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大纲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大纲第一章第一章 解读学科:高等教育心理学解读学科: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论概论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特征和功能第二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 科性质第三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作用第四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特征和功能一、高等教育的特征一、高等教育的特征:(一)高等教育是高级的、专门的教育(二)高等教育是以成人为对象的教育(三)高等教育是注重发现和创新的教育 (四)高等教育是职业定向的教育二、高等教育的功能(一)文化传承功能(二)文化选择功能(三)文化批判功能 (四)文化创造功能第二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高等教育心
2、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高校学生的心理1大学生的个体心理2大学生的群体心理(二)高校教师的心理1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心理2高校教师的角色心理和心理品质3高校教师的成长过程(三)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高等学校的好的育人效果取决于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之间良好的相互作用。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综合学科。(二)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工具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第三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作用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一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一)描述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现象;(二)揭示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规律;(三)预测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四)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指导。(一)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二)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效率;(三)有助于高等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改革;(四)有助于提高高等学校德育的水平;(五)有助于高校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做好领 导工作。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四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联系性原则;(四)教育性原则;(五)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二、高
4、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1)描述性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2)实验性的研究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第二章第二章 认识自我:高等学校教师心认识自我:高等学校教师心理理第一节 高校教师的角色分析第二节 高校教师的心理品质第三节 高校教师的威信第四节 高校教师的成长第二章第二章 认识自我:高等学校教师心认识自我:高等学校教师心理理第一节第一节 高校教师的角色分析高校教师的角色分析一、角色及其理论 社会对处于某一社会位置上的角色都规定了一定的行为规范和要求,这些行为规范和要求就是社会对角色的期望,称为角色期待,角色期待,或角色规范或角色规范
5、。 二、高校教师的角色分析(一)教师角色(一)教师角色(二)教师的角色冲突(二)教师的角色冲突1.教师的角色内的冲突包括下述方面:(1)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同执法者身份的矛盾。(2)知识的传授者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矛盾。(3)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心理咨询和治疗学家同团体 的领导、侦探和纪律执行者的矛盾。(4)教师的肯定性角色同替罪羊的矛盾。2.教师的角色间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1)模范公民同普通人的冲突。(2)模范公民同教师实际地位平庸的矛盾。(3)知识传授者同知识建设者的矛盾。(4)教师角色同家庭角色之间的矛盾。 (三)高校教师的角色期待(三)高校教师的角色期待高校教师主要承担如下角色:1.教学
6、活动的设计者。2.大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3.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4.教学的反思者与研究者。5.平等中的“首席”。6.科学家或思想家。7.终身学习者。8.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四)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压力(四)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压力:1.高校教师的角色冲突。2高校教师的角色超载。(五)高校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调适(五)高校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调适1.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教育者”与“服务者”冲突2.在教师与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上,表现为“被服务者”与“被管理者”的冲突。3.在教师与社会的关系上,体现为“引领者”与“被动适应者”的冲突4.在职业理想方面,存在着“志业”和“谋生”的冲突。三、高校教师职
7、业角色的形成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认知阶段 (二)认同阶段(三)信念形成阶段第二节 高校教师的心理品质一、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一)高校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 1.专业知识 2.组织教材的能力 3.言语表达的能力 4.组织教学的能力 5.教学媒体使用的能力(二)教育机智二、高校教师的情感和意志品质(一)教师的情感特征1.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2.对学生满怀期望3.教师的情操 (1)道德感;(2)理智感;(3)美感(二)教师的意志品质1.明确的目的性和实现目的的坚定意向。2.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定性。3.解决矛盾时的沉着、自制、耐心和坚持性。4.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三、高
