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东省2020届高三11-12月语文考试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古诗词鉴赏专题广东省六校联盟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深圳实验,广州二中,珠海一中,惠州一中,东莞中学,中山纪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及后面的评论 ,完成1415题。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 ,野芳虽晚不须嗟。注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军事判官。宋仁宗景祐 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次年,朋友丁宝臣
2、(元珍)写了一首题为花时久雨的 诗给他,欧阳修便写了这首诗作答。冻雷,初春时节的雷,因仍有雪,故称。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洛阳以牡丹花著称,欧阳修写过洛阳牡丹记。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3分)A.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既叙写了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山城早春的景色,又抒发了自己的山居寂寞。“春风” 一句,既指山城偏远春到晚,也暗指皇恩不到。B.中间两联均为写景:残雪累累、寒雷隆隆中蕴孕着勃勃生机;归雁的鸣叫唤起乡思,久病逢春,自 然景物如此美好。体现了诗人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的的乐观与豁达。C.尾联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不须
3、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 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感悟的诗。D.题目冠以“戏”字,是声明这首诗不过是游戏之作。欧阳修秉承中国古典诗歌“怨而不怒”的风雅 传统,以“戏答”的方式表达他的怨刺,表现出诗人善处逆境的思想性格。15 .钱书先生谈艺录云:“若夫理趣,则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因物显。”理趣的最高境界是将哲理和逻辑融于诗境。请结合全诗谈谈这首诗的理趣之美。(6分)14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 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 的错误
4、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中间两联均为写景”表达不正确。“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是写景,“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则是抒情,抒发了诗人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体现了诗人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的的乐观与豁达”表述错误。15 .【答案】诗人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哲思融于诗境:首联一果一因,语气连贯,因“未见花”而“疑“春风不到,写出山城荒僻冷落,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1分)颔联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既状难写之景,也抒
5、不尽之意。(1分)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1分)尾联写见过冠绝天下的洛阳牡丹,就不须嗟叹山城野花晚开了。( 1分)全诗结构巧妙,脉络清晰,由感伤而自我开解,并最终达到理性的认识,以乐观旷达收结。(1分)含失意之情却不一味消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逆境的哲理性的思考。体现了宋诗的理趣之美。(1分)(一联一析,各1分,能概括出诗人的感情变化,体现对人生的哲理思考的,意思对即可得分)【解析】以浅近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但琢磨很细,意脉完足,有一种亲切流畅的风格。首二句是欧阳修很得意的。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他曾对人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
6、”后人也说它“起得超妙”。这两句一果一因,语气连贯;次序上先以“疑”领起,引出对 于“疑”的解释,因此显得有波折而不平板;另外,它还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所以, 虽说是有如口语的句子,其实写得很讲究。全诗的关系,也是一联紧接一联,意脉含蓄而绵细。唐人律诗 多用平列的意象、断续或跳跃的衔接,欧阳修则力图将八句诗构成流动而连贯的节奏,这无疑是唐诗之后 的一条新路。这首戏答元珍是欧阳修的律诗名作,此诗作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此年欧阳修因事左迁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与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字元珍)交好。丁曾有诗赠欧阳修,欧阳修乃于 此年作诗以答。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颔
7、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 的生机一片。后两联抒情。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自己早 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欧阳修在这样一首普通的诗中表达了 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正是在这一点上,欧阳修的这首诗体现了宋诗注重 理趣的革新特征。广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题。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陈子昂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莫卖卢龙塞
