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29名著导读:论语一、选择题i.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见利思义B.贤贤易色C.端章甫,愿为小相焉D.饭疏食饮水【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没有活用现象;B.第一个“贤”,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尊重、崇尚;第二个“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有才有德的人:C.“端章甫”,名词活用作动词.端,穿上礼服:章甫,带上礼帽;D.“饭”,名词活用作动词,吃饭。故选Ao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A.克己复礼为仁B.子路宿于石门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D.文之以礼乐【答案】C【详解】本题考杳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
2、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非夫人之为恸而为谁。A.判断句,“为表判断。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子路于石门宿。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吾非斯人之徒与而与谁。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以礼乐文之。故选Co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二三子何审于丧乎患:担忧。改I目不遗,则民不偷故旧:旧交、老友。B.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敏:勤勉。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小人:平民。C.慎而无礼则蕙蕙:畏惧。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平生:终身,一生。D.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伤:忧伤。古之学者为己学者:求学的人.【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
3、用法的能力。B.敏:聪明。句子翻译为: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C.平生:向来,素来,平II。句子翻译为: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1的诺言。D.伤:伤害,损害。句子翻译为:一个人即使想自绝于日月,对日月乂有什么伤害呢。故选A。4 .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告发(他)。)B.今之从政者殆而!(当今从政的人岌岌可危了!)C.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他们)一起来从事改革了。)D.吾已矣夫!(我这一生怕是不行了吧!)【答案】A【详解】本题考杳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A.正确翻译:因为我爵经做过
4、大夫,所以不敢不禀报。其中“告”,禀报、告知。故选A.5 .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B.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没有人了解自己,那就自己停止了吧。)C.果哉!末之难矣。(好坚决啊,没有办法诘难他了。)D.道之不行,已知之矣。(道路走不通,早就知道了。)【答案】C【详解】本题考杳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A.正确译文:此人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其中,“是,指示代词,此人。B.正确译文:没有人J解自己,那就洁身自好算了吧。其中,“己”,罢/、算D.正确译文:至于自己的主张行不通,也早就知道了。其中,“道”,
5、道义、主张。故选C。6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子路从顶后A.植其杖加芸长沮、桀溺耦延耕B.子路拱晅立杀鸡为黍晅食之C.趋加辟之晅谁以易之D.欲洁其身,咽乱大伦是知其不可顾为之者与【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例句:“而“,连词,表转折,却。A. “而“,连词,表顺承,然后。/连词,表修饰,相当于“着”。B. “而,连词,表修饰,相当于“着”/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C. “而“,连词,表修饰,相当于“着”/连词,表顺承,那么D. “而”,连词,表转折,却。故选D。7 .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子见夫子
6、乎有心哉,击磬乎见其二子净使子路问津揭A.同,同B.不同,不同C.同,不同D.不同,同【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乎”,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吗。 .“乎”,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 .“焉”,兼词,于之,在他面前。 .“焉”,兼词,于之,向他们。不同,同。故选D。8 .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如之何其废之明日,子路行,以告子路行以告A.同,同B.不同,不同C.同,不同D.不同,同【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音节助词,不
7、译。 .“以”,介词,把,后面省略了“之 .“以“,介词,把,后面省略/之不同,同。故选D。9 .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君曰“告夫三子”春往有不可谏是鲁孔丘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A.同,同B.不同,不同C.同,不同D.不同,同【答案】B【详解】本题考杳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者”,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者”,助词,的(事物)。 .“与,通欤”,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与”,介词,跟同.不同,也不相同。故选B。10 .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公曰:“告去三子。”去执舆者为谁B.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而谁以易之C.