8、校教师的人格特征(一)成熟的自我意识(二)崇高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三)有职业特色的需要、兴趣和价值观(四)富有创新精神(五)良好的性格第三节 高校教师的威信一、威信的心理分析影响力(一)强制性影响力。又称为权力性影响力,简称权力。 (二)自然性的影响力。又称非权力性影响力。二、教师威信的内涵三、教师威信的作用1.教师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前提;2.有威信的教师的要求可以容易地转化为学生的需要;3.有威信的教师的言行易于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4.有威信的教师通常被学生视为心目中的榜样。四、影响高校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一)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因素(二)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因素1教育教学技能和
9、心理素质是教师获得威信所必需的因素。2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师威信形成的基本条件。3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必要条件。4师生平等交往对教师威信的获得也有重要影响。5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获得有较大影响。五、教师威信的变化六、如何维护和发展高校教师的威信1. 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教师要正确认识、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教师要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教师要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第四节 高校教师的成长一、教师职业成长理论(一)教师专业发展概述(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1弗勒的生涯关注理论2德瑞福斯的教师成长五阶段理论二、高校教师的成长目标:新手专家 教师的成
10、长过程是一个由新手到熟手,向专家型教师发展的过程。 (一)新手 (二)专家型教师 (三)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差异三、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一)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二)解决教学领域问题的高效(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四、高校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一)系统的理论学习(二)课堂教学观摩(三)微型教学实践(四)教学决策训练第三章第三章 认知对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对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第一节 心理发展的模式和过程一、心理发展及其特点(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二)心理发展的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
11、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5心理发展具有关键期。二、心理发展的模式(一)连续发展模型与发展阶段模型;(二)分化层次模型;(三)汇聚模型;(四)人本主义模型三、心理发展的过程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含义1连续性和阶段性2结构性。3次序不变性。4交叉性。(二)认知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O一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三、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二)心理发展的本质(三)心理发展的原因(四)学习的最佳期(五)认知发展的内化说四、斯普兰格和彪勒的人
12、格发生论(一)斯普兰格的内在价值发展观 1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实质。 2青年期自我意识的特点 3青年期的发展阶段(二)彪勒的社会文化成熟观 1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实质 2青年期心理发展的阶段五、张增杰的大学生心理发展观(一)大学生心理发展所达到的水平。 (二)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的两面性-积极面与消极面1大学生心理发展所表现出的积极特点2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若干消极特点。(三)大学生的心理矛盾第三节 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一)心理适应阶段(二)全面发展阶段(三)职业定向阶段二、大学生的认知特征(一)智力发展达到最佳水平(二)记忆能力发展达到黄金期(三)思维发展处于成熟期(四)创造力发
13、展处于最佳期领会:(p105-109)大学生是培养思维的关键期。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特点是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受教育和环境影响。大学生的思维品质有了明显提升,表现出明显的特点。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2思维方式灵活多样。3抽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辩证思维迅速发展。4开始形成了“立体思维”。5思维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第四节 大学生的情意特征一、大学生的需要特征 (一)大学生的需要种类和特点(二)大学生的需要发展特点二、大学生的动机特征(一)大学生的动机发展特点(二)大学生的学习动机1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分类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三、大学生的人生观特征(一)人生观的含义(二)人生观形
14、成的心理条件(三)人生观发展的阶段(四)大学生人生观的发展特点四、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一)价值观的含义(二)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五、大学生的情感特征(一)体验丰富性和狭隘性(二)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三)情绪的强烈性和细腻性(四)情绪的外显性和内隐性六、大学生的意志特征(一)自觉性普遍提高,但还存在惰性(二)理智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显薄弱(三)有勇敢精神,但毅力相对不足(四)独立性明显提高,但伴有依赖性(五)果断性增强,但带有冲动性第五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及其结构(一)自我意识的含义(二)自我意识的结构1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2个人自我、社会自我和理想自我。3躯体我、社会我
