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面临的未来社会_第1页
孩子面临的未来社会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孩子面临的未来社会毫无疑问,我们教育孩子是希望他将来具备生存及发展的能力。未来30 年,这一代孩子将逐渐成为社会中流砥柱,而2040 年的职业环境将从信息时代转向概念时代,改变会更多、更快、更猛、更不可测。那么我们当下对孩子的教育,真正能够让他们胜 任这么一个理性减退、概念增加,专业、行业、职业都迅速变化,真正追求幸福,而不 是追求成功的年代吗?同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质,了解现在的孩子有什么不同于我 们的时代共性,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未来30年孩子所面临的职业世界从信息时代转向概念时代我们知道棋王大战深蓝电脑,就是一个计算机跟一个棋王下了6盘,最后电 脑赢了。还有五年前富士康痛定思痛,

2、决定把整个富士康机器人化,这些机器人24小时不眠不休也不会跳槽又不会抱怨,还不会要求涨薪。在过去20年间,在信息时代的很多重要工作,在未来20年会极大程度地被电脑所取代,而到那个 时候,所有做这些工作的人都有可能失业。比如现在很多人都趋之若鹜的银行柜 员,五年、十年之后,这个职位就会越来越少,如果你没有别的技能,会非常尴 尬。逻辑分析能力是信息时代的核心,而概念时代是什么呢?是高概念化、 高感 性。举个例子,麦肯锡是全世界最大的企业咨询公司,1993年员工有67艰MBA 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了41%现在10年过去了,还在继续往下降,那么是 什么人填补了麦肯锡这些头脑一流的MBA呢?是麦肯

3、锡增加了很多MFA(Masterof fine art),就是艺术硕士。麦肯锡意识到,他们的调查报告必须 要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于是很多MFA慢慢替掉了MBA有几个现在很火的公司,比如是苹果,苹果靠什么,靠程序员,靠工程师吗? 不是,靠的是好的理念。是不是靠概念取胜的呢?还有小米, 小米背后没有雄厚 的产品工厂,他们最核心的是依靠很雄厚的粉丝,通过加强参与感来做粉丝营销。 再比如之前的海底捞。信息时代向概念时代推进的时候,那些原本仅靠知识和逻 辑工作的人,基本逐渐就会被电脑所替代,越来越贬值,而那些只有人能做的工 作,才能够真正的做起来。计算可以被电脑完成,但是创意不能。改变会更多、更快、更猛

4、、更不可测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7年,世界五百强是40年,而世 界一千强是30年,而人的职业生涯有多长呢?如果25岁参加工作,65岁退休, 那就是40年。这意味着如果你一毕业就创业,一创业就创成了世界五百强,那 么在你退休的那一年,公司正好倒了。所以当世界五百强都只有40年寿命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未来的孩子不可能不换工作,他这一辈子一定会至少换五到 七份工作,而且换两到三个行业。其实不仅公司命短,行业的命运也如此。一辈 子在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会变得越来越难,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教他在大学期间, 做好一个专业,可能就是对他的误导。人生以幸福与自我实现为核心2008年中国人均G

5、DP是3400美金,2013年人均6470美金。预计到2016年的时候中国人的平均GDP到8000美金,2025年中美的GDP就会接近,2040年就会持平。但是很遗憾,从上个世纪1994年开始,中国人的平均幸福感就没 什么明显上升,甚至有几年还会下降。这一点我想不用给数据,大家已经有感觉。为什么3000美金和8000美金这两个数据这么重要?因为在经济学上有一个 很重要的观察现象发现,3000美金是一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界限,意味着一个 国家和民族挣脱了贫困,开始过得小康和幸福,所以中国大概是2008年的时候过了小康。八千美金也是经济学上公认的一个拐点,在这个点之后,幸福和经济收益没有显著的正相关

6、,也就是说再过一两年我们不管怎么挣钱,都不会过得更加幸福。我们的幸福感不会随着我们的收入开始上升了。所以我想下一代人,一定不会像我们这代人,追求房子,追求安全感,追求 生存,追求赚钱,他们会真真正正地代替我们开始追求幸福。 这其实也符合马斯 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分成三个:底层的生存、中间的社交和高 层的自我实现。人的主要需求是出现在14到18岁这段时间,他的需求会慢慢固 化下来。60后主要是什么需求?他们的童年经历了自然灾害,经历了文革的前 期,所以这拨人最核心的就是生存需求和尊重需求。70后不太一样,70后前半 段的人存在着理想主义,因为那时候谁都穷,但后半段的人就开始下海了,

