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三章第三章 农业技术经济效益评价原理农业技术经济效益评价原理 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效果原理经济效果原理第二节第二节 农业技术要素配置原理农业技术要素配置原理第三节第三节 农业资源报酬变动原理农业资源报酬变动原理第四节第四节 农业生产规模经济原理农业生产规模经济原理 第五节第五节 农业生产要素边际原理农业生产要素边际原理 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效果原理经济效果原理一、经济效果的概念一、经济效果的概念 劳动消耗是指在实践中为获得某种效果所消耗劳动消耗是指在实践中为获得某种效果所消耗的劳动,包括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的劳动,包括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 物化劳动消耗是指农业生产资料的消耗,包括物
2、化劳动消耗是指农业生产资料的消耗,包括种子、肥料、水、电、燃料、投畜、农机具、种子、肥料、水、电、燃料、投畜、农机具、仓库、建筑物等的消耗。仓库、建筑物等的消耗。 生产资料在全部被损之前,有较长一段时间是生产资料在全部被损之前,有较长一段时间是处于被占用状态,形成劳动占用。处于被占用状态,形成劳动占用。 活劳动消耗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具有生产经验、活劳动消耗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具有生产经验、掌握一定生产技能的或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人掌握一定生产技能的或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人实际消耗的劳动量。实际消耗的劳动量。 经济效果就是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的比较,经济效果就是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的比较,或者说是劳动成果(有
3、用效果)同取得这一或者说是劳动成果(有用效果)同取得这一劳动成果的劳动耗费之间的比较;劳动成果的劳动耗费之间的比较;经济效果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经济效果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经济效果概念还有其他各种不同的表述,如经济效果概念还有其他各种不同的表述,如使用价值和劳动耗费的比较;有用效果和劳使用价值和劳动耗费的比较;有用效果和劳动耗费的比较;所得和所费的比较;产出和动耗费的比较;所得和所费的比较;产出和投入的比较;满足社会需要和劳动耗费的比投入的比较;满足社会需要和劳动耗费的比较;收入和支出的比较等等。较;收入和支出的比较等等。 经济效
4、果是个多层次的综合性概念,它经济效果是个多层次的综合性概念,它既适合于微观,也适合于宏观;既适用既适合于微观,也适合于宏观;既适用于物质生产领域,又适用于非物质生产于物质生产领域,又适用于非物质生产领域。领域。 二、经济效果的数量界限二、经济效果的数量界限经济效果经济效果 = = 劳动成果(有用效果)劳动成果(有用效果)/ / 劳劳动耗费动耗费劳动成果可以是使用价值,也可以是价劳动成果可以是使用价值,也可以是价值。劳动耗费则包括活劳动消耗和物化值。劳动耗费则包括活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消耗,也包括劳动占用。劳动消耗,也包括劳动占用。 提高经济效果的途径提高经济效果的途径()劳动成果一定()劳动成果
5、一定/ / 劳动耗费减少劳动耗费减少()劳动成果增加()劳动成果增加/ / 劳动耗费一定劳动耗费一定()劳动成果大量增加()劳动成果大量增加/ / 劳动耗费少劳动耗费少量增加量增加()劳动成果少量减少()劳动成果少量减少/ / 劳动耗费大劳动耗费大量减少量减少()劳动成果增加()劳动成果增加/ / 劳动耗费减少劳动耗费减少 三、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三、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 (一)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一)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实际上是指的盈利或利益,表示产经济效益实际上是指的盈利或利益,表示产值、成本、利润、税收等因素之间的消长关值、成本、利润、税收等因素之间的消长关系,是综合经济活动的结果。
6、系,是综合经济活动的结果。所谓经济效益,就是生产活动中所取得的有所谓经济效益,就是生产活动中所取得的有用成果同劳动耗费的比较。用成果同劳动耗费的比较。 1 1差额表示法差额表示法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 = 产出投入产出投入 = = 所得所费所得所费收入支出收入支出2 2比率表示法比率表示法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 = 劳动成果(有用成果)劳动成果(有用成果)劳动耗费劳动耗费/ / 劳动耗费或劳动耗费或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 = 劳动耗费劳动耗费 / / 劳动成果劳动成果(有用成果)劳动耗费(有用成果)劳动耗费经济效益包含的意思经济效益包含的意思()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少,资金占()劳动消耗和劳动占
7、用少,资金占用少,成本低。用少,成本低。()劳动成果多,即品种多、产量多、()劳动成果多,即品种多、产量多、质量好。质量好。()劳动成果大于劳动消耗,即产出()劳动成果大于劳动消耗,即产出大于投入。大于投入。()劳动成果符合社会需要,产品适()劳动成果符合社会需要,产品适销对路。销对路。 (二)经济效益临界(二)经济效益临界 利润率利润率 银行利率作为经济效益临界银行利率作为经济效益临界 绝对经济效益临界绝对经济效益临界就是指在经济上能否取得就是指在经济上能否取得收益的数量界限,只有当具体数值表明产出收益的数量界限,只有当具体数值表明产出投入时,才能真正获得经济效益。其表达投入时,才能真正获得
8、经济效益。其表达式如下:式如下: 经济效益临界经济效益临界 = =(所得所费)或(产(所得所费)或(产出投入)出投入)00最大最大 经济效益临界经济效益临界 = =(所得(所得所费)或(产所费)或(产出出投入)投入)11最大最大 相对经济效益临界相对经济效益临界经济效益临界应以比较利益为基础,以被选择经济效益临界应以比较利益为基础,以被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来确定经济效益临界,其表达方案的机会成本来确定经济效益临界,其表达式为:式为: 相对经济效益临界相对经济效益临界 = = 被选择方案的经济效被选择方案的经济效益机会成本益机会成本00最大最大 比较利益,就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生产单位比较利益,就