8、,归邀麟阁名。【注】这首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这一年,由于唐朝将帅对边事处置失宜,契丹发动叛乱。唐王朝于是年七月以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以备契丹。崔融时任著作佐郎,以掌书记身份随武三思出征。卢龙塞:即今河北省遵化县内的喜峰口,是当时北平郡的边境要塞。三国志载,曹操北征乌桓,有个名叫田畴的人献策自卢龙口进军,曹操从之,果获大胜,论功行赏时,田畴拒不接受,说:岂可卖卢龙塞以易赏哉!”麟阁:麒麟阁。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名功臣的像在此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14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天” 白露”点明送别的时间;肃杀” 专征”渲染出送别时庄
9、重严肃的气氛。B.颔联中 慎佳兵”是劝友人要慎重兵事,少杀戮。两句表面歌颂王师,实则规谏友人。C.海气侵” 边风扫”是诗人对战场恶劣环境的想象,寄寓了诗人对友人出征的担忧。D.诗人在送别之余还能寄意现实,写景议论不事雕琢,所用词句质朴自然,铿锵有力。15 .全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14 . C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颈联借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来盛赞唐军的兵威。梁王大军兵多将良,军容整肃,这次东征定能击败叛军,大获全胜。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物象,侵”、扫”来表现东征的气势。)15 .盛赞唐军的仁义,主师非乐战”写出王师不喜征伐,以仁义为本。劝勉友人要慎
10、重兵事,体恤生灵, 之子慎佳兵”是规劝朋友慎重兵事,少杀戮。赞颂唐军的兵威,对征讨怀有必胜 信心。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喻指大军兵多将良,军容整肃,定能击败叛军。劝解友人等将领们莫要贪功邀赏。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是希望友人能够以国家大义为重,不要 穷兵臧武。(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诗歌赏析】这首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696)五月,这一年,由于唐朝将帅对边事处置失宜,契丹孙万荣、李 尽忠发动叛乱,攻陷营州。唐王朝于是年七月以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以备契丹。崔融时任著作 佐郎,以掌书记身份随武三思出征。陈子昂写下此诗,对崔融进行劝诫。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首联点
11、明出征送别的时间。大唐王朝这次东征平叛,选择在秋气肃杀的时 候,正是为了 昭我王师,恭天讨名这两句暗示唐军乃正义之师,讨伐不义,告捷指日可待。肃杀气 白露勾划出送别时的气氛,使出征者那种庄重严肃的神情跃然纸上。生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统治者当垂恤生灵,偃兵天下”,因此王师不喜战伐,以仁义为本。这里用慎佳兵”来劝友人要慎重兵事,少杀戮。两句表面歌颂王师,实则规谏崔融,显得委婉含蓄。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颈联借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来盛赞唐军的兵威。梁王大军兵多将良,军 容整肃,这次东征定能击败叛军,大获全胜。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物象,侵"、扫”来表现东征的气势。莫卖卢龙塞,归
12、邀麟阁名”,尾联进一步以古人的高风节义期许友人,呼应三、四两句。诗人用卢龙塞 和麟阁这两个典故是有针对性的。武后临朝称制时,轻启战争。垂拱三年(687),凿山开道,袭击羌、吐蕃,不但造成士卒的痛苦,也给中原和少数民族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眼下,孙、李利用契丹人民的怨恨, 大举叛乱,烧杀掳掠,贻害河北人民。因此,陈子昂一方面力主平叛,在诗序中称赞崔融等出征时酒中乐酣,拔剑起舞”、气横辽碣,志扫猥戎”的豪气,后来自己也亲随武攸宜出征,参谋帷幕;另一方面,他又 反对穷兵臧武,反对将领们为了贪功邀赏,迎得武则天的欢心而扩大战事,希望他们能像田畴那样淡泊明 志,以国家大义为重。这两句实际上是希望友人能在
13、这方面做出表率,表现了诗人出语坚决,正气凛然。全诗质朴自然,写景议论不事雕琢,词句铿锵,撼动人心,正如元方回评陈子昂的律诗:天下皆知其能为古诗,一扫南北绮靡,殊不知律诗极佳。”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二)诗歌鉴赏(本题共 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小题。呈蒋、薛二友(宋)赵师秀中夜清寒入缢袍,一杯山茗当香醪 。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无欲自然心似水,有营何止事如毛。春来拟约萧闲伴,同上天台看海涛。【注】缢袍:以乱麻为絮的袍子。香醪:美酒。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通过衣、饮二事的介绍,略加勾勒,便刻画出了一
14、个生活清贫但志趣不俗的形象。B. “心似水” “事如毛”运用比喻手法,颈联上下句体现的不同人生境界形成鲜明对比。C.诗歌尾联照应题目,以景结情,使全诗境界由小变大,诗歌意蕴也得到进一步深化。D.本诗综合运用了叙事、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其中“无欲”两句体现了宋诗多议论说理的特点。15.本诗颔联“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表达精妙,请从描写角度和塑造形象角度加以赏析。(6分)14 . C【解析】C项,“以景结情”错误,这句是叙述。15 .从描写手法来看,本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集中笔力描摹室外之景,上句写月出惊鸟,禽翻竹动,叶颤霜下,属于动态描写;下句描摹了人立梅花之下,明月高悬的静态画
15、面,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生动形象。从塑造形象上看,本联“竹” “梅” “月”等意象及整个画面的描写,营造出一个清雅幽静的意境,烘托出一位情操高洁、心境淡泊的诗人形象。(每点3分,手法1分、具体分析2分)惠来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题。伤春陈与义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注】甘泉:秦汉行宫,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宋皇宫。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向延阁:长沙太守向子湮。14.下列对这首
