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3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1页
2018-2019学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3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2页
2018-2019学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3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3页
2018-2019学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3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4页
2018-2019学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3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 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

2、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4. 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教学过程: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1. 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2. 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3. 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4. 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5. 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 生字游戏3. 学生读生字。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2. 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3. 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

4、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刘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草名(阔叶草)屠苏酒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 新华字典到 现代汉语词典,

5、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4. 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1. 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 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3. 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

6、写作本诗深层意思。板书:元日(宋)王安石解诗题放爆竹读诗文喝屠苏明诗意迎红日悟诗情换新符第二课时教材分析: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 是中国古代描写清明节的诗词中流传很广的一首,也是杜牧写景抒情的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全诗语言质朴简洁,流畅自然,通俗易懂。 诗的前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清明前后春雨的特点,同时十分传神地表达出了清明节雨中行人的复杂心情,后两句的问答情景清新生动,意境悠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学生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纷乱复杂的情绪。教

7、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这节课咱们走进春季里一个特殊的节日清明。板书课题。2、请学生介绍清明风俗,师生交流有关资料。唐 3、清明佳节这一日里,唐代大诗人杜牧有怎样的经历呢?板书:清明杜牧。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1、把这首诗多读儿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正音:读好了,就读给同桌听一听。请特别注意生字是否读准了。3、指名读,集体正音。齐读全诗。三、熟读古诗,自学诗意。1、读得很流利,不错!古诗的诵读,应该诵出情、读出味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读懂古诗。大家讨论一下,读懂这首诗有哪些好办法?(可以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可以借助插图;可以查阅字典等工具书;可以边读边想象。

8、)2、请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试着理解诗意。3、交流学习成果。四、品读古诗,体会意境。1、学生质疑,教师梳理问题。预设两个问题:( 1)为什么路上的行人“欲断魂”呢?( 2)为什么诗人这个时候要问酒家在哪里?2、学生反馈,教师重点指导:( 1)为什么路上的行人“欲断魂”呢?师生对话,理解第 1、 2 句。联系清明风俗组织讨论。联系上旬“雨纷纷”组织讨论。这“纷纷”不仅是写雨,更是写人心。(板书:雨纷纷)能把这感觉读出来吗?学生练读,指导朗读第1、 2 句。( 2)为什么诗人在这个时候要问酒家在哪里?以演带读,理解第3、 4 句。3、请两名学生表演诗人与牧童的问答情景。4、指导朗读第3、 4

9、句,重点指导读出“遥指”的感觉。(可以配合动作或眼神的表演练读。)5、同桌合作表演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五、美读成诵再现情境。1、把整首诗连起来,在音乐声中边读边想象画面吧!(播放配乐)齐读。2、刚才在大家的眼前一定出现了一幕生动的情景短剧。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自然又优美,让人感觉很亲切。咱们不就可以把它改编成一个独幕剧吗?(小黑板出示填空)请学生根据诗意和提示回答:清明时间:天气:地点:行人(心情)行人:牧童(动作)3、配乐背诵全诗。板书设计:清明(唐)杜牧雨纷纷欲断魂问:何处?答:遥指杏花村第三课时设计理念:古诗词犹如浩瀚的海洋,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更是学生汲取语言营养最丰富的载体之

10、一。本课以校本教材疯狂背古诗为依托,在读、悟、品中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不同角度深切体会“倍思亲”的深层含义,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2 个生字,会写4 个生字。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3、情感目标:想象画面,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所承载的感情,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教学流程: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1、导入在遥远的古时候,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

11、心中的无尽思念,著名诗人王维就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读题、释题题目很重要。是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借助注释理解“山东”不是指现在的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 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题目中是指谁回忆谁?3、再读课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回忆起了家乡的亲人。他的心情可能会是?生读题。心情也可能是?生读题。是的,此时的王维可能难过,也可能略觉孤单,带着你的理解齐读诗题。回忆源于内心,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

12、由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生字的认读。3、多形式读古诗。三、想象画面,由“意”入“心”1、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15 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 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 岁, 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2、 17 岁的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在书中圈出。学生汇报,板书:独组词(单独、独自)没错,诗中的这个“独”字就是“独自”的意思。汉字是会说话的,仔细看看“独”字,它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透过它你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