9、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生产单位(或农户)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相对来(或农户)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相对来说比提供其他产品(或劳务)更为便宜合算的说比提供其他产品(或劳务)更为便宜合算的特殊能力。根据比较利益概念,一个单位虽然特殊能力。根据比较利益概念,一个单位虽然在某些产品上具有绝对的有利条件,但仍应集在某些产品上具有绝对的有利条件,但仍应集中力量去生产或销售那些对它具有最大利益的中力量去生产或销售那些对它具有最大利益的产品(或劳务)。产品(或劳务)。 机会成本是指在技术经济方案评价选优中,机会成本是指在技术经济方案评价选优中,以未被选择方案所损失的利益为尺度,来评以未被选择方案所损失的利
10、益为尺度,来评价被选择方案的一种假定性成本。价被选择方案的一种假定性成本。 在农业技术经济学中通常研究两类经济效益在农业技术经济学中通常研究两类经济效益临界问题:一类是技术的经济寿命和更新的临界问题:一类是技术的经济寿命和更新的经济效益临界,主要研究经济目标与技术的经济效益临界,主要研究经济目标与技术的时间演变关系;二类是经济活动过程中投入时间演变关系;二类是经济活动过程中投入费用的经济效益临界,主要研究经济目标与费用的经济效益临界,主要研究经济目标与费用的演变关系。费用的演变关系。 经济效益界限分析经济效益界限分析经济临界点经济临界点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范围可行性区间可行性区间经济最佳值经济
11、最佳值(三)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三)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二者是同一范畴,处于不同层次。二者是同一范畴,处于不同层次。经济效果着重效率。经济效果着重效率。经济效率劳动成果经济效率劳动成果/ /劳动量劳动量经济效益强调成果的效用。经济效益强调成果的效用。经济效用就是经济活动中产出的劳动成果适经济效用就是经济活动中产出的劳动成果适合社会需要的程度。合社会需要的程度。产品的效用和质量是其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产品的效用和质量是其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从广义上讲,经济效益是经济效率、经济效从广义上讲,经济效益是经济效率、经济效果、经济效用的函数。果、经济效用的函数。经济效益经济效益f f(效率,效
12、果,效用)(效率,效果,效用)(1 1)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都反映了劳动消耗)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都反映了劳动消耗与生产成果之间的数量关系;与生产成果之间的数量关系;(2 2)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目的都在于减少)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目的都在于减少消耗增加收益。消耗增加收益。经济效果是经济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的内经济效果是经济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的内涵较广。使用经济效益时,着重点在于满足涵较广。使用经济效益时,着重点在于满足需要这一前提下的盈利性,使用经济效果时,需要这一前提下的盈利性,使用经济效果时,往往着重点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经济比值。往往着重点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经济比值。 三、农业生产资源的性质三
13、、农业生产资源的性质 (一)资源的可控性与非可控性(一)资源的可控性与非可控性 (二)资源的积贮性与流失性(二)资源的积贮性与流失性 (三)资源间的互补性与互代性(三)资源间的互补性与互代性 (四)资源的再生性与相对性(四)资源的再生性与相对性 四、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四、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 (一)什么是技术效果(一)什么是技术效果 技术效果是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它表现技术效果是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它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以及最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以及最终产生的某种生产成果。终产生的某种生产成果。 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后,如合理施肥、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后,
14、如合理施肥、灌溉,选用优良品种等,会使农产品数量增灌溉,选用优良品种等,会使农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这是技术发展作用而取得的加,质量提高,这是技术发展作用而取得的成果,即技术效果良好。成果,即技术效果良好。 技术效果讲求的是在技术上能否达到目的,技术效果讲求的是在技术上能否达到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质和量。以及达到目的的质和量。经济方面的需要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经济方面的需要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方向;技术方面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发方向;技术方面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和手段。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和手段。农业技术的生产成果与劳动耗费联系农业技术的生产成果与劳动耗费联系在一起,就