8、孔子沐浴加朝楚狂接舆歌地过孔子曰D.何德之衰岂若从辟世之士哉【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夫”,均为指示代词,那。B. “以,连词,因为/介词,跟,同。C. “而“,连词,然后/连词,表修饰,相当于“着工D. 之,指示代词,这样/结构助词,的。故选A。11 .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认为财富应平均分配,即均贫富才能使人心安定。B.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晚年感叹不复梦见周文王,一方面表明对周公旦的深切怀念,一方面感叹自己年事已高,但大道却仍未能施行。C.子复问孝。子曰:“色
9、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人子、为人弟的年轻人做事在前,有“勤”;享受在后,有“恭”,这不能算作真正的“孝”。只有做到“养且“敬”,才算作真正的“孝D.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晨门”的话对孔子一生政治追求做了精辟概括,他应该是一位学识修养极高的隐士。【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分析文中重要句意的能力。A.“均贫富才能使人心安定”错。孔子认为应“均无贫”,即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没有贫穷,而选项说成“均贫富其实,均贫富与均无贫含义不同,“均贫富”实际是在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
10、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故选Ao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克制自己的欲望,按礼行事,不做不合乎礼的事情就是“仁”,如果放任自己的本性而不立足于礼,社会从个人到整体就都会乱套。B.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是对君子的要求。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C.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一则,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什么事一定要怎么做,没有什么事一定不要怎么做。只要不违法,就可以率性而为。D. “非礼勿礼非礼勿动”,这是“为仁”的具体做法,也就是说,一切行动
11、都要符合礼。【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C.“只要不违法,就可以率性而为不正确。孔子的意思是:常情不管怎么做,一切都要依循义、不能背离义的原则。故选Co13 .“燕尔新婚”一词引自()A.后汉书B.诗经C.西厢记【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箸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燕尔新婚”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出自诗经邺风谷风“燕尔新婚,如兄如弟。”故选B14 .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而谁以易之?B.晨门曰:“奚自?”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D.子路宿于石
12、门。【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本,理解大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进行对比分析,根据题卜要求进行作答。如本题的题干要求”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项,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而以谁易之?意思是:有谁能改变它呢?B项,宾语前置句,原来句式:自奚?意思是:从哪里来?C项,宾语前置句,原来句式:吾非斯人之徒与而与谁?意思是:如果我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和谁打交道呢?D项,状语后置句。原来句式:子路于石门宿。意思是:子路在石门住了一宵。故选D。15 .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伟大思想
13、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录。B.子贡认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其中“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C.论语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础,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D.楚狂接舆以凤鸟来比孔子。据说凤鸟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而孔子身处乱世却周游求仕,因此说“德哀李白诗句“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便是用到了这个典故。【答案】B【详解】本题考杳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用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
14、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B项,“子贡认为”说法错误。“子贡”应为“曾子”。故选Bo1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见利思义B.富而可求也C.事父母,能竭其力D.饭疏食饮水【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没有活用现象;B项,“富”,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财富;C项,“事”,名词活用作动词,侍奉;D项,“饭”,名词活用作动词,吃饭。故选A。17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A.克己复礼为仁B.子路宿于
15、石门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D.子路问成人【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例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非夫人之为恸而为谁。译为: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呢?A项,判断句。“为”,判断词。译为: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B项,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子路于石门宿。译为:子路在石门住宿了一夜。C项,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吾非斯人之徒与而与谁。译为:如果我不同世上的
