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本知识点梳理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本知识点梳理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本知识点梳理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本知识点梳理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本知识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知识点梳理第三单元 课本知识点梳理一重点字词 。 戳chu穿   臆yì断   惊愕è 门枢sh 嗣sì后   笃d信   臆度duó   充沛pèi   分泌mì   并蒂dì   花卉huì   灼伤zhuó  褪tuì色    飞甍mé

2、ng 啁zhu啾ji  翌yì日  宽宥yòu   彗huì星  窒zhì息   器皿mn   箬篷péng   睥pì睨nì   连亘gèn   毋wú宁    阐chn释   泄气   隧道  光怪陆离   海市蜃楼 

3、0; 优柔寡断   单枪匹马  渴不可耐   欢天喜地 汪洋万顷  饶有兴味  夸夸其谈 迥然不同   随心所欲  兴致勃勃 聊以自娱   一语双关   人烟市肆   历历在目   万紫千红  人迹罕至_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 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2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

4、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这部书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3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4贾祖璋(19011988): 我国现代著名的科普作家,浙江海宁人。 早在20世纪30年代,贾祖璋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书馆出版了他的鸟类概论,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专著。他创作了大

5、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写了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等,解放后出版的有生物碎锦。5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三诗文名句背诵与默写1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6、。(苏轼后赤壁赋)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3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温庭筠的惜春词)四文言文:活板文学常识整理沈括,字存中,钱塘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代表作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这部书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的坐标”。重点字词解释1板印书籍, 尚未盛为之。板:同“版”,名词作状语,用雕版;尚:还;盛:大规模;为:做。2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始:才;已:同“以”;为:是。3又为活版。为:发明。4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为:刻;火:名次作状语,用火;令:使

7、。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以:用;和:混合;之类:这;冒:蒙、盖;之:代词,代铁板。6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乃:于是、就;为:成为;就:靠近;炀:烤。7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如果;止:同“只”,仅;为:算是。8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已:已经;自:另外。9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毕:完成;具:准备好;更互:交替、轮流;就:完成。10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以:用;帖:用标签标出;为:做;帖:标签;贮:贮存。1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奇字:生僻、不常用的字;素:平时;旋:随即;成:完成,成功。12不以木为之者。以

8、:用;为:刻;者:的原因。13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若:像;讫:终了、完毕;火:名词做动词,用火烧。14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殊不:一点也不。1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为:被;群从:堂兄弟和侄子辈重点句子翻译。1板印书籍, 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翻译: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五代的时候才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2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翻译: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3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翻译: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

9、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4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翻译: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5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翻译: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6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翻译: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7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翻译: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她们作标志,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8有奇字素无备者,

10、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翻译: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9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翻译:不用木料整理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10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翻译: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弹,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译文 刻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使用它。五代时才开始(用刻板)印刷五经,以后书籍都是刻板印的本子。庆历年间,有平民毕昇,

11、又创造了活板。它的方法:用粘土雕刻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准备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它。想印刷,就用一个铁框子摆放在铁板上,于是密集地摆放字模,排满铁框成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烤它;药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压它的上面,那么字模平得像磨刀石。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成百上千本,就特别神速。通常整理两块铁板,一块铁板印刷,(另)一块铁板已经另外摆放字模了,这块印刷铁板刚刚完成(印刷),那第二块铁板已经准备好了,轮流使用它们,很短的时间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个

12、字有二十多个字模,来防备一块板里面有重复的字。不用,就用纸条做标签标出它们,每个韵部作为一个标签,用木格收藏它们。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雕刻它,用草火烧烤,很短时间可以制成。不用木头雕刻活字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疏松有细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并且和药物相互粘连,不能够拿下来;不如用粘土烧制的字模,使用完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用手抹擦它,那字模就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弟侄子们得到,到现在保存收藏着课文内容理解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活版印刷的步骤是怎样的?答:程序顺序,刻字制版排版印刷拆版2

13、本文抓住活版印刷的什么特征来说明的?文章的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个特征?答:活;“又为活版,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一板一板”“更互用之”,印刷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是活的;奇字无备,旋刻急用,做法是活的。3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答:打比方:“薄如钱唇”; 作比较、列数字:“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举例子:“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 作比较:“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4“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14、始”字说明五代是雕版印刷开始推广应用的时间;“皆”字说明应用的广泛;“已后”点明普遍应用的时间。5在介绍活版印刷之前,为什么还要介绍雕版印刷?答: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版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发展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前所未有的活版印刷作铺垫。6交代发明者毕升的身份为平民,有何作用?答:突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7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答:(1)更互用之(2)每一字皆有数印8中心意思: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毕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核舟记文学常识    魏学洢

15、(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    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 课文要点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

16、,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语音:   洢(y) 皿(mn) 贻(yí) 罔(wng) 黍(sh)    髯(rán) 椎(chuí)髻(jì)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2

17、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词类活用   1卧右膝  使平放   2中峨冠而多髯者 戴着高高的帽子   3居右者椎髻仰面  梳着椎形发髻重点词语解释   1明有奇巧人 特殊的技艺 

18、0; 2能以径寸之木 径 直径一寸,用来形容圆形物的细小   3为宫室 做,这里指雕刻    4罔不因势象形  无,没有 因:根据,依据 象:模拟   5尝贻余核舟一  赠送    6盖大苏泛赤壁云  乘船浮行   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j零数    8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  大约   9清风徐来,

19、水波不兴  缓缓地  兴:起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11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    12佛印绝类弥勒  极 类:像  13舟尾横卧一楫  船桨    14其人视端容寂  正  15其船背稍夷  这里指船底  夷:平   1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古代男子的美称,多附于表字之后

20、0; 17钩画了了  清清楚楚    18其色墨  黑    19、其色丹  朱红色  20为人五;为窗八  刻    2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尚,还 盈:满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长而窄朗读节奏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翻译明朝有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做王叔远。(他)能用一寸长的木

21、头,雕刻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物品,甚至飞禽走兽、树木山石,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整理)一艘用桃核雕刻的船,刻的应当是苏轼坐船游览赤壁。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颗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并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遮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庭坚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庭坚一起看

22、一幅画卷。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卷的右端,用左手抚摸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左端,右手指着书画卷,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卷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庭坚不相类似。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夫。在右边的人扎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夫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

23、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船的顶部较平,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户;刻有篛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书画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了一个又长又窄的桃核刻成的。咦,技艺也真是神奇啊!要点问题 1王叔远雕刻的核舟反映的是什么故事?     

24、;答:盖大苏泛赤壁云 2核舟上除了调刻有五个人外,还有哪些事物?    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3整理是采用什么结构和顺序来说明核舟的内容的?答:结构:总分-总。总体介绍核舟的概貌介绍船舱介绍船头介绍船尾介绍船背分类统计核舟上的雕刻内容。顺序:由整体到部分的逻辑顺序和由中间到船头到船尾再到船背的空间顺序。 4整理在介绍船头时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整理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三个人物的?  答:介绍了三个主要人物的雕像;从三人的姿态、神情和各自的特点来介绍的

25、.先交待三人所处的位置,然后逐一写他们的动作、衣着、体貌、神情。 5整理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     答: 苏轼;暗示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 6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16字,而不刻别的字?    答:引发读者的联想,以展开舟外的艺术空间,从而巧妙地暗示核舟的主题。五说明文知识积累: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释事理为主要内容,它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或者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的目的不同,把说明文分成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