15、进入经济范畴,形成经济在一起,就进入经济范畴,形成经济效果。效果。 (二)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的同步性与矛盾性(二)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的同步性与矛盾性 同步性比较普遍,例如,选择先进适用技术,同步性比较普遍,例如,选择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增产增收;技术效果好,提高了生产效率,增产增收;技术效果好,经济效益也高,二者同步。经济效益也高,二者同步。 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第一,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之间的矛第一,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之间的矛盾盾 第二,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的效益性之间的第二,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的效益性之间的矛盾。矛盾。
16、 第三,经济上的需要与技术上的可能之间的第三,经济上的需要与技术上的可能之间的矛盾。矛盾。 (三)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三)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是以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农是以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农产品的特殊需要为基础,以培养提高地力和产品的特殊需要为基础,以培养提高地力和促进生态平衡不前提,研究应用农业技术方促进生态平衡不前提,研究应用农业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或技术政策的劳动消耗和劳动案、技术措施或技术政策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农业生产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占用与农业生产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 (四)农业技术经济效益(四)农业技术经济效益在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提高土壤肥力的前在保持和
17、改善生态平衡,提高土壤肥力的前提下,农业生产所采取的不同农业技术方案、提下,农业生产所采取的不同农业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技术制度、技术政策的组合、运技术措施、技术制度、技术政策的组合、运用及发展的经济效益用及发展的经济效益。农业技术经济效益的特点农业技术经济效益的特点1 1、综合性、综合性2 2、持续性、持续性3 3、相关性、相关性4 4、极限性、极限性5 5、不稳定性、不稳定性6 6、多样性、多样性 第二节第二节 农业技术要素配置原理农业技术要素配置原理一、农业技术要素整体原理一、农业技术要素整体原理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如资本、人力、土地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如资本、人力、
18、土地等,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等,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系统理论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农业生产亦是一个系系统理论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农业生产亦是一个系统,具有明显的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指系统整体统,具有明显的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指系统整体具有若干不同要素功能的新功能:具有若干不同要素功能的新功能:“整体大于分部之整体大于分部之和和”。整体功能原因:整体功能原因:只有在整体中,自然力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只有在整体中,自然力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只有在整体中,技术要素所具有的创造使用价值或提供只有在整体中,技术要素所具有的创造使用价值或提供服务的可能
19、性才能转化为现实性;服务的可能性才能转化为现实性;只有在整体中,管理这些非实体性技术要素才能存在,只有在整体中,管理这些非实体性技术要素才能存在,并发挥其特殊的重要作用。并发挥其特殊的重要作用。 二、稀缺要素及生产要素综合平衡理论二、稀缺要素及生产要素综合平衡理论 (一)稀缺要素的由来(一)稀缺要素的由来1 1、最小养分律、最小养分律近代农业化学奠基人李比希(近代农业化学奠基人李比希(1803180318731873)在提出有)在提出有名的土壤肥力矿质营养学说的时候,注意到了土壤中名的土壤肥力矿质营养学说的时候,注意到了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明确提出了和报酬递各种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
20、关系,明确提出了和报酬递减有关的减有关的“最小养分律最小养分律”。李比希认为,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李比希认为,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植物的生长量受最小量养分的限制,并随着这一养分植物的生长量受最小量养分的限制,并随着这一养分的增减而增产或减产。的增减而增产或减产。根据李比希的论断,如果无视限制养分存在的事实,根据李比希的论断,如果无视限制养分存在的事实,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提高植物的产量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提高植物的产量。 2 2、各种生活因素同等重要或不可置换律、各种生活因素同等重要或不可置换律 意思就是说,植物为了生活,要求所需要的意思就是
21、说,植物为了生活,要求所需要的生活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当这些因素在生活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当这些因素在质量上、数量上形成适合于该种作物需要的质量上、数量上形成适合于该种作物需要的特殊组合时,方能增产。在其他众多因素不特殊组合时,方能增产。在其他众多因素不变或变化很少的情况下,单独改变某一个或变或变化很少的情况下,单独改变某一个或某一种因素,在技术上就会遇到一个量的限某一种因素,在技术上就会遇到一个量的限度,在限度之内加强这个因素就能与其他因度,在限度之内加强这个因素就能与其他因素组成适合某种作物需要的组合,因而增产;素组成适合某种作物需要的组合,因而增产;过此限度,产量就不可能与该因素的加
