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问题驱动”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_第1页
初中语文“问题驱动”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_第2页
初中语文“问题驱动”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_第3页
初中语文“问题驱动”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_第4页
初中语文“问题驱动”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语文“问题驱动”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语文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基于如此重要的地位,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探索语文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不再是以讲授知识为主导,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方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基于“问题驱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正是这种方式的一种有效体现。一、问题驱动式教学的核心是问题设计关于问题的定义,心理学家对此的表述多种多样,但总体而言,认为所有问题都包含三个基本的成分一一给定: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

2、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 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障碍: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直接显而易见的,必须间接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达到目标状态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问题要有具体的目标和相关的条件,为了达到这一个目标要有一定的激发思维活动的障碍。问题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问题,即学讲课堂上师生共同研讨,提出有效问题,共同建构问题支架,从而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有效推进课堂教学的方法。所谓的问题驱动式课堂,是老师在课前将本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用问题的形式

3、展示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完成任务,其间老师做出相应的指导、检查和讲授罗曼:打造问题驱动式的语文课堂,教研天地,2008年4月。问题驱动式课堂的奥义在于让课堂动起来,而驱动课堂活跃的重要力量正是教师所设计的问题, 文阅读教学课便已经成功了一大半。“问题驱动”教学的核心在于问题的设计。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语文能力为目标, 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因此,如果能够做出好的问题设计,一堂语问题设计应该遵循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发展思维,帮助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教师问得少讲得多随着课改的推进,教师普遍重视课堂提问。但是,一些语文课堂设计的问题不科

4、学,要么问题设计出现偏差,问题低效。主要表现在:(1)、“大石头式”的问题。课堂问题设计年级目标不明确。课堂上不顾学生年龄特点,提问过深,问题难度过大,像一块大石头抛给学生,脱离了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实际水平, 学生无从接手,无从回答,不知所云,回答不了。“大石头”式的问题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挫伤孩子的学习的积极性。(2)、“散泡沫式”的问题。有的教师问题设计像小塑料泡沫,散开来,轻飘飘,没有 根基,缺乏思维含量,过于简单。许多提问,学生可以在教材中直接找到相应的答案,部分 学困生,只需跟着大部队回答是或不是,无需思考。学生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无法达到发展思维提升能力的目

5、的。(3)、“小碎片式”的问题。有的教师提问,像电脑硬盘的碎片一样,既多又冗杂,数 量过多,随意性较强,问题设计不分主次,过于繁琐。“满堂灌”变成了 “满堂问”,混淆了教学重点,一堂课问下来,到底解决了什么主问题,学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二、问题驱动式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价值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 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学界普遍在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

6、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语文教师一个永恒的主题。(一)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需要上海语文新课标说,语文教学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 转变为接受性,体验性,研究性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好的问题设计,能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 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的体验,感受与发现,主动地与作者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逐步地 形成问题意识,并在对问题的思考,认识,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和研究 性学习能力。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能在课堂能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发现、解 决问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的良好学习方式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二)转变语文教学方式的需要二期课改要求语文课堂的主

7、要任务是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学习,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迫在眉睫需要我们教师解决的是如何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去发问,去解决,去提高,去成长。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应该遵循的最高规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而在英国哈佛大学的门口处也高高地挂着一块牌匾,上面鲜明地写着“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精辟的观点“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看来,问,是学的前提,是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因,可是要如何发问,需要我们的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

8、中,不断为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创设情景,运用智慧启迪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们有主动提问的欲望,看来,培养学生 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 而在打造精品课程中,我们更需要将问题意识通过一节活生生的课 传达给学生,在不断滋养意识教育的同时,完善学生提问、会问、解答、感悟的各项能力(三)构建生态语文课堂的需要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语文课堂品质,语文课堂应该是生动活泼的,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应能够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也就是和谐生态的课堂。就是要让生命鲜活。首先是师生关系要呈现和谐 之美。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和风细雨式的,而不应该是君临天下式的。老师要 想学生之