16、人群打交道还和谁打交道呢?D项,省略句。正常语序是:子路问成人(于孔子)。译为:子路向孔子问什么是完人。故选C。18 .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杀鸡为黍而食之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于吾言无所不说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A.B.C.D.【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文言实词的通假的能力。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声旁的字或者声旁),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题十要求选出“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弟”通“悌”,敬爱兄长;“食”通“蚀”,日蚀、月蚀:“说”通“悦”,喜欢;“要,,通“约”,约定。故
17、选Bo二、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子击磬于卫,有荷贫而过孔氏之门者,日:“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日:“鄙哉,丘硅乎!英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日:“果哉!末之难实。”(论语宪问)材料二子日:“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论语子罕)材料三子贡日:“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日:“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四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注)麻冕:麻做的丧帽。19 .“深则厉,浅则揭中的厉”意思是,“揭”意思是.20 .荷簧者说孔子的磬声中透着固执,事实上他也有变通
18、的一面,孟子就称赞孔子是“圣之时者也“,请谈谈孔子的变通思想在后两则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答案】19.穿着衣裳涉水提起衣服20.用“麻做“冕是周礼的规定,但是用纯更为节俭,也不妨碍哀悼者真情的表达,孔子赞同大众的做法,说明他懂得应时而变。管仲没有为公子纠殉难,还辅佐了曾经的敌人,看似不符合个人修养对“仁”的要求,但孔子认为他辅佐齐桓公匡正天下,让百姓沐浴恩泽,在更高的层面实现了“仁”,体现了孔子评价人物富于灵活性,不刻板。【解析】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深则厉,浅则揭是说水深,穿着衣裳涉水走过去;水浅,无妨撩起衣裳走过去,厉的意思是“穿着衣裳涉水”,“揭”意思是“提起衣服
19、20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经典名著作者观点的能力。第二则材料中“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是说“用麻线来做礼帽,这是合乎礼的;如今用丝来制作礼帽,这样省俭些,我赞成大家的做法由此可知,孔子赞同大众改用“纯的做法,认为用纯更为节俭,也不妨碍致哀,这说明他懂得应时而变:第三则材料中,孔子针对子贡的质疑“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去死,却又辅佐桓公),指出“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子认为“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把天下纳入了正轨,民众到如今还受到他的好处这在更高的层面实现仁”,体现了孔子评价人物
20、富于灵活性,不刻板。参考译文:孔子在卫国,一天正敲击着磬,有一个挑着筐的汉子从门前走过,便说道:“这个击磬是有深意的呀!等一会又说道:“磬声殓舲的,可鄙呀!(它好像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没有人知道自己,这就罢休好了。水深,穿着衣裳涉水走过去;水浅,无妨撩起衣裳走过去。孔子道:好坚决!没有办法说服他了。(论语宪问)孔子说:“用麻线来做礼帽,这是合乎礼的:如今用丝来制作礼帽,这样省俭些,我赞成大家的做法。”(论语子罕)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去死,却又辅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把天下纳入了正轨,民众到如今还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
21、我们恐怕要沦为披头散发衣襟在左边开的落后民族了。难道(管仲)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样,为了守小节,在小山沟里上吊自杀,而不被人所知道吗?(论语宪问)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子日:“视其所以,现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廖哉?人焉度找?”(论语为政)材料二宰于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坊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材料三校之以礼,而观其能安敬也;与之举措迁移,而观其能应变也:与之安燕,而观其能无流憎也;接之以声色、权利、忿怒、患险,而观其能无离守也。(荀子君道篇)(注)流悟:放荡荒淫。21 .材料
22、一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的“所以”和“所由”,是指和.22 .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结合三则材料,谈谈“知人之法【答案】21 .动机、目的来源、经历22 .要考查一个人的动机、经历以及日常安于怎样的生活;通过一个人的言语来观察他的行为;要用礼制来考核他的行为举止;要用具体的环境来考验他。【分析】21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孔子这段话意思是“(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做事时的心情。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隐藏得了什么呢”。“视其所以“,看他的动机、目的;“观其所由”,看他的来源,整个行动的经过:“察其所安”,
23、再看看他平常作人是安于什么?孔子以这三点观察人。22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首先到匚则材料中找到有关“知人”的内容,然后理解这些内容的意思并进行概括。如材料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H点在“所以”“所山”“所安”,是说要观察一个人做齐情的动机、经历以及II常安于怎样的生活.如材料二孔子根据宰予昼寝这一行为判断他“朽木不可雕也”,这是通过一个人的日常行为来识别一个人。如材料三”校之以礼与之举措迁移与之安燕接之以再色、权利、忿怒、患险”这是用礼制来衡量一个人,用具体的情境来考验一个人。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
