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国家治理要达成现代化的转向,依法治理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一角色意义,不仅在于民法典构建了内容集中、体系分明、价值统一的统一法典,更在于民法典契合了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一方面,民法典在国家治理体系
2、中位置重要。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离不开法律制度、法律体系以及法治体系的现代化。作为保障个人权益的最重要法律之一,民法典事关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方方面面,它以对人的保护为核心,以权利为本位,系统全面地规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民事活动中享有的各种人身、财产权益。民法是万法之母。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事立法不断进步,但是民法体系仍有待完善。与单行法不同,民法典全面规范民事关系,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的特点,集中体现民法的价值、理念和原则,是民事司法的基本依据和行为准则。在这个意义上,制定、颁布和实施民
3、法典,是中国法治健全完善的重要标识,更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布局。另一方面,民法典与国家治理能力密切相关。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路径。民法是宪法精神的具体化,体系化的民法典则消弥了单行民事立法之间的疏漏、重复和冲突,充分保护了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民事权利,保证了民事司法的统一、公正、高效和权威,自然也赋予了国家治理能力在民事领城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从社会层面看,民法典全面、准确、系统确认和保护民事权利,为规范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提供基本准则,自然也会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观念、法治意识和道德共识,这也将大大降低国家治理的成本付出,达到国家治理强制约束与规范自律相结
4、合的目标,提升国家治理效率,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注入强大动力,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明确科学定位。世界民事立法史表明,民法典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是法治发展的里程碑。法国、德国等具有全世界影响性的民法典,都是在民族复兴、社会转型、国家崛起的关键时期制定出来的。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亟需法治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治理作用,民法典恰逢其时。“法者,治之端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是最重要的逻辑起点之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民法典蕴含了民事权利保障、法律义务强化、社会秩序稳定等多重价值,是以良法推进善治的重要抓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
5、化的重要保证。(摘编自蔡斐民法典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1. 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事关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方方面面,是保障个人权益的最重要法律。B. 民法典构建了内容集中、体系分明、价值统一的统一法典,契合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C. 民法典全面规范民事关系,集中体现民法的价值、理念和原则,是民事司法的基本依据和行为准则。D. 法治是重要的国家治理手段,民法典蕴含了多重价值,以良法推进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论部分简洁明了,直入主题,
6、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我国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B. 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从不同层面论证了民法典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作用。C. 文章引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名言,意在表明民法是万法之母,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非常重要。D. 文章例举法国、德国的民法典,说明当下中国的民法典是在关键时期制定出来的,也会对世界立法史产生深远影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依托。实现依法治理,就能完成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转向。B. 民法典是宪法精神的具体化,消弭了单行民事立法之间的疏漏、重复和冲突,提高了国家在