9、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乐学生之所乐,忧学生之所忧。课堂上,一切顺乎自然,老 师顺学而教,学生顺心而学,师生同处于教与学的快乐之中。其次是生生关系要显现生态之美。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 要在引导每个学生在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引导学生在讨论、探究、互动中学习,实现共识、共享、共进。要充分发挥出语文的功能, 通过阅读、思考、实践和体验,让语文真正进入每个人的生活中去,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 丰富他们的生命内涵,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因此,“问题驱动”教育对于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具有重要意义,而“问题驱 动”教育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本文就如何设计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展开论述。三、问

10、题驱动式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原则见的课堂提问有三类:一类是随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一类是指向性明确、推导过程一步到位的问题 ;第三类是有一定逻辑梯度的问题。这三类提问之间存在一 个几何型的逻辑递增关系,第一类提问所能形成的知识模型只能是一个点,第二类则是有明确主线和方向的一条线段,第三类则是能够帮助学生建构一个立体的知识框架。第一类和第二类的提问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对学生进行一个引导的作用,而第三类提问模式下的“探究性问题”才是课堂生动又深入的保证。问题驱动式教学中,我们设计问题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一)遵循问题设计难度逐步加大的原则人的认识是呈波浪形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的,总体而

11、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不会”到“会”的知识状态转化是一个比较简单而又直观的过程,但让学 生能够由“不会”到“会”进行能力状态的转换则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微妙的过程,简单来 说,一个是“授之以鱼”,一个是“授之以渔”。因此,我们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应当遵循难度逐渐加大的原则,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过程中逐渐加大难度,使得学生的知识状态和能力状态都有一个良性的变化,获得知识的积累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二)遵循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迁移扩展原则初中阶段,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不可能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这一过程

12、中,“一生二,二生三”指的是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学习,而“三生万物”则是更为关键的在此基础上的拓展。“原有知识”指的是哪些知识呢?纵向上,初中的语文知识是和小学时候的知识以及初中低年级阶段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是在之前语文知识基础上的升级演变; 在横向上,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同其他学科知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都是很好的问题设计切入点,一来可以在语文学习的难度上降低,二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三)遵循注意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材施教的原则新时期的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贯彻了“人本主义”原则,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核心是要以所有的学生为核心,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

13、不同的教学方法,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也要贯彻这一原则。在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问题设计之前,我们应该先对语文教学知识有一个简单的划分。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语文知识划分成基础性知识和拓展性知识,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学习分为了解、掌握、熟悉和熟知等几个要求,因此,我们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一方面,在课堂环节应当着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照顾到大部分的同学,使他们能够完成最基本的语文学习任务; 另一方面,要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思考已经课 下求知。四、问题驱动式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方法问题驱动式教学有四个基本环节:提出问题-解答问题-交流讨论-问题小结。教师在问题生成后

14、,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只起引导和调控作用。语文“问题驱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是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心脏,是重中之重。问题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 “问”,而是如何促进学生的 “学”,促进学生思维的活动, 也就是所谓的“驱动”,在“学” 的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问题”要真正转化为教学生产 力,只有通过学生的“学”(高品质的思维)才能完成。好的问题设计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在问 题驱动教学的问题设计中,尝试采用了以下方法来促进问题驱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维。(一)庖丁解牛法-触发学生思维的延伸点语文课堂是一个整体,不能被零散的问

15、题割裂而支离破碎。 教学问题是教学目标的转换, 是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 主导文本研读、对话的大方向。问题设计应该层次清楚, 有主有次, 或以点带面,小问题引出大问题,或提纲挈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笔者采取结合教学目标的“庖丁解牛法”,即像庖丁解剖牛一样,把课堂的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问题设计上层 级分明,由主到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让学生的思维不断随着教师的问题设 计延伸出去,在文本、作者和学生内心流淌。我在课前设定好教学目标, 问题设置也框定在这个教学目标的范围之内,这是总的一个大框架(牛);然后,我们要设计第一级问题(开始解牛)一一“知道了什么",这一级问题是最初级的