24、路,考察他做事时的心情.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隐藏得了什么呢?”材料二: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他像)腐朽的木头无法跳球,(像)粪土筑的墙无法无法粉刷,对宰予还能责备什么呢?“孔子又说:“以前我对别人,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别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从宰于这人开始,我改变了这种(观察人的方法。”材料三:所以用礼制来考核他,看他是否能安泰恭敬;给他上下调动来回迂移,看他是否能应付各种变化:让他安逸舒适,看他是否能不放荡地享乐:让他接触音乐美色、权势财利、怨恨愤怒、祸患艰险,看他是否能不背离节操。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路宿于石门,晨门目:“奚自?子路日
25、: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公伯寮诉子路于李孙。子服景伯以告,口:“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日:“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论语宪问)(注)公伯寮:鲁人,字子周,也是孔子的学生。季孙,鲁国的大夫。夫子:指季孙。肆:陈列尸首。23 .晨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评价反映了儒家的人生态度,这与道家的人生态度有所不同。24 .有人认为第二则材料塑造了一个与“知其不可而为之”完全不同的“听天由命”的孔子形象。你认可这一看法吗?简要论述你的观点。【答案】23 .入世出世24 .不认可。第二则材料中孔子的话表面上指儒家之道的兴废将由天
26、命决定,似乎流露出因无法掌控命运而只能听天由命的意味。但孔子的话实际含义是,公伯寮无法左右儒家学说的命运,这表达了孔子对儒家学说及其推行的高度白信。儒家之道的兴废结局既然由天命决定,知天命而尽人事,自己及弟子只要切实做好现实之事即可,话里流露出的还是“尽心竭力,积极行事”的态度。【分析】23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思是: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由此可知,这句话体现的是要所作为,有所追求的精神,而反映了儒家“入世”的精神;道家则与儒家的思想不同,与“入世”相时的就是“出世”。24 .本题考查
27、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认可”或“不认可然后再分析。“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讲的是儒家之道的兴废将由天命决定,看似流露出因无法掌控命运而只能听天由命的意味。但是如果深究其含义,实际上表达的是:公伯寮无法左右儒家学说的命运,这表达了孔子对儒家学说及其推行的高度自信。但是孔子认为知天而尽人事,自己及弟子只要切实做好现实之事即可,由此可知,并不是孔子“知天由命”,话里流露出的还是“尽心竭力,积极行事”的态度。参考译文:(一)子路在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
28、要去做的人吗?”(二)公伯寮向李孙毁谤子路。子服景伯告诉孔子,并且说:“他老人家已经被公伯寮所迷惑了,可是我的力量还能把他的尸首在街头示众。”孔子道:“我的主张将实现吗,听之于命运;我的主张将永不实现吗,也听之于命运。公伯寮能把我的命运怎样呢!”25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适卫,冉有仆子曰:矣战!”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日: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日:“教之。”(论语子路)注释:仆:车。庶:人口众多短文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用自己的话概述。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认识。【答案】思想:要在老百姓富裕的基础上实施教化。认识:物质决定精神。人们只有物质富裕了,才会精
29、神上的追求。【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1)第一问:结合句子的意思概括即可。画线句的意思是“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再有说:已经富裕了,还该怎么做?孔子说:教育他们。“,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要在老百姓富裕的基础上实施教化(2)第二问:孔子的主张符合实际,科学合理。富民,就是要先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教民,就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提高百姓的思想道德素质。物质是基础,是前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实生活中,生存、温饱问题总是第一位的,所谓“饥寒生盗心”、”仓康实而知礼节”,如果物质生活没有满足,生存问题没有解决,那教育人
30、民懂得道理,是无法做到的.孔子先富后教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上搞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对现实也有借鉴、指导意义。【点睛】译文: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子。孔子说:“人口真是众多啊!”冉有说:“人口已经是如此众多了,又该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已经富裕了,还该怎么做?“孔子说:“教育他们。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两题。曾子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子日:“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子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26 .材料一中“忠恕”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忠”是指
31、,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指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即“,27 .“怨”是我们常见的情绪。请结合上述材料和你的生活经验,谈谈我们该如何处理人际交往中的“怨【答案】26 .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7 .在交往中,我们应坚持“忠恕”的原则;在时待他人时尽心竭力,用自己的真心化解“怨”;仁爱宽厚,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多审视自己的不足,多包容别人的难处,努力化解心中的怨恨。为人处世要多替别人考虑,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要给别人说话的机会,不能不听别人的意见,固执己见。一旦发生了矛盾,不能味地指责别人,甚至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去,而要多“反躬自省”,作好自我批评,从