7、民事领域的治理能力。C. 民法典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法典都是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制定出的。D. 为提高社会成员的权利观念、;去治意识和道德意识,民法典为规范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提供了基本准则,也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得益彰。【答案】1. A 2. D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本,理解大意,然后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文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A项,“是保障个人权益的最重要法律”错误,文中表述为“作为保障个人权益的最重要法律之一,民法典事关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方方面面,它以对
8、人的保护为核心,以权利为本位,系统全面地规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民事活动中享有的各种人身、财产权益”,这表明民法典只是“最重要的法律之一”。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也会对世界立法史产生深远影响”错误,无中生有,根据文本内容,文中例举德国和法国的民法典只说明了立法时期的关键性,并未说明影响性。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9、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最终确定答案。A项,“实现依法治理,就能完成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转向。”错误,变必要条件为充分条件。原文是说“国家治理要达成现代化的转向,依法治理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C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法典都是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制定出的”错误,以偏概全,扩大范围,原文第七段“法国、德国等具有全世界影响性的民法典,都是在民族复兴、社会转型、国家崛起的关键时期制定出来的”,可知不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法典”。D项,原文“自然也会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观念、法治意识和道德共识,”可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权
10、利观念、法治意识和道德共识”是自然产生的结果,而非最初目的。“也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得益彰”错误,原文只是说“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明确科学定位。”故选B。【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
11、、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夜间经济”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的经济学名词。数据显示,夜间经济已经为伦敦创造了130万个工作岗位,可贡献660亿英镑的年度收入,并且仅伦敦一个城市的夜间经济就创造了英国全国总税收的6%。从最初餐饮和购物行业延长夜晚服务时间,到后来的酒吧、KTV、迪厅/舞厅和夜总会等多种业态推行以夜晚为主、白天为辅的营业方式,再到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音乐厅、影视厅、体育馆等纷纷开辟或伸长夜间活动区域
12、,及至夜间观光、夜间旅游等综合性夜游产品的开发与涌现,我国城市夜间经济随着消费需求与层次的不断升级也完成了从1.0到2.0的晋升。美国布朗大学教授戴维·威尔等三位经济学家最近依靠卫星记录下的中国夜间灯光亮度与铁路货运、耗电量等指标一起建立了一个经济模型,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地区夜晚的灯光亮度和它的GDP成正比”。其实夜间经济对于城市的能量释放并不仅发生在消费层面。夜间经济显示着一座城市的活力与朝气。数据显示,80后、90后年轻群体的夜间旅游消费中的占比至少达到了60%。他们代表的是时尚生活方式的兴起。夜间经济更是一座城市历史底蕴与文化丰度的显示器。北京的三里屯、上海的新天地、南京的秦
13、淮河、成都的春熙路这些地方的夜间繁华,已然成为了城市名片,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之窗。人们流连其中,感受到的是一座城市的深度内涵,触碰到的是一个城市的岁月脉动,历史的钩沉与文化的品味都在月色之下被点亮,城市的软实力由此得到释放。(摘编自夜间经济:展示城市的深度内涵)材料二(摘编自夜间旅游市场数据报告2019)材料三随着夜经济发展,各个城市纷纷在配套服务方面“下功夫”。北京将延长地铁1号线和2号线周五周六的运营时间,还将缩短既有36条夜间公交线路发车间隔;上海设立“夜间区长”“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强化夜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徐志虎认为,随着夜经济规模的扩大、营业时间的延长,要保障城
14、市运行安全,政府部门需创新管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监管,确保夜经济“既繁荣又有序,既精彩又安全”。汉光百货董事长王小雨认为,加强“夜经济”配套服务一方面要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另一方面针对餐饮等行业垃圾清运的时间也要适当延长。针对夜经济出现“同一个中国,同一个夜市”的同质化问题。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所长杨宏浩认为,发展夜间旅游不仅要关注亮化工程和灯光氛围营造,还要以品牌建设为目标,充分考虑城市已有资源,特别是空间条件,确定夜间游的核心功能,开发符合城市定位和气质的夜间旅游产品,形成城市独有的吸引力。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发展“夜经济”,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结合自