16、问题,以变色龙教学为例,第一级问题就是“变色龙指的得是谁?为何而变 色?” ;下一步,就到了第二级问题的设计一一“怎么知道的”,这一级的问题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找寻答案的技能,重在过程与方法,在这一级,我们可以追问诸如“作者是怎么讽刺这个人物”之类的需要一定的过程与方法的问题;然后在这一级问题的层面上可以设计一些诸如“课文中有不少对话, 这些对话能像戏剧中的对话一样突出人物吗?对话中有不少省 略号,这些省略号有用?文中提到的大衣有何意义?”之类的小问题;最后,我们开始设计第三级问题一一“知道之后有什么用",这一级问题旨在对所学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如“小练笔:奥楚蔑洛夫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

17、了。不料,迎面遇见将军的哥哥,接下来会发生 什么故事?请发挥你的想象,模仿文中的语言描写, 写下这一场面”这三级问题的逻辑内核是“由浅入深,由内而外”,把握了这几个临界点,在各自范围内再设计一些小问题就不是 什么难事了。(二)穿针引线法-聚焦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牵一发而动全身,成功的课堂问题设计,往往能“四两拨千斤” 有效的问题应该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通过聚焦学生课堂的思维点,窥“一斑”而引 出“全豹”,抓住这一 “斑”进行“穿针引线”式的提问,始终围绕学生对课文的兴趣点, 通过提纲挈领引导学生纵览全局,感悟全篇,做到一 “问”立骨。最大限度地调动尽可能多 的学生来参与思

18、考讨论探究,激活学生的兴奋点, 提高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提问时切不可忽视。 孟子有云:“引而不发,跃如也。”意思是,把弓箭拉开, 可以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以便让别人观察和体会。这种原则很适合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进行启发式的点播教育,因此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启发引导的作用。(1)从题目入手以煮酒论英雄为例 针对课题可以提出谁论英雄?曹操和刘备说怎样的人是英雄?刘备说的英雄观和心里想一样吗?刘备为什么要遮掩?为什么在煮酒时论英雄?解决了这些问题,自然就深刻地理解故事内容,认识到刘备和曹操都是当时的真英雄。这样的问题设计能聚焦文章的重难点,同时也集中了学生的思维。

19、不仅课上得紧凑,而且也更有效。(2)从关键词入手以春风教学为例,文章第五段“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抓住关键词“别样”,“别样”指的是“有别于那样”。作者对北国春风“那样”的体会指的是怎样的体会?起初,作者对北国春风“那样 的体会”是不那么美好。北国的春风真就那么一无是处吗?在北国的乡下,作者有了一番独特的经历,产生一些“别样的体会”。别样的,别有一番滋味的体会。具体是什么? “别样” 这个“一斑”,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提高学习兴趣,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所以,整体、集 中的提问取代了那种琐碎、繁复的一个个小问题的不厌其烦地发问,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效度,同

20、时,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在一定的空间中、在一定的“磨砺”中得到了提高。(3)从结尾入手例如孔乙己一文的教学,我们可以抓住文章最后一句话“我到现在也没有看见一一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进行设问: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这个问题就是这篇文章的突破口,能起到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同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依据课文各抒己见,很快就把握此文的主题。(三)天女散花法-激活学生思维的发散点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 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 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 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

21、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采取“天女散花”式的问题设计,问题好比花,有计划有步骤地抛出一些独特的思考力强的问题(撒出一朵朵美丽的花),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 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促使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以差不多先生传为例首先抛出独特的思考力强的问题,从题目中有什么收获?传记是真实的,差不多先生恐怕不是真实人物,为什么用纪实体裁写一个虚构的人物?这个问题较大,思考力较强,学生一时不可能回答完整,接着分解成一系列的小问题,帮学生搭设台阶 找出这位先

22、生的肖像描写。发现差不多先生原来是个懒人。关于这位先生,作 者写了哪五件事?为什么要写五件事,可不可以只写1-2件事吗?原来作者是从小事写到大事,从儿时一直写到去世,从不同角度(对工作、学习、生活、生死)表现差不多先生马虎 性格作者对他肖像描写都有变化,但对他的语言描写,为什么总是重复?虽然生存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人物的机械不变恰恰表现出作者对差不多先生的讽刺。哪件事最可笑?请牛医为自己治病,运用夸张,荒诞的写法将对这个人物的讽刺达到极点。作者用这五件事,想要表现什么?国人向差不多先生学习,国成为懒人国,他有机会改正吗?周围的人都是懒人,不肯对他严格要求。 有了这些小的问题铺设, 学生就能