15、和精神我。4本我、自我和超我。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二)自我意识的产生阶段(三)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四)自我意识的成熟阶段三、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一)大学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类型(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障碍四、培养大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途径(一)正确认识自我(二)积极悦纳自我(三)有效控制自我(四)不断完善自我第四章第四章 指导学习:学习理论指导学习:学习理论第一节 学习概述一、学习的概念1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现象。2学习的发生以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3.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4学习产生的行为改变时间比较持久。二、学习的分类(一)学习的内
16、容分类(二)学习的水平分类(三)学习的结果分类(四)学习的目标分类(五)学习方式的分类第二节 学习过程一、学习过程与认知过程1任务不同。2与实践的关系不同。3组织形式不同。4外延不同。二、关于学习过程的理论(一)学习过程的七阶段说(二)学习过程的三阶段说(三)学习过程的“环装结构论”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一、广博性。二、专精性。三、自主性。四、能动性: (一)大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较大的选择性(二)大学生可以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三)大学生的学习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五、创新性(一)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二)大学生学习行为的特点(三)大学生学习方法特点第四节 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学习的行为主义
17、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一)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规律1获得:2泛化与分化。3消退和恢复。4延缓与调整。5高级条件作用。6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二、华生的条件反射理论三、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一)桑代克的经典实验(二)联结试误说的主要观点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一)斯金纳箱(二)反射学说(三)强化学说(四)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育中的运用第五节 认知派的学习理论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一)黑猩猩问题解决的实验(二)完形顿悟说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顿悟的过程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3.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要以意识为中介。二、托尔曼的目
18、的行为学习理论(一)认知地图(二)预期的作用(三)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一)认知学习观(二)提倡发现学习法四、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和同化说 (一)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关系(二)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三)意义学习的类型奧苏伯尔认为,新知识与学生的已有观念之间有不同关系:下位关系,上位关系,并列关系。(四)意义学习的实质同化说第六节 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一、社会学习论的学习理论(一)社会学习论(二)观察学习的过程(三)替代强化和替代惩罚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三、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二)学习
19、的阶段及教学设计四、认知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一)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1学习结果应是围绕关键概念组织起来的网络化的知识。2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3学习是一种独特的、非一致的信息加工活动。4学习过程不是先从感觉经验开始的,是从对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二)建构主义对教学的启示(三)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1结构良好与结构不良领域的学习2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3.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4情境性教学5支架式教学与抛锚式教学设计6教学中的社会性的相互作用 第五章 传授知识:大学生的知识获得第一节 知识概述一、知识的定义二、知识的分类(一)根据知识的意义,
20、可以将知识分为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二)根据知识的表征方式,可以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概述性知识第二节 知识的表征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一)命题(二)表象(三)线性排序(四)图式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一)一般领域与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二)领域特殊性与自动化程度的关联第三节 知识的获得一、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一)感知知识(二)理解知识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一)程序性知识形成的阶段(二)影响程序性知识形成的因素第四节 知识的保持一、记忆及其分类(一)按记忆的内容分类(二)按记忆的目的性分类(三)按记忆的时间分类二、多重记忆系统理论三、编码(一)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二)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四、遗忘及其规