15、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如苏州评弹文化、天津相声文化等,都是当地发展“夜经济”可充分结合的优势资源。业内人士认为,夜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努力。培养多元夜经济商圈需要了解不同消费群体对夜经济娱乐场所的个性化需求,政府引导夜间服务机构的供给方向和数量。夜经济不应只是吃吃喝喝,演艺、文旅、体育、商贸等领域都应进入夜间消费的“菜单”。要通过完善规划,使夜经济形成布局合理、业态多元的格局。南京市政府发出“文艺红包”,落实专项资金,以政府补贴形式投向文艺演出市场,促进夜间文化市场繁荣。天津建立了发展夜间经济联席会议制度,12个市级机关和各区政府作为成员单位,负责统筹推进全市夜间经济发展
16、。(摘编自多地打造“不夜城”)4. 下列有关“夜间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夜间经济”一词起源于英国,它的提出旨在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B. 随着消费需求与层次的不断升级,国内城市的夜间经济也完成了代际升级。C. 夜间经济不仅能促进城市消费能量的释放,还体现出一座城市活力与朝气。D. 夜间经济显示了城市历史底蕴与文化丰度,提升了城市深度内涵和软实力。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数据显示,伦敦发展夜间经济十分成功,不仅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贡献了巨额收入,而且创造了占英国全国总量6的税收。B. 由英国布朗大学教授戴维·维尔等3位经济学家的研究
17、成果可知:一个地区的夜间经济越发达,那么该地区的GDP就可能越高。C. 调查显示,夜间安全和游客休息成为影响夜游的主要因素,游客希望夜游时能欣赏更多的表演、演艺或夜景,体验更多活动等。D. 要解决夜经济的同质化问题,必须加强品牌建设,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重点打造文化类休闲娱乐项目。6. 结合材料三,概括说明从哪几个方面推进夜经济发展。【答案】4. D 5. D 6. 完善配套服务,确保安全有序;因地制宜,开发符合城市定位和气质的夜间旅游产品,避免同质化;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努力,促进夜经济布局合理、业态多元。【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
18、,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D项,“提升了城市内涵和软实力”不正确。原文为“人们流连其中,感受到的是一座城市的深度内涵.城市的软实力由此得到释放”,并非“提升了”。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
19、理概括。D项,“重点打造文化类休闲娱乐项目”不正确,原文“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根据材料三,推进夜经济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配套服务,确保安全有序。各个城市要在配套服务方面“下功夫”。如:一方面要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另一方面针对餐饮等行业垃圾清运的时间也要适当延长。因地制宜,开发符合城市定位和气质的夜间旅游产品,避免同质化。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政府、市场、社会共同
20、努力,促进夜经济布局合理、业态多元。培养多元夜经济商圈需要了解不同消费群体对夜经济娱乐场所的个性化需求,政府引导夜间服务机构的供给方向和数量。要通过完善规划,使夜经济形成布局合理、业态多元的格局。【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
21、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戏骨张中杰老戏骨早被人忘了名字。有人说姓张,有人说姓刘,甚至还有人说他应该是姓戏。他打小是个没见过爹娘的孤儿,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为了不饿肚子,逢人家有红白大事,他就去帮厨。好多厨师见他机灵透钻,都想收他为徒。十二岁时他迷上了戏。七里八乡逢会赶集唱大戏,他便去看,眼瞪得溜儿圆,支棱着俩招风耳听得入迷。连草台班子的戏他也一场不落,有时听入境处,一忽儿哭得一把鼻子一把泪,一忽儿兀自哈哈大笑,手舞足蹈,惊得看戏人都回过头看他,连台上演员也忘词了,拿眼戳他。
22、大家都以为他魔怔了。他冲戏台班头说想学唱戏,班头叼个烟袋锅吧嗒吧嗒吸,不正眼瞧他。“当大厨多好,一辈子好吃好喝,起码混个肚儿圆!”“人不能光为了吃,我得学戏。唱好了,报父老乡亲对我的恩!”他说得一板一眼,像念道白,尾字音拖起了长腔。说毕,他恭敬跪拜作揖,比台上的主角还有范儿。班头被他这一腔惊呆,又见他心诚,知道感恩,说得在理,让他跟了班子。他除了为戏班子做饭,剩下的时间就跑龙套。奇怪的是,没见他跟谁学过,却唱念做打样样在行。他一个人能演所有角色,缺啥补啥;唱全场,谁看谁呆,连台上人都瞒过了,原演员心中直怨他抢人饭碗。生旦净末丑,他学啥像啥,唱啥是啥。扮老生显尽沧桑神韵,演青衣袅娜依人,花旦、刀
23、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扮相各展风流;扮文丑出场,插科打诨,台上台下笑声不断;当武丑更见真功夫,连台下力气蛮的也惧他三分。唱苦戏,他念及从前孤儿之难,悲悲切切,幽幽怨怨,让台下观众喉咙跟着发堵;又忽然声声苦句句泪高亢起来,观众眼泪便唰唰直流,台下哭声大作;唱笑戏,自豪感溢满于胸,朗朗然从喉间有节奏地往高处走,台下也跟着大笑不止,兼以鼓掌声、叫好声连成一片。好多大剧团慕名重金来挖,私下允以优厚待遇,均被他拒绝。他说:“我从一而终。”一拨拨来人说客悻悻而归。剧团8个大戏箱,他有个大小适中的“百宝箱”,香樟木,磨得黑明光亮,看不清颜色,到哪儿都背身上,寸步不离。有擦脸毛巾、小镜子、胭脂膏,也有针线包