32、自己身上找原因。【分析】2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可见“忠”是在人与人之间交往中的真诚和尽心的一-种交往的态度。“待人仁爱宽厚,推已及人是说要推崇仁爱,对人宽容。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要多体谅别人,考虑问题的时候,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观点,探究其价值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在理解三则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综合作答。第一则给人的启示是:怎样做才符合“忠恕之道呢?在确定自己要
33、做的事符合“仁的原则后,不管是自己要做的,还是承诺别人的,都忠实于内心的想法,全心全意,竭尽全力做好。自己喜欢的,要考虑别人是否也会喜欢;自己讨厌的,要考虑到别人是否也会讨厌。如此推而广之,运用到实际的人际交往之中,对他人善待、包容和宽恕,就是“忠恕秉承忠恕之念做事,都是从人们自身需要出发,而不是强加于人,所以很容易被人接受。第二则给人的启示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人与人交往要相互尊重,“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以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第三则给人的启示是: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事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
34、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们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责己严,待人宽,这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则。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子曰:“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篇材料二子日:“文,英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论语述而篇)材料三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篇(注)莫:大概,差不多。28 .材料一中“则以学文”中“文”的意思是,“行”指的是践行o(用原文的词语回答)29 .请分别探究三则材料中“行”与“文”的关系,并联系当今社会,谈谈你的认识。【答案】28 .古代文献入则孝
35、,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29 .材料一中孔子认为德行修养是第一位的,书本知识的学习是第二位的,一个人只有提高了自己的道德修养,再去学习文化知识,才会离成功更近,成为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人。材料二中孔子认为学识修养是永无止境的,而提高修养贵在躬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反观我们现在的社会,有不少人只知道空口说白话,而不愿意真刀真枪地去干一场,缺少实践的精神和勇气。材料三孔子把“文放在行的前面,认为“文是为行打基础的。学生们只有学得多了,才会懂得更多的道理,然后才会遵照这吟道理约束自己的言行。【分析】28.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常见字词、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笫一空“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
36、乐等文化知识。第二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所以“行”指的是前面提到的“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29.本题考直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材料一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乱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我们常说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材料二孔子很谦虚地表明,在身体力行这方面,自
37、己做得还不够好,距离君子的境界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段话,实际上是他在告诫弟子们,学识修养是永无止境的,而提高修养贵在躬行。一切的真知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譬如,我们不去关爱别人,永远也不会知道这种关爱能给别人多大的帮助,自己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会得到多少快乐。并且,不去实践,也不知道修身进德有多难.比如,勇敢是一种美德,但是,当我们面临歹人作恶,或者面对领导、长辈行不善之事的时候,我们很少能勇敢站出来。这个时候,才知道勇的美德多么难修,就会收起自己的轻浮与狂妄。还有,只有通过躬行,我们才能检验自己掌握的理论是否正确,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理论的不足。材料三:孔子注重历代古籍、文献资料的学习,但他认为仅有
38、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所以,从论语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经常带领他的学生周游列国,一方面向各国统治者进行游说,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学习文化知识。学生们只有学得多了,才会懂得更多的道理,然后才会遵照这些道理约束自己的言行,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注重事视的学习,更要将知识用于实践。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材料二孔子说:”就书本上的学问来说,大概我同别人差不多。身体力行地去做
39、一个君子,那我还没有达到。”材料三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陈亢问于伯鱼目:“子亦有异闻乎?”对日:“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诗乎?对日:,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日: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日:“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30. “趋”的意思是。“问一得三的“一”,在文中具体指o31. 在孔子看来,学诗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40、答案】30 .小步快走(以示谨敬)孔子对自己儿子是否有所偏私31 .学诗是外交人员从容应对的必要条件,可以增进交流,助力外交。可以兴、观、群、怨,有助于激发心志,认识社会,培养群体观念,学得讽刺方法。懂得事父、事君之道,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培养品德,增加知识。【分析】3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及文章内容的能力。鲤趋而过庭:我快步走过庭中。趋,小步快走,以示谨敬。“一”指陈亢所问“子亦有异闻乎”,意思是孔鲤在孔子那里有否得到与众不同的教诲,多指教了自己的儿子。即理解为孔子对自己儿子是否有所偏私。31.本题考杳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具体内容为“不学诗,无以言”句及文段二,理解内
