 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
17、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8.6 5、4、3、2加几的练习课 1、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8.7 用数学(一)1、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3、感受数学在日常工作中作
18、用。8.8 用数学(二)1、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学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8.9 整理和复习1、通过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2、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8.10 整理和复习练习课1、通过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2、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
19、加减法的复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一年级下册一、认识图形1、平面图形的拼组 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 长方形(两条对称轴)(2) 常见拼组: 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2、立体图形的拼组(!)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2)常见拼组 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八个完全一样的
20、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当有好多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忘数最底层或者最后面被遮掉的小正方体。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方法:相加算减 分解法 过程: 如:129= 3 12 9 = 3 把12分解成10和2过程:想9+ 3 =12 先算:10-9=1 则12-9= 3 10 2 再算:1+2=3 12、应用题: 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三、分类及整理1、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学会自主分
21、类,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2、学会单一标准的分类和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特别是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一样。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百 十 个 (右边) 第三位 第二位 第一位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相对应。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
22、位数,如5、7、2;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8、数的顺序 百数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3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
23、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举例:以33 34 35为例: 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33 和 35中间的数是34。 比34少1的数是33,比34多1的数是35。 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 35比34多1,33比34少1。以52为例: 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56、57、58、59 ;(即大于52小于60的所有数) 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 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9、两位数比
24、较大小,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用法。 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例如:37 6 34 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6比37少得多。 37和34相差很小,就说37比34多一些或34比37少一些。11、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如:30+2=32 (想: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32。) 322=30(想:32里去掉2个一,剩下3个十)口算方法:个位相加,十位不变;个位相减,十位不变。五、认识人民币1、1元=10角(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 1角=10分(1
25、角可以换10个1分) 1元=100分(1元钱可以换10个10分,即100分)2、简单的计算: 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元和元,角和角,分和分单位都相同的才能计算。课本51页。3、小数表示法。 小数点左边是几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几表示几角,第二位是几表示几分。 写作几元几角几分时,是0的可以不写出。 左 右 元 。 角 分 小数点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相同数位相加减,从个位算起,个位加减个位,十位加减十位。要算得即对又快,必须分清不进位,进位,不退位,退位。进位加法可用接数法计算。2、用竖式计算进位加法时: 数位对齐,即个位对齐个位,十位对齐十位。
26、 从个位算起,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十位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 如:24 + 8=32 十 个 2 4+ 1 83 23、用竖式计算退位减法时: 数位对齐,即个位对齐个位,十位对齐十位。 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个位作10,个位计算完成后,十位要减去1。如:368=28 十 个。 103 6 8 2 84、各类分解法(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 35 + 2 =3 7 想:先算:5+2=7 30 5 再算:30+7=57进位: 35 + 8 =43 35 + 8 =43 想:先算:5+8=13 想:先算:35+5=40 30 5 再算:30+13=43 5 3 再算:40+
27、5=4513 40不退位: 35 2 =3 3 想:先算:52=3 30 5 再算:30+3=33退位: 35 8 =27 想:个位不够减,从十位拿出一个10和个位合起来再 减,十位3个十拿掉1个十,剩2个十,即20。 20 15 先算:15-8=7 再算:20+7=277 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拿出1个十,及个位数合在一起再减,同时十位数必须减少1。(2)两位数加、减整十数35 + 20 =55 35 20 =55 想:先算:30+20=50 想:先算:3020=10 30 5 再算:50+5=55 30 5 再算:10+5=15 50 105、补充:各部分名称相应计算公式加法算式加数+加数
28、=和加数=和加数减法算式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七、找规律1、通过颜色,形状找规律。2、通过数字的变化找规律,当每个数都不相同时,先算出每两个数之间相差几,然后再找规律。常用规律:单数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双数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1.1 统一长度单位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2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
29、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2.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2.2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
30、地进行计算。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2.3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1、巩固两位数及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4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5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31、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2.6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及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及两位数的加减法。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2.7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1、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8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练习课)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
32、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9 连加、连减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2.10 加减混合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11 加、减法估算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2.12 整理及复习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
33、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13 我长高了1、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并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2.1 角的初步认识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2.2 直角的初步认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角在生活中的应用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
34、角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4.1 乘法的初步认识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被乘数和乘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4.3 练习课(一)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2、会读写乘法算式。4.4 练习课(二)使学生熟悉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因数和因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4.5 5的乘法口诀 1、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一5的乘法口诀。2、会用口诀进行计算。3、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
35、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努力 4.6 2、3、4的乘法口诀 1、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2、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乘加和乘减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简单的乘法应用题1、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4.9 6的乘法口诀1、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