16、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借助匈奴入侵时,烽火可以直达甘泉宫的典故,直叙国事的危急。B.由初怪到岂知,既写出了诗人感情的变化,也展现了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C.诗人白发如霜,漂泊异地,因国家动荡,虽睹烟花燃放之美景,也尽是满怀伤感。D.在庙堂无策的局面下向子湮率军抗金,给人带来了一点欣慰,让人看到了希望。15.后人评价本诗“此诗真有杜意,其已经在气味上逼近杜甫之诗”,请结合作品从情感与表达两方面简要分析。(6分)14 . C (C项,“虽睹烟花燃放之美景”表述错误,结合语境,颈联中的“烟花” ,是指“春天艳丽的景物” 而不是“烟花燃放之美景”。)15 .从情感上:本诗表达了对南
17、宋朝廷不予抵抗、一味退却行为的极大不满,对爱国人士纷起抗敌的爱 国壮举的热情讴歌,体现了与杜甫诗歌相仿的忧患意识与家国情怀。从表达上:诗歌以感叹起笔,以失望、感慨继之,以希望收束,低沉回环,跌宕起伏,与杜甫诗歌的沉 郁顿挫风格相似。清远一中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5题。鹏鹊天正月H一日观灯宋姜夔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 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 ,只有乘肩小女随。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注】姜夔:南宋词人,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笼纱:即纱笼,指灯
18、笼。 呵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 “笼纱未出马先嘶” 一句从侧面着笔,描述了临安元宵节前士庶纵情游赏花灯的盛况。B . “白头”二句,笔势骤转,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照,是词人晚年贫寒落魄生活的写照。C . “花满市,月侵衣”,谓花灯满市,寒月袭人,景色凄凉,此即“巷陌风光”的具体化。D .结句与起句形成对比、反衬:来时巷陌马嘶,何其热闹;去时游人缓归,何其冷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 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词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接着把握
19、词的意象,分析词营造 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错在“景色凄凉”。花灯满街满市,月光映照衣裘,景色宜人,此处以乐景衬哀情。 故选C项。15 .本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白头”二句写自身年岁渐老之寥落,有慨叹年老而功名未立的惆怅之情。“乘肩小女”句写词人观灯,唯有小女相随作伴,与贵家子弟出游的前呼后拥形成反差,抒写困穷自乐之意,借以解嘲, 亦含激愤。“花满市,月侵衣”句,词人由满市花灯、当空皓月回忆起少年时灯夕同游之乐事,有风光 依旧而物是人非的悲慨。金太阳广东省2
20、020届高三第一学期11月联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 15题。即 日李商隐 小苑试春衣,高楼倚暮晖。 天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赤岭久无耗,鸿门犹合围。几家缘锦字,含泪坐鸳机。注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三年春,诗人在京守母丧,感叹时事而作。旧唐书武宗纪:“会昌二年八月,回纥乌介可汗过天德,俘掠云、朔、北川。”朝廷征发许、蔡、汴、济等六镇之师讨伐。赤岭, 与下句鸿门都是乌介可汗入犯之处。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 “小苑试春衣”写京中贵家女子在花草繁茂的小苑里试穿春衣。B . “高楼倚暮晖”写京中贵家女子在斜阳中独倚高楼,感到孤
21、独寂寞。C . “赤岭久无耗”写出了征人之妻对远戍赤岭一带的征人思念担忧的状况。D . “鸿门犹合围”说鸿门一带仍被敌军围困,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担忧。15、颔联“天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起了怎样的作用?(6分)14、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古诗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感到孤独寂寞”分析错误,前四句描绘京中贵家女子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生活情景,因此“高楼倚暮晖”并不是孤独寂寞,而是闲情逸致。15、情感表达:颔联描写了园中“天桃”含笑、“舞蝶”双飞的景象,以景喻人,衬托出京城贵家女子青春韶华的 欢乐、伉俪偕守的幸福。结构安排:与下文征妇“含泪坐鸳机”景象
22、构成鲜明对照。京城贵妇于国事了无牵挂的悠闲自得与征人之妻对丈夫杳无音信、生死难卜的担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每点3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思想情感与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天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是以景喻人,理解景中之情需借助对全诗的理解及交代的写作背景,结构安排上需从与其他诗句的关系及在全诗中起到的作用来作答。汕头市金中南区学校第二次月考(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 15题。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王维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 ,看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注】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
23、人即吕姓隐士。凡鸟: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 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 .吕安访稀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风”字而去,嘲讽稀喜 是“凡鸟”。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登其门观 竹,“讽啸良久”。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写吕逸人不染风尘的超俗节操。B.诗人寻友不遇,借典故表达了未见到吕逸人的无限懊恼,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C.作者笔下的吕逸人所居之境,青山妩媚,流水多情,身处自然,充满隐逸生活的情趣。D.这首诗既有上下句虚实相间,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笔姿灵活,