7、开始 追求成功,所以70后是中国最纠结的一代人,他一会儿特别浪漫主义、诗人, 一会儿又挣钱挣钱,是最纠结的。90后早就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人天团天天关注,基本没有 生存上的担忧,所以90后就呈现出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接下来的00后,10后,更是如此。虽然这很困扰着我们,但是从好的方面来看,如果把整个家族作 为一个人来看,其实90后在很大程度上是实现了整个家族从开始的安全感走向 自我实现、被认同的需求,虽然有一点稚嫩,但他们去追求个人成长和存在感是 历史趋势,与外界的环境完全符合。这一代孩子的时代画像具有与生俱来的孤独感人一旦感觉到孤独,就会无端地伤感,莫名其妙会流眼泪。曾经接触过一

8、个 案例,一位母亲焦急地跟我说,女儿每天临睡前一定要哭一次, 这就是孤独感所 引起的。人一旦觉得孤独,思考力就会变得很强。现在一个4岁的孩子,会发呆、 会思考,他们的痛苦已经跟上一代人小时候所感受到的痛苦完全不一样了。情感负担太重大部分孩子是家里的“独苗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基本每一个孩子身边, 都围绕了6个满怀期盼的长辈,这让孩子感觉到巨大的情感负担。这很可能就导 致身上的负担太重,反而让孩子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我报答不了你们的 恩情,你们也不要在我身上倾注太多的期望。压力空前孩子会感受到很多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可能来自老师,也可能来自家长。 从小学开始,老师就显得很焦虑,他们既是应

9、试教育的执行者,也是受害者,这 样的老师嘴上念叨着的永远是考试, 传达给孩子的情绪永远是焦虑的。而孩子回 到家,家长如果比老师还要焦虑,这样永远沉浸在别人焦虑情绪中的孩子会是止 步不前的。因此,作为家长,要告诉孩子,父母的幸福不是你给的,我们抚养你 长大是天经地义的,并不是等价交换,幸福是自己人生的主观体验。竞争感强一个高二的孩子总是失眠,妈妈在他的书包找到一本日记本,看完后大吃一 惊。原来,这个孩子在班级里数学总是考第一。 到了高二,班里转来一位新同学, 从小学奥数,数学特别好,抢了他的第一名宝座。半年里,这个孩子都在写日记, 琢磨如何“灭”掉对方。我毫不客气地对他妈妈说,孩子这样,这是你教

10、育出来的。你一定是这样的 妈妈,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你问的话肯定是:宝宝,你今天得了几个五角星?1个。那班上小明得了几个?2个。那宝宝你明天要得3个,超过他。果真,我猜 的全中。这就是高竞争感的教育。这种学业压力给孩子造成了隐性的伤害,使得孩子竞争感被培养得非常强, 但竞争力未必高。孩子在一个环境里是最好的时候还问题不大, 如果有人比他更 好,他企及不了,那这个孩子就被“瓦解”了。如今,空前的学业压力制造了很 多高竞争感的孩子。话语权要求很高上一代的孩子,总被教育成“大人说话孩子不要插嘴”,而对于现在的孩子 来说,已远远不能满足了。学校还在讲“孔融让梨”的故事,现在孩子的反应却 是“大梨小梨我都

11、让出去”,因此,若还是灌输性的教育那必然会是失败的。要 让孩子“说话”,实行对话式教育,才是正确的方式。现实感很弱小时候自己玩玩具,长大了陷入虚拟的网络世界,现在的情况是,两个能在 网络上聊很久的人,至V了现实里却遭遇了“大眼瞪小眼”、无话可说的尴尬。因 此,对于这一代孩子,我们应该意识到,老一套的教育方法不管用了。富有同情心他们对个性化要求很高。不像上一辈人习惯默默无闻地生活, 现在的孩子来 到了这世上,就希望展现自己的不同,希望在这世界上“雁过留声”,留下属于 自己的东西。心理感觉像“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现在的孩子基本感受是什么样的?总结一下,他们不愁吃、不愁穿,非常美 满、美好。但他的心