41、容,分条概括即可。文段二意思是: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不学诗,无以言”,即不学诗就不会应劝说话。由此可知学诗是外交人员从容应对的必要条件,可以增进交流,助力外交。由“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知学诗可以兴、观、群、怨,有助于激发心志,认识社会,培养群体观念,学得讽刺方法。由“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知学诗能懂得事父、事君之道,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培养品德,增加知识。参考译文:陈亢向伯鱼问道:“你在老师那里有得到与众不
42、同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他曾经独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会应对说话。,我退回后就学诗。另一天,他又独自一人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没法立足于社会。我退回后就学礼。我只听到过这两次教诲。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要学诗,知道要学礼,又知道君子不偏私自己的儿子。论语季氏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论语阳货阅读下面
43、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目:“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颜渊)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32 .第一则材料中的“无道”和“有道”是就(A.普通人B.为政者)的道德而言的,第二则材料中的“有道”意思是o(25)33 .孔子为什么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试作简析。【答案】32 .B有品德的人33 .在国家政治清明时贫困而且地位低下是耻辱的,在国家政治黑暗时富有而且位高权币:是耻辱的.孔子生活在
44、礼崩乐坏的时代,他认为国家有道而贫贱或国家无道而富贵,都是耻辱。这是孔子身处乱世的道义。有道而不能有所作为,或无道而致使富贵,都是令人所不齿的,都不符合儒家仁德之道。【解析】32 .本题考直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理解能力。从后文的“子为政意为治理国政”,所以是对统治者而言的;第二空,结合“如杀无道,以就有道意思是,假如杀掉坏人,以此来亲近好人。这里的“无道”“有道”是就品德好坏而言。33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本题应从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所倡导的儒家道义进行分析。儒家倡导仁政;孔子认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邦有道,贫且贱焉,
45、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若想理解这句话,关键在于这个耻字。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就应积极地入世,为民众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倘若没有这样做,那就说明缺乏责任感和仁爱之心,而且德行才能都不够。因此而处于贫困低贱之中,那是非常可耻的。在国家无道、政治混乱的时候,趁乱谋取富贵,也是可耻的行为。参考译文:季康子向孔子问政事,说:“假如杀掉坏人,以此来亲近好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国家,怎么想到用杀戮的方法呢?您要是好好治国,百姓也就会好起来。”孔子说:“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誓死守卫保全它。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从政;天下无道,就隐居不仕。国家有道
46、,而自己贫穷鄙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有显贵,也是耻辱。”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价)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子日:“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子日:“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日)34 .人们对“君子无所争的争字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是“争夺”的意思,有人认为是“以力相争的意思。请分别以“争”的这两种不同解释为前提,翻译划线句子: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35 .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分析孔子心
47、目中的“君子”形象是怎样的。【答案】34 .(1)第一种翻译:君子没有什么可争夺的事情,如果有所争,一定是比赛射箭吧!第二种翻译:君子不以力相争,如果一定要以相力争的话,那么礼射之时可以!35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形象是:为人宽怀礼让,不与人争夺(或:不以力与人相争);追求道义,不在意物质生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识人、断言;能够做到乐知天命。【分析】3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种翻译,“所争”,所字结构,争夺的事情;“必”,一定:“射”,射箭:“必也射乎”,判断句,一定是比赛射箭。第二种翻译,“争”,以力相争:“必也射乎“,那么礼射之时可以。35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
48、人物形象、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一中,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是胸襟开阔之人,不要拘泥于小事。真正的君子对自己有着很强的自控力,他们可以管住自己内心的欲望,可以随时享受来自生命本身的喜悦和满足。因此,他们不必再与他人争抢什么。若是非要分出高下的话,他们也会光明正大地与对方展开竞争,绝不会在暗地里给人“下绊子”,充分保证了竞争的公平性。材料二中,孔子认为君子谋求的是道,而不是衣食,担忧的是能否学到道,而不担忧贫穷,由此可知,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追求道义,而不在意物研生活。材料三中,孔子认为,君子推举人要重实绩,不能一概而论、以偏概全,不能使工于言辞却无实行的巧言者得幸当道,也不能因为那人有
