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3课 金色的鱼钩.docx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3课 金色的鱼钩.docx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3课 金色的鱼钩.docx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3课 金色的鱼钩.docx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3课 金色的鱼钩.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色的鱼钩炭教材分析课文是一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从言行描写中感受老班长的可贵品质。并通过学习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炭教学目标1. 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 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害行,体会以老班长为代表的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炭教学建议1. 联系六年级上册长征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交流对长征的了解,为理解课文做铺垫。2. 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自主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内容,梳理

2、故事的主要情节。3. 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分析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4. 课下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长征路上发生的感人故事,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炭教学准备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革命先辈的革命事迹。2. 完成完全解读小册子中的预习作业。R课时安排1课时口D课时目标1. 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 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体会以老班长为代表的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1.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长征的诗词长征,谁能来背一背这首诗词?2. 师:同学们了解长征吗?你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吗?国教师可引导学生交流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的关于

3、长征的背景资料。3. 教师小结,导入新课: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在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设计意图同学们可知道,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历尽千难万险,其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

4、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聆听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利用之前学过的长征诗词导入,简介长征,很自然地引出在长征途中发生的故事,从而开始新课的学习。方法二1. 教师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2. 学生读课题,说一说由“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3. 教师小结:金色的鱼钩讲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个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个故事吧。开门见山,直奔“金色”的意义,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学习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二初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扫一扫完全解读本课时课文朗读二维码,听标准情境课文范读)2. 用自己

5、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 读了课文后,你有哪些疑问?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植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国可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共有几次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再进行圈画批注。重点问题: 为什么说“这个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 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00®浏览课文,了解大意,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并通过质疑为下面的品读做好铺垫。三细读品析,体会情感(一)品读外貌描写,体会人物品质。1.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2.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让你感动?写下批注。3. 全班交流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6、句子: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额骨,脸上布满了皱纹。(1) 教师追问为什么还不到四十岁的他却显得如此苍老?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预设:“脸上布满了皱纹”说明他经历了长期艰难困苦的岁月,暗示革命斗争环境很艰苦。(2) 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关铤词有感情地朗读。国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去体会。课件出示句子。句子: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1) 对比老班长的外貌,你有什么发现?发生了这么巨大的变化,只有多少天?(二十多天。)(2) 这次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指导员当时是怎样嘱咐老班长的?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碰到了哪些困难?(3

7、) 老班长艰难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却衰弱到了极点。这充分说明了什么?(这充分说明了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4) 通过两次外貌的对比,你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二)品读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体会人物品质。(扫一扫完全解读名师微课堂二维码,观看本知识点视频微课)1. 再读课文,画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片段,在句子旁边做批注。引导学生抓住老班长用硬咽草根和鱼骨头的动作来体会。2. 学生交流。(1) 交流“硬咽草根"和“鱼骨头”片段。 师:为什么这段描写最令你感动? 师:看到老班长硬咽草根和鱼骨头,“我”当时的心情怎样? 教师指导朗读这段话。交流“夜里

8、钓鱼”和“摸野菜”片段。 师:为什么这段内容最令你感动? 读了这段老班长的语言描写后,“我”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教师指导朗读这段话。引导学生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这些动作来感受。(3) 交流“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读课文片段,想一想老班长和小梁的心理活动。 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教师指导朗读这段话。交流“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说一说你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 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抓住人物的言行和最感动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的内心,突出文章的中心。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1. 学生默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q

9、uot;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等革命胜利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2) 这个“金色的鱼钩”象征着什么?(象征着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3) 这篇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设计意图,2.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抓住课文最后一个难理解的句子谈感受,进行情感的升华,剖析题目的深层含义。五复习巩固,布置作业1. 查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故事,和同学交流。2. 完成全科王同步谋时练习本课时习题。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与热血

10、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板书设计金色的鱼钩,肩负重任)弯钩钓鱼硬咽鱼骨稳定情绪,忠于革命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困难重重教学反思这是一篇描写长征途中,炊事班长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距离学生较远,途中发生的事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文,在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了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使其对长征路途的艰辛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奠定了感情基调。教学中,我又先让学生浏览全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然后再抓住老班长的喜行和让自己感动的片段重点品悟,如抓住“皱紧眉头、硬咽、呆住、万根钢针扎、失声喊”等词语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进而感受人物的品质。让人遗憾的是,我在学生理解感悟后,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朗读训练。这篇文章中有很多语言描写,如果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能使学生更容易从人物的对话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教学参考资料长征简介1934年10月一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