21、律(一)遗忘曲线(二)影响遗忘的因素(三)遗忘的本质五、如何加强知识的保持 (一)组织有效的复习(二)利用外部记忆的手段第五节 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一、知识的迁移(一)知识迁移的类型(二)促进知识迁移的条件二、知识的应用(一)知识应用的概念()知识应用与迁移第六章 激发创新:大学生思维与创造性培养第一节 思维概述一、思维及其特征(一)概括性(二)间接性(三)问题性(四)创造性二、思维的分类(一)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二)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三)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四)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三、思维过程(一)分析与综合(二)比较与分类(三)抽象与概括(四)具体化与系统化第二节 问题解
22、决一、问题解决及其特征二、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一)试误说(二)顿悟说(三)邓克尔的三水平模式(四)纽维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论(五)问题解决的四阶段模式三、问题解决的策略(一)算法(二)启发式四、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一)情境因素(二)心理因素1.认知因素2.情绪与动机因素3.人格因素五、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一)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二)鼓励学生仔细的界定问题(三)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四)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提出假设(五)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六)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七)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第三节 创造性的培养一、什么是创造性二、创造性的心理结构(一)认知因素 1.知识 2.思维(二)动机
23、因素(三)人格因素 1.智力 2.好奇 3.冒险 4.自信三、创造性的影响因素(一)个体因素(二)社会因素四、创造性的培养(一)强化创造意识(二)巧用酝酿效应(三)延缓评论(四)广开思路(五)掌握创造技法第七章第七章 学会育德:大学生品德的培养学会育德:大学生品德的培养第一节 品德概述一、品德和道德(一)品德与道德的区别 (二)品德与道德的联系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一)品德的心理成分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二)品德心理成分的交互作用(三)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第二节 品德的心理结构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论(一)自我中心阶段(25岁)(二)权威阶段(67、8岁)(三)可逆性(8
24、10岁)(四)公正阶段(1012岁)第三节 大学生品德的培养一、道德认识的培养(一)促进大学生对道德概念的内化(二)引导大学生将道德知识转变为道德信念(三)发展大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1.评价的自律性2.评价的内在性3.评价的全面性二、道德行为的培养与矫正(一)道德行为的过程(二)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三)品行不良的矫正二、道德行为的培养与矫正(一)道德行为的过程(二)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有如下特点: 1自觉性。2独立性。3稳定性。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可从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两方面着手。(三)品行不良的矫正1品行不良的原因分析 (1)客观因素. (2)学生自身的原
25、因.2品行不良的矫正 (1)品行不良的转化过程。 (2)品行不良的矫正途径。第八章第八章 促进健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健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概念(一)健康的概念(二)心理健康的概念二、心理健康的不同标准(一)心理健康的不同标准(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一)个人因素 1.生理因素 2.认知因素 3.人格因素(二) 环境因素 1.学校因素 2.家庭因素 3.社会因素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一)适应心理问题(二)情绪心理问题(三)自我认知问题(四)人际关系问题(五)恋爱心理问题(六)性心理问题(七)特殊群
26、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一)焦虑症 (二)抑郁症(三)强迫症 (四)神经衰弱症(五)恐怖症 (六)相思病(七)性变态第三节 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措施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一)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二)用积极心态对待外界事物,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外部环境(三)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四)正确看待压力。(五)合理宣泄情绪。(六)对青春期和性成熟状态的良好适应。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二)优化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三)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四)提高大学生的挫折耐受力第九章 完善人格: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第一节 人格概述
27、一、人格的概念和特征(一)人格的概念(p310)(二)人格的基本特征1.独特性 2.稳定性 3.整体性4.社会性 5.功能性二、气质与性格(一)气质(p311)人的气质类型的划分方式1.气质类型说 2.阴阳五行说 3.体型说(二)性格(三)气质与性格的关系第二节 健全人格的特点及其模式一、健全人格的特点(一)健全人格的含义(p318)(二)健全人格的特点二、健全人格的模式(一)“此时此地”型 (二)成熟者型(三)自我实现型 (四)机能充分发挥型(五)创发者型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及自我调适一、人格障碍的特征(一)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二)人格障碍与正常人格的主要区别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
28、(一)偏执型人格障碍 (二)强迫型人格障碍(三)分裂型人格障碍 (四)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五)攻击型人格三、人格障碍的自我调试(一)反向观念法(二)行为禁止法(三)情绪调整法(四)习惯纠正法第十章 善于激励:大学生激励与管理第一节 激励概述一、激励的概念(一)激励及其模式(二)激励的要素二、激励的作用第二节 需要与动机激励的机制人的动机一、动机的种类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3.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二、动机斗争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第三节 激励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一、自我效能感(p362)自我效能感的功能:1.决定对话活动的选择 2.决定人的对活动