24、、纱布,还有跌打丸。大家戏称之“神秘9号”。他干过场大事。有个大村村医是戏迷,车祸后送殡。村民们凑钱想让他出台戏,正巧与村主任爹八十大寿时间冲突。他演主角,班头想给村主任爹演,他断然拒演。“一辈子救过多少人命,又是咱的铁杆票友,我得用戏送他一程。你们不去我一个人去!”他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他是台柱子,无人可替,一拒就砸场了。团长无奈,又联系兄弟剧团,给村主任好说歹说,才救了场。他不找女人,说戏就是自己的女人,常常私下里一个人扮演自己的女人,咿咿呀呀,呢呢哝哝。他见剩饭抢着吃,每次吃过的碗都像舔过似的光,说什么“剩饭姓张,越吃越香”。夏天饭都有馊味儿了,他也不舍得倒掉。好在他身体好像铜墙铁壁
25、,从未犯过胃病。戏班市场不景气,连行头都置办不起。皇帝的蟒袍右腰间被吸烟人烧个鸡蛋大的洞,也换不了。他掀开随身的百宝箱,从里面拿出针线包。一愣眼工夫,蟒袍上的破洞已被缝得严丝合缝。但是,他常常望着破旧的戏装,怔怔发呆。那天,班子为孤儿院义演。他正演铡美案里的包公怒斥陈世美,高潮处,掌声、喝彩声四起。忽见狂风飘来,头顶搭起的头柱突然倒下。拉二胡的二大爷和边上昏睡的小孙子来不及反应。但见他边唱边飞身而起,扑向二人,被柱上的灯砸中脑门儿,瞬间血流如注。他硬生生面不改色,唱完最后一句,猛然直挺挺倒地。大家把他翻过身来,“速拿我9号箱来!”血污满面的他,京腔京韵大声念白。“毛巾?”他摆手,“急救包?”他
26、摇头,食指下探示意下翻。箱子最下边哗哗啦啦,全是五角、一块、两块的脏兮兮的纸币和硬币。“这些一半给孤儿院,一半置办新行头”言毕,气绝而去。一老戏迷,民间雕刻家,在他坟丘的碑上刻上“老戏骨”。字迹风流,劲直有力。(选自小说选刊2020年2期)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谈及老戏骨的姓氏,既为下文叙述他早年孤苦的身世作铺垫,使结构更加严谨,又为他与戏剧结缘的一生作了最好的概括。B. “人不能光为了吃报父老乡亲对我的恩!”这句极具个性的语言描写,表现出老戏骨儿时就具有了不同于常人的思想抱负。C. 本文先借“神秘9号”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结尾处欲扬先抑,
27、当由各种脏乱钱币组成的巨款散落出来时,才揭开它神秘的面纱。D. 小说采用了传奇手法,将一个钟爱民间曲艺的市井小人物的传奇一生描写得淋漓尽致,留白充满张力,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8. 小说中如何描写老戏骨高超的戏剧表演技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 小说的主人公为何被称为“老戏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7. C 8. (1)正面描写:先粗笔勾勒,能一个人分演所有角色,学啥像啥,唱啥是啥;再工笔细描,扮演不同角色风格各异,唱苦戏、笑戏扣人心弦。都直接表现出他具有极高的戏剧表演水平。(2)侧面描写(侧面烘托)。一方面,借助观众对他的喜爱来侧面烘托出其戏剧表演水平高超, 如,对观众看戏时亦哭亦
28、笑、时喜时悲、深受感染的神态描写,对村民、村长争相请他唱戏的情节描写;另一方面,通过同行对他的不同态度来侧面烘托出其表演水平高超,如,同行们心中抱怨抢人饭碗,其他剧团慕名重金聘请他。 9. (1)是对他一生的最好概括。他为戏而痴,因戏而亡,爱戏入骨。他小时痴迷戏曲,立志学戏; 终生未娶,以戏为妻;临终,口念戏文,终成绝唱。(2)是对他戏剧表演水平的高度认可。他学戏后,样样精通,戏剧表演精妙传神,广受赞誉。(3)是对他高尚品德的赞颂。他不畏权贵,不慕名利,不畏村长权势坚持为村医送殡出戏,不为金钱跳槽其他剧团;他知恩图报,舍己为人,为报村民恩德,放弃学厨,毅然决定学戏;他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不顾性命
29、救下爷孙。总之,他一生如戏,一身是骨,值得人们敬仰与铭记,是当之无愧的“戏骨”。【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手法、主旨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项,“结尾处欲扬先抑,当由各种脏乱钱币组成的巨款散落出来时,才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说法有误。结尾处并未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各种脏乱钱币的细节描写,目的是为了突出赞美老戏骨。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
30、查赏析描写的方法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赏析的描写类型是人物还是景物描写;然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勾画出描写的句段,明确描写方法,尤其注意环境或其他人物的侧面烘托;最后结合内容加以分析。描写分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人物描写常见的方法包括: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等的直接描写及其他人物及环境的侧面衬托。本题要求回答的是“如何描写老戏骨高超的戏剧表演技艺”,从描写类型来看属人物描写。阅读原文并勾画出相关的描写内容。首先,第自然段中,“没见他跟谁学过,却唱念做打样样在行。他一个人能演所有角色,缺啥补啥;唱全场”,第自然段中“生旦净末丑,他学啥像啥,唱啥是
31、啥”,是对老戏骨高超的戏剧表演技艺的正面粗笔勾勒。第自然段中“扮老生显尽沧桑神韵,演青衣袅娜依人,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扮相各展风流;扮文丑出场,插科打诨当武丑更见真功夫”,第自然段中“唱苦戏,他念及从前孤儿之难,悲悲切切,幽幽怨怨;唱笑戏,自豪感溢满于胸,朗朗然从喉间有节奏地往高处走”,是对老戏骨高超的戏剧表演技艺的正面具体的细描。其次,文中“谁看谁呆,连台上人都瞒过了,原演员心中直怨他抢人饭碗”“台上台下笑声不断;连台下力气蛮的也惧他三分”“让台下观众喉咙跟着发堵观众眼泪便唰唰直流,台下哭声大作台下也跟着大笑不止,兼以鼓掌声、叫好声连成一片”“好多大剧团慕名重金来挖,私下允以优厚
32、待遇”,这些内容写同行的态度、观众听戏的反应、其他剧团重金聘请等,从侧面表现老戏骨高超的戏剧表演技艺。此外,村民们与村主任争相请他唱戏的情节,也属侧面描写。结合也上分析,分点概括答案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理解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回答“主人公称为老戏骨”的原因;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阅读文章,找出相关情节,勾划重点描写句段,结合主人公身份经历、职业特点等深入分析理解人物形象特点;最后分点整理,概括作答。首先,题干中的“老戏骨”,一般指的是演艺精湛的影视戏剧老演员,形态风流,演戏惟妙惟肖,演什么像什么。老戏骨演技高超,且德高望重,深受称赞,被观