22、强成过此限度,产量就不可能与该因素的加强成正比例增长,从而导致递减。正比例增长,从而导致递减。 3 3、木桶理论、木桶理论前苏联生物学家杜布列克用一个木桶来比喻前苏联生物学家杜布列克用一个木桶来比喻这个道理,意思是,构成一个木桶周围的木这个道理,意思是,构成一个木桶周围的木板长短不同时,这个木桶所容纳的液体的量板长短不同时,这个木桶所容纳的液体的量决定于最短木板的长度。如把桶上的木板比决定于最短木板的长度。如把桶上的木板比喻成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要素,那喻成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要素,那么,限制动植物生长发育水平的就是那种相么,限制动植物生长发育水平的就是那种相对来说最为缺少的生产要
23、素,也可称为限制对来说最为缺少的生产要素,也可称为限制因素。因素。所以,只有增施相对最少要素,从而使各种所以,只有增施相对最少要素,从而使各种要素的比例符合动植物的客观要求时,才能要素的比例符合动植物的客观要求时,才能使动植物增加生产。使动植物增加生产。 4 4、稀缺要素理论、稀缺要素理论 后来李比希又把后来李比希又把“最小养分律最小养分律”推广到经推广到经济生活中,提出了稀缺要素理论。他认为,济生活中,提出了稀缺要素理论。他认为,在生产活动中需要多种生产资源,而其中相在生产活动中需要多种生产资源,而其中相对来说最稀缺的资源即为稀缺要素,应在生对来说最稀缺的资源即为稀缺要素,应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24、作为投入的关键,要研究最稀产经营活动中作为投入的关键,要研究最稀缺要素对经济效果的影响。缺要素对经济效果的影响。 具体地说,一个经济总体的整体功能水平具体地说,一个经济总体的整体功能水平不是受制于总体中最强部分的可协调程度,不是受制于总体中最强部分的可协调程度,也不是受制于总体中各部分的平均可协调程也不是受制于总体中各部分的平均可协调程度,而是受制于总体中最弱一部分的可协调度,而是受制于总体中最弱一部分的可协调程度。最弱的部分构成了程度。最弱的部分构成了“最小构成因子最小构成因子”或或“最大限制因子最大限制因子”,也即稀缺要素。,也即稀缺要素。 (1 1)稀缺要素是指相对含量最少,而非)稀缺要
25、素是指相对含量最少,而非绝对含量最少的生产要素。绝对含量最少的生产要素。 ( 2 2)稀缺要素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稀缺要素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 3 3)继续增加稀缺要素以外的其他要)继续增加稀缺要素以外的其他要素,不但难以提高产量,还会降低经济效素,不但难以提高产量,还会降低经济效益。益。 (二)综合平衡理论的要点(二)综合平衡理论的要点 即任何一种生产要素都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必须与即任何一种生产要素都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必须与其他生产要素相配合。只有在某种适当的配合比例其他生产要素相配合。只有在某种适当的配合比例下,即达到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综合平
26、衡时,也即符下,即达到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综合平衡时,也即符合生物体和技术水平所要求的客观比例时,才能充合生物体和技术水平所要求的客观比例时,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 综合平衡理论的要点是:综合平衡理论的要点是: (1 1)生产要素的同等重要性)生产要素的同等重要性 只有具备了生产所必要的要素,才能形成生产力有只有具备了生产所必要的要素,才能形成生产力有机整体。缺少了任何一个要素,就要破坏生产力的机整体。缺少了任何一个要素,就要破坏生产力的整体性,必然会影响生产的进行。整体性,必然会影响生产的进行。 此外,这些必需的生产要素还应该有一个数量的此外,这些必需的生产要素还应该
27、有一个数量的平衡。平衡。 (2 2)生产要素的)生产要素的“短线平衡性短线平衡性” 在一个生产单位中,农业生产力各要素的能在一个生产单位中,农业生产力各要素的能力往往不均衡,有高有低。生产力整体能力力往往不均衡,有高有低。生产力整体能力是由投入生产的最低能力要素的水平为基准是由投入生产的最低能力要素的水平为基准来决定的,不是由各要素平均能力水平或最来决定的,不是由各要素平均能力水平或最高能力水平来决的。一个要素短缺,就会影高能力水平来决的。一个要素短缺,就会影响到其他要素能力的发挥,就会造成经济上响到其他要素能力的发挥,就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和损失。的浪费和损失。 (三)生产要素综合平衡理论的启
28、示(三)生产要素综合平衡理论的启示 (1 1)及时发现限制因子并加以解决)及时发现限制因子并加以解决 (2 2)注意考察各种措施之间的比例关)注意考察各种措施之间的比例关系系 (3 3)要注意农业生产力内在系统的要)要注意农业生产力内在系统的要求求 (四)生产要素综合平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四)生产要素综合平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1)生产要素的时间平衡)生产要素的时间平衡(2 2)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平衡)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平衡 (3 3)以资源优势为中心组织平衡(空间平衡)以资源优势为中心组织平衡(空间平衡) (4 4)注意平衡的动态性)注意平衡的动态性 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由低级平衡
29、向高级平衡发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由低级平衡向高级平衡发展的。展的。 资源配合的平衡是相对的。资源配合的平衡是相对的。 一是每项资源在生产部门一是每项资源在生产部门和各个生产项目上的分配比例要保持相对的平衡;二和各个生产项目上的分配比例要保持相对的平衡;二是每一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资源之间也要保持合适的比是每一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资源之间也要保持合适的比例。例。 (5 5)农业生产要素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农业生产要素与生态环境的平衡 三、生产要素替代原理三、生产要素替代原理在农业生产中,有不少的生产要素是可以替代的,如劳力、在农业生产中,有不少的生产要素是可以替代的,如劳力、畜力可以被机械所替代等。畜
