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五)_第1页
2016-2017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五)_第2页
2016-2017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五)_第3页
2016-2017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五)_第4页
2016-2017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五)(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九寨沟的湖泊独具特色。湖水终年碧蓝澄 澈,明丽见底,而且随 着光照变化、季节推移,呈现不同的色调与水韵。雄浑的,碧波噌眩; 平静的,水波澹澹。每当风平浪静,蓝天,白云,远山,近树,倒映 湖中。一湖之中,鹅黄、黛绿、赤褐、绛红、翠碧等色彩组成不规则 的几何图形,激溅起无数小水珠。视角移动,色彩亦变,一步一态, 变幻无穷。有的湖泊,微波细浪,璀璨成花,远视俨如燃烧的海洋()有的湖泊,湖底静伏着钙化礁堤,朦胧中仿佛蛟龙游动。整个沟内, 奇湖错落,目不口接。1 .文中“()”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分号B.

2、句号C.顿号D.逗号答案:A2 .文中“口”处用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A.暇B.遐C.瑕D.暇答案:D3 .“澄澈” “礁堤”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ch<ng t iB. ch(ng d iC. deng diD. d物g t i答案:B4 .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昆明湖上面就是的万寿山,站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部风景。博鳌亚洲论会定址海南博鳌,让海南在国内外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突然 ,成为人人都知道的人物。A.声名大噪闻名遐迩声名鹊起B.闻名遐迩声名大噪声名鹊起C.声名鹊起声名大噪闻名遐迩D.声名大噪声名鹊起闻名遐迩解

3、析: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可作定语,修饰名词。声名大噪: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强调知名度的程度高。既可用来形容人,也可用来形容物(例如景区)。声名鹊起: 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强调知名度提高的速度。多用来形容人。答案:B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 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B.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 的一 代大师,令人敬仰。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

4、.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 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解析:A项,前仰后合:写人的笑状;B项,力透纸背:形容书法或文章有力或深刻;D项,诚惶诚恐:应为“惶恐不安”或“惊慌失措”;C项,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答案:C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 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B.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 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等部门进行了整顿。C.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 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5、D.政治体制能不能和日益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当今中 国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解析:A项,“由于”使句子主语残缺;B项,句中把“围绕提高产品质量”与“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杂糅到一起;C项,“球 衣、球鞋”不属于乒乓器材。答案:D7 .下列语句中使用的修辞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篱笆上开满了豆角花,里面还夹杂着喇叭花、藤萝,就像童 年的五彩的梦。8 .小男孩在外面疯玩了一天,造得像泥猴似的,直到晚上9点钟才筋疲力尽地回到家。C.大海上一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地吻着岩石,像 温柔的母亲抚摸着孩子。D.天边偶尔飘过来几片淡淡的白云,好象白缎上绣着几朵浅浅 的银色的暗花。解

6、析:D项,本体“天”和喻体“白缎”没有相似点。答案:D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A.阁下访问寒舍,我深感荣幸。 B.非常感谢贵校 师生给我的热情款待。 C.请留步,足下就此告别。 D.回到老家,务必代我问候双亲大人。 解析:A项,“寒舍”谦称,指自己的家,恰当。B项,“贵校”尊称对方,恰当。C项,“足下”是对朋友的敬称,不能称自己。 D项,“双亲大人”敬辞,称父母,恰当。答案:C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瓦尔登湖“波平如镜",。或许,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湖水。 。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

7、整理它自己的羽毛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 面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它跃起时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A.B.C.D.解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来选出正确答案。由句中“还 会有” 一词可知,B、D两项置于第一处横线处不恰当,故可先排除 B、D两项。剩下的A、C两项,语段前面的横线只有两处,后面的 横线有三处,而三句集中描写鱼跃起在空中的场景,它们紧密 相连,故应放在语段后面的横线位置,据此可知A项也不恰当,故可排除,剩下的C项应为正确答案。答案:C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011题。新学期开始,某大

8、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 “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猜测、怀疑,乘客寥寥无几,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 因为无人问津而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成了伤心。10 .对上面新闻的点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爱心社的“爱心”行动变成了伤心,使大学生茫然不知所措。B.因怕被害而弃爱,是社会长期冷漠的佐证,我们应该深思。C.当假恶丑大行其道时,真善美就会被湮没,偶一抬头反成另 类,可悲!D.当怀疑根植于人心,人间就没有了信任答案:A11 .请在上题的点评中选择一则你认为不合适的, 在下面的()中填写其序号,并分析其不准确的原因。(4分)()