24、变化多端,颇有情味。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作简要分析。(6分)14 . B (“无限懊恼”不对。访人不遇,于普通人而言,可能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引用历史故事来表 达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15 .该诗的尾联说的是: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很多年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苍老了,树皮都像龙 鳞一样。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吕逸人淡定洒脱、精神自足的人生境界的赞美之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意。(表层含义3分,深层含义3分)【解析】这两句从正面写隐逸。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意。
25、松皮作龙鳞,标志手 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表达了诗人对吕逸人淡定洒脱、精神自足的人生境界的赞美之情。“老龙鳞”给“多岁月”作补充,并照应开头的“一向绝风尘”,全诗结构严谨完整。云浮市2020届高三11月月考(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9分)阙题 刘皆sh e n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原题已佚失,唐殷瑶河岳英灵集辑入此诗时,标阙题。:刘皆(慎)虚:唐开元进士,为人较淡泊,交游多山僧道侣。后人曾将他与贺知章、包融、张旭称吴中四友。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
26、诗的写作线索是作者自己空间方位的变换,即诗人在自己的山居活动中,选取了几个富有代表性的镜头加以勾勒,从而表现自己的心境。B.首联是全景式的概括描写,写山路悠长,溪水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一样源源不绝,“长”字用得精妙,一下就把“春”这个概念具体、形象化了。C.颔联从细微处写青溪春景,把镜头对准溪水中的花瓣,用“时有” “远随”二词,暗示清溪上繁花似 锦、芳香四溢、落英缤纷的景象,但“落花”流露出感伤之情。D.尾联在表达上有创意,“幽映” “清辉” 一般用来写月光,而这里则表现日光,足见柳树的茂密,书 斋的幽深,以至使日光有月色之感。15 .诗的后四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
27、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14. C【解释】“流露出感伤之情”错,应该是内心愉悦,毫无感伤之情。)15. (1)后四句写山居本身:门朝山路,柳掩书斋,阳光映照,树影参差,清辉洒在衣襟上。诗人通过“闲门” “深柳”“幽映” “清辉”等意象,描写了诗人在书斋中怡然自得的画面,(列举意象,意思对即可,2分)(2)渲染了幽雅清寂的意境(概括意境,2分),表现了作者甘于淡泊而又自得其乐的畅适之情。(感情效果,2分)【全诗大意】山道弯弯,伸向白云深处;春意浓浓,沿着清溪流淌。清清溪水,常有落花漂过;阵阵花香,随溪中 流水飘向远方。一种风光,何等浓丽。而山居门朝山路,那样的寂静,没有尘世的喧嚣;柳掩书
28、斋,多么 幽雅,正宜隐居。在这空山密林之中,每当阳光映照,树影参差,洒在衣襟上,清辉熠熠,又是何等的舒 适潇洒。全诗写景生动,抒情质朴,表现了自甘淡泊而又自得其乐的畅适胸怀兴宁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 1415题。白燕 袁凯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应见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袁凯: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在明太祖的严酷统治下战战兢兢,随时有罹祸丧命的危险,最后以装 疯免死,归家老病而终。赵家姊妹:指赵飞燕和其妹赵合德,汉成帝时,两人专宠十余年。14、下列对这首诗
29、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所处的时代正当明初江山一统,人心思定,可诗中偏说“故国飘零事已非”,一个徘徊彷徨,心含深深痛楚的“白燕”形象先声夺人地出现了。日颔联“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运用对仗、反衬等手法突出了白燕之白。C “柳絮池塘”为白燕创设的是一处暂避风浪的小小港湾,“香入梦”的情怀是自己玲珑心地、美好憧憬的低吟浅唱。D诗人借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专宠于汉成帝的典故,除了实现写物到写人的转换,也是点题升华掀起 高潮的结句。15、这首诗借白燕主要寄寓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6分)14B (B项错在反衬,颔联用了对仗、比喻(白燕的体态如汉水上空一轮高洁的明月,如梁园隆冬中随风飘 舞的雪花)、用典(诗人用汉代梁孝王与文士梁园赋雪故事,但不是写雪,而是以雪比燕之白, 故云“未归”)等手法,但没有使用反衬手法。)15. (1)白燕身处优雅素淡的环境中,一直努力保持自身的洁白。(“托的物”,所托之物的特征,2分)(2)诗歌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职高专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 插画语言训练课程设计
- 提升谈判沟通的课程设计
- 控制理论基础课程设计
- 接头工艺课程设计
- 企业诚信体系构建指南
- 代持房产协议书范本
- 企业贷款合同模板旅游行业
- 临时用电安全指导协议
- 交通运输安全工器具年度检查
- 小学生竞选班委课件
- 古希腊文明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复旦大学
-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课《修改病句》修改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
- 2024年山东济南地铁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书(成功申报)
- 公司固定动火区标识牌---副本
- 最新广州教科版英语四年级上册单词(精编版)
- 腹腔镜设备的使用和保养PPT课件
- 各种规格链轮选型参数表
- 中海油班组长管理方法与工具课件
-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思维导图(北师大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