30、力可以被机械所替代等。(一)生产要素替代的途径(一)生产要素替代的途径1 1、单项技术要素的替代、单项技术要素的替代2 2、技术要素组合的替代、技术要素组合的替代(二)生产要素替代的原则(二)生产要素替代的原则1 1、相互替代的技术要素应该是同质异值,即功能相同、价、相互替代的技术要素应该是同质异值,即功能相同、价格不同,替代后可能提高经济效益。格不同,替代后可能提高经济效益。2 2、不同的技术要素组合相互替代时,替代后的技术要素组、不同的技术要素组合相互替代时,替代后的技术要素组合应能降低成本或增加产量,保证经济效益大于替代前。合应能降低成本或增加产量,保证经济效益大于替代前。3 3、被替代
31、的技术要素不可闲置不用,而且在新的用途中能、被替代的技术要素不可闲置不用,而且在新的用途中能够获得比原来用途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够获得比原来用途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4 4、实现技术要素替代的经济效益,应以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实现技术要素替代的经济效益,应以保持农业生态平衡为前提条件。为前提条件。 第三节第三节 农业资源报酬变动原理农业资源报酬变动原理 一、农业生产资源的概念一、农业生产资源的概念农业生产资源是农业生产赖以发展所必要的农业生产资源是农业生产赖以发展所必要的物质基础,它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所利物质基础,它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所利用或可利用的各种资源。各种资源概括起来用或可利用的各
32、种资源。各种资源概括起来可以归为两大类: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和农业可以归为两大类: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社会经济资源。生产社会经济资源。农业生产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作农业生产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作为农业生产原材料的那些自然因素和自然力。为农业生产原材料的那些自然因素和自然力。例如大气元素、土壤微量元素等。例如大气元素、土壤微量元素等。农业生产社会经济资源是人类自身通过劳动农业生产社会经济资源是人类自身通过劳动而提供的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而提供的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均为社会经济资源。资源均为社会经济资源。 二、农业生产资源的分类二、农业生产资源的分类(一)
33、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一)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 (二)可控资源和不可控资源(二)可控资源和不可控资源 (三)变动资源与固定资源(三)变动资源与固定资源 三、农业生产资源的性质三、农业生产资源的性质 (一)资源的可控性与非可控性(一)资源的可控性与非可控性 (二)资源的积贮性与流失性(二)资源的积贮性与流失性 (三)资源间的互补性与互代性(三)资源间的互补性与互代性 (四)资源的再生性与相对性(四)资源的再生性与相对性 四、资源报酬变动规律四、资源报酬变动规律(一)资源报酬的形态(一)资源报酬的形态农产品是由生产资源转化而来的,资源农产品是由生产资源转化而来的,资源转化的产品量就是资源报酬。转化的产
34、品量就是资源报酬。 假定有生产函数假定有生产函数aLaLaKaK= =bQbQ,其中的,其中的L L代表人力的投入,代表人力的投入,K K代表资本的投入,代表资本的投入,a a、b b分别是系数,那么根据分别是系数,那么根据b b值的大小,值的大小,可以将资源的报酬分为三种形态。可以将资源的报酬分为三种形态。 图图3 38 8 资源报酬形态资源报酬形态 1 1资源固定报酬形态资源固定报酬形态当当b=ab=a时,即产量增加的倍数等于投入生产时,即产量增加的倍数等于投入生产要素增加的倍数。例如人力和资本的投入增要素增加的倍数。例如人力和资本的投入增加加1 1倍,产量也增加倍,产量也增加1 1倍。资
35、源固定报酬形态倍。资源固定报酬形态在坐标图上的总产量曲线是一条直线,直线在坐标图上的总产量曲线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就是资源报酬率,如图的斜率就是资源报酬率,如图3 38 8(a a)所)所示。示。 2 2资源递增报酬形态资源递增报酬形态当当b ba a时,即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投入生产时,即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投入生产要素增加的倍数。例如人力和资本的投入增要素增加的倍数。例如人力和资本的投入增加加1 1倍,能使产量增加倍,能使产量增加1 1倍以上。资源递增报倍以上。资源递增报酬形态的总产量曲线是上凹状的,如图酬形态的总产量曲线是上凹状的,如图3 38 8(b b)所示。)所示。 3 3资源递减报
36、酬形态资源递减报酬形态当当b ba a时,即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生产要素时,即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生产要素投入增加的倍数。例如,人力和资本的投入投入增加的倍数。例如,人力和资本的投入增加增加2 2倍,却只能使产量增加倍,却只能使产量增加1 1倍。资源递减倍。资源递减报酬形态的总产量曲线是上凸的,如图报酬形态的总产量曲线是上凸的,如图3 38 8(c c)所示。)所示。 (二)资源报酬变动规律(二)资源报酬变动规律 17681768年法国重农主义者的代表杜尔阁在一篇论文中写年法国重农主义者的代表杜尔阁在一篇论文中写道:道:“撒在一块天然肥沃的土地上的种子,如果没作撒在一块天然肥沃的土地上的种子,如果
37、没作过任何土地的准备工作、这将是几乎完全损失的投资。过任何土地的准备工作、这将是几乎完全损失的投资。如果增加一个劳动力,产品产量就会提高,第二个、如果增加一个劳动力,产品产量就会提高,第二个、第三个劳动力不是简单地使产品产量增加一倍或两倍,第三个劳动力不是简单地使产品产量增加一倍或两倍,而是增加五倍或九倍,这时产品产量的增加比例会大而是增加五倍或九倍,这时产品产量的增加比例会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直到产量增加与投入增加的比例于投入增加的比例,直到产量增加与投入增加的比例达到它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时为止。超过这一点,如达到它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时为止。超过这一点,如果我们继续增加投资,产品产量也会增加
