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放射物理与防护 第九章第九章 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学习目标掌握: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的概念并了解 它们 各自包括的辐射效应 。熟悉:皮肤效应的概念并了解其分度诊断标准和处 理原则 。了解:靶学说的基本内容;放射线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胎儿出生前受照引起的效应 。 第九章 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第二节 影响放射损伤的因素 第九章第九章 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 第九章第九章 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一、放射生物学基础二、辐射生物效应分类 三、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四
2、、皮肤效应 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一、放射生物学基础靶学说和靶分子细胞与分子放射生物学效应辐射敏感性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 生物结构内存在着对辐射敏感的部分 -“靶” “靶”的损伤将引起某种生物效应 电离辐射以离子簇的形式撞击靶区 击中概率遵循泊松分布 单次或多次击中靶区可产生某种放射生物效应 靶学说(target theory )的基本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单靶模型 多靶模型单靶和多靶模型DNA双链断裂模型主要的靶学说(target theory )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受照射细胞中的主要靶分子为基因
3、组(genomic DNA)和生物膜。生物膜包括质膜、核细胞器(线粒体、溶酶体等)膜等,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且对电离辐射比较敏感。射线引起靶分子的损伤,机体进行反馈调节。损伤和修复过程的消长和变化,决定着细胞的存活、死亡、老化和癌变 。靶分子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细胞与分子放射生物学效应DNA为生物遗传的重要物质。DNA结构受到破坏,将引起遗传信息功能的错误表达。DNA分子的放射损伤与细胞功能障碍、癌变、染色体畸变、细胞死亡均有密切关系,且随辐射剂量和靶体积的增大而增加。DNA损伤和修复规律在肿瘤放射治疗中有重要应用价值。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不同类型细胞的辐射
4、敏感性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不同细胞周期的辐射敏感性细胞内各不同大分子的相对放射敏感性个体发育的放射敏感性 辐射敏感性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不同类型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高度敏感细胞:淋巴细胞、造血细胞、生殖细胞等 敏感细胞: 膀胱、食道等上皮细胞 中度敏感细胞:神经节细胞、肌细胞 不敏感细胞: 软骨及骨细胞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高敏感度肿瘤:恶性淋巴瘤、精原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中度敏感肿瘤: 鳞状上皮癌、分化差的腺癌,脑胶质瘤等辐射抗性肿瘤:恶性黑色素瘤、软骨肉瘤等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不同细胞周期的辐射敏感性有丝分裂
5、(M期)细胞很敏感间期细胞中,G2时相G1时相S时相细胞具有的周期阻滞特性会导致放射抗拒,严重影响恶性肿瘤的放疗效果。如何去除阻滞以提高肿瘤辐射敏感性是放疗研究的热点 。 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细胞内各不同大分子的相对放射敏感性 同一细胞的不同亚细胞结构的放射敏感性差异较大细胞核的放射敏感性明显高于胞浆细胞内不同分子相对敏感性 : DNAmRNArRNAtRNA蛋白质 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个体发育的放射敏感性放射敏感性随着个体发育过程而逐渐降低妊娠的最初阶段最敏感出生后幼年比成年放射敏感性高老年相对不敏感 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
6、应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1.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 effects) 射线照射人体全部组织或局部组织,若能杀死相当数量的细胞,而这些细胞又不能由活细胞的增殖来补充,则这种照射可引起人类的确定性效应,其与剂量呈非线性关系,其部分功能性确定性效应可逆。2.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s) 电离辐射的随机性效应被认为无剂量阈值,其有害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的大小无关,包括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 二、辐射生物学效应分类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 遗传效应 是指性腺受到电离辐射的照射,引起生殖细胞的损
7、伤(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可以传递下去并表现为受照者后代的遗传紊乱,这种出现在后代中的随机性效应。包括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三、 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 胚胎死亡:着床前阶段(09d)或着床后不久(2周) 的妊娠早期畸形: 受孕后942天智力低下:妊娠815周最敏感,其次是1625周诱发癌症:出生后1015年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效应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acute radiation injuries of skin)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chronic radiation i
8、njuries of skin) 放射性皮肤癌(skin cancer induced by radiation) 四、皮肤效应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概念 是指身体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多次受到大剂量(、及射线等)外照射所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及放射性皮肤溃疡。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放射线的生物学生物学效应效应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职业史、皮肤受照史、法定局部剂量监测提供的受照剂量及现场受照个人剂量调查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诊断。皮肤受照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预后,因射线种类、照射剂量、剂量率、射线能量、受照部位、受照面积和