13、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他那孤独的身影。出示句式,生想象说话:远在异乡,当王维时,却只能 。根据学生补充的内容体会情感,引发朗读这一诗句。由此可见,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句时,他心中该是多么的酸楚啊!角色互换:王维啊王维,当身边的亲人都团聚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 ?你的心情?带着感受读。王维啊王维,当别人三五好友,呼朋引伴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此时的你?带着你这份感情读。王维,此时的你在想着谁?念着谁?读出你的思念.不管你是如何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不管你是怎么的孤独,你仍然是异客,带着此时的感受,齐读第一句。3、即使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即使满腹才华被他人赏识,孤单无

14、助的王维仍是一名生活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这是魂牵梦绕的思念啊! 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是深切,诗人把满腹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中了 ?( 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每个字都凝结着诗人的情感和心血。再读,哪个字或词触动了你的心弦?(板书:倍思亲)换词体会情感“每逢佳节更思亲”、“每逢佳节又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a、读一读,你发现三句诗有什么区别?你觉得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b、“倍”组词(加倍、双倍)在这里“倍”指的就是“加倍”。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现出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亲人。c、用你的朗读表达出王维的这份思念。

15、(个别读、师评价,齐读)“每逢佳节”指的仅仅就是重阳节吗?还可能是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是的, 不管是中秋还是除夕,它都是家人团聚的大好时机。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边读边想,在不同的节日里。远在异乡的王维都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诗人的心情、神情说开去:每逢_节,我看到_,想起家乡的亲人,。配乐九月九的酒,指导朗读。平常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只能孤独的回忆这一幅画面,怎能不会使他每逢佳节倍思亲呢?家乡人、 家乡事都如放电影般频频从王维的脑海中荡过,这些都令他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他怎能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呀!17 岁的他还是一个孩子

16、呀,就已经背井离乡。生病时没人照顾,遇到困难没人帮忙,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千多年来,它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啊!每当国庆佳节,还在他乡的莘莘学子,会在心底默默地念起:。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异国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的方向深情地诉说: 。4、 此情此景,让你不禁还想起了谁的诗( 生补充古诗接龙中积累的思乡诗。)课件逐一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外来。贺知章回乡偶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7、。王建十五夜望月5、睹物思人,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他会想到谁?6、 家乡亲人的一举一动那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却不能真实地拥抱、交谈,这种痛苦的滋味真令人心碎呀! 尽管心中倍思亲,可他都只能面向东方,含泪诵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角色互换:兄弟啊,看着这漫山遍野的茱萸,你想起了谁 ?你会对他说什么?(可以引用诗句)你想祝愿他?是呀 ! 家乡的亲人团聚在一起,他们又何尝不在思念着王维呢?登高远眺,无限的牵挂、担忧、 思念涌上心头,他的亲人们一定也会面向西方,大家喊出( 屏幕出示 )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遍插茱萸少一人。余音式朗诵,这幅画面中最令人遗憾的是少一人,少一人是诗人王维此时最大的

18、痛,也是家乡亲人们心底最大的痛, “少一人”在王维和兄弟们的心中不断地撞击着,我们共同来表达他们心中无奈地呐喊,一组读后两句诗,其他三组接连重复“少一人”。四、回扣诗眼,感悟诗“心”1、回头再看看“忆”字,单单指的就是回忆吗?更多的是一份思念。2、王维思念亲人,所以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时,王维就想到自己:独自异乡为异乡,每逢佳节倍思亲。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王维独自登上异乡的高山,回想起遍插茱萸的团圆场面,大声地吟诵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看不见的是深深的乡情,舍不弃的是浓浓的亲情,当我们身在远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时,我们也不禁吟诵( 生齐读古诗) 。五、升华情感,

19、深入人心1、诗歌,不仅可吟也可唱,让我们跟着曲调把王维那份思乡之痛倾诉出来吧。播放歌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跟着一起唱。2、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 个字,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地铺展在我们面前。历经1000 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啊!元日教学反思一节赛课刚刚结束,我的脑海中还在不断地回放课上的一幕又一幕,心里也一直难以平静。耳边依旧回荡着孩子们朗诵古诗那稚嫩的声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在陌生的地方,与陌生的学生,上