9、不准确的原因:答案:B项,说法言重了心项,说法离材料太远,过度夸张了 /D 项,说法没有根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 相事,有喜色。门人 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 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 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 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 并矣。盍致地焉? ”黎日:“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 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 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

10、子乃语鲁君为周 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 事。孔子遂行。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五年后)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 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 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 ”曰:“必召冉求。” 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 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 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 曰“即用, 以孔子为

11、招”云。(选自孔子世家,有删节)注:贾:同“价”,价格。冉求:与后面的子赣同为孔子的 学生。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摄:代理*B.粥羔豚者弗饰贾粥:通“鬻”,卖*C.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 周:环绕 *D.送冉求,因诫日诫:勉励*解析:D项的“诫”是“叮嘱”的意思,“勉励”与“以孔子为 招”意思不符。答案:D13 .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我之为先并矣”是判断句B. “怠于政事”是被动句C. “夫子罪我”,“罪”是意动用法D. “若必相鲁”,“相”名词作动词解析:A项,“我之为先并矣”是被动句。“为”表示被动

12、。答案:A14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孔子为政有方,使鲁国上下知礼守序,齐人闻风恐惧。B.齐人献女乐文马迷惑鲁国君臣,终致孔子离开鲁国。C.桓子在病重将死时承认当初没有重用孔子是个错误。D.康子不尊“必召仲尼”的遗训,舍孔子而改召冉求。解析:C项错误,不是“没有重用”,而是“用之不终”。答案:C15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译文:答案:在路上出行的男女,各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 捡拾。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译文:答案:请先试着阻止它强大,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 难道算迟吗?【参考译文】定公十四年(前

13、496年),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职务,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色。弟子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来到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个话。但不是还说(人生的)乐趣在于能凭借显贵的地位仍谦虚地对待别人吗?”于是就把扰乱 政治的鲁国大夫少正卯杀了。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 人不敢哄抬物价;在路上出行的男女,各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 有人捡拾;四方的旅客来到鲁国的都邑,不必向管事的官吏求情送礼, 就能给予他们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齐国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有人说:“孔子主持政治,鲁国一 定会称霸,一旦称霸,我国离它最近,我们会先被吞并。何不先送给 它一些土地呢? ”黎说

14、:“请先试着阻止它强大,如果阻止不成,再 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 ”于是从齐国挑选了八十名漂亮的少女, 又挑选一百二十匹毛色光鲜的马,一并送给鲁君,这些美女、好马陈 列在鲁国都城南面高门这个地方。 季桓子建议鲁君假装外出环游,暗 中去看美女、好马,鲁国君臣整日前去观看,对国事就懈怠了。孔子 于是离开鲁国。季桓子叹息道:“先生是因为接受齐国的美女、好马 的缘故怪罪我啊!”五年后(前491年),季桓子病重,乘辇车望见鲁城,长叹一声说: “过去这个国家差一点儿兴盛起来,因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没有兴 盛。”回头对他的继承人季康子说:“我要是死了,你必然会当鲁国 的相国;当了相国后,一定要召回孔子。”

15、几天后,季桓子去世,季 康子继承了他的职位。办完丧事,季康子想召孔子回来。公之鱼说:“从前我们先君任用他没有善始善终, 最后招致诸侯耻笑,现在又任 用他,如果仍然半途而废,这样会再次被诸侯耻笑的。”康子说:“那 么召谁合适呢? ”公之鱼说:“一定召冉求。”于是派人去召冉求。冉 求准备前往,孔子说:“鲁国派人召回冉求,不是一般的使用他,将 会重用他。”就在这一天,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家乡的弟 子志向高远而行事疏于谋略,他们富于文采,我真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教育他们。”子赣知道孔子想回鲁国,送冉求时,叮嘱他说过 “你如 果被重用了,设法把孔子招回去”的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7题。南

16、涧中题柳宗元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注:南涧中题:南涧,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亭午: 正午,中午。期(q I约会。16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独游亭午时”中一个“独”字,有双关意,既是一人游览, 又有孤独之意。B.回旋的风“一萧瑟”,碧树的影“久参差”,是从听觉上写出了风与影的和谐。C. “羁禽响幽谷”,意思是鸟的鸣叫使山谷更加幽静,以动衬 静,引发诗人联想。D.诗的前八句着重描写作者在