9、身体情况等而异。最后诊断,应以临床症状明显期皮肤表现为主,并参考照射剂量值。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概念 由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迁延而来或由小剂量射线长期照射(职业性或医源性)后引起的慢性放射性皮炎及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 (年累积剂量一般大于15Gy)。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性皮肤癌 是指在电离辐射所致皮肤放射性损害的基础上发生的皮肤癌 。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性皮肤癌的诊断依据须是在原放射性损伤的部位上发生的皮肤癌。癌变前表现为射线所致
10、的角化过度或长期不愈的放射性溃疡。凡不是在皮肤受放射性损害部位的皮肤癌,均不能诊断为放射性皮肤癌。发生在手部的放射性皮肤癌其细胞类型多为鳞状上皮细胞 。第二节第二节 影响放射影响放射损伤损伤的因素的因素辐射种类和能量 射线的电离密度与其穿透能力成反比关系,电离密度大小为,而穿透能力。吸收剂量 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剂量愈大,生物效应愈显著。剂量率 单位时间接受的照射剂量,剂量率愈大,效应愈显著。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第二节 影响放射损伤的因素分次照射照射部位 腹部较重,其次为盆腔、头颅、胸部、四肢照射面积照射方式 外照射、内照射和混合照射 一、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第二节第二节 影响放射影响放射损
11、伤损伤的因素的因素种系机体组织结构越复杂,放射敏感性越高。放射生物学中常用引起被照机体死亡50时的剂量作为指标衡量机体的放射敏感性,称为半数致死剂量。个体及个体发育过程总的趋势是随着个体的发育过程,辐射敏感性降低,但老年敏感。不同组织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一种组织的放射敏感性与其细胞的分裂活动成正比,而与其分化程度成反比。二、与机体有关的因素第二节 影响放射损伤的因素 在低温、缺氧的情况下,可以减轻生物效应。 受照者的年龄、性别、健康情况、营养情况以及精神状态等不同,引起的生物效应也不同 。三、环境因素小结小结1 1、电离辐射可引起机体的损伤,这种损伤与电离电离辐射可引起机体的损伤,这种损伤与电离
12、辐射辐射、机体以及环境等因素有关系机体以及环境等因素有关系。2 2、基因组基因组和生物膜是受照射细胞中的主要靶分子,和生物膜是受照射细胞中的主要靶分子,是引起细胞一系列生化变化的关键。是引起细胞一系列生化变化的关键。3 3、电离辐射引起人体的生物效应分为确定性效应、电离辐射引起人体的生物效应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4 4、确定性效应是指有剂量阈值的一类电离辐射效、确定性效应是指有剂量阈值的一类电离辐射效应。应。小小 结结5 5、随机性效应是指其发生的几率(而非严重程度)、随机性效应是指其发生的几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大小有关的一类辐射生物效应,它包括与受照剂量大小有关的
13、一类辐射生物效应,它包括致癌效致癌效 应和遗传效应。应和遗传效应。6 6、射线对不同时期的胎儿会造成死亡、畸形、智力、射线对不同时期的胎儿会造成死亡、畸形、智力低下和诱发癌症等。低下和诱发癌症等。7 7、皮肤接受射线的照射后会出现急性放射性皮肤损、皮肤接受射线的照射后会出现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和放射性皮肤癌等反应。伤、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和放射性皮肤癌等反应。8 8、出现这些损伤后应视严重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措、出现这些损伤后应视严重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措施,给予积极治疗。施,给予积极治疗。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不同类型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高度敏感细胞:淋
14、巴细胞、造血细胞、生殖细胞等 敏感细胞: 膀胱、食道等上皮细胞 中度敏感细胞:神经节细胞、肌细胞 不敏感细胞: 软骨及骨细胞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效应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acute radiation injuries of skin)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chronic radiation injuries of skin) 放射性皮肤癌(skin cancer induced by radiation) 四、皮肤效应第一节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概念 由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迁延而来或由小剂量射线长期照射(职业性或医源性)后引起的慢性放射性皮炎及慢性放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蜜柚全年用药计划
- 2025至2030年中国PVC男士鞋底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磁性取钉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石英首饰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足疗店劳动合同范本
- 北京市固定电话入网合同范本
- 员工午餐送餐服务协议书范本
- 家具订购合同范本
- 娱乐场所居间合同样本
- 教育设施建设土方开挖协议
- 2025年江苏省高职单招《职测》高频必练考试题库400题(含答案)
- 传感器技术-武汉大学
- 2024新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大培训
- (正式版)JBT 14449-2024 起重机械焊接工艺评定
- 骆驼祥子选择题100道及答案
- DB11-T1630-2019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质控评分表
- 27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 金色大气教师节颁奖典礼颁奖盛典PPT模板
- OECD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中英文对照版
- 生化工程,第七章反应器放大与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