20、了一节公开课,缘分竟如此莫名其妙。我们从陌生开始,在依依不舍中结束,这个过程是何等的愉悦,又是何等的幸福,我享受这样的感觉。回顾这次讲课,我经历了理论考试,现场抽课、抽班级,再现场设计教案等环节, 也许对别人来说是一种痛苦地折磨,对我而言却是兴奋与快乐的。由于抽讲课的时间有些靠后,这让我有机会又经历了试讲、磨课,修改教案的过程。在与代玲校长磨课的过程中,她尊重我的想法,适当点拨,使课堂设计的环节有张有弛、有声有色,巧妙的解决我可能容易“断片”的部分,让我呈现了一节理念较新的识字课。春来校长的一句金言: “旧符,我试听时,有个孩子当成衣服了,换了别校的孩子,也可能出现这种现象,想想如何解决。”这

21、让我做好充足的准备,解决孩子容易误会的词语。刘影老师给我带班,我在比赛现场就接到微信: “祝今日好运,稳稳发挥,不必急着回来。”这让我放下班级的繁杂琐事,安然参加比赛。一节课的背后,承载了太多人的辛劳付出,而我只有在反思中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前行,回味本节课,有三处设计较为出彩:一、看图猜节,激趣导入。这环节设计较为巧妙。课前, 我先后出示了三幅图,图中提供了节日的习俗,让学生看图猜猜是什么节日,重点了解春节的习俗,也解决了课后的练习。再引入新课元日设计意图:这样导入设计,不仅满足低段孩子的好奇心,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学古诗做好了情感和知识地铺垫。二 . 分散识字,

22、降低难度。本课元日要求会认2 个字,本课打破了以往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的习惯,将识字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识字是让学生在古诗中寻找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随着学生的汇报,我板书:爆竹屠苏 桃符,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学习,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总结识字的方法。第二部分识字是在了解诗意后,读成语来识字。 ”除旧迎新、春风送暖、千门万 户、以旧换新”让学生用第一部分的识字方法来自学,并汇报以上成语中的生字。设计意图:由合作识字,到自学识字,学生的识字有了层次性的变化,识字 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诗,将识字、读诗、背诗紧密结合,突出了本课的教 学重点。三.感悟诗意,巧妙渗透。低段古诗的理解不要过深的挖掘,所以

23、本节课我通过创设过年的情景,用教 师的语言描写诗意,学生去想象过春节的画面,读出相应的古诗,这样的导读设 计,迎来了本节课中的情感高潮。一节课虽然精心设计,还是美中不足:1 .板书设计不美观。当我看到照片中的板书时,我真想冲进画面里,擦了重写的感觉。由于黑板块太 小,我的板书设计就显得太满,字也写得有些歪扭,当时代玲校长也建议我写到 虚宫格中,我觉得麻烦,浪费时间,图省事,懒于约束导致自己觉得失去了颜面。2 .写字时间还应该再充足些。课上我让一名学生指导我写字,我再指导其他同学写,这环节是我课上随机 生成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可是在展示一名同学写的字时候, 由于调整投影 仪的大小时浪费了时间

24、,让写字的时间变得紧张,就完成了这预设的一个字,有 些遗憾。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的确是这样,上完课后的兴奋,兴奋过 后的沉思,似乎总有“如果”相伴,“如果,这一环节,我”唉,没有如果, 只有结果。在这次比赛中,磨课再一次让我成长,总结得与失,才能让自己更自 信的前行。清明教学反思初听大讲堂,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两个词:“文化”和“学者”,总觉得那是 离我辈一个比较遥远的的舞台,是我辈不能企及的领域,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后来学校展出的精彩纷呈的大讲堂, 让我认识了它的亲切平和,拉近了我和它的 距离。今年,在姐妹们的帮助下,我有幸斗胆尝试,鼓足勇气在天华杯赛课中开 出了一堂传统节日一一清明