17、南涧所见景物;后八句着重抒发 诗人生发的感慨。解析:B项,“从听觉上”应为“从听觉和视觉上”。答案:B17 .苏东坡曾云:“柳仪曹(柳宗元)诗,忧中有乐,乐中存忧, 盖绝妙古今矣。”说说你对南涧中题中“乐忧”的理解。()(2分)答:答案:被贬后,游南涧,寄情山水,本是解人烦闷的乐事,诗人 也似乎找到了所得,忘记了疲劳。然而羁鸟鸣叫,寒藻漂浮,却又偏 偏勾起他的苦闷和烦恼。触景生情,想到自己的去国怀人,那种孤寂 与悲愤无法摆脱,忧从中来。18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苏轼赤壁赋)(2),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3)亲朋无一字,戎马关

18、山北,o (杜甫登岳阳楼)答案:(1)举酒属客 歌窈窕之章(2)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老病有孤舟凭轩涕泗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中国的诗歌艺术宝库,其丰富多彩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茶诗是中 国诗歌的一个分支,虽然在浩如烟海的中国诗歌典籍中所占比重微 小,但是在艺术成就上却美不胜收,不少篇章至今脍炙人口。据统计, 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就有七首诗写到了茶,孔夫子曾说过学诗 可以多识草木之名,茶在诗经里,就是作为众多植物中的一种出 现的。真正就茶咏茶,而不是顺带言及茶者的茶诗,始见于魏晋南北 朝,全盛于唐,宋朝达到第二个辉煌巅峰,元明清民国以至于今,都 代有佳作,茶诗总量不可胜数。茶

19、诗中,最著名的可能是陆羽的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 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 下来。”不少人认为诗是在夸西江水好,然而有学者考证说此诗是陆 羽悼念他故乡师傅之作,这好像与茶或用来泡茶的水关联了。茶在唐宋即已普及,茶文化的繁荣是在诗文巨匠们的直接参与支 持下才出现的。从李白到苏轼,很多中国古代诗歌之上的大诗人,都 留下了茶诗作品。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与宗教特别是佛家有不解之 缘,因此茶诗中往往有禅味。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就是极好 的例子:“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闲情逸趣最宜入诗。白居易的食后写得好:“食罢一觉睡, 起来两碗茶;举头看

20、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 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读此诗,我们发现唐朝的日常生活习惯 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的苏 东坡写了大量茶诗,在他的词作中也多有咏茶佳句,如 “且将新火试 新茶”。高产的诗人陆游茶诗也不少,他的 “晴窗细乳戏分茶”是广 被称引的名句。茶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藏,因为茶诗本身是闲来消遣 的极好文字,颇堪品味。白话诗出现后,茶与诗的血脉关系似乎一下子就断绝了。 当代人 的茶诗,可作经典来读的是赵朴初的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 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新人斯作,的确是茶禅一味的最好注解。(节选自曹鹏功夫茶话,有删改)19

2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茶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分支,在唐时发展到全盛,宋朝时发 展到第二个辉煌巅峰。B.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就有七首诗写到茶,茶在诗经 里是作为植物出现的。C.真正的茶诗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直到元明清民国于今都代 有佳作,总量不可胜数。D.六羡歌既悼念了陆羽故乡的师傅,又夸耀了西江水好, 使此诗在茶诗中最著名。解析:D项与原文表意不符。原文意思是“最著名的可能是陆羽的六羡歌不少人认为诗是在夸西江水好,然而有学者考证说此诗是陆羽悼念他故乡师傅之作答案:D20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A.茶在唐宋即已普及,在诗

22、文巨匠们的直接参与支持下,茶文 化才走向了繁荣。B.苏东坡与陆游写了大量茶诗,很多的咏茶佳句足以显示出茶 诗旺盛的生命力。C.茶诗中往往有禅味,因为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与宗教特别是 佛家有不解之缘。D.很多中国古代诗人,包括李白、苏轼留下的茶诗成为了中国 传统文化的宝藏。解析:B项,因果关系有误。答案:B2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中国诗歌丰富多彩,诗歌典籍浩如烟海,茶诗所占比例虽微 小,艺术成就却美不胜收。B.皎然的“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 香”,诗句充溢着禅味。C.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可 称闲情逸趣人

23、诗的代表。D.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的 诗作,是历代茶诗的经典。解析:D项“诗作是历代茶诗的经典”有误,原文意思是“当代人的茶诗,可作经典来读的”。答案: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落红萧萧为哪般迟子建萧红注出生时,呼兰河水是清的。月亮喜欢把垂下的长发,轻 轻浸在河里,洗濯它一路走来惹上的尘埃。萧红在香港辞世时,呼兰 河水仍是清的。由于被日军占领,香港市面上骨灰盒紧缺,端木煎良 不得不去一家古玩店,买了一对素雅的花瓶,替代骨灰盒。这个无奈 之举,在我看来,是冥冥之中萧红的暗中诉求。因为萧红是一朵盛开 了半世的玫瑰,她的灵骨是花泥,回归花瓶,适得其所。香港沦陷