33、众广泛熟知。然后,阅读原文,从艺、德两方面分析其被称为“老戏骨”的原因。文章结尾写“一老戏迷,民间雕刻家,在他坟丘的碑上刻上老戏骨”,文章开篇便说“老戏骨早被人忘了名字甚至还有人说他应该是姓戏”,再结合文中“十二岁时他迷上了戏”“他不找女人,说戏就是自己的女人”等分析可知,“老戏骨”是对他一生的最好概括。从表演技艺上来看,“生旦净末丑,他学啥像啥,唱啥是啥”,观众喜爱、赞叹他的表演。从精神品德来看,他学戏为报恩;当好多大剧团慕名重金来挖他时,他说:“我从一而终”;他不怕得罪村长为车祸后去世的村医出戏,原因是“一辈子救过多少人命,又是咱的铁杆票友,我得用戏送他一程”;最后为救拉二胡的二大爷和边上
34、昏睡的小孙子献出生命。无不表现他是一个德艺双馨,值得敬仰的“老戏骨”。【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1)强化文本意识,即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2)强化规范意识,即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结,答是所问。二、古代诗歌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相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
35、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
36、。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
37、/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B.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C.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D.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
38、的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年号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等。B. 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C. 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D. 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人器重他;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皇帝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B. 居正为政严
39、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C. 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皇帝没有采纳。D. 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2)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答案】
40、10. B 11. D 12. C 13. (1)有关部门(或地方官员)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的,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2)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
41、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句中“输”承上句作“赋”的谓语。“国藏”是指国库,作“充”的主语,两句中间要断开,排除AD。“亡何”,是时间词,不久的意思,前后要断开,排除CD项。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
42、赋税、俸饷等事宜”错误,“屯田”由工部掌管。故选D。【12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C项,曲解文意,原文“帝首肯之,有所蠲贷”,皇帝不是没有采纳,而是答应有所减免。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
43、翻译。(1)有关部门(或地方官员)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的,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关键词:“讳”,隐瞒;“匿”,隐瞒;“黜”,贬退;“虽”,即使。(2)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关键词:“罔”,欺骗、蒙蔽;“钳”,惩治;“宜痛钳以法”,状语后置句。【点睛】1、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1)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如盖追先帝之殊遇。(2)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
44、、耶(邪)等,如: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注意其中的“乎”,有时通介词“于”,往往居于句中,如醉翁亭记中有“颓然乎其间者”;“焉”有时也居于句中,如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3)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所欲有甚于生者。(4)复音虚词有:且夫、若夫、乃父,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复音虚词大多位于一句话开头,它们之前一般要断句。如: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向使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2、找名代,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和代词一般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