38、,但增加得果我们继续增加投资,产品产量也会增加,但增加得较少,而且总是越来越少,直到土地的肥力被耗尽,较少,而且总是越来越少,直到土地的肥力被耗尽,耕作技术不会再使土地生产能力提高时,投入的增加耕作技术不会再使土地生产能力提高时,投入的增加就会使产品产量没有任何提高了。就会使产品产量没有任何提高了。” 杜尔阁不仅阐明了资源报酬变动由递增到递减杜尔阁不仅阐明了资源报酬变动由递增到递减的全过程,而且提出了最大界限的论点。这就的全过程,而且提出了最大界限的论点。这就是报酬递减的最初含义,称为土地报酬递减律。是报酬递减的最初含义,称为土地报酬递减律。200200多年以来,不少农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多年
39、以来,不少农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分析,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是:分析,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是: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在单位土地面积上连续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在单位土地面积上连续投放某种生产资源,农作物产量就要随之发生投放某种生产资源,农作物产量就要随之发生变化。单位面积上的总产量,以及可变资源的变化。单位面积上的总产量,以及可变资源的平均产量及其边际产量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平均产量及其边际产量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可变资源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先是呈递增趋可变资源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先是呈递增趋势,继而出现递减趋势,最后边际产量变成负势,继而出现递减趋势,最后边际产量变成负值。值。这一理论广为尔后的西方经
40、济学家所接受,这一理论广为尔后的西方经济学家所接受,所以,从此以后,报酬递减作用的范围,逐所以,从此以后,报酬递减作用的范围,逐步从农业领域推广到一般的生产领域,至二步从农业领域推广到一般的生产领域,至二十世纪,早期的土地报酬递减律便逐渐推演十世纪,早期的土地报酬递减律便逐渐推演而为资源报酬递减律。而为资源报酬递减律。即当资源投入量增加,产品量也随之增加,即当资源投入量增加,产品量也随之增加,当产品量达到最大值后,继续投入资源,则当产品量达到最大值后,继续投入资源,则产品量随资源的投入量增加而减少。产品量随资源的投入量增加而减少。 同时不少经济学家,例如杜尔阁,随后的斯密、马同时不少经济学家,
41、例如杜尔阁,随后的斯密、马尔萨斯及克拉克、马歇尔等人都对资源投入的报酬尔萨斯及克拉克、马歇尔等人都对资源投入的报酬变化规律作了大量的研究,归结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变化规律作了大量的研究,归结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如下几个要点:如下几个要点: 1 1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保持某些生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保持某些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则单位可变要素的产出产要素投入量不变,则单位可变要素的产出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先是递增上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先是递增上升,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则是递减上升,再升,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则是递减上升,再投入到一定程度后总产量反而下降。投入到一定程度后总产量反而下降。
42、2 2某项资源报酬递减发生作用的条件是:某项资源报酬递减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农业生产技术保持不变和若干其他生产要素农业生产技术保持不变和若干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这是报酬递减发生作用的基本投入量不变,这是报酬递减发生作用的基本前提。前提。 3 3在生产过程中应将某单项可变要素的生在生产过程中应将某单项可变要素的生产率的边际分析替代平均分析。即用动态分产率的边际分析替代平均分析。即用动态分析替代静态分析,这样就可将不变要素的生析替代静态分析,这样就可将不变要素的生产率,如土地演变成可变要素的生产率,如产率,如土地演变成可变要素的生产率,如肥料的投入。肥料的投入。 4 4报酬递减发生的范围从农业生
43、产领域推报酬递减发生的范围从农业生产领域推广到了其他领域。由于农业的透明度低,不广到了其他领域。由于农业的透明度低,不容易掌握投入要素的比例,故报酬递减明显。容易掌握投入要素的比例,故报酬递减明显。克拉克认为:这个规律是无所不包的,整个克拉克认为:这个规律是无所不包的,整个经济生活都受它的支配。经济生活都受它的支配。 最常见的是资源报酬一开始呈递增形态,在最常见的是资源报酬一开始呈递增形态,在资源投入达到一定数量以后,则呈现递减报资源投入达到一定数量以后,则呈现递减报酬形态,这就是农业资源报酬递减规律。酬形态,这就是农业资源报酬递减规律。如图如图3 39 9,资源投入在,资源投入在X X0 0
44、前报酬是递增的,前报酬是递增的,曲线上凹;在曲线上凹;在X X0 0处曲线有一拐点,从此之后,处曲线有一拐点,从此之后,曲线改变了形状,呈上凸状,资源报酬出现曲线改变了形状,呈上凸状,资源报酬出现递减现象。递减现象。 图图3 39 9 资源报酬变动趋势资源报酬变动趋势 农业资源报酬递减出现的主要原因:农业资源报酬递减出现的主要原因:第一,农产品由多种生产资源转化而成,每第一,农产品由多种生产资源转化而成,每种资源都要与其他资源互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种资源都要与其他资源互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在一定技术水平下,这种配合的比例关用,在一定技术水平下,这种配合的比例关系是恒定的。如果盲目投入某项资源,就会
45、系是恒定的。如果盲目投入某项资源,就会打破这种配合比例,该项资源所能配合的其打破这种配合比例,该项资源所能配合的其他资源量就会相对短缺,这时就会出现报酬他资源量就会相对短缺,这时就会出现报酬递减现象,此时相对较少的那种资源就成为递减现象,此时相对较少的那种资源就成为提高产品量的关键因子。提高产品量的关键因子。 最小要素桶原理最小要素桶原理 一只由长短不一的木板围成的水桶,其盛水一只由长短不一的木板围成的水桶,其盛水量是由最短的一块板的长度决定的,如果增量是由最短的一块板的长度决定的,如果增加它的长度,盛水量就会相应增加;但增加加它的长度,盛水量就会相应增加;但增加到与次短板的长度相等时,再增加