36、诀的来源,初步记住 6的乘法口诀。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3、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第五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及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5.2 对称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学生的观察能力、想
37、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镜面对称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6.1 7的乘法口诀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3、使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得的较大的发展。6.2 倍的认识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3、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6.3 8的乘法口诀1、使学生理
38、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3、通过乘法口诀的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6.4 9的乘法口诀1、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2、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6.5 乘法口诀表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3、使学生有及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
39、趣。6.6 实践活动 看一看摆一摆1、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第七单元 统计7.1 统计(一)1、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4、感受数学及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及实践能力。7.2 统计(二)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
40、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提出问题。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数学广角(一)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数学广角(二)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第九单元 总复习9.1 “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
41、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9.2 “表内乘法”的复习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9.3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
42、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9.4 “观察物体”的复习1、复习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在复习中借助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及生活的密切联系。4、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9.5 “统计”的复习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43、数据收集整理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这样有利于计算总数,防止遗漏。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1、 平均分1、 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 平均分的方法:(1) 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2)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2、 除法1、 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2、 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3、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
44、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4、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1、 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3、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 求商的方法:(1) 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2) 用乘法算式求商。(3) 用乘法口诀求商。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4、 解决问题1、 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
45、;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 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 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 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3、 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 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1、 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一,二
46、,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2、角:锐角、直角、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3、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是直线运动。自身方向不发生改变。如:推拉窗。4、旋转:当物体围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时,自身方向会发生改变。如:方向盘。5、平移的方法:先确定平移方向和格子数(也就是距离)。找到原图形的各个顶点。把各个点按相同方向平移相同的格子数。把新顶点按原图形的顺序连接。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47、)1、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 )=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2、 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第五单元 混合计算1、 混合计算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2、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1、 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2、 可以画图帮助分析。3、 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1、 有余数的除法1、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2、 余数及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
48、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3、 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1) 先写除号“厂”(2) 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3) 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4) 把商及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5) 用被除数减去商及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4、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1) 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2) 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3) 减:用被除数减去商及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
49、横线的下面。(4) 比:将余数及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2、 解决问题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1、“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万千百十个2、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3、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
50、,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4、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5、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6、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7、最大的一位数:9, 最小的一位数:1 最大的两位数:99, 最小的两位数:10
51、两位数最高位是十位。最大的三位数:999, 最小的三位数:100 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最大的四位数:9999, 最小的四位数:1000 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最大的五位数:99999,最小的五位数:10000. 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他们的最低位都是个位。7、近似数:及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大约”“可能”“大概”出现就是近似数。方法:两位数的看个位上的数估算,三位数及三位数以上的看十位上的数估算。(四舍五入)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计量较重的物品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1斤=10两、1两=50克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一个鸡蛋大约60克。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施工混凝土合同范本
- 2024年中英文对照技术文档制作与审核合同3篇
- 2024年高端住宅销售代理协议版
- 2025年度甜品连锁店品牌授权合作合同范本3篇
- 2024幼儿园幼儿安全与健康管理聘用协议书3篇
- 2024幼儿园教师学生个性发展与教育引导合同3篇
- 2024年电子商务用户隐私保护协议3篇
- 2024年电子产品物流配送合同
- 2025年度冷链仓储与配送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物流运输合同涉及的责任与义务
- (正式版)JTT 1218.5-202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维修与更新技术规范 第5部分:通信
- 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加答案)
- 新中国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衣柜
- 设备的故障管理
- 2024年计算机二级ms备考试题库400题(含答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题100题及答案
- 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解析)
- 技术研发项目预算报告
- GB/T 43570-2023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身份识别总体要求
- 《血脂与妊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