23、深刻体会, 为什么用纪实体裁写一个虚构的人物, 作者不仅要讽刺差不多先生这个人,更是要讽刺这个社会风气,别人为历史上的真实的大人物写传,胡适为差不多先生这样的小人物写传是一种讽刺,这一种人有普遍性,用纪实手法来写虚构的这个人,能警醒国人。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四)曲径通幽法-捕捉学生思维的兴趣点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不能简单地一味地直来直去,时间一长,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味同嚼蜡,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思维的发展。所以,问题设计还要多采用一些 曲问”,因势利导,体现问题的新颖与巧妙,针对学生的回答再继续追问,通

24、过追问启发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始 终在课堂问题的引导下螺旋上升,在兴趣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进。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 1作为一名读者,你是怎么看待于勒的?(跳读,找出文 章中仅有的几个写于勒的片段,看看于勒前后有什么变化?) 学生认识到于勒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一个流氓无赖, 败家子,后来发了财,良心发现想要回报原生家庭,最后还是以破产告 终。有了这样阅读体验做铺垫, 追问学生2作为他的兄弟,菲利普夫妇怎样看待于勒的?(概读,体会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何行为的变化。交流讨论:他们因何而变?仅仅就是因为金钱吗?)(研读,细细品味菲利普夫妇生活上的言行小细节。再度思考:“躲于勒”是种怎样的选择?)学生既读出菲利普

25、夫妇的势力、自私、冷漠、爱慕虚荣,也读出他们的无奈。读 出的不仅仅是讽刺和批评, 也有同情和理解。 这一系列的追问, 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在课堂问 题的引导下螺旋上升,最后思考:作为一个少年小约瑟夫,为什么他看到的和一个成年人会 如此不同?(比较“我”看于勒与菲利普夫妇看于勒的不同)长大后,“我”(成年后的约瑟夫)还会如此有同情心吗?揣摩作者的意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学生体会作者莫泊桑的人文主义的胸怀。因此,这种“曲径通幽”式的提问,能吸引学生探究和发现,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五)无为而治法-引导学生思维的质疑点美国教

26、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应该遵循的最高规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 问题并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其实,教师问题设计的最高境界是通过日常的问题驱动教 学,让学生想问,会问,善问。教是为了不复需教。 教师要敢于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做一个高明的“懒”的教师,“无为而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他们去质疑,去发问, 去解决,去创新,去成长。以威利斯商人为例 这篇课文的体裁是戏剧,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首先学 生知道戏剧的核心要抓住矛盾冲突,学生自问:矛盾冲突是什么呢?学生自答:以鲍西亚, 安东尼奥为代表的一方与原告夏洛克围绕“要不要割一磅肉?”展开针锋相对的激烈辩论。在辩论中学生

27、初步认识主人公鲍西亚,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人物形象。但在分析夏洛克时, 产生分歧,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夏洛克是一个凶狠、恶毒、贪婪的吝啬鬼。可有位同学提出质疑:夏洛克,不仅是一个残忍、贪婪的吝啬鬼,也是一个受害者。一石激起千层浪,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自发形成两组,一组准备“夏洛克,是一个受害者”,另一组准备“夏洛克,是个残忍、贪婪的吝啬鬼”,每组至少找出五点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的自 主研读和合作交流,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夏洛克:夏洛克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吸血 鬼的典型。他具有贪婪、固执、残酷的本质。同时,他也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侮的犹太人。学生深刻感受莎士比亚的人文理想,体会他

28、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这节课教师的“无为而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去质疑,去发问,去解决,去创新,去成长。因此在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提倡学生对课文进行批评性、背离性、分歧性的解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既丰富审美体验,又深化人生思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为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创设情景,运用智慧启迪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们有主动提问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我们更需要将问题意识通过一 节活生生的课传达给学生,在不断尝试问题驱动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提问、会问、解答、 感悟的各项能力。五、问题驱动式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成效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感到,有效的问题能驱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高效完成,优秀的问题设计有很好的效果和作用。(一)激发了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 乐知者不如好知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更明确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秀的问题设计能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兴趣,迸发出学习的热情,拥有积极的学习语文的态度,激活学习的动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