46、这块板的到与次短板的长度相等时,再增加这块板的长度就不能使盛水量有任何增加了,此时,长度就不能使盛水量有任何增加了,此时,盛水量的增加取决于原来次短、现在最短的盛水量的增加取决于原来次短、现在最短的那块板的长度,如不增加它的长度,而增加那块板的长度,如不增加它的长度,而增加别的板的长度则是徒劳的。别的板的长度则是徒劳的。 第二,农作物、畜禽及土地对追加的各种投第二,农作物、畜禽及土地对追加的各种投入都有一定的容纳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入都有一定的容纳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出现报酬递减现象。出现报酬递减现象。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资源报酬递减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资源报酬递减律是一条客观
47、规律。是一条客观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报酬总的趋势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报酬总的趋势是提高的。提高的。 第四节第四节 农业生产规模经济原理农业生产规模经济原理 一、农业生产规模的概念一、农业生产规模的概念(一)生产规模的概念(一)生产规模的概念农业生产单位的生产规模是指生产单位所农业生产单位的生产规模是指生产单位所拥有或占有的固定投入的数量。拥有或占有的固定投入的数量。(二)土地规模、机械设备规模和劳动力(二)土地规模、机械设备规模和劳动力规模规模1 1、土地规模、土地规模经营单位使用的土地面积数量。这一指标经营单位使用的土地面积数量。这一指标多用于衡量种植业生产规模。多用于衡量种
48、植业生产规模。 、机械设备规模、机械设备规模经营单位拥有的机械设备、厂房等是重要的经营单位拥有的机械设备、厂房等是重要的固定投入,它是形成经营单位生产规模中的固定投入,它是形成经营单位生产规模中的又一个子规模。又一个子规模。、劳动规模、劳动规模经营单位中常年从事生产的劳动力数量组成经营单位中常年从事生产的劳动力数量组成劳动力规模。劳动力规模。4 4、总体规模、总体规模由土地、机械设备和劳动力三个子规模共同由土地、机械设备和劳动力三个子规模共同规定的经营单位所拥有的潜在的生产能力。规定的经营单位所拥有的潜在的生产能力。 二、规模经济理论二、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通常包含两个含义:从广义上看,规模经
49、济通常包含两个含义:从广义上看,它是指随着基本经营单位(包括工业、商业它是指随着基本经营单位(包括工业、商业企业,农业企业及家庭农场和个体农户)经企业,农业企业及家庭农场和个体农户)经营规模的变化,其经济效益亦发生变化的经营规模的变化,其经济效益亦发生变化的经济现象;济现象;从狭义上看,它是指基本经营单位的规模是从狭义上看,它是指基本经营单位的规模是经济的。经济的。若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经营效益递增,成若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经营效益递增,成本递减,从而实现了节约,增加了利润,则本递减,从而实现了节约,增加了利润,则称规模经济;反之,则称规模不经济。称规模经济;反之,则称规模不经济。可变投入是指
50、那些使用数量由经营者的短期可变投入是指那些使用数量由经营者的短期决策所决定的生产要素投入。决策所决定的生产要素投入。固定投入数量则不会为经营者的短期决策所固定投入数量则不会为经营者的短期决策所改变,起码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是不变的。改变,起码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是不变的。固定投入的数量就是生产的规模。固定投入的数量就是生产的规模。 在短期内,农业生产者改变不了固定成本投在短期内,农业生产者改变不了固定成本投入。入。在长期生产中,生产者却可以改变固定成本在长期生产中,生产者却可以改变固定成本投入,在每一产量水平上找到相应的生产规投入,在每一产量水平上找到相应的生产规模来进行生产。模来进行生产。 图图3
51、310 10 最优规模的选择图最优规模的选择图假定农业生产者现有的生产规模为图假定农业生产者现有的生产规模为图3 31010中的中的SACSAC1 1曲线所代表,而他所需要的产量为曲线所代表,而他所需要的产量为OQOQ2 2,那么生产者在短期内就只能以,那么生产者在短期内就只能以SACSAC1 1曲曲线上的线上的OCOCl l的平均成本来生产,而不可能是的平均成本来生产,而不可能是SACSAC2 2曲线上的更低的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更低的平均成本OCOC2 2。但在长期内生产者就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规模但在长期内生产者就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规模来实现在来实现在OCOC2 2点上进行生产点上进行生产。 图图
52、3 311 11 规模经营与规模效益图规模经营与规模效益图 由于在长期内可供生产者选择的生产规模是由于在长期内可供生产者选择的生产规模是很多的,在理论分析中可以假定生产规模可很多的,在理论分析中可以假定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从而可以有无数条以无限细分,从而可以有无数条SACSAC曲线,曲线,于是就可以得到图于是就可以得到图3 31111中的长期平均成本曲中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线LACLAC,即单位产出品成本与生产规模的关,即单位产出品成本与生产规模的关系曲线。系曲线。 为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只有对要素规模进为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只有对要素规模进行合理配置,才能达到生产的某一行合理配置,才能达到生
53、产的某一最优规模,最优规模,在此规模上生产时总要素生产率最高,单位在此规模上生产时总要素生产率最高,单位产出品成本最低,生产具有效率。产出品成本最低,生产具有效率。在此最优在此最优规模之前,为规模经济区域,在此最优规模规模之前,为规模经济区域,在此最优规模之后,为规模不经济区域。之后,为规模不经济区域。 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来看,在长期生产中,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来看,在长期生产中,固定成本投入量(可代表固定成本投入量(可代表生产规模生产规模)沿长期)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平均成本曲线(LACLAC)的下降段)的下降段增加时,单增加时,单位产品成本也会随之降低,这就是规模经济。位产品成本也会随之