12、理感觉像“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I有一个著名的实验,一共有三只笼子,笼子里都关着一只老鼠。第一只笼子 里有个开关,踩一下就会有食物送进来,老鼠很快就掌握了能吃到食物的诀窍。 第二只笼子也有个开关,但是踩一下就会被电击,老鼠肯定不踩了。而第三只笼 子里的开关,踩一下会有食物,再踩一下会被电击,如此反复,笼子里的老鼠就 纠结死了,不知道踩还是不踩。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第三个笼子里的老鼠”,活在纠结之中,不知道 到底怎么做才好。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是成功人士, 但纵观社会上的成功人 士,他们有个共同特质, 那就是“输得起”。 但是现在的教育, 给孩子灌输的却 是“不能输”, 如果“不能输”,那

13、这孩子就不具备“去赢”的特质,反而可能 “眼高手低”,希望得到好的东西,却不具备争取的能力。所以,他很纠结、痛 苦。未来世界的主人翁需要什么教育?从理性到感性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说未来有六种技能: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 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还有你需要会玩,你需要找到意义感。简单说,2040年当我们和美国的人均GDF平等的时候,活得很好的人应该是这样:有品位,会 讲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儿,会玩儿,而且有点自己的小追求。如果在90年代,可能家长们会建议儿女们选择公务员、银行柜员和土木工 程师。因为一技藏身,有一个组织,有一个单位最安全。可能近些年家长会鼓励 孩子们去读国际贸易、金融和计算

14、机工程。但是在2040年,社会中最核心、最优秀的一群人,在我看来一定干着像产品经理、 导演、旅游设计师这种人文和科 技交融的职业,这种职业才是未来的大趋势。从规划到创造我们先来看一个著名的案例。在1953年的时候,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关 于目标对于人生的影响的调查,发现27%勺人没目标,60%勺人目标模糊,10%勺 人目标清晰但比较短期,3%勺人目标清晰且长远。在过去了25年后,发现目标越长的那群人,活得越好,3%勺人成为了顶层,而27%勺人活得很糟糕。但经过 调查证实,这完全是一个从头到尾编出来的故事。编出来的故事为什么流传盛广?因为符合我们的希望,我们总是希望未来被计划、被设定,父母亲希望

15、孩子 能够很早就定下来,不要动。在我看来未来你给孩子最大的伤害, 莫过于在所有 需要做最重要决定的时候不让他做,小学不让他做,大学不让做,媳妇不让他挑, 房子不让他选,工作帮他找好了。于是到他35岁那年,真正面临他的职业变化 的时候,你什么都不懂,而他一次都没有做过选择。所以在今天一个真正比较恰 当的人生态度是适应比规划更重要,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定一个三到五年的计划 就足够了,然后有极强的跨界整合的能力,保持好奇,拥抱变化,在恰当的时候 可以创造自己喜欢的事业。拥有幸福的能力在一个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世界,一定要让你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能力。 所谓幸福是有意义的快乐。爱因斯坦成功的创造了一个能发

16、挥自己优势的工作方 法,有些人可以把兴趣变成自己的热爱, 还有些人找到工作背后的意义感。 所有 这一切都能让你觉得工作虽然不是最成功, 但一定是更加幸福,因为在今天这个 网络时代,没有一个人看到自己是最成功的。再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个朋友是老师,有一天他在一个小吃店吃饭, 走进了一个中年人,提着一个小提琴,旁边跟着一个小姑娘,一看就知道刚参加 过一个小演出,但这个小姑娘嘟着嘴不开心。原来这个小姑娘刚刚参加过小提琴 的三级考试,没考过。她父亲就说,爸爸当年给你报这个小提琴班,不是为了让 你过级。爸爸就是希望有一天你长大了,爸爸不在你身边,你觉得不开心了,把 琴箱打开,帮自己拉一曲,那个熟悉的音乐走出来,环绕着你,就好像爸爸还在 你身边一样。我就希望你有一个这样的爱好,能在这个时刻陪伴着你。我那位朋 友听完很不争气的哭了。所以我想,让自己幸福的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 尤其在 未来信息透明,不可能人人成功的世界,你一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