45、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再次出现是只提名不提姓。如:“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中的名词有“道、俗、天下”等,找出这几个名词,句子就断开了,为“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3、察对话,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然后进行断句。如:“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这里总共三句话,就能直接用“曰”断开的就有三处,其余的可根据名词标志断开,为“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46、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4、依总分,定句读 在文言文中,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可以据此进行断句。如:“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乐乐宴乐损矣。”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是一个总分关系。5、据修辞,定句读 文言文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互文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也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些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轻松地断句。(1)顶真断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鸿门宴)(2)对偶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愿不期深浅/其于伤心。(
47、战国策)(3)反复断句: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孰与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这几句话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可根据这一特点断句6、辨句式,定句读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等可以帮助我们断句。(1)判断句式:“者,也”及其变式(2)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3)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4)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其耶”参考译文:张居正,字叔大,是江陵人,少年时即有过人的聪明机敏,十五岁时就中了秀才。巡抚顾璘对他的文章感到惊奇,说道:“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又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宰相徐阶等人都很器重
48、他。张居正升任右中允,兼任国子司业。他和国子监祭酒高拱关系很好,他们以宰相为目标,相互鼓励。许阶代替严嵩为内阁首辅,推心置腹地委任张居正。张居正和宦官冯保关系很好。他劝皇帝应该尊崇两宫太后。按照旧制规定,皇后和天子的生母都称为皇太后,但称号有区别。冯保想讨好皇帝的生母李贵妃,暗示张居正让他提出两宫并尊的建议,张居正不敢违抗,议定皇后的尊号为仁圣皇太后,皇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于是两宫地位就没有区别了。慈圣皇太后迁移到乾清宫,抚养皇帝,宫内事情任用冯保,朝廷的大权全交给张居正。当时因长时间天下太平,各地的群盗纷纷起事,甚至攻入城市抢劫官库。有关部门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
49、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捕获盗贼,当即处死,有关部门都不敢掩饰真实情况。盗窃供应边备和海防用的钱粮,超过一定数额,一律斩首,但往往是长年关押或病死狱中。只有张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且追捕犯人的家属这样盗贼气焰才被打下去以至最后被消灭。当时皇帝逐次修缮六宫,国库的银两很多被调进宫中花销张居正乘户部进呈皇帝审阅国库出入账目之机,上书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每年的收入少于支出,请皇帝把账目放在御座旁边,时时翻看,做到量入为出,节俭无谓的开支。他的奏疏呈上去,皇帝没有批复。皇帝又令工部铸钱,供给宫中开销,张居正认为这样铸钱之利也不能抵偿宫中的消费,便加以制止。言官建议停止苏州、松江织造贡品,
50、皇帝也不听从。张居正当面请求,才得以减去一大半。皇帝坐在文华殿,张居正为皇帝讲读经书完毕,把给事中所上各地灾害情况的奏章给皇帝看,因而请求加以救济,并说:“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皇上也要格外节俭,对于宫中的一切开支、服饰器用、赏赐布施,应加以裁省禁止。”皇帝点头答应,有所减免。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认为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等到他去世以后,皇帝为此不上朝,