25、的大讲堂。课后学校领导和语文组教师的点评, 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大讲堂有了新的认识。大讲堂不像阅读教学课有纲可依,有本可循,授课内容全靠组织者去课本外 去寻找确立。在主题确立的层面上,我将“大”字理解为“深度”。豆虫不语冰, 我们的大讲堂的听众是我们的小学生, 他的认知状况,文化底蕴,兴趣价值取向 等决定了我们主题的确定。组内天华杯赛课时,正值梨花落尽清明时,学校组织 学生参加了清明实践活动。在我们班上我组织学生进行了 “清明实践活动分享” 以及“清明诗会”的班队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了解到孩子们对清明这 个传统节日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就抓住这个契机,带领孩子们走进我们的传 统节日,惊

26、鸿一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去探寻, 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所以我确定了 “清明”这一主题。在内容的选择上 我将“大”字理解为宽度。清明历史悠久,文化内涵非常的丰富,蕴藏着许许多 多的文化密码,涉及到许许多多的方面。在搜集了许许多多关于清明的材料中, 我进行筛选和取舍后,择取清明的来历,清明的习俗,清明的诗词作为授课内容。 单“清明来历”这个教学点就涉及到阴历、阳历、节气、清明得名、清明气候、 清明农谚、寒食节、上巳节等知识,将这一系列的知识用起来方才向学生讲清楚 清明由“气”变“节”的过程。现在回头来反思,仔细盘点我的授课内容真不是 一个“宽”字了得。因宽则“泛

27、”,水过无痕了,我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选择适量的内容,重在激趣,而不能广撒网,让学生产生疲劳,了无收获,将原 本欲将开启的那扇窗给堵上了。大讲堂作为一个新型的课堂,它不同于传统语文课堂,有明确的语言文字目 标,他的安身立命之于推开一扇窗,引领学生自己去探寻。在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式学习方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还课堂于学生的教育大改革的背景下, 我们教师在讲堂中如何定位?如何组织讲学?令我困惑。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和实践,我个人认为大讲堂是指向课外,比较综合性的内容,从学生具体的知识结 构中,所能提取的信息相对是比较匮泛的, 大讲堂顾名思义应落实一个“讲”字C 但是一堂课下来,我们讲的

28、形式,讲的量,该怎么去把握,才能使课堂不僵硬, 这又是一道难题。在清明大讲堂中,我觉得我讲的形式单一,整堂课下来几乎就是我一个人的声音,学生交流,讨论,自我发言个性化的声音太少,整堂课我就是的主宰,高高的立在神坛上,俯视着我的信徒,这是我这堂课失败的地方。回过头反思这堂课,其实在讲传统习俗这一环节,我完全可以放手交给孩子自己去讲解,去分享,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生产者,而不是一味的充当课堂的消费者。只有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他才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会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倡导平等对话,尽量打造具有生气,灵动的课堂。在这堂课上,我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足,如这般诗意的清明

29、,却没有扬起优美的乐音,使得这堂课没有音乐美,在素材的择取上缺乏美感,这些美的缺失实在是课堂的遗憾都说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她无法做到完美,但是只要我们不断的去追求,去努力,就会让遗憾少一点,促其日臻完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诗人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节日里直抒胸臆,写下此诗的。在教学这首古诗前,我已布置学生预习古诗,查资料,作笔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弄懂古诗的大概意思,其实指名让学生说诗意的过程就是汇报预习情况的一个过程。理解古诗诗意是应该总体把握,还

30、是要字字对译,完全弄懂每句诗的意思?在这节课里,我尝试了前一种做法。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我将教学重难点放在了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感情上了。但也因此花了太多时间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的感情,使后面安排拓展的时间不够,让学生复习了静夜思后,便省略了学生汇报自己读过的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欣赏歌曲九月九的酒时,也省略了欣赏歌词的环节。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国家教育部颁发试用的 “课程标准”, 十分强调古诗文的教学与古诗文文化的传承。在我们的教材中, 收有大量的优秀古诗文。编者将古诗选入语文教材,重在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累语言,增加文化底蕴。教学这首古诗,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歌的节奏、音韵之美 ; 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