54、降低,这就是规模经济。由于规模扩大后导致单位产品成本上升,降由于规模扩大后导致单位产品成本上升,降低效益则称规模不经济。低效益则称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的获得是因为随着规模的扩大,生规模经济的获得是因为随着规模的扩大,生产要素组合更加合理,各要素的生产潜力得产要素组合更加合理,各要素的生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以充分发挥。在规模不经济区域,原有生产要素的潜力已在规模不经济区域,原有生产要素的潜力已经得以充分利用,增加的生产要素反而会产经得以充分利用,增加的生产要素反而会产生副作用。生副作用。 三、农业生产规模经营与规模效益三、农业生产规模经营与规模效益(一)规模效益(一)规模效益规模效益是指不改变原
55、来投入比例,单纯由规模效益是指不改变原来投入比例,单纯由于规模扩大后带来的新增效益。于规模扩大后带来的新增效益。规模效益的含义比规模经济更为广泛,规模规模效益的含义比规模经济更为广泛,规模效益存在的区间比规模经济宽,它可以存在效益存在的区间比规模经济宽,它可以存在于规模不经济区间。同时,规模报酬递减阶于规模不经济区间。同时,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也可以有规模效益。段也可以有规模效益。规模效益规模效益 R=PR=P Q Q1 1C C1 1Q Q1 1=(P=(PC C1 1) Q) Q1 1当当C C1 1大于最优规模的大于最优规模的C C0 0时则有:时则有: (P(PC C1 1) Q) Q1
56、1 (P(PC C0 0) Q) Q0 0 P(QP(Q1 1 Q Q0 0) ) (C(C1 1 Q Q1 1 C C0 0 Q Q0 0)0)0也就是说,当规模超过最佳规模也就是说,当规模超过最佳规模Q Q0 0时,如果产时,如果产出增加的效益出增加的效益P P Q Q大于由于单位成本上升引起大于由于单位成本上升引起的总收益的减少部分就存在规模效益。见图的总收益的减少部分就存在规模效益。见图3-3-1212。即即 Q Q0 0abQabQ 面积面积大于大于C C0 0 C C1 1 Q Q0 0Q Q 0 0 就存在规模就存在规模效益。效益。 图图3-12 3-12 规模效益规模效益 (二
57、)影响规模效益的因素(二)影响规模效益的因素当农业生产单位的生产规模发生改变时,随当农业生产单位的生产规模发生改变时,随着生产规模从小变大,一般会先后经历规模着生产规模从小变大,一般会先后经历规模效益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之所以会效益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三个阶段。出现这样三个阶段。 1 1促使规模效益递增的因素促使规模效益递增的因素(1 1)农业生产单位的分工专业化。)农业生产单位的分工专业化。 (2 2)可以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技术。)可以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技术。 (3 3)生产要素具有不可分割性。)生产要素具有不可分割性。 (4 4)其他因素。)其他因素。 2
58、2促使规模效益不变的因素促使规模效益不变的因素 当生产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上述促使规模效当生产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上述促使规模效益递增的因素会逐渐不再起作用。益递增的因素会逐渐不再起作用。 对农业生产单位来说,如果达到最优规模时,对农业生产单位来说,如果达到最优规模时,再扩大生产,它就采用建若干个规模基本相再扩大生产,它就采用建若干个规模基本相同的生产单位的方法。同的生产单位的方法。 3 3促使规模效益递减的因素促使规模效益递减的因素 导致规模效益递减的因素主要是管理问题。导致规模效益递减的因素主要是管理问题。农业生产单位的规模越大,对其各方面进行农业生产单位的规模越大,对其各方面进行协调的难度也
59、会越大。协调的难度也会越大。(三)规模效益类型的判定(三)规模效益类型的判定 假设有生产函数假设有生产函数Q= FQ= F(X X,Y Y,Z Z),且产品),且产品的市场价格不变,产品价格与产量的乘积就的市场价格不变,产品价格与产量的乘积就是规模效益。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都乘上常是规模效益。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都乘上常数数k k,即所有的投入要素都增加,即所有的投入要素都增加k k倍,会使产倍,会使产量量Q Q增加增加h h倍,即:倍,即: hQhQ = F = F(kXkX,kYkY,kZkZ)如果如果h hk k,表明该生产函数规模效益递减;,表明该生产函数规模效益递减;如果如果h = kh
60、 = k,表明该生产函数规模效益不变;,表明该生产函数规模效益不变;如果如果h hk k,表明该生产函数规模效益递增。,表明该生产函数规模效益递增。 假定生产函数是假定生产函数是Q=2XQ=2X3Y3Y4Z4Z。如果所有。如果所有投入要素都增加投入要素都增加 k k倍,那么:倍,那么: hQhQ = 2 = 2(kXkX)3 3(kYkY)4 4(kZkZ) = k= k(2X2X3Y3Y4Z4Z)h=kh=k,故,故Q= 2XQ= 2X3Y3Y4Z4Z生产函数是规模效生产函数是规模效益不变函数。益不变函数。 假定生产函数为:假定生产函数为:Q = XQ = X0.40.4Y Y0.20.2Z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淄博校园导向牌施工方案
- 进口装饰装潢防水施工方案
- 双头金刚石平面磨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国调理修复霜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中国变频调速电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飞行训练器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智能交通居间合同范本
- 保险公司装修工程协议
- 学校修缮工程安全免责合同
- 稀土槽罐车运输协议模板
- 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
- 退学费和解协议书模板
- 2024至2030年中国对氯甲苯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智能教育辅助系统运营服务合同
- 心功能分级及护理
- DLT 572-2021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 重庆育才中学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成都市2022级(2025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零诊)数学试卷(含答案)
- 【云南省中药材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11000字(论文)】
- 服装板房管理制度
- 河北省兴隆县盛嘉恒信矿业有限公司李杖子硅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