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点拨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_第1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点拨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_第2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点拨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_第3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点拨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点拨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 “点拨”就是教师在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巧妙而灵活地启发诱导学生的教学活动。“点拨”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又是一种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同时强调教师的“教”是点要拨疑、启发诱导。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通过教师的指导点拨,锻炼学生思维,使学生茅塞顿开、思路畅通;通过教师的归纳点拨,促使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点拨”也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功力深厚,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灵活的应变力、思考上的摧生力、组织上的凝聚力、知识上的综合

2、力、争议上的拨乱力,能够高瞻远瞩,区分主次,抓住关键,使学生受到点拨后,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下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点拨: 一、于无疑处生疑,课堂上创设点拨亮点 我在执教再别康桥一课中通过创设点拨词深化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在分析诗歌第五节时,同学们基本都能体会到徐志摩欣喜的情感,在词语上找到“寻梦”、“漫溯”、“放歌”,我对同学们的分析表示肯定,同时抛出问题:“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你们能不能分析一下更字?”对一个看似简单随便可以轻易放过的副词进行赏析,本身就是对学生诗歌赏析能力的一种培养。学生们谈论发言后,我做了总结:“更字是再远再青一些的地方,在空间、意境上有延伸感

3、,也是作者理想的延伸。” 二、联系生活知识进行点拨 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课文中某一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可能与这一问题涉及到的某些生活知识有关。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这方面的生活知识,然后再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例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我提问几位学生为什么在“蟋蟀”、“覆盆子”和“木莲”前面加上“我的”,他们都答不出来。于是我提问另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称呼另一个人总喜欢在这个人称呼的前面加上我的这一词语,表明这个人与对方是什么关系?”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亲密关系。”自然就引出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三、表面通而实际未通时点拨 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善于捕捉学生表面通而实

4、际未通的情况。那么,什么叫表面通而实际未通呢?这个问题通常表现为两种现象: 一种是部分好学生的正确回答起了迷惑作用,看起来人人都会说,就觉得学生懂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还云里雾里,没理清头绪。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老师上公开课抽好学生,而实际教学中却总喜欢抽了优生还要抽学困生的根本原因。因为每位教师都明白几位优生的正确回答并不能代替全班的理解。 第二种是字面意思的理解起了迷惑作用,也就是学生能跟着字典或教材鹦鹉学舌照搬下来,而并没有理解内在的深层的含义。这两种现象因为披着“答案正确”的外衣,所以要求我们老师必须要有敏锐的透视能力,看到学生正确答案后的实质。这时候,我们的点拨就应该是一种“主动出击”。

5、 四、在促进创新思维的开放性时进行点拨 创新思维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思维过程,善于大量地、广泛地吸收外界各种信息,在与外界各种信息的交换和反馈中,不断吸收新东西,以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整合自己的思维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再造想象又是最活跃的因素,因为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我们在对某一篇课文进行阅读理解时,往往总在努力寻求统一的或唯一的认识,而自觉不自觉地淡化了思维的开放性发散,这无疑会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语文课的提问设计、问题点拨,应当特别具有培养再造想象的功能,应当充分显示创新思维开放性之优势。 如在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时,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曹操生性多疑,怎么黄盖的一封

6、假信就让曹操深信不疑了呢?想象一下,黄盖信上会说些什么?”学生甲说:“黄盖可能会写:曹将军您有八十万大军,周瑜才三万,这不是明摆着周瑜死路一条吗?”学生乙说:“黄盖会写:周瑜是个一意孤行的暴君,我可不愿替这个莽夫去送死,我情愿效忠曹将军您。”学生丙说:“黄盖会写:曹将军如果肯收留我,后天早晨我会趁着浓雾,带着数十只大船和粮草,来投奔曹将军。”我继续点拨:“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从不同角度想象了黄盖的聪明机智。再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曹操收到黄盖的信后,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一学生说:“曹操会手捋胡须,哈哈大笑,说:赤壁很快就是我的了!”第二位学生说:“曹操会对手下人说:黄盖有自知之明,是个不可多得

7、的人才!”第三位学生说:“曹操会大摆宴席,等着为黄盖接风洗尘。”这里,我凭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再造了黄盖的聪明机智与曹操的骄傲轻敌之形象,全开放性地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深化了学生对两个历史人物的进一步认识。这种再造想象,正是创新思维的一种表现。 五、点拨的形式要灵活,类比对比、旁征博引、温故知新等 类比对比、古今征引是点拨教学中最常用到的方法,我在沁园春·长沙中欲深入分析毛泽东词中“秋”的文化内涵时,就征引了曹操观沧海、杜甫登高、曹雪芹秋窗风雨夕中关于秋的描写进行对比,又征引了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8、寥廓江天万里霜”诗句进行类比。温故而知新则需要教师对教材有系统性的把握,这样才能发挥效果。我在再别康桥第6节为同学挑出“笙箫”一词进行分析,由于问题较深,学生一时沉默,不知从何处入手,我引导说:“为什么一定用笙箫这类乐器呢?用钢琴、笛子行不行?”学生答:“不行。”追问“为什么不行?”一时又没有了声音。我启发道:“想想我们学过的赤壁赋,客人吹的是什么呀?”“洞箫。”“那箫声给我们什么感觉啊?”(找学生背诵赤壁赋第二段)“对,箫声在我国古代就是凄冷悲伤的代言,用在本诗中能恰如其分地表示徐志摩此时的落寞和伤感。”这样温故知新式的点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由旧入新,便于理解,使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不但课堂效果好,也避免了老师硬问、拷问式教学的问题。 六、多媒体演示中点拨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趣味性、多样性、新颖性等特点,激活了语文课堂。课堂中我有效地发挥多媒体的独特优势,扬长避短,使它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常教学时针对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