51、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贺新郎【1】辛弃疾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2】,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3】沉酣【4】求名者,岂识浊醪【5】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注释:【1】据本词序,辛弃疾独坐停云堂,欣赏着美好的水声山色,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填写此词。【2】妩媚:姿态美好。【3】江左:原指江苏南部一带,此指南朝之东晋。【4】酣:酒喝得很畅快。【5】浊醪(láo):
52、浊酒。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甚矣吾衰矣”,源于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辛弃疾借用此句,表达了与圣人一样的感慨。B. “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同用来强调“零落”二字。表现了词人知交渐少的境遇。C. “一樽”三句,由借酒浇愁引出陶渊明,写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境遇和陶渊明写停云诗时类似。D.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借古讽今,旨在表现作者特立独行、狂傲自负的个性。15.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14. D 15. 年华迟暮,壮志难酬。结合诗句:“甚矣吾衰矣”“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
53、人间万事”等;知交飘零,思念亲朋。结合诗句:“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知我者,二三子”“想渊明停云诗就”等;对山水喜爱。 结合诗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抨击醉生梦死、沽名钓誉之人,抒发统一国土的豪情壮志。结合诗句:“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等。【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
54、案。D项,“借古讽今”错误,应该是用典。“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两句,引自南史·张融传的典故:“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故选D。【15题详解】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是说自己年老体衰;“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是感慨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是感慨知已零落;
55、“知我者,二三子”,是表达思亲怀友之情;“问何物、能令公喜”,表达了词人的孤独愁闷的心情;“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词人寄情山水派遣内心的苦闷,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的人,实际是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抨击了那些醉生梦死、沽名钓誉之人,进一步抒发了词人统一国土的豪情壮志。【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
56、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三)名篇名句默写16.(1)屈原在离骚中吟唱出“_ ,_”的内心独白,几千年来一直感动并激励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殚精竭智。(2)苏轼在赤壁赋里既用“_”的反问,表达了“浪淘尽千古英雄”的慨叹,又从宇宙万物“不变”中领悟到“ _”,体现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3)辛弃疾长于用典抒情,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化用前人旧事“_,_?”,表达老当益
57、壮之志。【答案】 (1). 长太息以掩涕兮 (2). 哀民生之多艰 (3). 而今安在哉 (4). 而物与我皆无尽也 (5). 廉颇老矣 (6). 尚能饭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涕”“艰”“哉”“廉”。【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陕西省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团队建设及员工关系管理
- 生态养殖基地共建协议书
- 个人房屋装修协议书
- 车辆销售与使用合作协议
- 城市照明设施维护协议
- 2025至2030考试系统产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报告
- 空间设计师协议书范本
- 简易暗股协议书模板范本
- 合作协议书范本封面
- 2025年心理咨询师职业伦理心得体会
- 《人工智能通识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 A3报告解析课件
- 2024年煤矿安全规程(修订)
- 外研版六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企业迎检工作要点
- 2025年度汽车维修配件股份合作协议4篇
- 2022年河北省特种设备作业安全管理人员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DB3301T 0378-2022 城市照明质量评价规范
- 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服务体验优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