29、的努力和坚持性 3.影响人对困难的态度4.影响人同环境互动时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二、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1.个人的成败经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说服4.情绪和生理状态第十一章 精于教学: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第一节 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有两个概念:小教学的概念、大教学的概念二、教学过程(一)陈述目标(二)分析任务(三)确定学生的原有水平(四)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五)师生的相互作用过程(六)教学评价第二节 教学理论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世纪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在最近发展区内,教师学生同时完成一个任务,这个任务的难度使学习者无法独立完成,但在老
30、师的帮助下却可以完成。二、教学支架理论 教学支架理论是利用教学支持来引导学生通过技能获得的不同阶段。第三节 有效的高效教学及其特征一、什么是有效的高效教学(一)高校教学的特殊性(二)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p390)(三)有效教学的理念(四)有效教学的意义二、有效教学的特征(一)教学时间分配得当1.善于利用教学的专用时间2.善于利用学生专心学习的时间 知识丰富 条理清晰 热情(二)教学富于技巧 1.教学活动组织化2.师生之间的语言沟通 解说清楚明确 理解内容彻底 有效地运用回馈第一节 差异心理概述识记:个别差异的概念领会:个别差异的理论领会:学习和研究大学生差异心理的意义第二节
31、大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领会:智力及其理论领会、简单应用:大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第四节 有效的高校教学模式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直接教学(一)什么是直接教学(二)有效的直接教学成分(三)怎样进行直接教学(四)教学中应适当运用讨论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一)建构主义教学的含义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自上而下的教学,而非自下而上的教学。自上而下意味着学生首先从复杂的问题入手,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找到或发现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二)建构主义教学的具体模式1.合作学习建构主义教学通常采用大量的合作学习。其理论构想是:如果学生互相讨论问题,他们就能更容易地发现和理解复杂的概念。2.发现学习
32、发现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指为学生提供可使用的知识来建构理解的一种策略。3.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特定的学习需要而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即教学是为了适应个别学生的需要、能力、兴趣、学习进度和认知方式等而设计的教学方法,但它并不单纯意味着个体独自学习。个别化教学从三个方面来实现:改变用来学习的时间 改变学习的活动改变教学材料三、其他的教学模式(一)QUIT模式(二)研究性学习(三)探究式教学(四)案例教学第五节 促进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途径一、教学反思(一)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P410)(二)教学反思的作用(三)教学反思的环节(四)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 详细
33、描述 职业发展 行动研究(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1.重视课中反思,积极调控教学2.写好反思记录,加强经验积累(批注式、后续式、日记式)3.潜心研究学生,尝试调整反思4.认真参加听课,注意扬长避短三、教学评价(一)什么是教学评价(二)高校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1.过分重视终结性评价,导致评价功能窄化2.以考代评,过于强调考试的作用3.评价内容的片面性4.评价方式的单一化(三)实行主体性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因材施教:大学生的个别因材施教:大学生的个别差异差异第一节 差异心理概述一、个别差异的概念(p495-496) 个别差异是指人的心理的个体差异,它是一个人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通过一定实践活动形成起来的不同于别人的心理特点。简而言之,个别差异就是个体心理的差别性。 差异心理学是以个别差异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它主要研究三方面的问题:(1)智力的个别差异;(2)人格的个别差异;(3)性别的个别差异。二、个别差异的理论(p496-506)(一)中国古代的个别差异观1气禀论。2习染论。3性习论。(二)心理学史上的个别差异观在现代,人们更关心遗传与环境如何起作用,更重视探讨二者之间的制约关系。1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2幅合论和成熟论。3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论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JF 2161-2024焊接检验尺校准规范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
- 2024年闸机系统投资申请报告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湖南省永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解答参考
- 2024商用中央空调全面检修协议
- 2024年临时租车服务协议详案
- 2024年度代理服务协议样本
- 2024年劳动协议格式大全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一、二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
- 发挥产业工会作用的实施方案
- 科捷物流介绍(中文版)ppt课件
- 军事地形学地形图基本知识
- 2022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含2022年修订和新增部分)
-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件-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全国通用(共24张PPT)
- 建设工程竣工消防验收记录表(DOC36页)
- 沉井专项施工方案DOC
- 切削力计算参考模板
- 一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 聚氨酯硬泡沫配方及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