49、了缺点就废弃了他有益的建言。材料四中,孔子提出君子立身处事的三点要求,即“知命”、知礼”、知言考生可以根据这些来分析概括孔子心目中君子的形象。【点睛】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一定是比射箭了。比赛时,相互作揖谦让后上场。射完后,登堂喝酒。这是一种君子之争。”孔子说:“君子谋求的是道而不去谋求衣食。耕作,常常会有饥饿:学习,往往得到俸禄。君子也忧是否能学到道,不担忧贫穷。”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言语(说得好)而推举他,也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而废弃他好的言论。”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没有可能成为君子,不懂得礼,就没有办法宣身处世,不知道分辩别人的言语,便不能了解
50、别人。”36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有子日:“礼之用,中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子日:“君子出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请解释两则章句中的“和的含义,再谈谈你对“和的认识。【答案】答案示例:“和”:和谐,调和。和与礼相互作用:在强调礼治的基础上,要注意用和来调节;在强调“和谐”的时候,要注意用“礼治”来约束。既要保持“和谐”,也要坚持独立。【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两句中的“和的含义是相同的.和:和谐,协调.第一则,结合“礼之用,和为贵”强调的是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51、即要注意用“和”来调节;结合“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可知,说的是强调“和谐”的时候,要注意用“礼治”来约束。可见,有了是把“和作为礼的一个重要内容来谈的。第二则,结合“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的是君子内心与他人和谐,但有自己的主张,不随便附和他人,;小人内心不友善,但没有自己的主见,容易附和别人。同:人云亦云,盲目附和。据此可知:既要保持“和谐”,也要坚持独立。参考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二孔子
52、说:“君子追求与人和谐而不是完全相同、盲目附和,小人追求与人相同、盲目附和而不能和人相处。”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子谓颜渊日:”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日:“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日:“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子日:”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宪问)37 .“暴虎冯河”在句中的意思是o子路不认可孔子“惟我与尔有是夫”的说法,认为颜渊在方面有不足之处。38 .根据上述材料,简述孔子的从政观。【答案】37 .徒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指有勇无谋。用之则行38 .要有遇事谨慎、智勇兼备的政治素养。坚守原则,保持
53、合宜的言行举止。无论治世还是乱世,都应保持正宜;但在乱世,要注意言语谦逊谨慎。要有用行舍藏的政治智慧。无论身处乱世与治世,既要尽人臣责任,也要学会保全自己。不主张无意义的献身。【分析】3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成语意思,理解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暴”徒手,空手;“冯”(pMg)凭借。暴虎冯河指空手打虎,没有任何凭借就涉水。比喻有勇无谋。因上文提到了两方面“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再依下文“子行三军”即指挥作战,体现出“任用”方面,故是“用之则行”。38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依据材料简要概括孔子的从政观点。筛选文本,体悟孔子言语中的深层含义。如“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
54、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前者否定了有勇无谋之人,后者否定了“临事而惧”之人,且相对提出临事须谨慎,小心行事。另外,做事的勇气也应有,而非匹夫之勇,应智勇兼有,两者相辅。可概括为要有遇事谨慎、智勇兼备的政治素养。依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邦”指国家,“有道”是指治世,“无道”是指乱世,“危言是正直的言论,“危行”是正直地行事,“言孙是说话谦恭、谨慎。可概括为坚守原则,保持合宜的言行举止。无论治世还是乱世,都应保持正直;但在乱世,要注意言语谦逊谨慎。依据“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指任用,采用;之指治国之策,也可指我;“舍之”舍弃我的治国之策,或是不用我,就独善其身,
55、保全自己。可概括为耍有用行舍藏的政治智慧。无论身处乱世与治世,既要尽人臣责任,也要学会保全自己。不主张无意义的献身。参考译文:孔子对颜渊说:“有用我的,就实行我的主张:不用我,就将它收藏起来。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子路说:“如果您去率领军队指挥作战,找谁与您共事?”孔子说:“空手与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而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与他共事的。与我共事的必须是临事能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取得成功的人。”论语述而孔子说:“如果国家政治清明,就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就行为正直,言语谨慎。”论语宪问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张曰广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故,丧思哀,其可已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贷款合同模板旅游行业
- 临时用电安全指导协议
- 二手废牙科设备回收转让合同
- 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合同范本1
- 二手房屋买卖协议
- 电子商务平台客户关系管理服务合同
- 排水工程课程设计
- 代理销售协议
- 乳品添加剂使用指南
- 产业转型物业管理:思路与目标
- 日照市重点支柱产业情况
-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明细报表范文
-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共8页)
- 未就业证明模板村委会
- 《2021国标暖通图集资料》14K117-3 锥形风帽
- 公司固定动火区标识牌---副本
- 最新广州教科版英语四年级上册单词(精编版)
- 腹腔镜设备的使用和保养PPT课件
- 各种规格链轮选型参数表
- 中海油班组长管理方法与工具课件
-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思维导图(北师大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