24、,为安全计,端木煎良将萧红的骨灰分装在两只花瓶 中,一只埋在浅水湾,如戴望舒所言,卧听着海涛闲话;另一只埋在 战时临时医院,也就是如今的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的一棵树下, 仰看着 花开花落。我三月来到香港大学做驻校作家时, 北国还是一片苍茫。来港 后的次日黄昏,我散步不远,见到围栏上悬挂的金字匾额是圣士提反 女子中学时,心下一惊,难道这就是萧红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难道 不期然间,我已与她相逢?我没有猜错,萧红就在那里萧红1911年出生在呼兰河畔,旧中国的苦难和她个人情感生 活的波折,让她饱尝艰辛,一生颠沛流离,可她的笔却始终饱蘸深情, 气贯长虹。萧红与萧军在东北相恋,在西安分手。他们的分手,使萧 红

25、一度心灰意冷,她远赴日本疗伤。此间,鲁迅先生病逝,这使内心 灰暗的她,更失却了一份光明。这个时期的作品并不多。萧红才情的 爆发,恰恰是她在香港的时候,那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后岁月。呼兰河传无疑是萧红的绝唱,茅盾先生称它为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 凄婉的歌谣,可谓一语中的。她用这部小说,把故园中春时的花朵和 蝴蝶,夏时的火烧云和虫鸣,秋天的月光和寒霜,冬天的飞雪和麻雀, 连同那些苦难辛酸而又不乏优美清丽的人间故事, 用一根精巧的绣花 针,疏朗有致地绣在一起,为中国现代文学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后 花园,生机盎然,经久不衰。萧红在浅水湾的墓,已经迁移到广州银河公墓,而她在呼兰河 畔的墓,埋的不过是端木熊良

26、珍存下来的她的一缕青丝而已。 一个人 的青丝,若附着在人体之上,岁月的霜雪和枯竭的心血,会将它逐渐 染白;而脱离了人体的青丝,不管经历怎样的凄风苦雨,依然会像婴 孩的眼睛一样,乌黑闪亮。圣士提反,是首位为基督教殉难的教徒,他是被异教徒用石块 砸死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女校,有一股说不出的悲壮,更有一股说不出的圣洁。其实萧红也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只不过她信奉的教是文 学,并且也是为它而殉难。她在文学史上的光华,与圣士提反在基督 教历史上的光华一样,永远不会泯灭。清明节的那天,香港烟雨蒙蒙。黄昏时分,我启开一瓶红酒, 提着它去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祭奠萧红。萧红是黑龙江人,那里的严 寒和长夜,使她跟当地人

27、一样,喜欢饮酒吸烟。我多想洒一瓶呼兰河 畔生产的白酒给她呀,可是遍寻附近的超市,没有买到故乡的酒。我 只能以我偏爱的红酒来代替了。复活节连着清明,香港的市民都在休长假,圣士提反女校静悄 悄的。我在列堤顿道,隔着栏杆,搜寻园内可以洒酒的树。最终,我 选择了两棵大树,它们看上去年过百岁,而且与栏杆相距半米,适合 我洒酒。一株是高大的石榴树,一棵则是冠盖入云、枝干遒劲的榕树。 铁栏杆的缝隙,刚好容我伸进手臂。我举着红酒,慢慢将它送进去, 默念着萧红的名字,一半洒在石榴树下,另一半洒在树身如水泥浇筑 的大榕树下。红酒渐渐流向树根,渗透到泥土之中。它留下的妖娇的 暗红的湿痕,仿佛月亮中桂树的影子,隐隐约

28、约,迷迷离离。洒完红酒,我来到圣士提反女校旁的城西公园。 一双黑色的有 金黄斑点的蝴蝶,在棕楣树间相互追逐,它们看上去是那么的快乐; 而六角亭下的石凳上,坐着一个肤色黝黑的女孩,她举着小镜子,静静地涂着口红。也许,她正要赶赴一场重要的约会。如今的香港,再 不像萧红所在之时那般的疏朗了,而圣士提反女校周围,亦被幢幢高 楼挤压着。萧红安息之处,也就成了繁华喧闹都市中深藏的一块碧玉。 不过,这里还是有她喜欢的蝴蝶,有花朵,有不知名的鸟儿来夜夜歌 唱。作为黑龙江人,我们一直热切盼望着能把萧红在广州的墓,迁回 故乡,可是如今的呼兰河几近干涸,再无清澈可言,你看不到水面的 好月光,更看不到放河灯的情景了。

29、我想萧红一生历经风寒,她的灵 骨能留在温暖之地,落地生根,于花城看花,在香港与涂红唇的少女 为邻,也是幸事。更何况,萧红临终有言,她最想埋葬在鲁迅先生的 身旁。走出城西公园,我踏上了圣士提反女校外的另一条路一一柏道。暮色渐深,清明离我们也就越来越远了。走着走着,我忽然感觉 头顶被什么轻抚了一下,跟着,一样东西飘落在地。原来从女校花园 栏杆顶端自由伸出的扶桑枝条,送下来一朵扶桑花。没有风,也没有 鸟的蹬踏,但看那朵艳红的扶桑,正在盛时,没有理由凋零。我不知 道,它为何而落。可是又何必探究一朵花垂落的缘由呢!我拾起那朵 柔软而浓艳的扶桑,带回寓所,放在枕畔,和它一起做星星梦。(选自2010年中国最

30、佳散文,有删改)注:萧红(19111942)中学时代接触了五四以来的新思想和中外文学,1935年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发表了成名作长篇小说生 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写有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 粒等。1941年在香港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 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小说,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2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第段两次提到呼兰河水的清澈,第段又提到呼兰河 的干涸,这样写强调了岁月的变迁,也表达了萧红作品的永久价值和 灵骨不能回归故里的些许遗憾。8 . ”而脱离了人体的青丝,不管经历怎样的凄风苦雨,依然会 像婴孩的眼睛一样,乌黑闪亮。”

31、这句话饱含了作者对萧红英年早逝 的惋惜和童心未泯的形象的追忆。C.第段花了较大篇幅写萧红安息之地以及周围的环境,是为 了突出这块地方闹中取静、环境清幽的特点,也符合萧红的临终遗愿。D.这篇散文语言典雅清丽,对萧红的文学成就作了诗意的描述, 对萧红的凄婉一生在回忆中作了细腻的描绘, 流露出作者对已故东北 作家独特的敬重和欣赏。解析:B项,“童心未泯”理解错误,原文“婴孩的眼睛”是用 来说明萧红的青丝永远乌黑,以此表现她在人们心目中永远年轻的形 象;C项,萧红的临终遗愿是埋葬在鲁迅先生的身旁,而非“闹中取静”的环境;D项,对萧红的凄婉一生是概述而非 “细腻的描绘”。答案:A23 .文章开头两段分别

32、从萧红骨灰盒的选择和骨灰的去处写起, 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3分)答:答案:第段写萧红的骨灰盒是两只素雅的花瓶, 是为了说明她是“盛开了半世的玫瑰”,为后文赞美萧红的才华和肯定她在现代文 学史上的杰出成就作铺垫;第段写萧红骨灰盒的去处为后文写作者 与“圣土提反女校”不期而遇以及清明节的洒酒祭奠等内容作铺垫。24 .作者以“落红萧萧为哪般”为文章标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答案:表现作者对萧红执着于文学的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她在现 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肯定;(扣“红”字)表现作者对萧红悲苦一生 的同情以及对她英年早逝的惋惜;(扣“落”字)表现作者对萧红的 喜爱和深沉的

33、怀念;(扣“为哪般”)标题以花喻人,一语双关,暗 示了萧红的生前死后和作者对她的认识、评价。(扣手法)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飞进赛场,被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坠地而死。接下来的瞬间一幕让人深深感动: 击中小鸟的运动员扔下球拍,跑向小鸟,俯身跪地,双手合拢捧起小鸟,又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表示忏悔。这瞬间一幕让我们想到了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可贵。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 700字。【写作提示】 生命是珍贵的,可它又是脆弱的;生命是美丽的,可它又是短暂的;生命是精彩的,可它又是易逝的我们可讴歌生 命的美丽与精彩,也可感叹生命的短暂与易逝;可以写人的生命展现 的博大,也可以写一棵小草的生命的美丽;可以写生命的绚丽多姿, 也可以写生命的浩瀚壮烈 总之,当我们静静地凝望时,生命的精 灵就会在笔端摇曳起动人的舞姿。【佳作示例】绽放生命的光芒一棵芦苇会思考吗?会的,只要赋予它生命!题记虽然现在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